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本是和昌集團衝擊千億的關鍵之年,但克而瑞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全口徑銷售額排行榜中前100名並沒有其身影,100名的門檻是232.4億元,和昌被攔在之外。這也意味著,2020年和昌千億夢碎幾成事實。
與此同時,繼總裁杜超11月底離職後,近日和昌集團再曝高管動蕩,這一次是曾放話「2020年和昌的目標是邁過千億門檻」的董事長武磊。日前,有媒體報導稱,武磊已提交離職,工作交接完成後將入職力高,副總裁張向輝補位公司CEO一職,負責和昌集團日常管理工作。
對此,有和昌集團品牌部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回復稱:「我們後續可能會發官方聲明。」
原和昌集團董事長武磊
老臣張向輝補位公開資料顯示,和昌集團於2007年9月21日在鄭州正式成立,為鄭州中瑞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瑞實業」)下屬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隨著鄭州新都匯項目的運作及和昌物業公司的成立,和昌集團開始在業內嶄露頭角。此後,該公司開始全國化布局,總部也於2013年遷入北京。
此後,和昌集團進入快速發展期。
2015年,具有萬科背景的武磊加入和昌,隨後三年,和昌完成了3+2的全國戰略性布局,即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3大城市群,以及以鄭州、武漢為核心的兩大中心城市,在鄭州、蘇州、杭州、合肥、南京、武漢、深圳、東莞等城市,擁有了約60多個地產項目。同時,和昌通過戰略轉型形成了以開發建設、資產投募資以及資產運營為主的三大管理平臺。
2017年,和昌集團銷售面積與金額榮登房企百強,銷售金額201億元,位列91名,銷售面積155萬平方米,位列80名,綜合實力位居第81名。2019年,該公司銷售實現業績298億元,較2014年的38億元增長684.21%。
高速增長讓武磊對和昌的未來充滿希望,其在2018年放話稱「2020年和昌的目標是邁過千億門檻」,然而,衝擊千億目標的關鍵之年,武磊主動提出離職,尋求個人發展新平臺。
武磊離職的消息此前坊間已有傳言,接任者張向輝為和昌老臣,與武磊共事多年。
公開信息顯示,張向輝是和昌集團母公司河南中瑞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瑞控股」)早年招聘的第一批清華MBA畢業生,曾在鄭州負責和昌集團總裁辦工作(當時和昌集團總部在鄭州),對和昌集團內部十分了解。其在離開和昌集團期間負責過地產營銷、開發、商業、項目綜合管理及投資經營綜合管理等工作,還管理過上百億的地產投資基金。2018年重回中瑞控股,擔任基金板塊的負責人,同時兼任和昌集團的副總裁。
此次和昌一改往日從標杆房企「挖」人才的作風,從公司內部提拔「老臣」,或與公司未來重點發展方向相關。
第四大區是和昌一個對外的合作開發平臺,不按區域劃分。除了住宅項目,第四大區的業務還涉及到一些產業園區、片區開發等不動產開發。第四大區將和昌集團自身的房地產資源與大股東中瑞實業的供應鏈、投融資等業務結合起來,打破了傳統的房企拿地與開發模式。
事實上,第四大區並不是最近才成立的,其一直存在於和昌集團的內部體系之中,只是近期才被提升到戰略發展規劃的高度。該公司前期「牽手」鄭州航空港興港投資集團合資組建的興瑞實業就是第四大區運作模式下的代表,興瑞實業旗下的地產板塊今年推出的興港和昌·雲庭項目,也是和昌集團如今的代表作品。
結合和昌集團的發展規劃來看,在產業投資開發以及投融資領域有著豐富經驗,且對和昌集團十分了解的張向輝無疑是當下負責管理公司的最佳人選。
受困於萊蒙資產包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第四大區的戰略發展規劃,張向輝上任後可能還需要解決之前豪擲百億拿下的萊蒙國際資產包。
2017年,和昌集團以129.66億元的價格拿下了萊蒙國際旗下4個全資子公司分別位於深圳、廣州、南京、杭州等地的8個項目。武磊對此資產包寄予厚望,其曾言,萊蒙國際資產包未來可以貢獻800億元產值。
但現實總是骨感的。中瑞實業在其2020年第一期債券募集說明書中直言,萊蒙國際資產包中的大部分項目皆處於處於前期開發階段,項目回款存在不確定性。
比資產包項目進度更快的是債務。
據了解,和昌集團在收購萊蒙國際資產包時存在併購貸款支付股權收購款的情形。截至2020年3月末,由中瑞實業、和昌集團以及萬永興為上述併購貸款提供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共計73.29億元,並且從2020年12月起,和昌集團需開始歸還併購貸款本金,公司將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
高管離職潮有市場觀點認為,難以入市的資產包或許是導致胡博等人離職的原因。據媒體報導,有和昌集團前核心員工表示,「胡博為什麼離開?就是因為這個資產包的事情,老闆不滿意,要『架空』整個萬科系。」
據悉,2019年4月和昌集團總裁胡博離職後,公司有多位高管接連離職。有媒體統計,今年年內,和昌集團至少有20名中高層離職,其中包括總裁杜超、副總裁王新鵬、副總裁王進、物業董事長沈典維,以及一批各大中心總經理、分公司總經理。
對於高管頻頻離職這一情況,地產分析師嚴躍進認為,中高層頻繁離職,或許也有類似清理的概念。「類似高層人事變動本質上有兩點原因:第一、企業內部是存在團體文化的,如果出現內鬥的情況往往會導致管理層不團結,最後出現高管離職現象;第二、企業發展空間不大,尤其是在拿地規模不多等情況下,自然是有各類問題的。」
嚴躍進還稱,一般來說,董事長等高層職位本身也確實壓力大,尤其房地產市場這兩年波動性較大,所以也需要此類企業積極研究新的投資機會,積極做好業務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