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將展出三角龍化石 距今6700萬年全球最完整

2020-12-14 賓果看世界

澳洲維州很快將擁有世界上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三角龍化石。

維州博物館組織近日證實,他們獲得了一副有87%完整度的三角龍化石,其年代可追溯到6700萬年前。

這副恐龍化石標本包括皮膚印痕、肌腱、脊椎和261公斤重的頭骨,將從加拿大運至澳洲,並於2021年底開始在墨爾本博物館展出。

該三角龍化石是2014年在美國蒙大拿州的一處私人物業內被發現的,它長度近7米,高逾2米,頸盾寬1.48米,有三個角,重量超過1噸。

維州博物館組織負責人Lynley Crosswell稱,這是全球有史以來在恐龍研究方面意義最重大的發現之一。古生物學高級館長Erich Fitzgerald博士表示,該標本可以為三角龍的解剖學和生物學提供重要線索,可以幫助人們解開該物種如何生存的謎團。

相關焦點

  • 300 萬美金換一具恐龍骨架,「化石界蒙娜麗莎」帶你回6700 萬年的...
    6700 萬年以前的一天,一隻大約六到七米長,兩米多高的三角龍在一條小溪邊跌倒死去。它 1000 多公斤的身軀逐漸淹沒在水中,被沉積物包圍。隨著時間的推移,鐵和矽等礦物質慢慢滲入並取代了骨骼,將它們變成一種黑巧克力色的化石。6700 萬年之後,森林褪去,風雨侵蝕的土地暴露出古老的秘密。
  • 化石凝固霸王龍和三角龍「生死決鬥」瞬間
    在歷史考古中,想要找到億萬年前的高質量化石並不容易,古代生物的完整實例則更加困難。北卡羅萊納州自然歷史博物館將在2022年展出一對「決鬥恐龍」化石,可謂曠世罕見。據BGR報導,考古學家在蒙大拿州「地獄溪地層」(Hell Creek Formation)厚厚的巖石中發現了三角龍化石及幼年霸王龍化石,兩隻動物的化石都有損壞的痕跡,說明它們在進行殊死搏鬥,很有可能兩敗俱傷。很顯然,這是一場生死戰。雙雙死亡後,最終被埋在沉積物中,形成了大家眼前看到的這一幕。
  • 6700萬年前的恐龍決鬥化石,霸王龍牙齒咬著三角龍身體,栩栩如生
    據《都市報》11月20日消息:科學家們展示了迄今為止第一具完整的霸王龍骨架,這隻霸王龍曾與一隻三角龍決戰至死。這兩具6700萬年前的骸骨都算得上保存最完整的化石,自2006年被發現後,至今都沒有多少人見過。
  • 6700萬年前!霸王龍與三角龍決鬥,死後保持互毆姿態,如今被圍觀
    根據《每日郵報》指出,霸王龍與三角龍是在6700萬年前,相互決鬥的時候被埋沒在了沉積物之中,並且在發現的化石時候,我們還可以明顯看到兩個動物保持「決鬥的姿態」,死後保持這種「互毆姿勢」非常穩定,如今被科學家們圍觀挖掘。
  • 珍貴文物:三角龍vs霸王龍,6700萬年前同歸於盡,出土後又惹爭議
    在他們滅絕後的6700萬年後,要想重新再現那樣的場景,還真不多!更別說,其中一隻還是肉食類恐龍最頂級的捕獵者——霸王龍,另外一隻也不弱,是草食性的三角龍。而2006年6月,這樣的兩隻恐龍的發現,還是震動恐龍研究學術界。畢竟,它們幾乎100% 包含了兩種生物的骨骼、身體輪廓和皮膚印記,甚至還可能還包含軟組織和胃部殘留物的珍貴化石。
  • 極為罕見:「決鬥恐龍」化石將首次向公眾展出
    據外媒報導,一頭暴龍和一頭三角龍在長達6700萬年的封塵後終於要第一次公開亮相了。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化石被稱為「決鬥恐龍(Dueling Dinosaurs)」,它將捕食者和獵物保存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在戰鬥中,它非常得完整甚至還有皮膚的印跡。
  • 霸王龍餐桌上的主食——三角龍
    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垂克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
  • 甘肅104件恐龍和古動物哺乳化石將首赴臺灣展出
    圖為大唇犀正立面。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攝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準備,代表甘肅古生物學研究方面最新成果的104件恐龍和古動物哺乳化石展品將於12月啟程分批運赴臺灣,為明年三月在臺灣開幕的「從龍到獸」古生物化石展做準備。  記者29日從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獲悉,目前,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工作人員正在將參展的化石標本進行拆卸、清理並打包裝箱。
  • 美國發現霸王龍與三角龍打架化石,科學家試圖尋找決鬥背後的真相
    據外媒12月5日報導,科學家們正在競相尋找著名的「決鬥恐龍」化石背後的真相。2006年,美國蒙大拿州的一條小溪中發現了一具完整的霸王龍與三角龍的纏繞在一起的骨骼。副教授埃裡克·羅伯茨(Eric Roberts)是這項研究地質方面的負責人,他說由於這些化石當時被私人搬走移動過,事先沒有做適當的地質調查,現在研究起來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他告訴《布裡斯班時報》:「我和大學生們一起去了現場,試圖了解與這類化石有關的所有其他背景。
  • 化石記錄霸王龍和三角龍「殊死搏鬥」的瞬間
    據外媒CNET報導,一塊名為 「決鬥恐龍」的化石將於近期在北卡羅來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這塊化石最初是在2006年被發現的,但直到現在也只有少數人看到過。它顯示了一隻霸王龍和一隻三角龍在進行「殊死搏鬥」。
  • 廣東東莞將展出18具完整恐龍化石架標本(圖)
    廣東東莞將展出18具完整恐龍化石架標本(圖) 記者葛宇飛、盧政攝  東莞科學館展出18具完整恐龍化石骨架標本 免費向市民開放  3月18日~5月12日,現實版「侏羅紀公園」即將襲莞,其中有亞洲最大的合川馬門溪龍恐龍化石,也有最小的楊氏鸚鵡嘴龍化石,還有恐龍王者霸王龍化石。屆時,你可以帶著孩子前往東莞科學館,一起「穿越」到兩億年前,觀看古老的化石,了解生物進化過程,探秘侏羅紀時代神秘的恐龍世界。
  • 澎湖海域發現臺灣地區最古老人類化石(圖)
    澎湖水道海域發現具有直立人特徵的澎湖原人(Penghu1)下顎骨化石,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是臺灣地區目前發現最古老的人類化石。圖片來源: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華夏經緯網1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古生物研究有重大發現,臺、日、澳學者在澎湖水道海域發現具有直立人特徵的澎湖原人(Penghu 1)下顎骨化石,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是臺灣地區目前發現最古老的人類化石,2月將在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陽光過道展出。
  • 恐龍打起來誰最厲害?霸王龍與三角龍對決化石出土,最後贏的是它
    根據最新消息,考古學在蒙大拿州「地獄溪地層」中找到了目前最完整的一具霸王龍化石。這原本就帶給了人們巨大的驚喜,而在隨後的發掘工作中,相關人員還發現了一具三角龍化石,二者保持著生前的姿勢,並且看起來像是在互毆。
  • 雲南地區發現「猴化石」,距今已有640萬年,或是金絲猴的祖先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提到金絲猴,它們外表金黃色的毛髮,長長的尾巴等,無一不讓人覺得它們是地球上最美麗的精靈之一。現代研究認為,金絲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現存靈長類動物之一,那麼,金絲猴的祖先又是誰呢?多年來,中外的研究學者們,紛紛都在找尋其中的答案。
  • 十大白堊紀恐龍,三角龍重達20噸,霸王龍名列食物鏈頂端
    霸王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白堊紀恐龍之一。2、三角龍:長12米/高4米/最重20噸三角龍為角龍科的植食性恐龍一屬,一種巨型四足植食恐龍,在完全成年後全長大約8-12.5米,臀部拉直高度3.8米左右,一般體重9-18噸,最重超過20噸。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垂克階地層,約6500萬年前。
  • 成都崇州有座化石版的「侏羅紀公園」
    萬年的史前龐然大物的復活,令這部科幻探險片連拍續集,風靡全球。2016年在成都崇州成立的天演博物館,以館藏近5萬件古生物化石標本,打造了一座化石版的「侏羅紀公園」。  這裡有體長23.8米、距今1.5億年左右的馬門溪龍,有化石含骨量高達67%、生活在6700萬年前的巨型山東龍,包括霸王龍、暴龍、劍龍、翼龍等電影裡出現過的恐龍,幾乎都能在這裡找得到標本。
  • 霸王龍與三角龍決鬥誰更厲害?「二龍相鬥」化石出土,答案明了
    在科學家看來,我們還是需要從化石中尋找更多的線索。蒙大拿州發現霸王龍三角龍鬥毆化石根據最新消息,考古學在蒙大拿州「地獄溪地層」中找到了目前最完整的一具霸王龍化石。這原本就帶給了人們巨大的驚喜,而在隨後的發掘工作中,相關人員還發現了一具三角龍化石,二者保持著生前的姿勢,並且看起來像是在互毆。這實在令人感到驚奇,畢竟完整的恐龍化石十分難得,它們往往在劇烈的地質運動中變得支離破碎,像這樣100%完整度的霸王龍化石也是絕無僅有的。
  • 雲南發現600萬年前古猿頭骨化石
    原標題:雲南發現600萬年前古猿頭骨化石  科技日報昆明9月5日電 (記者馬波 通訊員呂金平)記者從今天上午雲南省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雲南省昭通市水塘壩發現600萬年前古猿頭骨化石,經研究表明,昭通古猿可能是人類最早祖先類型的候選代表之一。
  • 板齒犀能不能打過三角龍?為什麼?
    由於板齒犀與三角龍的生存年代差了幾千萬年,所以它們兩種動物的比較沒有任何的參考,因此,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只能通過對比一下兩種動物的基本數據以及習性來判斷一下了。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板齒犀板齒犀並不是一種現存的犀牛,它最早出現在中新世晚期(距今約700萬年前),滅絕於更新世早期(距今約160萬年前)。
  • 紐西蘭發現巨型鸚鵡化石,身高可達1米,距今至多1900萬年
    研究人員在紐西蘭南島中奧塔戈的聖巴森斯附近發現「意外赫拉克勒斯」鸚鵡化石。化石距今至多1900萬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雪梨古生物學、地質生物學和地球檔案研究中心」的教授邁克·阿徹推斷,「意外赫拉克勒斯」的巨喙能讓它攝取更多「非常規」食物,甚至可能以其他鸚鵡為食,「這種動物可能位於食物鏈較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