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這幾天每個家庭都在忙著為自己寶寶精心安排上學的事情了吧,有的託人找關係想把子女弄到更好的學校,有的再給寶寶找學習配套服務產品,有的在給寶寶添置隨身物件.......總之很忙!
生命是一場自行自悟的獨特體驗旅程,父母不能一輩子為子女肩負,也不太可能為孩子的人生做選擇!
作為父母,只有在家庭相處中、生活點滴裡與孩子的溝通和尊重讓孩子萌發懂得生活的幸福,薰陶孩子健康的人格,這樣的家庭孩子長大後才是幸福的!
最近熱播《以家人之名》其實大家有空應該看看,雖然是劇中情景但是也反應原生家庭中父母的不同教育、文化、價值觀不同而影響孩子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
中國近幾十年快速發展,對於不同背景的家庭和不同「成份」的成員組合成新的家庭,在面對小孩兒教育問題上難免是存在諸多的不同意見和看法,到底是婆婆遷就兒媳還是晚輩應該遵從父母的教誨,其實都不然,畢竟每個人來自不同家庭可能觀念不同,那也不能拿孩子的未來作為分歧的測試點,所以孩子 的成長家庭教育是一個很嚴肅卻有很有愛的過程。
然而很多父母以愛之名卻慢慢孵化了孩子很多成長路上的障礙,比如嬌慣,很多大姑娘了卻從來不知道什麼是青菜什麼是牛肉,比如很多男孩子卻柔弱的像個小女生,是什麼讓孩子們如此不自立呢,所到底就是家庭教育的溺愛和計劃生育後孩子的稀缺。
傳承居家育樂文化、培養寶寶自信之美
我們無法一概而論怎麼教育孩子會更好,但我們可以通過日常行為引導薰陶孩子的行為,比如少在孩子面前爆粗口、少在孩子面前齜牙戳嘴、少在孩子面前爭執............說到底,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愛孩子沒錯這是本能,但孩子也應該得到合理的尊重!別讓自己的蠻橫獨斷阻礙了孩子的個性發展和價值認同,很多家庭處於各種安全考慮孩子很大了還不懂得與人相處,很多孩子處於家庭潔癖的影響卻不能與其他孩子玩一起............
人永遠是相互的,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只有孩子的意志也得到認同和尊重,孩子才會感受到那麼慢慢的幸福,凡是留多一點選擇,給他人一點偏移的空間和餘地,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有愛的歸屬,才會感受到什麼是別人充分理解了他,才會有一種感同身受的幸福感。
孩子天性就是好奇、叛逆這是成長規律,可很多獨斷父母就是教條式的管教孩子'這也不能那也不行」,「必須這樣」完全替孩子做決定,最後把孩子本該經過大腦思考的問題統統都無需考慮的被接受父母的「關愛」,久而久之,乾脆就不需思考。很多有能力的家長總以為把子女的生活安排的處處完美,然很多孩子卻過得很不幸福,甚至鬱悶自殺都有,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父母已經認為他已經安排的很完美,可.......
一個好的家庭教養影響幾代人的幸福,作為智慧父母應該明白:孩子成長很重要,而孩子的心理需求更重要,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無邪的童年真的很重要。物質條件優越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薰陶相輔相成才會培養出健康豁達睿智的下一代!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最簡單的,也是孩子幸福根源,在生活中給與正確的薰陶和引導,溝通而不浮躁、協商而不武斷,孩子在這種家庭氛圍裡成長身體、心理才會豐盈飽滿,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