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毫秒到微秒,純硬的快閃記憶體陣列IBM Flash System來了!

2020-12-16 CSDN技術社區

CSDN雲計算頻道的讀者最近可以看到很多討論快閃記憶體的文章,尤其是最新的一篇《快閃記憶體突襲,混合儲存是否已步入黃昏》,觀點十分突出。是的!美國IT產業界對於快閃記憶體應用的討論尤為熱烈。

事實上,在美國,宣稱自己做快閃記憶體的企業已有137家左右。Google通過Janus新系統,Facebook通過McDipper新技術,已經先人一步地將快閃記憶體用於數據中心。另一方面,TMS(Texas Memory System)、ExtremIO、ScaleIO等快閃記憶體企業頻頻被巨頭如IBM、EMC等收購更是刺激著產業的神經。

這是必然的技術爆發。過去十年,CPU性能提升了8-10倍,DRAM速度提升7-9倍,網絡速度提升100倍,Bus速度增長20倍,而存儲呢?磁碟速度僅增長了1.2倍,PCIe快閃記憶體卡、SSD(固態硬碟)雖然有所發展,但仍受到諸多制約而無法跟上存儲的需求。

短板總歸是要被克服的,尤其是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所催生的龐大數據的新存儲與分析的需求,如資料庫(CRP,ERM),聯機事務處理系統(OLTP),報表系統、緩存工作集的讀密集型工作負荷,高IOPS性能等。而此時,已逐步滲透入伺服器、混合存儲陣列以及緩存設備的應用中的固態存儲技術,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軟體優化程度,比如統一存儲、自動分層存儲、存儲虛擬化、壓縮/重複數據刪除等,不會是實現目標的最佳路徑。

而全快閃記憶體陣列會是麼?在IBM的眼中,這個回答是肯定的。8月16日,IBM召開了2013 IBM快閃記憶體技術與趨勢研討會。IBM系統與科技部大中華區新興業務總經理及FlashSystem總經理黃國文表示:「數據經濟已然到來,企業需要利用新技術來更為高效而便捷地將數據轉化為商業價值。」這裡,指的就是全快閃記憶體陣列IBM Flash System。

從毫秒到微秒的存儲變遷

如果按照性能來推進演線圖,存儲大致可以分為Tape、RAID、SSD、RAID Cache和快閃記憶體陣列/快閃記憶體卡等幾個階段,時間是逐步從毫秒過渡到微秒。Flash System就是與伺服器直連的,全冗餘設計的快閃記憶體陣列,也是微秒級的產品。


IBM Flash System 快閃記憶體陣列

這張照片可以近距離看到Flash System的布局,而落實到數字上:

  • 1U 24TB存儲容量,50萬IOPS需300W功耗;
  • 採用SLC快閃記憶體或eMLC,壽命更長;
  • 採用2DRAID保護和4級自我保護,可靠性極高;
  • 幾小時內即可完成安裝部署,運維成本低;
  • 對Storiwize V7000,Power/Pure Systems伺服器,DB2,GPFS,都有很好的集成。
  • 可通過與SVC集成提供高可用性。

形象地理解,正如IBM大中華區系統科技部快閃記憶體解決方案經理叢永罡所言,「在一塊地板格中可以有1PB可用容量,100微秒(microseconds)中可處理22 millon IOPS/210GBPS,在200TB磁碟陣列時,只有12.6KW耗電量。」


IBM Flash System內部技術要點

這是IBM收購擁有數十項快閃記憶體專利的TMS(成立34年,在DRAM、快閃記憶體系統和組件方面積累很深)後,第一次正式推出的新品,從原有邏輯可歸類為TMS第19代產品。Flash System的背後有多個技術要點,這其中,有三點極為引人注目:

1. 基於FPGA基礎的數據移動相比軟體實現的存儲控制器算法實現減少了大量的延遲時間,不管是直連PCIe卡還是SAN網絡快閃記憶體陣列,都要更快。
2. 是對於業內關心的使用壽命問題,eMIC可以做到是MLC的10倍以上,而SLC則可做到33倍。對於一般企業的業務負載需求,10TB的Flash System可以在100M/S的寫壓力下工作100年。 
3. 分布式CPU獨立處理路徑

純硬體的復興還是逆襲?

毫無疑問,全快閃記憶體陣列的主要應用場景是如從事高頻交易的金融機構,電子商務核心關鍵業務領域。而對比目前主流的資料庫一體機,內存資料庫等方面,其在軟體開銷,機房空間和耗電能源以及運維開銷的節省等方面,都有著顯著的優勢。


與資料庫一體機,內存資料庫的對比

比如,IBM相關技術專家所做的企業級專屬的場景測試中,以採用Oracle資料庫、規模可到4TB的大型CRM系統為例,在模擬典型OLTP聯機事務交易時,採用兩層C/S架構,簡化CRM應用中間環節,用X86 PC伺服器直接對Oracle資料庫加壓, 模擬CRM交易的資料庫操作。在使用Flash System後,快速交易響應,交易高並發能力和高吞吐量,提高系統整體資源利用率等三大目標都獲得了飛躍。

而真實的案例來自美國第三大移動運營商Sprint。Sprint嘗試將2個Flash System系統加入現有存儲架構中,並主要承擔處理電話激活資料庫中心核心表空間IO,而結果出乎預料。相比之前所採用的混合存儲產品,SVC+Flash System大約有10倍吞吐量與45倍IO響應時間的提升,並在單位時間事務處理速度有著數倍的提升。所以Sprint後續又投資了4個IBM的Flash System來加速會議系統和簡訊平臺系統。

叢永罡對CSDN記者說:「Flash System是純硬的快閃記憶體陣列,是閉環的硬體系統。而對業內網際網路新技術如Hadoop,OpenStack等,都會交給IBM SVC來統一實現。」

全快閃記憶體陣列,是存儲硬體的復興還是逆襲?是否會應驗專家的說法,「因為過去軟體設計和開發都是基於磁碟,現在快閃記憶體來了,思維和具體實現方式都要發生改變。」拭目以待!

本文為CSDN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market#csdn.net(#換成@)

相關焦點

  • 華為雲存儲All-Flash戰略:成就不凡的微秒時代
    近日,在「成都·選擇不凡-華為雲城市峰會2019」上,華為雲正式發布存儲All-Flash戰略,並推出戰略落地的首款產品——全新一代極速IO雲硬碟,這標誌著華為雲在存儲這項基礎雲服務上實現了大幅的性能提升,率先引領雲上存儲從毫秒進入到微秒時代。
  • 華為雲CTO張宇昕首次解密:從毫秒進入微秒時代的華為雲存儲為何越...
    圍繞著「最後一公裡」的挑戰,華為雲日前在成都發布了雲存儲All-Flash戰略,力在推動雲存儲從毫秒走向微秒時代,同時還推出了該戰略的首個落地產品——全新一代極速IO雲硬碟。那麼圍繞雲計算「最後一公裡」瓶頸,華為雲存儲如何實現微秒實時處理?又如何通過AI來實現數據利用越來越快。至頂網採訪了華為雲CTO張宇昕。
  • 全快閃記憶體陣列歷史圖鑑(下)
    我們看到了NVMe訪問的崛起,從開始通過乙太網和InfiniBand等網絡鏈路來擴展NVMe協議,然後是TCP/IP和光纖通道來加速陣列數據訪問。後來者Vast Data用QLC快閃記憶體和Optane存儲級內存對自己的NVMe-oF技術進行了調整,適用於大多數用戶使用的產品。Mangstor敗陣之後變成了EXTEN Technologies公司,而其他公司能做的就是在現有企業大佬們尚未採用相同的技術來將它們擠出圈外的時候,努力推進自身業務發展。
  • 2016年十大最酷快閃記憶體存儲和SSD產品盤點
    FlashCore——由IBM與美光合作定製,代替標準SSD專門用於高性能快閃記憶體陣列。對IBM而言「新」的是FlashSystem A9000,利用壓縮和刪重功能將300TB的FlashCore容量打包到一個8U機箱內。性能達到500000 IOPS。
  • 同有全快閃記憶體陣列設計新思路:一硬到底!
    為了追求整體性能的平衡,不得不通過磁碟並行化來提升I/O的性能,由此造就了外部存儲市場,也就是磁碟陣列市場的繁榮。實際上,很多行業關鍵業務應用,如在線交易的數據量並不大,在100TB左右,但卻為此不得不購買成千上萬塊磁碟,就是為了彌補I/O性能的不足。如今隨著快閃記憶體介質的應用,情況有所緩解。然而,快閃記憶體有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呢?
  • 漲姿勢:全快閃記憶體陣列AFA的「五十度黑」
    在全快閃記憶體陣列的「五十度灰」一文中介紹過:灰色是籠統的說法,專業上其實有灰度等級的區分。全快閃記憶體陣列也是一種籠統的說法,專業上也有很大區分,例如Gartner就將其區分為AFA (All Flash Array,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和SSA(Solid-State Array,固態陣列)。
  • Skyera:RAID5成為SSD陣列的絆腳石
    完全不要考慮把傳統的RAID5配置在全快閃記憶體陣列,總部設在加州聖何塞企業級快閃記憶體存儲應用公司Skyera警告說。該公司警惕的對象是RAID5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SSD陣列上的作用並不能像預期保護數據那樣。「RAID5在全SSD陣列上保護數據,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導致數據保護的可靠性降低。」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提醒。
  • 清華大學去年底已開始6G試驗 網絡延遲或從毫秒級降到微秒級
    目前6G技術還處在研發階段,有消息稱,6G的傳輸能力比5G要強100倍,網絡延遲也可能從毫秒級降到微秒級。 另外,樓宇的表面可能還會貼上智能發射面,以幫助基站信號覆蓋到原來沒有信號的死角。當然,這些大部分都還處於猜想階段。
  • %,「揚賀揚」推出NAND Flash和NOR Flash快閃記憶體晶片|潮科技·芯創業
    編輯:石亞瓊根據市場研究公司Omdia的估計,全球SSD市場規模將從去年的231億美元增長到今年的326億美元,增長41%。據亞洲經濟報導,預計NAND快閃記憶體將成為今年最大的增長,全球半導體市場將比上一年略有增長。
  • NAND flash和NOR flash的區別詳解
    這二種存儲設備我們都統稱為「FLASH」,FLASH是一種存儲晶片,全名叫Flash EEPROM Memory,通地過程序可以修改數據,即平時所說的「快閃記憶體」。Flash又分為NAND flash和NOR flash二種。U盤和MP3裡用的就是這種存儲器。
  • NOR flash和flash有什麼不一樣?
    NOR Flash 的特點是晶片內執行(XIP ,eXecute In Place),這樣應用程式可以直接在Flash快閃記憶體內運行,不必再把代碼讀到系統RAM中。NOR 的傳輸效率很高,在1~4MB的小容量時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但是很低的寫入和擦除速度大大影響到它的性能。NAND的結構能提供極高的單元密度,可以達到高存儲密度,並且寫入和擦除的速度也很快。
  • 微秒級數據處理,華為雲存儲的「快」節奏
    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就在這次大會上,華為也發布了雲存儲All-Flash戰略,並推出戰略落地的首個產品——全新一代極速IO雲硬碟,這標誌著華為推動著雲存儲正式從毫秒走向微秒時代。微秒這個名詞,相信大多數人都沒有什麼概念。
  • 一文了解所有快閃記憶體類型
    NAND 快閃記憶體的每種類型——SLC、MLC、eMLC和TLC——都有不同的特性,並因此對您的數據存儲產生不同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討論這些差異。目前,快閃記憶體可以說徹底改變了企業數據存儲,與機械硬碟(HDD)相比,SSD封裝使存儲子系統和陣列能夠提供出色的應用性能,並能在業務分析和其他工作負載下快速工作。
  • SCM比NAND快閃記憶體更快,但仍然很昂貴
    NAND快閃記憶體的局限性,這使得接管成為必然。 在每個字節的基礎上,SCM的成本比快閃記憶體高出四倍。目前只有兩家供應商:英特爾和三星。英特爾以Optane品牌銷售它並以企業為目標,英特爾的Optane HPE將其用於其存儲陣列。 三星的產品名為Z-SSD,現在專注於消費者,並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向OEM提供樣品。據說東芝和Western Digital也在開發自己的SCM產品。
  • NorFlash和NandFlash區別
    NOR晶片的使用類似於通常內存晶片,傳輸效率高,可執行程序可以在晶片內執行(XI P, eXecute In Place),這樣應用程式可以直接在flash快閃記憶體內運行,不必再把代碼讀到系統RAM中.由於NorFlash的這個特點,嵌入式系統中經常將NOR晶片做啟動晶片使用。NandFlash共用地址和數據總線,需要額外聯結一些控制的輸入輸出,所以直接將NAND晶片做啟動晶片比較難。
  • 2018Gartner通用存儲陣列魔力四象限回答你
    最新公布的2018Gartner通用存儲陣列魔力四象限報告,對全球市場份額較大且具備行業影響力的17家主要存儲供應商進行評估,來確定其執行能力和戰略完整性。2018Gartner通用存儲陣列魔力四象限這個報告結合各供應商的戰略、創新、產品技術、客戶實踐和服務能力,關鍵是這個報告一年來發布一次,每一年都要一刻不能放鬆,否則不管是戰略出錯、創新跟不上,或者是產品技術更新慢,那麼都有可能在報告中明顯的體現出來。
  • 如何根據NAND快閃記憶體特性選擇正確的快閃記憶體控制器
    快閃記憶體概述 快閃記憶體單元由修改的場效應電晶體(FET)組成,在控制柵極和通道之間的絕緣層中具有額外的「浮置」柵極。 通過施加高壓將電荷注入到浮柵上(或從浮柵上去除)。 這會改變打開電晶體所需的柵極電壓,該電壓代表存儲在單元中的值。 這些單元的陣列構成一個塊,整個存儲器由多個塊組成。
  • MySql使用小技巧之計算毫秒時間間隔
    網上流傳甚廣的計算毫秒時間差的用法,timestampdiff(frac_second, datetime1,datetime2) ,不知是以前mysql曾經的用法還是本身就是胡編亂造的,在mysql-5.7.28以及mysql-5.6.26並不好使
  • NetApp更新FAS6200存儲陣列
    雖然快閃記憶體陣列是NetApp昨天發布的重點,不過該公司同時也用更大的磁碟、快閃記憶體池、更多的記憶體和最新的ONTAP軟體更新了它的高端FAS6200陣列。我們可以更新一下我們第一次關於這些新FAS陣列所編制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