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MBA面試中怎樣的表現容易獲得考官的青睞。
MBA面試的考官形形色色,一般是有一位學院教授和幾位MBA或者EMBA的優秀校友。
每個考官的背景不同,感興趣的話題不同,專長的方向和領域不同,所以面試問題和判斷有不少個性化的成分在裡面。
所以今天我們所談的表現,是在具體的面試問題之外的,能夠讓考官將你的表現和學校的培養目標(比如未來的商界精英和商業領袖)關聯起來的表現。
對於面試官來說:面試的本職是確認,確認申請人如遞交的申請材料中描述的一樣優秀。
對於申請人來說:MBA面試的本質不是一問一答,而是亮點展示。
曾經非常火的魔術師劉謙曾經說過一句話:「很多人,包括職業魔術師,都誤會魔術表演了。魔術的真正魅力倒不是偷梁換柱的那一剎那,而是整個魔術表演從開始氣氛鋪墊,到最後極具張力的釋放整個起承轉合的排演和演繹。簡而言之,魔術師首先不是要會變,而是要會演。」劉謙說的這個思路套在面試上也是很實用的,很多人在參加面試的過程中,基本上是疲於應付面試官的問題,這是不對的。
對於申請人來說面試的真正本質是亮點展示,一問一答只是形式。你需要在回答面試官問題的過程的有限時間內,儘可能展現出你的個人特質來打動面試官,面試的回答問題,給個結論,再給個事例來證明我就是這樣的人,讓面試官相信,你講了,面試官相信了,還驚喜了,這樣的面試才是成功的面試。
我們老說,態度決定一切。面試的態度也同樣對結果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面試中能夠聽清考官的問題不搶話,不卑不亢的面對考官的問題,儘量不和考官辯論,尊重考官的意見和建議。當然,這裡不是讓大家唯唯諾諾,唯考官是從。而是要讓大家能夠有禮有節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避免讓自己的心理防禦機制主導了你的情緒和表現。這本身就說明了你對學校以及對求學的態度。
當你發現語速過快導致考官聽不清或者語速過慢導致考官不耐煩的時候,能夠及時調整。能夠不在無意中傷害了考官,比如問到你怎麼看待實體經濟被資本裹挾的問題,如果你一路資本怎麼怎麼無良,也許你對面的某個做投資的考官已經在心裡給你打了叉了。又比如面試官問你一個問題,你說我之前說過了啊這個問題,這是質疑面試官沒有好好聽你說話。再比方說有面試官問一個關於你們行業的專業名詞什麼意思,你表現出很不耐煩的說這個很簡單是什麼什麼,同學你要記住面試官也不一定是內行了解你們行業,這樣的態度都是面試中的大忌。
MBA面試中的影響面試官打分的點
⭐語速過快導致考官聽不清
⭐語速過慢導致考官不耐煩
⭐答非所問繞圈子企圖矇混過關或者含糊關鍵點的
⭐ 敲桌子轉筆抖腿等小動作
⭐ 無意中中傷面試官
面試官更喜歡辨證地看問題的考生。比如,當面試官問到一個社會問題的時候,就像原來光華面試抽題裡的一個關於怎麼看農產品滯銷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有些同學直接就開始說需要規模化種植,提高種植者的議價能力。這是個非常好的觀點,但是這也只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點。面試官更想看到的是具有全局思維的同學。比如,可以考慮用PEST的框架來思考這個問題,從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的層面分別有怎樣的解決途徑。面試的時候,未必要說出某些工具,但是先從大的方面入手,再應對考官的追問展開某一方面的細節,用1.2.3 1.1 1.2 1.3的方式來回答問題一般來說都好過1 1.1 1.1.1 1.1.1.1的方式。
MBA面試回答問題的邏輯框架
在討論農產品滯銷的問題,有些同學直接就開始說農產品滯銷是一種營銷的手段,全是在賣慘。
說得是不是事實呢,確實有不少這樣的現象。但是如果你一竿子打翻一切,既沒有回答如何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這個你所抽到的題目,又很容易給考官留下尖酸刻薄、自以為是的負面印象。
名校對於真正有家國情懷、有擔當的考生是格外青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