重慶這個跳蚤市場比閒魚更牛 老物件裡有「山城記憶」還能撿漏「尖...

2020-12-12 上遊新聞

「回收舊冰箱、彩電、洗衣機拿來賣……」曾經這樣的叫賣聲響徹山城的大街小巷,如今沒有了叫賣聲,卻有更多的人開始喜歡舊東西。

近幾年復古越來越成為了年輕人所追求的潮流,二手市場也成為新晉的炙手可熱之地。今年以來,無論是微博還是小紅書亦或是豆瓣網,董家溪跳蚤市場都成為全國網友推薦熱門。這裡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舊貨集散地,不同於閒魚、轉轉等網上二手市場的實用主義,跳蚤市場裡的的電視、風扇、音響、唱機……越老越值錢,原本默默無聞的市場也跟著老物件走紅起來。董家溪跳蚤市場也成為繼洪崖洞、鵝嶺貳廠等之後的重慶新晉網紅打卡地,引來無數遊客追捧。

市場走紅 攤主轉型賣「山城記憶」

從華新街輕軌站口出來,就能看到對面樓房外牆上四個醒目的字「跳蚤市場」,步行幾分鐘便可來到這個舊貨寶藏地。

記者看到,整個跳蚤市場是一棟五層高的建築,總共分為A、B、C三個區。其中,A區主要是電子產品、收藏品、日用百貨、發燒音響和手錶相機等物品;B區有電器、鞋類、箱包、收藏品等;C區則是廚具、家電和家居等比較大型的二手物件,還有一層樓主要是賣庫存積壓物資的。記者注意到,大部分來閒逛、淘件或者打卡的很多都集中在四樓A區。順著樓梯來到四樓,復古感迎面而來,除了滿眼的老物件,卡帶機播放的老音樂也讓人忍不住懷舊起來。攤位上擺著各式各樣的老手機,傳呼機,膠片相機、老單反也能在這裡淘到。

由於是工作日,雖然市場裡沒有人山人海,不過確有不少人來閒逛「淘寶」。好幾家店主告訴記者:「不要看現在人不多,到了周末趕場天,打擠得很!」記者看到,當天來逛市場的,除了一些年輕人,還有不少重慶本地人。

在閒逛時,一位重慶本地人和攤主討價還價,最終以30元購得一個花缽,「你看這些花缽的顏色、材質和做工,遠比現在市場上同等價格的好,我就買回去自己用。」這位買家稱,這種花缽在80、90年代很常見,幾乎每家都有,不過很多人換房搬家,就把這些好用耐用的老物件給扔了,實在可惜。

人氣攤位「山城記憶」的老闆陳凱告訴記者:「相對於年輕人,上了年紀的人過來買東西更加耿直,因為很多人是來這裡尋找小時候的回憶。」

陳凱已經在董家溪市場擺攤八年了,旁邊跟他一起擺攤的是他的阿姨。從默默無聞到如今的網紅之地,陳凱見證著市場的走紅之路,「最近一年才開始變得紅火,周末來的人特別多。老實說,大部分的都是看看熱鬧為主,買賣還談不上特別火爆。」

不過,董家溪跳蚤市場的走紅,也引導市場裡攤主的銷售方向作了相應調整。以陳凱為例,曾經他和大部分攤主一樣,主要賣一些二手花瓶,二手的碗。市場火起來後,來「淘寶」的客戶主要集中在老山城記憶的物件上,所以他現在也主要收集有年代感的、老重慶特色記憶的物品,如重慶以前的飯票、電影票、老照片等。記者注意到,舊相機和舊鐘錶也是這個攤位的特色之一。

帶火攤位 「網紅店主」生意做向全國

跳蚤市場裡的攤主們不怎麼會主動攬客,他們或坐著、或躺在涼椅上做著自己的事——彈彈琴,擺點龍門陣,如果有客人詢價,就回幾句。

在一家店鋪門口,市民楊女士正在因一個銅手壺的價格過高而猶豫,僵持了一下,店老闆決定「忍痛割愛」。楊女士說,自己喜歡逛跳蚤市場,多逛逛總能遇到對眼的。

在董家溪跳蚤市場裡,還「藏」著很多網紅店鋪,羅偉的店算得上一個。在他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己的店屢屢登上年輕人們愛上的網站,很多外地人甚至慕名前來打卡。

57歲的羅偉本身就喜歡收藏,喜歡老物件,最先他不知道這些東西能賺錢,不過近些年,他手上的東西確實升值了,那些有著時光味道的黑白電視機、收音機、竹製小麻將……都成了搶手貨。羅偉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店主,「那些開民宿的、民俗館的,主題懷舊餐廳的,全部跑來我這裡淘老物件。」他說,有的來淘老物件的人確實是自己喜歡,有的就是為了開店所用,淘一些70和80年代的物件去作擺設。此外,還有一些年輕人來淘些小東西,部分美術系的學生也喜歡來找靈感。

如今,除了重慶本地的客戶,羅偉的生意已經做向全國各地,北京、上海、浙江……他手裡的老物件常常寄往全國各地。

羅偉稱,市場裡平時每天下午兩點到五點人特別多,主要都是年輕人,二三十歲的為主,「賺不了什麼大錢,主要賺人氣,畢竟現在大眾都懷舊嘛。」

考眼力碰運氣 50元收「尖貨」轉手可賣上萬

那麼哪些老物件值錢?記者詢價時了解到,主要還是看老物件的年代、品牌和完好程度。比如,一臺90年代上萬元的進口組合音響,價格遠不如一臺80年代的卡帶錄音機;再比如,一副雖然破舊,但是顆數完整的竹製小麻將則可以賣到500元。

大部分時候,市場裡攤主都是賺點差價,隨著淘老物件的人越來越多,日子也還過得去。不過,做這一行還是挺講究眼力勁,偶爾需要碰碰運氣。據說,曾經這裡一位老攤主錯誤估價,100元將手裡的相機賣給同行,對方轉手就以500元賣出。

除了碰運氣、考眼力,同時還講究積累「資源」。「收50賺兩萬的事情也不是沒有。」在市場裡經營了八年,做了近20年二手生意的攤主劉先生說,如果碰到有人將祖上值錢的尖貨當舊貨「賤賣」了,那就算是遇到了「天上掉餡餅」,「在這行做久了,做出名聲了,很多人要『出貨』的時候也會第一時間想到你。」

據悉,在董家溪跳蚤市場裡,諸如解放前的箱子,60年代的算盤,還受到各種電視劇和電影劇組的喜愛。

人氣漸增 市場租金上浮5%

跳蚤市場走紅之後,也有不少人看到二手市場的懷舊商機,他們中很多人都是利用周末的人氣來擺攤,還有人籌劃著進入市場從事老物件生意。

「加上周末來擺攤的,目前整棟樓大概有近300家商戶。」董家溪跳蚤市場經理劉正東告訴記者,2011年7月10日剛開業的時候,大概200家商戶都是從中興路二手市場搬遷過來的。他透露,在這個市場裡擺攤的有來有走,隨著近一年來跳蚤市場在網上走紅之後,來逛的人確實多了不少,特別是周末,趕集擺攤的熱鬧的很。

在記者實地探訪時注意到,在跳蚤市場的門口貼著一張6月底才張貼的通告,上面通知各樓層的租金統一上浮5%。「現在市場裡的正攤一個攤位租金400多元。」劉正東表示,除了正攤,市場裡還根據商戶需要,設置了攤位臨攤和攤位副攤。據悉,租金調整之後,像人氣聚集地A區的地攤租金就是220元,攤位臨攤和攤位副攤每月300元。 不過,劉正東多次強調,攤位租金並非是因為市場走紅才上調,「不是每年租金都會調整,考慮到市場攤主的實際情況,像去年市場的租金就沒有調整過。」他透露,市場開業8年來,租金總共上調不過100元左右。

■觀點

為何會火?市場存需求 社交平臺助力

為何重慶的跳蚤市場,在開業多年以後突然就火了起來呢?在採訪時,不少觀點認為,這裡面既有市場需求,同時也有社交平臺的助力。

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專委會秘書長、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教授吳濤談到,在物質生活愈加豐富的現在,人們越來越追求精神上的東西,對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老藝術品,就有了一種情懷。此外,市場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跳蚤市場的走紅。他稱,現在重慶有一百多家博物館,很多都在徵集文物,同時也需要這些老物件,此外,也不排除一些商業上的需求,比如一些主題懷舊場館的布置,或者高價轉賣拍賣等。

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蔡尚偉認為,像重慶董家溪跳蚤市場的爆紅並不是偶然,裡面有著多方面的因素。他提到,重慶近年來在旅遊市場的發力,已經成為現象級城市。此外,新媒體時代視頻傳播的流行加速了,視頻的直觀感受也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跳蚤市場自帶懷舊風的特點,加上現在復古情懷的流行,因而在社交媒體上受到關注,從而吸引到更多遊客。蔡尚偉強調,新媒體的特點就是發現與推動,這也是網紅打卡地爆紅的重要原因。

「舊物件在跳蚤市場售賣交換,在國外市場也一直普遍受到歡迎。」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蒲永健認為,董家溪跳蚤市場的走紅,網際網路傳播起著重要作用,他說,特色產業特色市場經過傳播,火起來的關鍵還是在於特色。

■建議

熱度如何持續?規範市場 整體包裝 突出特色

移動網際網路讓曾經默默無聞的跳蚤市場成為今天的「淘寶天堂」,若要保持熱度還需要從哪些地方下功夫?

吳濤認為,董家溪市場要生存下去,要做出活力,還是需要以市場為導向,「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規範市場,將仿製的、偽劣的老物件先清除乾淨。」他直言,這就要求買家賣家都要有職業道德,對行業有敬畏感,「想要可持續發展,必須對跳蚤市場加以監管,加以規範,建立買賣雙方的信任。」

蔡尚偉則建議,跳蚤市場要持續「長紅」,一定要創新,有創意。他認為,網紅地本就因為其特點和新奇感而受到關注,所以應該取長補短,保持本身特點的同時,還要不斷加入流行元素,從不同角度不斷創新,更加突出特色,保持特色,「當然,如果想走得更遠,就需要系統的策劃,以及專業的推動。」

蒲永健則提到,董家溪跳蚤市場如今已經走出了第一步,要走好下一步還是需要整體在特色上做足功夫。「喜歡光顧跳蚤市場的,一般是財務自由有品味的人群。」他建議,線下可以從打造文化平臺和休閒平臺方向做持續性規劃,將市場往都市休閒旅遊平臺方向發展,聚集更多名家名店。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談書 實習生 黃維正 張玲

相關焦點

  • 電唱機、舊船票……這些老物件,帶你重回山城舊時光
    一張破舊的老唱片一封車馬都慢的年代收到的遠方來信一個生鏽還捨不得扔的二八自行車車燈時過境遷以後再翻出的老物件還能不能勾起你的記憶2010年,中興路跳蚤市場由於安全隱患,不得不拆遷,其中許多商戶便搬來了董家溪跳蚤市場。在這一棟五層樓高的舊式樓房中,藏著各式各樣的老物件。今天,我們便來到董家溪跳蚤市場,聆聽老物件訴說舊時的故事。01
  • 「淘寶天堂」變網紅打卡地 誰炒紅了跳蚤市場?
    今年以來,無論是微博還是小紅書亦或是豆瓣網,董家溪跳蚤市場都成為全國網友推薦熱門。這裡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舊貨集散地,不同於閒魚、轉轉等網上二手市場的實用主義,跳蚤市場裡的的電視、風扇、音響、唱機……越老越值錢,原本默默無聞的市場也跟著老物件走紅起來。
  • 實地親測重慶最大的跳蚤市場 超冷門的復古淘貨地
    說起舊貨,探爺的耳邊總會響起:「回收舊冰箱、彩電、洗衣機拿來賣……」如今沒有了叫賣聲,卻有更多的人開始喜歡舊東西華新街有一家重慶規模最大的跳蚤市場你們肯定路過看到這個招牌無數次了嫌髒亂差沒進去哇?
  • 重慶董家溪跳蚤市場,「又糟又亂」,為何承載著重慶人兒時的記憶
    本期要跟大家探討的是重慶「網紅」二手市場——董家溪跳蚤市場,「又糟又亂」,為何承載著重慶人兒時的記憶?其名字的來源有兩個說法,第一個說法是從發音來的,據說跳蚤市場(flea market)最初來源於紐約的Fly Market,而Fly這個詞來源於該市場的荷蘭語,其發音與英語中的flea一樣,所以說就有了跳蚤市場的英文flea market。對這個說法,反正聽聽就行,小M比較相信第二種說法。
  • 【山城記憶⑦】重慶火鍋揭「底料」
    相關連結>>>【山城記憶①】十八梯的煙火氣(上)【山城記憶①】十八梯的煙火氣(下)>【山城記憶②】大門朝天壯巴渝【山城記憶③】南濱路上春潮湧【山城記憶④】臨空起舞連世界【山城記憶⑤】最浪漫的時光裡
  • 文藝的風景棧道,山城步道十八彎,是重慶人記憶中的鄉愁
    跟印象中那個繁榮都市不同,在這裡你可以看見山城的另一面,幾個老婆婆坐在樹底下嘮家常,一旁下棋的爺爺們激烈地討論著「戰況」,商人挑著物件穿梭在其中,吆喝聲傳遍每個小巷。微微顫顫的老瓦房,石階上長了一層厚厚的青苔,雜草早已掛滿窗沿,聽當地的居民說,這裡不少房屋因為缺乏維修,已經無法居住,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這裡,搬進了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正為此感到惋惜,拐了個彎,發現了步道文藝小資的一面,橘黃色的小燈掛在屋簷邊,牆上用彩色的油漆繪製了好看的圖案,一個小黑板,寫滿了今日菜品,原來這個樸素與小清新結合的屋子是一個小飯館!
  • 在閒魚撿漏有多快樂?每天5萬人樂此不疲
    據悉,從本月起,閒魚已將每月22日定為「閒魚日」,旨在通過創新玩法,幫助用戶超低撿漏,更好激活用戶心智。與此同時,基於平臺數據,閒魚首次發布了一份刻畫用戶撿漏行為的趣味報告——「多巴胺指數報告」。報告顯示,自2018年5月28日閒魚「免費送」頻道上線以來,每天有5萬人在頻道參拍撿漏,總成交訂單數已達1170萬筆,543.2萬用戶在「免費送」頻道斬獲想要的物品。
  • 在山城步道,探尋重慶的城市記憶
    老街是一座城市的記憶。網紅魔幻4D城市重慶山城,除了有獨特的起伏地形,飄香的火鍋,麻辣的美女,還有那些極具市井氣息,充滿山城味道的老街。在老街能聽到最地道的重慶言子,能看到最真實的重慶老一輩,在這座城市如何打拼生活,繁衍生息。
  • 重慶董家溪跳蚤市場,討價還價買下記憶,隨心所欲回到從前
    凌亂地堆起我的童年或者,把我的十歲攤在塑料布上我等陽光帶路於灰塵的舞蹈下慢慢進入兒時的欲望…——引自拙作《時光堡壘》一、為什麼要去董家溪常坐單軌3號線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在沙丁魚罐頭一樣的車廂裡被擠得臉貼玻璃的時候,如果正巧到達渝澳大橋的北橋頭位置,映入眼帘的是一棟灰樸樸的建築,那是曾經重慶最大的跳蚤市場:董家溪跳蚤市場。
  • 想要在閒魚上撿漏,這些方法必不可少
    在閒魚上撿漏是怎麼的一種體驗,其實對於在閒魚上買東西,尤其是電子數碼產品,如果不是這方面的行家,很容易翻車的,所以在閒魚上購買東西大家還是需要多加注意,那麼下面和大家一起來說一說閒魚撿漏的行為。價格便宜而且還支持當面交易其實在閒魚上面購買東西尤其是一些電子數碼類的產品,我個人建議還是不要在閒魚上進行購買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非常容易翻車,對於一些電子設備小白的用戶來說,更不要在閒魚上購買產品,因為這裡面的水非常的深。
  • 一張老照片,看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終於,一本舊城記憶的新書《故城》出版,首印1500本很快就賣出,還獲得素有「印刷界奧斯卡」之稱的美國印製大獎班尼金獎。第二個重慶人:尋訪30年前的照片場景今年12月,時光裡書店出了一套關於山城巷老照片的冰箱貼文創產品,有仁愛堂、山城巷入口、厚廬……照片作者就是戴前鋒。
  • 一張老照片 看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終於,一本舊城記憶的新書《故城》出版,首印1500本很快就賣出,還獲得素有「印刷界奧斯卡」之稱的美國印製大獎班尼金獎。   第二個重慶人:   尋訪30年前的照片場景   今年12月,時光裡書店出了一套關於山城巷老照片的冰箱貼文創產品,有仁愛堂、山城巷入口、厚廬……照片作者就是戴前鋒。
  • 重慶不僅有好吃的火鍋,山城步道更能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好像是一說起這個地方,就感覺到它的火鍋比它的美景還更有名氣。這個地方就是重慶。我們只要一提起重慶的名字,大家都對這個城市的火鍋非常的稱讚。這個地方不光是火鍋好吃,這裡的美景也是值得一提的。山城的步道就是我所喜歡的。
  • 龍門浩老街裡外巷子 | 雕琢城市記憶的前世今生
    南岸區龍門浩老街,為留下這份城市記憶,特將裡外巷子改造升級。搭建老場景,收集老物件,融入巴渝文化和開埠歷史,重現老重慶的魅力。如今,龍門浩老街將裡外巷子重新規劃打造,分為了「青磚黛瓦尋前世」和「華燈異彩述今生」兩部分,不僅能讓大家重拾城市記憶,還能領略南岸的文化和溫度。
  • 重慶這個近20年的露天跳蚤市場,為什麼被稱為「淘寶天堂」?
    但這裡販售的遠不止二手物件……攝影:一築一事或許不少重慶本地人並不知道這處地方,但它早在1999年10月就建立了,已走到第19個年頭。攝影:一築一事在2011年之前,除了大樓裡的市場,大樓背後還存在一個露天跳蚤市場,就在十八梯的入口下面,從停車場到下回水溝長約300米的巷道裡。 密密麻麻的棚戶、地攤鱗次櫛比,趕場的人摩肩擦踵。
  • 山城手錶、奧妮洗髮水、明月皮鞋……這些重慶老品牌現在在幹啥?
    07-16 08:55:35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商報 一個老品牌,能讓人記住一個城市,喚起一段記憶。許多年過去了,天府可樂、山城手錶、奧妮洗髮水、山城奶粉、明月行皮鞋、三峽牌電風扇……這些曾為人們熟知的重慶老品牌,在經歷風雨的洗滌後風採依舊?還是在商場的搏殺中體無完膚甚至消亡?近日,記者對山城手錶、奧妮洗髮水、山城奶粉等重慶老品牌進行了探訪。時過境遷,雖然不少當年曾風靡一時的重慶老品牌,如今已泯滅在歷史的洪流中,但也有山城手錶等重慶老品牌成功逆襲重新煥發生機。
  • 國際博物館日:老物件喚起歲月記憶
    陳超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圖為一民眾正在體驗老物件。 陳超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圖為民眾參觀農耕文化主題區。 陳超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圖為民眾參觀農耕文化主題區。 陳超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圖為民眾參觀博物館。 陳超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圖為博物館內的農耕文化展示區。
  • 68萬農人在閒魚「免費送」:誰是撿漏人?
    在閒魚撿漏,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典型的知乎式提問,截至目前,該問題下已有1383個回答:有人20塊拍下價值數百的尤克裡裡,賣家發貨時發現郵費太貴,決定琴免費送出。付了60郵費拿到手後,原本心懷忐忑的買家直呼「天下居然會有這麼好的大哥」。評論區有網友表示,「大哥只是給小魷魚找了一個愛它的主人」。
  • 重慶最大舊貨市場,董家溪跳蚤市場有什麼寶貝?
    位置很好找,就在華新街地鐵站,出站之後走幾百米就能到,這裡有一個非常大的跳蚤市場。這就是董家溪跳蚤市場。1.看市場周圍「董家溪跳蚤市場」是一棟五層樓高的建築,一樓是二手舊家電和座椅板凳,二樓基本什麼都有,電器、瓷器、膠片相機、手機、舊書、手錶、燈、唱片機、收音機,大雜燴。在這棟樓的外圍,還有非常多擺地攤的,做小生意的。
  • 收藏數百件上世紀老物件 重慶「70後」開懷舊火鍋館
    館內擺放的老酒櫃裡裝滿了稀奇古怪的玩具。在這家火鍋館裡,最吸引人的,不是土灶、條凳和濃濃的火鍋味,而是牆上陳列的廢棄的門牌及滿屋子上世紀的老物件。有網友稱,這家火鍋館就像是一個存儲記憶的小型博物館。7月18日晚,記者來到這裡一探究竟。  老闆曾創作「媲美宮崎駿」的漫畫  「那一段被遺忘的時光,漸漸地回升出我心坎……」走進火鍋館,望著滿屋子的老物件,蔡琴的《被遺忘的時光》就在記者心底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