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這段時間,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因為這句話「火」了。
在談到疫情期間,孩子開學在即,每天的飲食結構家長們應該超級重視。
在提到孩子咋這段時間每天應該吃什麼時,張文宏表示:
絕不要給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每天早上準備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吃了再去上學,早上不許吃粥。
早餐不許喝粥
這句話一出來瞬間引發網友熱議,為什麼看起來甘甜軟糯的粥反而比不上那遠渡重洋,「饅頭夾著兩片生菜葉子」的三明治了呢?
張文宏教授在受到質疑時也進行了回應:靠粥和鹹菜根本不行,好多人忽視蛋白質的重要性,中國人最愛喝魚湯了,魚渣也要吃掉,補充蛋白質。
想要更完整地理解張醫生的飲食建議,必須首先明白特殊時期下的營養攝入要求以及粥和其他早餐的飲食成分對比。
01粥的營養成分和特殊時期的要求
相比較於食材豐富的三明治,粥的營養成分可真的算不上豐富。
粥的主要成分是大量的碳水和少量的微量元素。而三明治或者其他高蛋白,高營養的食物往往碳水的成分較少,但是卻含有豐富的蛋白,能使人體得到源源不斷的蛋白補充。
由於正處於疫情發生的特殊時期,蛋白質和維生素C作為和病毒抗衡相關聯的最大的營養素,應該廣泛地被人知道攝入他們的重要性。
用張文宏教授的原話就是:「我們要針對病毒有一個特異性的抗體要產生,靠什麼,全部是蛋白質。」
那是不是粥作為傳統早餐就沒有一點營養價值呢?
當然不是!營養學推薦攝入營養要均衡,如果每天都是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攝入,了忽略了粗糧等成分的吸收,便違背了張文宏老師說的初衷。
生活中有一句話叫:「沒有垃圾的食物只有垃圾的搭配」,相比較於營養單一,澱粉糊化程度高的白粥,雜糧粥以及摻雜了其他高蛋白食物的粥就顯得營養豐富起來了。
02還有哪些被推崇的早餐「黑名單」
1)隔夜飯菜
在中國的普通家庭長大的孩子都吃過一道共同的早餐,那就是隔夜的飯菜。
將前一天晚上的飯菜進行一些處置便成了第二天早上的「美味佳餚」。然而,嘗起來比昨天晚上還要入味的隔夜飯菜,其實內部的鹽含量已經嚴重超標。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吳永寧博士展示了中國人鹽攝入量的最新評估數據:在20個省市的調查當中,平均一個標準人一天的鹽攝入量為9.1克,距離推薦攝入5克/1天的餓數據仍有差距。
2)開袋即食的小點心
現在許多家庭是「雙職工家庭」,每天早上不僅要幫孩子整理上學的一系列事情,還需要做好自己上班的準備。對於早餐往往會選擇開袋即食的小點心。
實際上這些開袋即食的小點心往往是高鹽高糖的代表,長時間吃會對小朋友的胃造成很大的損害。更別說其中涵蓋較高的亞硝酸鹽了。
03健康早餐小提醒
一份健康的早餐往往包括四個部分
比如:
1)牛奶+全麥麵包+雞蛋+水果
由於大部分的中國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況,因此這裡的牛奶建議大家選擇低脂或者脫脂的牛奶,在進行適當的加熱後食用。
麵包可以選擇全麥或者粗糧的麵包,而不是說香甜的精細麵包,粗糧麵包可以給身體提供豐富的營養素。
水果可以選擇吃飯的時候吃,也可以讓孩子帶到教室,利用課餘時間吃掉補充維生素。
2)燕麥片+牛奶+堅果
燕麥同樣是粗糧的代表,早餐時可以將燕麥片倒入到碗中,然後再碗中倒上地址或者脫脂的牛奶,放入微波爐適當加熱,也是一份營養滿滿的早餐,可以為我們提供整整一上午的動力。
你認同張文宏教授的看法嗎?你每天的早餐是什麼呢?快來在評論區分享吧。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拓展一:沒錢買奶粉給娃喝咖啡,網友評論折現人生,沒錢到底該不該生娃?
拓展二:變形記是富人的熔爐,窮人的地獄?農村孩子的現狀有人歡喜有人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