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筆試已經結束,面試即將來臨,現以微觀的角度,以問題的方式進行歸類,總結如下:
一、結構化面試考試過程的啟示
01、面試題答案,主觀判斷性更強
面試題目答案中不會出現有明確的、可量化的答案。對考生面試題目回答的測查中,往往只有方向性的評價,參考答案比較複雜,主觀性強,存在多變式的可能。或者可以理解為考官手裡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參考答案或者關鍵詞提示,如果考生答得和上面不一致,只要言之成理,言之在理,一樣會獲得合理的分數。
02、面試想考個好分,經驗閱歷成為勝出條件。
面試考試儘可能降低記憶、分析、理解、判斷的成分。回答好壞取決於平時工作的長期積累。這樣才能實現「幹得多、幹得好,就考得好」的目的。
一個人的經驗、閱歷是靠後天積累的,也是剛剛走向社會的大學生必然缺失的。所以通過答題很容易讓考官測查出考生到底是有工作經驗的還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是否有工作經驗,也是國家現如今選拔人才的一大標準,更多職位是需要有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的。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太多「三門幹部」的產生,避免今後工作中年輕幹部缺少來源於群眾的一手資料而一拍腦門作出決策。
03、面試考試要以考生「聽、說」反應模式為主。
面試過程中,有些部門或者職位會為考生提供紙和筆,其目的是為了記錄重點,理清思路,雖能夠發揮一定的用處,但面試時間短,任務重。在記錄時,為了記錄信息的準確性通常不會進行詳細的思考,這就大幅度壓榨思考的時間。因此,要仔細聆聽考官說話,不要過度依賴這些工具,然後在大腦裡迅速思考如何回答,組織語言並積極發言。
04、面試考試要有足夠的互動性,追問才是關鍵。
面試是考官和考生面對面問答的交流,考官會從考生答題內容、情緒、心理、行為等方面的複合信息,來判斷考生的綜合能力素質水平。要保證互動性,除了考官正常提問,追問才是關鍵,不要機械的固定面試時間。把問題問透,問實,問細。追問是克服面試套路化、大眾化的最有效手段。
二、結構化面試方面的啟示
01、題型回歸,依據科學。根據面試考試的試題歸納,我們會發現面試題型主要有背景型問題,行為型問題,智能型問題,意願型問題,情境型問題,技能型問題,壓力型問題等。要將能力測查放在第一位考慮,而不是硬性歸納成各種題型。
02、測評要素不一樣,各地有各地特色。考生要了解自己報考部門以及職位的面試測評要素。在測評要素的指導下,找到重點被測查的能力,在備考過程中適當拓展這方面的能力,達到人崗最大限度的匹配。
03、通用面試突出層級要求,自主面試突出職位特點。報考不同層級的考生考核重點肯定也不一樣。比如對報考高層職位的考生來說,考核概念居多,人際關係適中,技術層面相對較少;而中層考核的是三者比例基本一致;基層的是概念較少,人際居中,技術層面考的較多。中公教育專家建議考生根據自己情況做好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