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南京市第十一屆(森林)旅遊登山節暨第二十屆「秋棲霞」紅楓藝術節在棲霞山拉開帷幕。目前,棲霞山上部分楓葉已悄悄變紅。
每年秋冬季,南京棲霞山都會吸引無數市民和遊客前來「打卡」。伴著漫山的紅楓、駐足觀景臺眺望長江,是來往遊客們共同的樂事。據棲霞山風景區管理處工作人員蔡暉介紹,預計11月中上旬將迎來今年觀賞楓葉的最佳時期,「因為今年氣溫下降的時間比較早,再加上前期的陽光和雨水都很充沛,所以我們預計今年的最佳觀賞期會比往年稍微提前一些」。
「今年棲霞山的楓葉,較往年來說,可能會更漂亮,呈現一個更加層林盡染的狀態。」蔡暉介紹道,今年棲霞山增加了很多色葉樹種,例如無患子、黃連木等較高大的樹木,使上層林擁有更豐富的顏色,「加上雞爪槭等遊客拍照更易接近的低矮的色葉樹種,總計約有萬餘株」。
秋風起,迤邐看江楓。
北枕長江的棲霞山,古稱「攝山」,自古以來就是一座風景秀美、文化底蘊深厚的名山。歷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臨此山。
據史志記載,秦始皇曾登臨棲霞山,並在此埋下雙璧以祭告天地,更敕李斯篆文、立石以明示天下。
「金陵第一明秀山」,這是清朝乾隆皇帝留下的讚譽。「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其中五次駐蹕在棲霞行宮。相傳他曾經在棲霞山江邊上飲酒作詩時,因為一時興起把龍袍脫下來,放在了邊上,然後一陣風吹起,龍袍落入江中,江中這個地方便形成了一個洲。」蔡暉說,這個洲被稱為「龍袍洲」,也就是今天的六合龍袍(原稱「龍袍鎮」,現已與東溝鎮合併成「龍袍街道」)。
如今,大家在始皇臨江處、望江亭這兩處觀景平臺,即可將長江上百舸爭流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蔡暉表示,「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致力於對長江和棲霞山的保護,把棲霞山打造成為長江邊上的一顆明珠。」
古今交融,展現別樣的「長江之美」。「古韻新聲話長江」欄目是「長江大保護·綠色共成長」行動計劃2020年的系列活動之一,每周推出一期。
「長江大保護·綠色共成長」行動計劃由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共青團江蘇省委、省婦聯、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等共同主辦,江蘇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交匯點新聞共同承辦,於2019年6月5日正式啟動。該主題活動是以孩子成長為視角,「長江大保護小使者」將持續12年不間斷地進行紀實性記錄,進而反映出長江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過程。
策劃 任松筠 田梅
統籌 孔德信
文字 丁叮 鄧曉琦
視頻 高鑫 王昊晨
製圖 朱丹清 陶蓉
交匯點「後浪」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