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由朋友佔有妻子,拋棄5個親生孩子,盧梭卻成為世界著名教育家

2020-12-14 老顧侃歷史無悔

盧梭,法國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文學家,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晚年著成了《懺悔錄》對於世界的影響很大。

1712年6月28日,盧梭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個鐘錶匠家庭,母親在他出生幾天後,因產褥熱過世。10歲時,父親因得罪議會官員被通緝,逃離日內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盧梭。

盧梭雖沒有受過系統教育,卻讀了不少書。不久,他被送去當學徒,16歲時,逃離日內瓦,四處流浪,當過學徒、雜役、家庭書記、教師、流浪音樂家等。

任由朋友佔有妻子,拋棄5個親生孩子,盧梭卻成為世界著名教育家

盧梭在16歲遇到華倫夫人,他身邊的貴夫人就從未缺席。能排上名的有華倫夫人杜賓夫人埃皮奈夫人烏德託夫人盧森堡夫人,如此之多。

有的出於崇拜、有的出於美貌、有的出於地位、有的出於權勢,盧梭都曾愛過一陣子,還與華倫夫人還有其管家三人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

甚至在他流浪的期間,還與幾個女人發生過很多風流趣事。其中與一個旅館的女僕在一起生了五個孩子。

他把自己和旅館女僕所生的五個孩子全部都送去了育嬰院,自己一個也沒有撫養,在後來盧梭56歲時,他才與同居了25年的旅館女僕正式舉行了一個簡單的結婚典禮,這也算是對她這半生的交代,而這些,在他後來寫下的懺悔錄裡都有交代。

就是這樣一個人,成為了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盧梭之所以能取得那麼偉大的文學成就,這與他的父親是分不開的,他的父親雖然非常貧窮,但是非常喜歡讀書,而且這個好習慣還遺傳給了盧梭。

據說盧梭和他的父親經常在一起相互朗讀,一卷讀完再讀一卷,有時候甚至讀了一整夜他的父親才叫他去睡覺。這種讀書的習慣,不僅是他學識淵博,更在他幼小的時候還滋潤了他幼小的心靈。

所以他才能在自身這樣的情況下成為一個影響世界的教育家思想家,甚至是著成了影響很多名家的《懺悔錄》,算是他對自己一生的交代與懺悔。

《懺悔錄》5句經典語錄,剖析你的靈魂

1、邪惡進攻正直的心靈,從來不是那麼大張旗鼓的,它總是想法子來偷襲,總戴著某種詭辯的面具,還時常披著某道德的外衣。

2、如果流動,就流走;如果靜止,就乾涸;如果生長,就慢慢凋零,這個世界沒有永恆。

3、我現在要做一項既無先例,將來也不會有人仿效的艱巨工作。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

4、一個人所擁有的金錢是獲得自由的手段,而我們急切地追求的金錢卻是是我們受奴役的工具。因此,我對自己所有的金錢抓得很緊,而對沒到手的卻無所謂。

5、我不談沒有欲望的愛情,我是有欲望的,世上能有不嫉妒的愛情嗎?人不是想知道他所愛的人是不是也愛自己嗎?但在我的生活中,我不問她這個問題,我只問自己是不是愛她。

《懺悔錄》記載了盧梭從出生到1766年被迫離開聖皮埃爾島之間50多年的生活經歷。他歷數了孩提時寄人籬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

描寫了他進入社會後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聞目睹的種種黑暗和不平,憤怒地揭露社會的「弱肉強食」、「強權即公理」以及統治階級的醜惡腐朽。

該書名為「懺悔」,實則「控訴」、「吶喊」並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卑賤者」 傾注了深切的同情。

盧梭的《懺悔錄》促進了回憶錄、內心日記和自傳體小說等的繁榮,影響身後的無數作家。託爾斯泰的《懺悔錄》就是盧梭影響下的產物。

在中國現代文學中也出現了一批懺悔文學,如魯迅的《風箏》、《父親的病》,鬱達夫的《沉淪》。巴金始終把盧梭尊為啟蒙老師。巴金寫小說,第一位「老師」就是盧梭,從《懺悔錄》作者那裡,他學到誠實,不講假話。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幸,那就讀一讀《懺悔錄》,你會發現其實生活還是充滿希望,人生就是不斷反思自己不斷懺悔的過程,只有這樣,才會更明確地找到人生的方向。

相關焦點

  • 法國天才盧梭的畸形生活:將5個孩子送給他人,任由朋友佔有妻子
    法國天才盧梭的畸形生活:將5個孩子送給他人,任由朋友佔有妻子。18世紀的西方,是西方思想飛速進步的年代,而讓-雅克·盧梭就是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員,他是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還是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鼻祖。
  •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
    昆體良的教育思想 昆體良(約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羅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著有《雄辯術原理》。 重視幼兒教育。強調保姆必須是一個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說話準確的人,因為她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幼兒。 主張應儘早讓兒童接受學校教育。在他看來,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 養成冷淡、自誇和羞怯的習性。
  • 【每日一句】著名教育家盧梭的名言,家長們都應該知道!
    今天是張嘴就來第31期青少年演講冬令營(杭州營)開營的日子,我們來分享著名教育家盧梭的名言: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後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如果一個孩子從小不會思考,沒有思想的習慣,那麼,長大後他(她)也不會成為一個有頭腦的人。在這句話中,盧梭向我們強調了習慣對於孩子們成長的重要性。
  • 那個被親生父母拋棄,卻被世界首富領養的中國女孩,現狀如何?
    如果沒有聽過也沒有關係,你一定聽過亞馬遜,他就是亞馬遜的創始人,在近幾年打敗了原來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成為全球最富有的人。 他和妻子育有3個兒子,兩個人一直都想要一個女兒,而在貝佐斯的事業還沒有如此成就的時候,他就去了中國長沙,收養了這個女孩,成功圓了自己的女兒夢。
  • 北大著名教育家,娶了比自己小22歲妻子,結果晚年和妻子對簿公堂
    北大著名教育家,娶了比自己小22歲妻子,結果晚年和妻子對簿公堂愛情這件事真的很難參透,就算是名人也逃不過,這位北大著名的教育家娶了比自己小22歲的妻子,但是晚年的時候卻和妻子對簿公堂打起了官司。他的名字叫蔣夢麟,一生有過三任妻子,原配是父母做主替他娶的,所以他對髮妻孫玉書並沒有多少感情,但是兩個人還是安穩度過了20多年。孫玉書並不是小門小戶的女子,相反的還十分的賢惠溫婉,但是男人總是對那些外面的女人更感興趣。高仁山與他是好友,在死之前曾經叮囑蔣夢麟要多多照顧他的妻子陶曾谷。
  • 他拋棄五個孩子,卻寫出世界教育著作?給焦慮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南
    很多教育家之所以成為教育家,他們的教育,也是從自家孩子身上開始的。可是這樣的偉大一位教育家,一生有過五個孩子,全都在出生後不久被盧梭親自送進了育嬰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福利院。也就是說,他從未教育過自己的孩子。生而不養的原因,我們也許能從盧梭的《懺悔錄》上夠窺得一二。
  • 240年前的今天,把5個孩子送進孤兒院,卻討論如何教育的盧梭逝世
    (萬象特約作者:一一)【1778年7月2日】240年前的今天,把5個孩子送進孤兒院,卻討論如何教育的盧梭逝世【四處流浪的少年】1712年6月28日,盧梭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個鐘錶匠家庭(在日內瓦的盧梭雕像)【把5個孩子送進孤兒院】1742年(30歲),盧梭搬到巴黎。1745年(33歲),盧梭與酒店的洗衣女工、女服務員泰蕾茲(24歲)相識,成為他的女傭兼情人。
  • 法國教育家盧梭有哪些教育主張和思想?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盧梭畫像盧梭(讓·雅克·盧梭),出生於1712年6月28日,於1778年7月2日去世,出身於瑞士日內瓦的一貧苦家庭,是法國十八世紀的啟蒙大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民主政論家和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開創者盧梭畫像不僅如此,盧梭還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教育學領域有很多著名的教育理論和主張思想,對後世的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我們來看看盧梭有哪些教育思想:
  • 盧梭的奇想世界
    大約在19世紀末,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星期日畫家」,同時他們又稱樸素派畫家,他們風格各異,感情純樸,常常是基於自己對繪畫的熱愛而作畫,他們的畫作包含著他們對世界最真摯的感受,而盧梭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之一。
  • 和孩子講道理,是科學的教育方法嗎?教育家盧梭卻不這樣認為
    我們現在倡導科學文明的教育方式,拒絕打罵孩子,也拒絕傷害孩子,所以很多家長便都認為和孩子心平氣和地講道理是最科學的教育方式,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前幾天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們不禁思考,到底怎樣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 法國教育家盧梭:讓孩子變得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的百依百順
    法國的教育家盧梭曾就說過:讓孩子變得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的百依百順。父母的百依百順,會讓孩子變成什麼樣子1、孩子失去了面對世界的能力很多父母對孩子照顧有加,把孩子的一切都擔到自己身上,從不說一個「不」字。
  • 法國教育家盧梭:讓孩子變得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的百依百順
    法國的教育家盧梭曾就說過:讓孩子變得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的百依百順。父母的百依百順,會讓孩子變成什麼樣子1、孩子失去了面對世界的能力很多父母對孩子照顧有加,把孩子的一切都擔到自己身上,從不說一個「不」字。長此以往,在生活上,孩子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在精神上,孩子依賴父母幫助自己做出選擇。自己不需要動手也不需要動腦。
  • 盧梭《愛彌兒》:教育如何順應自然,使孩子成為真正的人?
    ——盧梭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守仁說過這麼一句話:「大抵童子之情, 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 舒暢之則條達, 推撓之則哀萎。」意思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都喜歡遊戲活動,而討厭約束行為。兒童就像剛萌芽的樹木一樣,順應自然法則,就會枝繁葉茂。如果阻撓天性自然,就會枯萎。
  • 比王寶強還慘:被妻子騙走5000萬,6個孩子皆不是親生的
    被妻子騙走5千萬這樣的生活沒多久,父親也並沒有過上幾天好日子,便因病去世這時候的趙擎是非常渴望溫暖的恰巧林欣緹出現,她漂亮,善解人意,安慰趙擎更是頭頭是道。結婚之後,兩個人非常的恩愛因為感激林欣緹的陪伴,趙擎是處處忍讓,還對他的6個孩子視如己出更是把自己所有賺的錢都交給妻子打理但好景不長,沒多久妻子就露出馬腳
  • 盧梭《懺悔錄》
    讓·雅克·盧梭 (1712年~1778年),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漪絲》、《植物學通信》等。
  • 從《愛彌兒》來看盧梭的教育思想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盧梭 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出生貧苦,卻寫了震撼世界的社會學著作《社會契約論》;他沒有父親,卻寫出了當時的最流行教育小說《愛彌爾》;他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論,被譽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 《愛彌兒》讀書分享:盧梭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是法國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作曲家,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寫的《愛彌兒》在教育學界影響尤為深遠。《愛彌兒》是一本夾敘夾議的教育小說,書中以富家孤兒愛彌兒為主人公,論述了愛彌兒的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教育問題,批判英國舊教育的荒謬腐朽,並提出了著名的自然教育理論。並且借愛彌兒未來妻子蘇菲的教育,論證了女子教育的革新。盧梭在《愛彌兒》中為孩子的教育提出了許多新的思想和理論,在今天,仍能給我們教育孩子提供很大的啟發:真正的教育不在於口訓而在於實行。
  • 教育名著導讀——盧梭《愛彌兒》
    盧梭( 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他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父親是鐘錶匠,母親在生下他一周後便去世了。盧梭10歲時,父親因和一個軍官發生衝突而被迫逃出法國的裡昂,他遂由舅父撫養,並在一鄉村教師那裡接受了兩年的教育。16歲以後,盧梭開始了流浪生活。經人介紹,他認識了對他一生有重大影響的華倫夫。
  • 腕丨亨利·盧梭
    1844年5月21日,亨利·盧梭出生在法國的西北部羅亞爾河谷的小鎮拿瓦,一個錫匠的家庭。由於家庭子女眾多,盧梭的父親負債纍纍,因此不得不將房產出售並且全家遷往了郊區,盧梭也從羅亞爾高中的走讀生轉為了寄宿生。在校期間他的大部分學科成績一般,但獲得過繪畫和音樂方面的獎項。
  • 他是提出計劃生育的教育家,自己娶兩個妻子生8娃,後來生活如何
    導語:中國是世界上的一個人口大國,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活著14億人口,在早些時候,中國還處於一個非常貧窮的時代,所以國家為了控制人口的增長,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規定每個家庭不能超生,不然的話就要罰款,而前些年為了發展,國家又放開了二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