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是車輛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零部件,即便在當今自動駕駛、智能化浪潮的席捲下,它一直穩如泰山,似乎從來不用擔心科技進步將其取代。
然而輪胎是個非常脆弱的零部件,尤其是對大尺寸、低扁平比的性能輪胎而言,稍微一個窨井蓋或馬路牙子就能讓它內部的鋼絲側簾斷裂產生鼓包而報廢。更有甚者,馬路上一個不起眼的小釘子或是小鐵屑就能讓你花費100塊錢去補胎,這麼脆弱的零部件為什麼沒有研發人員想著去改進呢?
別說還真有,一家來自美國的企業針對這一問題發明了一套不用充氣且不怕被扎的輪胎。如上圖所示,這個輪胎的胎面和普通輪胎並無差異,然而整個中空層全部由帶彈性的高分子材料製成,相比傳統輪胎高壓氣體撐起車輛,這輛車直接由這一根根的「塑料」撐起。
好處顯而易見,無需充氣而且不怕爛路,遇到窨井蓋或馬路牙子甚至可以不減速直接上,也不用擔心輪胎鼓包的問題。可是這麼好的輪胎為何沒有廣泛推廣呢?
其實輪胎在日常使用過程中除了起到緩震的作用外,還有一個用途是保護輪轂。這種輪胎在遇到強烈衝擊時,會直接將壓力傳遞至輪轂,讓輪轂產生不可恢復的損傷。而一個輪胎只有幾百上千塊,一個輪轂可就幾千塊了,誰更金貴一目了然。
不僅如此,在遇到泥坑、草坪、砂石路面時,鏤空的設計還很容易將這些雜物吸納進輪胎內,造成輪胎重心偏離。萬一在越野之後直接開上高速公路,就非常危險了。
如果把側邊包裹起來形成密封,側邊的壓縮氣體也很容易將輪胎側面密封頂破,造成損傷。
還有一點,這種輪胎的胎壓不能隨時調整,是一個固定值,在承載力發生變化的時候,很容易形成駐波,危及行車安全。因此,這種輪胎只有在很少的工程領域使用,日常情況還是普通充氣輪胎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