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閆郡庭
「中國漁業協會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周卓誠 微博籤約自媒體」是博主「開水族館的生物男」的微博認證。2014年,周卓誠所在的「兩江中國原生」作為一個整體加入了中國漁業協會,作為「兩江中國原生」的客座專家的他受聘成為新成立的專委會的主任委員,主要負責野外項目的統籌協調以及帶隊科考等工作。而新浪微博,既是周卓誠展示自我、分享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平臺,也是與不同領域的朋友們溝通、獲取信息的渠道。
開通微博的這幾年間,周卓誠一直致力於為廣大網友普及魚類知識,他能輕鬆地分辨出中國90%以上的淡水魚,甚至從魚骨就能判斷出這條魚的種類。提及選擇微博這一網絡社交平臺的原因,周卓誠笑著說道:「這是被夫人『逼』的。我有幾年工作太忙,連論壇都沒有時間玩。夫人覺得我這樣遠離網絡是不合適的,所以安利我來新浪微博交流魚類學知識。我上了微博之後,很快發現大家比起了解魚類分類,更喜歡詢問『能好怎』,即『能不能吃、好不好吃、怎麼吃』。作為一枚吃貨,我非常願意和大家分享海鮮美食。感謝微博這個集結了天南地北各路人馬的開闊平臺,讓我有緣結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並獲得了研究工作所需的大量一手的魚類及其他物種的資源物種信息。微博讓我受益匪淺。」
迄今為止,「開水族館的生物男」粉絲數量已經超過了500萬,最近30天發布的微博的日閱讀數增量高達100萬+,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網絡科普「大V」,在微博上,他被粉絲們親切地稱為「開水哥」。
架起「魚類知識」與「網絡」的橋梁
周卓誠從小起就非常喜歡研究各類生物,特別是水生物,並以此作為畢生的理想。年幼的他摸遍了杭州的池塘,種類繁多的魚蝦是他的玩伴。並且他的這一愛好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和鼓勵。「小時候能有這樣支持孩子親近大自然、不反對玩樂的家長,同學裡只有我是獨一份。同時,在植物園工作的外婆也給予了我很多幫助,是我生物知識的啟蒙老師。」他自豪地說。
中學時代,周卓誠就已經熱衷於在網上和大家分享魚類學知識,並逐漸積累了一些名氣。90年代末00年代初期,他擔任了國內多數中文魚類論壇的版主或超版,將自己所學所得更有效率地分享出去是他的志向和樂趣。
上大學前,周卓誠自學完成了魚類學相關的基礎知識及系統的分類學博物學知識,也做了許多關於基礎魚類學的研究與實踐,例如去野外進行資源調查、物種收集分類等。高中畢業,他如願考入了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專業,開始了更加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大學時期他還負責基礎科研的野外調查標本徵集工作,每年承擔著幾個甚至十幾個重大項目的調研任務。本科畢業後,為了讓自己更全面的了解從小就喜歡的水生物,周卓誠選擇去國立臺南大學深造,就讀生物科技專業。「生物科技偏向於分子生物學以及相關應用,導師是多年科研合作的好友。與其說是求學,其實更像是交流。」
2011年,周卓誠開通微博,給自己取名為「開水族館的生物男」。這個名字並無複雜深意,主要是在論壇上用了十多年的ID「生物男」已被註冊,加上他的夢想就是開個自己的水族館,家裡也有個魚房用於飼養有待研究的魚類。所以「開水族館的生物男」就被沿用至今。開通微博沒多久,早年間各個原生魚論壇的魚友發現並開始關注周卓誠的微博,之後越來越多水生生物的愛好者在微博上與他交流互動。「一開始積累了幾千粉絲,然後因為識骨辨魚、發表專業觀點以及生物學科普被大家熟識,粉絲隊伍也逐漸龐大了起來。我持續性地輸出魚類學知識,儘量讓枯燥的分類學知識接些地氣;我分享科考日常,讓網友們認識到科研項目也可以有意思、苦中作樂,同時也會針砭時弊對於除科研之外的一些時事發表我自己的看法。我一直都努力把完整、真實的我呈現在網路上,網上的我是怎樣的,網下的我也是一樣,我喜歡旅行、喜歡抓魚、喜歡跟朋友們吃吃吃,還喜歡跟各地的粉絲聚會happy。可能我有時候的分享還算有意思吧,所以不少粉絲也願意點開我的微博來與我交流,真的感謝大家能夠喜歡我。當初剛上微博那陣子,我只是把微博當做一個可以跟朋友們直話直說的交流地,壓根兒沒想過會有現在這麼多粉絲。」他坦言。
在微博普及魚類知識的過程中,最讓周卓誠感動的是熱心網友們對科研工作的支持。他說:「隨著時代的進步、氣候及環境的變化,很多魚類資源的分布現狀與過去已大不相同,如果沒有持續性地開展資源調查,那麼,做某一種或幾種水生生物的臨時採集項目時,往往容易耗費大量精力還求無所得。然而,有了微博這一可以實時互動廣泛傳播的渠道,科研上遇到的瓶頸常在不經意間迎刃而解。網友們的提問相當於給出了大量珍貴的一手資料,極大的豐富了我們的調查信息。甚至還有熱心的網友給我們寄樣本,親自帶我們採集,參與報名我們的科考志願者,為我們的基礎生物學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上微博的7年裡,累計有300多位網友參與了我們的科考行程,真的是收穫滿滿。」
從「介紹海鮮美食」轉型到「開網店」
《中華兒女》:您的微博內容是如何從科普魚類知識過渡到為網友介紹美食的?
周卓誠:在回答網友疑惑、交流魚類知識的時候我發現,大家對於魚類本身的興趣遠不及『這魚能不能吃』、『好不好吃』、『怎樣吃』。我自己本身也是個吃貨,也很願意去分享。所以在介紹『這魚叫XXX名字』之外,也開始跟大家聊海鮮美食。由於我常年在全國各地科考,深入鄉村進行資源調查,以及在項目開展中往往需要與當地的一些科研、林業、農業等機構進行對接,使得我對於農業相關領域極為熟悉。而且民以食為天嘛,既然跑了那麼多地方嘗了那麼多特色的好東西,當然會想著要分享出來啦。
《中華兒女》:今年您開了一家自己的網店「開水優選」賣各類美食,請問您開網店的理由是什麼?
周卓誠:「開水優選」是5月15日正式開業的。我自己也做了很長時間的斟酌以及內心拉鋸。公益性的推薦我做了許多年,但越往後遇到的瓶頸越大。部分粉絲不理解,認為我只會推薦有利益往來的店家,另一方面,我推薦的部分店家積累了一定顧客群體之後忘了初心,不再薄利多銷,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有損於我的個人信譽。最後我發現,想要對商家做出足夠的約束,堅持優質並且良心價,只有自己不忘初心親自下場才有可能性。
《中華兒女》:開網店您都做了哪些具體的努力?
周卓誠:首先,我對原有置頂推薦的商家進行了深度篩選,留下生產廠商跟一級進口商,剔除了價格不佔優勢的二道販子;然後直接對接頭部廠商、一級進口商,由知名網商企業的採購負責人對接並進一步選品;最後在優化供應鏈的同時由專業的價控團隊確保我們的產品價格具備足夠的優勢。
《中華兒女》:對於網絡上的質疑之聲,您是怎樣看待的?
周卓誠:質疑得看具體方向。首先得感謝這些年大眾對於知識付費的寬容態度,對於「搞科研的為什麼還去賺錢」這一類的問題,當下真的是相當寬容。但不忘初心堅持做好自己的科研本職工作還是最重要的。對於質疑,我抱著感激的態度,每一個質疑聲都是鞭策我前進的動力,我們時刻在調整優化自己的運營團隊以及選品,堅持網紅店良心價就是對質疑最好的回應。我用更好的產品,將更多質疑聲轉化為對產品的稱讚聲和信賴,是我接下來,不,一直都會為之努力的。
《中華兒女》:您認為現如今網絡「科普大V」應該承擔起怎樣的社會責任?
周卓誠:在自己專業領域內,面對新發生的公眾輿論事件,力所能及的在允許範圍內,最大程度的解讀內涵的知識點,破除謠言的同時也做好輿論監督的作用。通過網絡賺到的錢也可以拿出部分用於反哺科學研究,事實上我已經堅持貼補科研10餘年。我自己以及我們機構籤約的科普博主依然會堅持不收費的模式,同時也會留出更多時間參與各地的公益科普活動和助農扶貧活動。良心價賣產品的費用已經足夠讓我們的機構以及科研項目良好運作。
《中華兒女》:除了在微博上進行知識科普、線上開店,未來您還有怎樣的計劃?
周卓誠:依然是不忘本職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承接的基礎科研任務,今年還有一帶一路的基礎生物學調研工作在開展。我還打算從營收裡拿出部分作為基金,贊助年輕生物學者的基礎研究工作,為科研出更多的力。此外我想把退休建水生物博物館的計劃提前,爭取在2020年就能跟大家見面。
編輯|安吉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