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年華:你只關注到了旗袍,卻沒看到一個女人的心事

2020-12-23 女人範兒呢

穿旗袍的女人,應有點古典的韻致。她的身段,應在苗條中起伏一份豐潤;連她的姿態,一扭頭一抬手間,都應散發著欲語還休的嫵媚。

看完上面這段話,

你的腦海中會出現誰呢?

是《上海灘》裡聰明果敢的馮程程?

是《風聲》裡愛憎分明的周迅?

亦或是色戒裡灑脫嬌縱的湯唯?

還是小花們的懷舊系列?

無論你心目中的旗袍女神是誰,這些熒幕上經典的旗袍形象,早已深深烙進了人們心裡。身著旗袍的她們,始終以一種驚豔的美,詮釋著不能說的秘密。

而在小編心中,

唯有《花樣年華》中的身影

方可詮釋出旗袍真正的韻味!

美人如玉,旗袍如畫

《花樣年華》是旗袍電影,張曼玉在其中換了20多套旗袍。這些都是由張叔平親自設計,布料是他多年來的私人珍藏,質料和花式都是絕版。然後再由梁朗光師傅一手製作,耗時一年多,價值總共30多萬港元。

旗袍本意為旗人之袍,起源於17世紀,迄今己有300年歷史。作為國服,旗袍的真正迷人之處在於它的內斂和深刻。當身著旗袍的女子嫋嫋婷婷地向我們走來時,微風玉露傾,挪步暗生香。

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而王家衛卻別出心裁,沒有更換過多的故事場景,用張曼玉搖曳生輝的一身身旗袍來推動故事的發展。

旗袍是《花樣年華》中最具象徵意義的道具,暗含著許多象徵意義,在潛移默化當中向我們傳達了故事的進展和人物的情緒變化。

1962年的香港,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第一次以一襲明豔的旗袍出現,電影中所有的旗袍統一採用高領、圓襟、十字袖、過膝的設計。

這是她和周慕雲因為租房第一次相遇,而這是故事的開端。第二次蘇麗珍的旗袍顏色暗沉,房東太太問搬家這麼辛苦一個人忙得過來嗎,她笑了笑說沒事。旗袍雖然勾勒出女性的柔美,但她內心還是有一份堅強在。

第三次出場的旗袍,淡紅淺黃淺紫交織,輕快的顏色表現出人物輕鬆喜悅的心情。這是丈夫出差回來接機時的衣服,蘇麗珍肯定是做了一番精心打扮的。

在下樓時遇到周慕雲的妻子,王家衛用這種極妙的手法輕描淡寫地埋下伏筆。後來一起打牌的時候兩個女性曼妙身姿的背影表達了第一次交鋒的狀態。蘇麗珍還未知,但另外一個女人自然地拍肩等強勢動作別有深意。

第四次出場的旗袍,暗淡的灰色,和上一次的明亮形成鮮明對比。丈夫剛回來就要出差,表現出蘇麗珍心情的低落。

穿第五件時正在上班,第六件是晚上回家仍然堅持一個人出去買碗面。房東太太請她一起吃,她拒絕說我想一個人走走。豎條深色的旗袍,流露出女主角的不安。

第七件,流光溢彩的顏色,丈夫帶回了電飯煲時的內斂的喜悅。

第八件旗袍,灰白色。這是蘇麗珍和周慕雲第一次單獨相處,兩人不再是簡單地打招呼而是有了實質性的對白。但是蘇麗珍的服裝並沒有異常,可見此時兩人並沒有多大的交集和感覺,她也沒有特意打扮。

第九件,明綠色,整個人狀態非常好。這次蘇麗珍是來還書給周慕雲的。在周慕雲房間的時候王家衛特意透過一面鏡子使得張曼玉美得朦朧且不真實。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這件旗袍和第六件一樣。上次出現是蘇麗珍獨自一人深夜下去買面,而這次也是獨自下去買面。

鏡頭中的畫面由遠及近,從上旗袍的花紋、到穿著旗袍的全身,將觀眾腦海中的第一畫面定在了旗袍上,再慢慢拓展至穿著旗袍的女人。

這裡蘇麗珍即使是出去買面也仍穿著旗袍,一方面表明了她在外人面前表現出的得體光鮮,另一方面王家衛用緩慢的音樂襯著昏暗的場景,暗示了她的孤獨和內心的寂寞。

這件旗袍和第七件相同,這個場景緊接著上面一個而來。上次是兩人都獨自下去,各自為了自己的事情傷神,而這次兩人卻相遇了。

這場相遇並不是多出的場景,而是導演精心設計的發展。兩個孤獨的人在孤獨的時候相遇,這暗示著以後的無限的故事。

與第六件旗袍相同,蘇麗珍發現端倪,猜到自己丈夫可能和周太太有問題,所以故作鎮定地去打探。穿的衣服和獨自買東西時的一樣,表達了她此刻相似的低落的心態。

與第一件旗袍相同,這是蘇麗珍工作時常穿的衣服,光鮮亮麗。雖然才發現丈夫的出軌但仍然以最美好的面容去投入工作。將外在的柔弱與內心的堅韌形成了生動的對比。

與第八件相同,第一次穿是第一次和周慕雲發生實質性對話,而這次是再一次相遇並相互說起了自己的另一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另一個實質性的進展。即兩人對另一半的出軌的心照不宣,兩人實際上是同病相憐。

穿完第九件旗袍之後兩人約出去攤牌。而約會的時候的蘇麗珍的旗袍是第三次出現,光鮮亮麗。這件旗袍在正式的場合多次出現,類似於她的盔甲。

在這次交談中他們兩人正式攤牌,赤裸裸地展示自己的傷口,好像相互取暖的人一樣湊到了一起。

至此為止,電影的第一部分共出現了9件旗袍,旗袍顏色大部分是暗沉的,表現出她的孤獨,而顏色明亮的旗袍則大部分是故作堅強的盔甲角色。

接下來有各色旗袍暗合心情紛紛登場,這裡不再贅述啦。

《花樣年華》開創了一個旗袍影視的時代,在幽暗的燈光和孤僻的場景環境下,張曼玉不斷更換著旗袍的顏色和款式,用一身又一身的旗袍塑造出一個東方美人的經典形象。旗袍不僅僅是懷舊,更表達了主人公微妙的心情,也暗示了結局。

張曼玉曾說過,由於她穿著旗袍,身體的活動受到限制,連帶說話的聲線、手指的活動、坐立的姿勢,都跟平常不同,而且由於衣服緊得令她動彈不得,更促使她進一步感受女主角為何會壓抑自己不敢表露感情。

蘇麗珍受傳統道德思想的影響,比較保守。使她無法克服自我、衝破道德的束縛去追求自己的真愛。這也成為了他們愛情悲劇的主要原因。

戈達爾曾說「電影是我的第一個夢,也是最後一個夢。」王家衛常引用這句話表達他對電影的一往情深。

2000年的《花樣年華》也一如既往地延續著他的夢。如花美眷,花樣年華,卻擦肩而過,咫尺天涯。在相對之時,身著旗袍的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人生若只如初見,你會不會記得,花樣年華裡身著旗袍的美人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一朵水蓮花般不勝涼風的嬌羞。

相關焦點

  • 離婚後馬伊琍首次挑戰旗袍秀媲美《花樣年華》,年齡只是數字!
    昨晚追了《旗袍美探》,首先,感覺簡直是視覺盛宴!已經44歲的馬伊琍貢獻了一場民國時裝秀,可以堪比《花樣年華》中的張曼玉!」「錦袍素雅身段嬌,春風拂柳展妖嬈。舞步輕盈驚四座,醉眼周郎矚小喬。 」的出場算的上驚豔,紅衣熱舞那一段也很吸引人。
  • 花樣年華你看懂了嗎,你知道旗袍在裡面的引申意義到底是什麼嗎?
    有很多女人都說喜歡看王家衛的電影,但是你看了之後,你會發現你有些東西是看不懂的,小編就給你講一講花樣年華裡面的旗袍到底說了什麼?其實旗袍就是象徵著一種時間,我們都知道這個王大導演喜歡跳躍式的剪輯方式包括他的故事,也是一跳一跳,所以在他的故事裡面時間是沒有限制的。
  • 王家衛力作《花樣年華》12大隱密現形
    其實《花樣年華》在坎城上映時,已有細心的觀眾留意到王家衛在影片中鳴謝香港作家劉以鬯先生。劇本早已設定周慕雲的職業是編輯,在那些日子要同時站在編輯和作家的位置很不容易,所以想寫一個這樣的人物。劉以鬯先生可算得上「周慕雲」的最好借鏡,王家衛也讓偉仔揣摩角色時以他作為參考。或許在他的作品中能找到合適的過場對白,又有某種象徵意義,故此用上了。
  • 《花樣年華》:最美的年華和最糟糕的愛情
    劉以鬯是香港的著名作家,也是王家衛的著名電影《花樣年華》的原作者。所以,今天橙子君就帶大家來看看這部《花樣年華》吧。《花樣年華》有一個英文名,叫《In the mood for love》。沒錯,這個在王家衛的鏡頭下潮溼的故事,就有著一種讓人陷進情緒裡的魔力,這也是王家衛所擅長的。
  • 旗袍女人象徵東方美 傾國傾城
    2.電影篇很多人對旗袍的第一印象來自於老上海的電影明星然而旗袍真正讓我們感到驚豔的時候卻是在無數個電影切換的鏡頭之中▼《花樣年華》之張曼玉看《花樣年華》沒記住冗長的故事情節唯一留在我腦海中的印象就是蘇麗珍頻繁切換的旗袍了蘇麗珍的旗袍華美精緻尤其是這件藍底大花的撞色旗袍 明豔動人襯出故事中女主人春心萌動的心情
  • 《花樣年華》20周年,你找到那個和你一起吃飯的人了嗎?
    既然是避風頭,沒想過要學廣東話,沒想過要買房,上海的生活便要一切照舊。《花樣年華》的開頭,孫太太講「今朝烤子魚特別新鮮」,這道烤子魚,便是上海生活最倔強的寫照之一。《花樣年華》裡,蘇麗珍是講著廣東話的上海女人。
  • 《花樣年華》雙D9全方位攻略
    關於《花樣年華》這部影片的討論之多,相信大家也都有目共睹了。這裡就不再對影片本身做出任何評價,單單從介質角度來談談這套法國2區的《花樣年華》限量版DVD(In the Mood for Love - édition Limitée 2 DVD)。
  • 把「花樣年華」穿上身,你就是最美人間四月天!
    旗袍文化講師盧漫漫,讓現代女性把沉澱了「花樣年華」的旗袍穿上身,回歸單純的女性之美,煥發純粹的生命力。那一天,盧漫漫穿著一件老式傳統旗袍。她在咖啡館裡,變換著身姿,不斷拗出各種造型,意圖拍出一個更像上海女人的女子。穿旗袍的上海女人,應該什麼樣?那一刻,你會羞澀,心想女人應該優雅一點。手裡要不要拿一本書,看起來文氣一點?而十年後,當盧漫漫再回到這家咖啡廳,她身穿了一件白色旗袍。她說自己擁有幾百件旗袍,五顏六色的,款式多樣的。
  • 旗袍對於女人來說是一件戰袍
    旗袍,這個懷舊的代名詞,似乎已經從我們日常生活中隱退了。只能在一些電影當中捕捉到旗袍的風姿,在一些頒獎典禮上看到某明星身著旗袍的高貴,在某些人拍藝術照的時候,想起了旗袍的優雅。記憶當中,你的祖母或者母親,有沒有那麼一件令她愛不釋手做工精細,款式考究的旗袍呢?
  • 看懂王家衛的《花樣年華》,你就能明白什麼叫高級電影
    《花樣年華》之所以不用旁白或者臺詞去講清楚,是因為電影的內容本身就是一個「秘密」。印象中有篇評論說,王家衛用了懸疑的方式去拍愛情片,你甚至可以把《花樣年華》當成懸疑片來看。演員的神情肢體只是眾多隱喻的其中一種,能夠表現出時代感的道具,其實也帶有隱喻暗示的功能。
  • 旗袍,屬於中國女人的性感道具!盤點電影中讓你驚豔的旗袍造型
    旗袍,作為最能展現中國女性之美的傳統服飾,直至今日也廣受大眾的喜愛。 那麼今天,我們來聊聊那些影視作品中美到令人窒息的旗袍造型。 01 《一代宗師》
  • 李豔超黎星跳《花樣年華》,中年人克制的情愫太動人
    >更是被很多網友在線喊話:「原地拜堂成親吧」「把般配打在公屏上」「這一對不結婚真的很難收場」當然也有非常明白的網友直言,這麼多年沒在一起,成情侶就不太可能了,這種純粹的感情也特別好「如果我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
  • 花樣年華中最卑微的愛情——《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中最卑微的愛情「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和我一起走?」只是無言。——題記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張曼玉搖曳的旗袍,昏黃的路燈下,梁朝偉西裝革履,梳著一絲不苟的二八分,走在空無一人的小巷裡,空氣中充斥著那欲說還休的情愫。它用儀式化的別離,特有的東方美學,承載著這一場看似美好卻帶著淡淡傷感和不可能的浪漫愛情。起初,我對港片的興趣聚焦於武打電影和黑色電影。
  • 愛情《花樣年華》:愛有多少種表達方式?錯過了你遺憾麼
    《封鎖》是張愛玲的一篇短篇小說,儘管與《花樣年華》相比,情節截然不同,《封鎖》是短暫的解放,《花樣年華》是常態的禁錮。但兩者都透露出一種創作意念,將道德的界線赤裸裸地橫亙在時間之外。初次看這部電影看得有點莫名其妙的感覺。
  • 80後辣媽演繹「花樣年華」(圖)
    本報訊(記者黃琪)近日,一則名為《眾辣媽的花樣年華》的帖子在武漢某生活網站上迅速躥紅。4位80後辣媽聚集在一起,拍攝了一組王家衛導演大片《花樣年華》風格的藝術照,一個個身著旗袍的曼妙身姿分外驚豔,獲得了網友一片讚美。
  • 旗袍也能傳遞情緒,你今天穿的旗袍,代表著什麼樣的心情?
    像旗袍這樣含蓄內斂的服飾,更多就是通過這種顏色和花紋的組合,來表達人物的情感。故在導演王家衛的手裡,一向沒有多餘鏡頭的他,在《花樣年華》中的每一套旗袍,每一個鏡頭,都別有深意。張曼玉在這部電影中換了二十多套旗袍,最常出現的是這套彩虹條紋旗袍,多達八次。
  • 《花樣年華》
    片名:花樣年華英文片名:In the Mood for Love類型:愛情導演: 王家衛主演:梁朝偉 張曼玉上映時間:2000年>劇情:《花樣年華》以華美飄忽傷感的鏡頭,訴說了這樣一個在相逢恨晚的花樣年華裡的錯愛故事:1962年的香港,兩對年青的白領夫妻成為鄰居,但周太太和陳先生竟然早就勾搭成奸,倒是 周先生周慕雲和陳太太蘇麗珍被蒙在鼓裡。
  • 用花樣年華的同款咖啡杯,能調製出long long ago的情調嗎?
    用花樣年華的同款咖啡杯,能調製出long long ago的情調嗎?「花樣年華」的4K修復版將在今年的坎城進行全球首映,紀念影片上映20周年。按照慣例,接下來應該能在影院看到這部電影,不知道你還會補當年的那張船電影票麼?回想起來,第一次看這部永遠位居百大電影華語top的電影,不是通過影像,而是文字的敘事。蘇麗珍和周慕雲之間曖昧壓抑的情感,倒是挺適合以閱讀的方式想像揣測。
  • 《舞蹈風暴》升級 舞蹈家李豔超演繹「花樣年華」
    舞者黎星、李豔超以一舞令人動情深嘆的《花樣年華》打動現場觀眾和風暴鑑證官,最終以98分的絕對高分,第一名成功晉級下輪比賽。其中青年舞蹈家李豔超的張曼玉經典旗袍造型更是驚豔全場,在跳躍起舞間帶給觀眾極大的共鳴感,呈現王家衛經典電影的另一種視覺體驗。
  • 穿旗袍的女人,老實說,不止讓男人心動,女人也心動!
    女人這輩子,可以不穿婚紗,但一定要穿一次旗袍。旗袍沉澱了百年的歷史文化,獨特的東方優雅韻味,是其他服飾都不能承載的,隨著近幾年中國風的回潮,越來越多的女子穿上旗袍走上街頭,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穿旗袍的女人,老實說,不止讓男人心動,女人也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