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的55式軍服,與同期的蘇聯軍服,為何非常相似?

2020-12-27 轉瞬間落日殘煙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軍服發展的故事。今天,我們聊聊我國的55式軍服。認真的說,55式軍服是一種非常經典的軍服,55式軍服和後來的58式軍服,總計使用了10年時間。從55式軍服的樣式來看,與同時期的蘇聯軍服非常接近。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為何兩種軍服的非常相似呢?其實,當時整個東方陣營,除了東德以外,軍服樣式都差不多。

首先,我們聊聊我國軍隊的發展歷史。我國軍隊的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前身則是八路軍、新四軍和東北抗日聯軍,再向前則是著名的工農紅軍。我國軍隊建立於1927年8月,當時,我國軍隊採用了灰色的軍服。至於軍服的樣式,採用了中山裝的上衣,總計有4個口袋。請注意,當時還沒有作戰服和常服的區別,因此褲子都比較寬大,便於展開各種戰術動作。腿上打著綁腿,這是我國軍隊的傳統標配。腳上則穿著草鞋或者棉鞋,至於頭上,則是戴著經典的八角帽。從軍服樣式和軍服材料來看,都比較簡單。

1937年,日本軍隊發動了七七事變,我國進入了全面抗戰階段。當時,為了團結所有的力量聯合抗戰,各地的紅軍部隊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其中,北方的紅軍部隊改編為八路軍,南方的紅軍部隊改編為新四軍。請注意,雖然稱呼發生了變化,但是軍服樣式和顏色並沒有變化。截止1938年,通過一些老照片來看,很多戰士仍然戴著八角帽,領子上佩戴者紅領章。至於影視劇中,那種帽子上有兩粒紐扣的山地帽,這種軍帽在抗戰中期才逐步換發抗戰部隊。

一轉眼到了抗戰勝利之後,隨著新一輪戰爭的爆發,八路軍、新四軍等稱呼已經不再合適。1946年10月,在《解放日報》上,出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到了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發表,各個地區的武裝力量統一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國軍隊開始佩戴寫著「人民解放軍」的胸章,並且佩戴解放帽,解放帽上鑲著紅色的八一軍徽。不過,軍服的樣式變化並不大。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恢復和經濟發展階段的工作。與此同時,我國軍隊開始了各方面的正規化建設。當時,我國軍隊的軍服,不僅樣式簡單,就連軍隊的顏色也不一樣。例如第四野戰軍穿著土黃色軍服,第一野戰軍則穿著淺灰色軍服。統一軍服顏色、軍服樣式屬於第一步,因此,我國在1950年推出了50式軍服。從50式軍服開始,我國軍隊擁有了同一顏色、統一樣式的軍服。50式軍服採用了土黃色的設計,開始配發大簷帽。出於對女兵的照顧,女兵們開始配發裙子和無沿軟帽。在50年代前期的幾次閱兵式上,三軍將士穿著50式軍服接受檢閱。

與之前的軍服相比,50式軍服已經是巨大的進步了。但是和同時期世界強國的軍服相比,50式軍服仍過於簡單。對於50式軍服出現的各方面問題,我們一直計劃設計新的軍服。但是由於東北亞地區的戰爭沒有結束,暫時沒有這個精力。1953年,隨著東北亞地區戰爭的結束,我國決定成立「55式軍服」改革領導小組,小組成員的等級非常高,包括後來的3位元帥和幾位大將、上將。由此可見,我國對於這次軍服設計看得很重。由於在此之前,我國軍隊沒有多少設計軍服的經驗,因此,充分借鑑了世界強國的軍服設計。

在世界各國軍服的體系中,主要是分為德式、美式和蘇式。其中,德式絕對不能使用,二戰期間的德軍樣式已經臭名昭著。至於美式軍服,舊時代政權的軍隊,已經學習和借鑑過了,遭到了群眾們的厭煩。而且從具體什麼來說,美式軍服並不適合傳統的東方審美。從東西方陣營的角度來說,更不能採用美式軍服。那麼,只剩下了學習蘇式軍服這一個選擇。當時,專門邀請了一些蘇聯專家參與55式軍服的設計和定型。大量參照了蘇聯軍隊1949年換發的新式軍服,當然,並沒有完全照搬,融入了很多中國元素加入其中。

所以,對比我國55式軍服和蘇聯1949年軍服,猛的一看很相似,仔細對比,差別還是非常大的。55式軍服在設計過程中,經過了一系列的改進,各級領導提出了不同的改進意見。1955年夏天,專門邀請了62位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參觀55式軍服的樣衣,並且提供參考意見。直到1955年9月中旬,55式軍服的設計工作才徹底完成。確定從1955年10月1日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銜、服裝開始施行,全套服裝定名為55式軍服,分禮服和常服兩大系列。禮服主要配發校以上軍官,用在重大禮儀場合和出國訪問時穿著。

至於低級軍官和士兵們,基本上沒有配發禮服。1955年的國慶閱兵式,三軍官兵們穿著嶄新的55式軍服接受檢閱。從55式軍服的設計來看,確實大量借鑑了蘇聯軍服的成熟設計,同時融入了很多自己的特點。其中,這種情況並非個例。在50年代,整個東方陣營各國中,除了東德軍服之外,其他各國的軍服都或多或少地借鑑了蘇聯軍服。在世界各國中,相互學習照搬制服的情況比比皆是。其中,越南軍隊堪稱是「高手。」

從50年代至今,越南軍隊總計換發了4代軍服,分別式58式軍服、82式軍服、94式軍服和11式軍服。其中,82式軍服基本上照搬了蘇聯1969年換發的軍服樣式。至於58式軍服(越南版的58式),怎麼看都有我國55式和58式軍服的影子。94式軍服的樣式更顏色,大家看一下我國的85式軍服和87式軍服。至於新換發的11式軍服,與我國07式軍服相比,怎麼看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覺。關於各國軍服發展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關焦點

  • 共和國海軍55式軍服
    經國務院第18次會議批准,人民解放軍繼50式以後的一套全新的軍服在這一年的國慶日正式推行。根據頒行的時間,這套軍服被簡稱為55式軍服。55式軍服的誕生,可以追溯到1953年,鑑於軍內外、社會各界就50式軍服提出的各種意見,以及人民解放軍即將實行軍銜制的形勢所趨,當年年初,中央軍委作出了設計換用新式軍服的決策,由總後勤部具體實施,中央軍委副主席賀龍分管新軍服工作,總後勤部副部長洪學智、副總參謀長張愛萍負責具體落實。
  • 中國軍隊的軍服顏色,1965年,棕綠色為何改成了草綠色?
    在40年代末期,我國軍隊的軍服顏色並不統一。由於顏色技術和布料的原因,我國各地區軍隊的軍服顏色差異很大。50式軍服是建國後的第一代軍服,起到了過渡作用,同時承上啟下。50式軍服採用了土黃色的顏色,同時採用了大簷帽等新元素。不過與同時期西方國家的軍服相比,我國50式軍服的設計明顯過於簡單。其實,從50式軍服身上,已經能夠看出一些蘇式軍服的影子,僅僅並不是非常突出而已。
  • 二戰時期的蘇聯軍服:在蘇芬戰爭中吃虧,在蘇德戰爭中沾光
    1939年11月30日,蘇聯以馬伊尼拉村遭受芬蘭不明炮擊為由,在蘇芬邊境發起了北部、中部、南部3個方向的全線進攻,計劃將芬蘭軍隊分割切斷,令其防線無法首尾呼應。 當時芬蘭軍隊已經基本換發M36式制服,這種制服的式樣與歐洲當時主流軍用制服基本一致,五粒紐扣的獵裝式上衣,下著馬褲和皮靴,制服顏色為灰色,配色有些近似於德軍的田野灰色。
  • 穿越南軍隊的09式軍服的越南女兵
    越南人民軍的現役軍服,正式名稱為K-08軍服,也稱為09式軍服。一、決定採用K-08軍服2009年8月26日,就越南人民軍的軍服,越南作出決定,將K-08制服採用為新一代的軍服。二、提出新軍服開發和改進計劃越南軍隊在國內社會中,為民眾所熟悉和推崇。
  • 紅軍軍服為何是灰藍色?陳毅「詩意」概括
    後來,這身校服便成為中央蘇區的統一軍服:上衣為灰色中山裝;軍帽是八角帽,帽徽為紅布五角星;軍上衣是立翻領,4個帶蓋加扣的明兜,領口上綴一副紅布領章;下裝是有插手口袋的西裝式軍褲,打綁腿。趙品三由此成為中國工農紅軍軍服的主持設計者。  後來的諸多影視作品及歷史資料中,軍服的顏色也一變再變。比如亮劍中的「李雲龍」在抗日戰爭時期身上穿的衣服總是黑黢黢、油得發亮,可實際上沿用的還是深灰色調。
  • 中國警察的草綠色警服,2000年,為何換成了藏青色警服?
    但是從21世紀初期開始,中國警察的警服,從草綠色換成了藏青色,也就是目前常見的類型。那麼,在21世紀初期,為何要更換成藏青色的警服呢?在世界各國中,警服基本上分為了兩個類型,分別是海洋系和大陸系。海洋系國家的警服都是藏青色或者黑色的,例如英國,我國香港地區的警察也是這樣。
  • 1930年,日本軍隊換發新軍服,新軍服為何那麼似曾相識?
    德國軍隊的強悍給世界各國都留下了很少的影響,其中就包括清朝。在經歷1894年和1900年兩次戰爭以後,清朝也認識到了自己一些問題。在20世紀之初,開始組建自己的新軍,這就是北洋軍和南洋軍。當時,這兩支軍隊學習的目標就是德國軍隊,採用了德式武器和德式訓練辦法,就連軍服也是德式的。當時,開始仿製德國1888式步槍,我們的仿製品被稱為漢陽造。在軍服方面,採用了普魯士樣式的軍服。
  • 可能是全網最全軍服進化史,東風快遞陪你雲遊全國首家軍服展示館
    從此開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鬥爭的新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一時期,人民軍隊剛剛成立,並沒有自己統一的軍服。1932年以後,各地紅軍著裝的軍服基本趨向一致:上衣為灰色中山裝;軍帽是八角帽,帽徽為紅布五角星;軍上衣是立翻領,4個帶蓋加扣的明兜,領口上綴一副紅布領章;下衣是有插手口袋的西裝式軍褲,打綁腿。
  • "97式"人民軍隊軍服
    "97式"人民軍隊軍服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9日 08:56 來源:新華網     大衣    樣式:西服式,大翻領,雙排6粒扣,平挖袋,後身設中腰帶,配兩粒明扣,有肩袢。女軍人為翻領,前、後身分別以直線為分割。顏色:陸軍為深棕綠色;海軍為深藏青色;空軍為深蔚藍色。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演進史話--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54年,為了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對軍服的樣式、用料和供應辦法進行了全面的改革。這一改革方案經毛澤東親自審查、國務院第十八次會議批准,於1955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這一時期的服裝簡稱55式軍銜服裝。  55式軍銜服裝分禮服和常服兩類。
  • 建國後我軍軍服軍銜概述
    一.50式軍服 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由單一的陸軍發展成為海陸空齊備的人民軍隊,為實現國防軍正規化建設,我軍於1950年初開始配發涵蓋三軍的50式軍服,50式軍服沒有設置軍銜,只是解決了三軍制服統一的問題,在定義上應該是應急過渡性。 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式軍服按陸、海、空三軍幹部、戰士區分。
  • 二戰期間,日本軍服上為何有的用肩章,還有的用領章?
    那麼為何會有這樣的情況呢?因為,在短短的5年多時間裡,日本軍隊更換了3次軍服,感覺不亂才怪。19世紀後期,由於各方面的危機,日本開始了那場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日本在各個方面學習西方國家,其中也包括軍事領域。當時日本的學習目標是法國,法國一直號稱自己擁有歐洲第一的陸軍。
  • 中國人民警察警帽發展史(55式-99式)
    【55式警察夏季大沿帽】這樣的警服使用了5年多的時間,到了1955年,我國警察隊伍換發了55式警服。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國警察的制服開始與軍服出現區別。【59式警察大沿帽】從55式警服開始,我國警察穿上了白色的警服,55式和改進型59式都採用了白色的上衣。與此同時,警察隊伍開始裝備大簷帽,不過,當時大簷帽的樣式和現在不完全一樣,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 58式和62式軍服
    針對新式軍服存在的一些問題,1958年和1964年,國防部先後發布命令,對55式軍銜服裝作了部分修改。因此在軍內外反映非常強烈。戰士們不理解:這不是跟國民黨兵差不多嗎?「你懂個啥,這是向蘇聯老大哥學哩。」幹部「訓」起戰士:「當兵嘛,奉命著裝,叫你戴你就戴!」可是,能不戴船形帽時,許多戰士還是不戴,好在它屬便帽,折起來就能塞進褲袋裡,也算合理。
  • 設計師詳解07式軍服標誌服飾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記者胥金章、王東明、白瑞雪)「豐富多樣、寓意深刻的各類標誌服飾是07式軍服的一大亮點。」負責07式軍服標誌服飾設計的解放軍總後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徐新和3日介紹說,佩戴標誌服飾幾乎是世界各國軍隊的通行做法,主要作用在於體現軍人榮譽、增強識別功能、強化軍服美感。  「胸部以上是人的視覺重點,標誌服飾主要佩戴在這一區域。」
  • 見證新中國軍服發展歷程|歷次國慶閱兵,亮相幾式軍服?
    原標題:見證新中國軍服發展歷程|歷次國慶閱兵,亮相幾式軍服?   1955~1959年五次國慶閱兵——55式軍服   1955年國慶六周年至1959年國慶十周年的五次國慶閱兵,受閱部隊均穿著55式軍服。
  • 美國野戰軍服M-65,俄羅斯人的看法: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以下,就是一個經歷過蘇聯時期的俄羅斯人士,就美國野戰軍服M-65發表的觀點和看法:美國軍隊的傳奇野戰軍服M-65,我認為是軍事領域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並且與有傳奇色彩和廣泛知名度的美國飛行員夾克、德國頭盔M-35,可以相提並論。
  • 那些電視劇中軍服的錯誤,你看出多少?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徐平如今,中國影視作品佳作連連,一大批優秀的軍事題材作品更是「層出不窮」,深受部隊官兵和人民群眾喜愛。 但出於某些原因,影視劇中仍然難免有些穿幫鏡頭,特別是在一些軍事題材作品中,軍服的錯誤時有發生,尤其是我軍55式軍服最容易出錯。這張照片有兩個錯誤:一是女軍人的帽子不對。
  • 邪惡之花,二戰德國的黨衛隊軍服
    一、二戰德國黨衛隊軍服,樣式美觀蘇聯時期,有一部知名的電視劇《春天的十七個瞬間》,劇中的主角伊薩耶夫,是一名蘇聯特工人員,奉命化名斯特裡茨,打入二戰德國黨衛隊高層機構,在鬥智鬥勇中,為蘇聯傳回了源源不斷的重要情報。這部蘇聯電視劇,到現在依然熱度不減,近年來,俄羅斯又拍出了電視劇《春天的十七個瞬間前傳》。
  • 我軍71式軍服
    總後勤部1971年6月4日批准定型和批量生產,定名為71式軍服。經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批准,1972年首先裝備中央警衛團和北京衛戍區部隊,1973年裝備全軍。與棉布相比較,這種俗稱"的確良"的滌、錦、棉三元混紡布新式面料,具備挺括、不縮水、洗後易幹、顏色鮮豔、不易褪色的優點,與65式軍服標識相同,深受廣大指戰員的喜愛和人民群眾的好評,這也是我軍軍服面料一個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