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據NAND快閃記憶體特性選擇正確的快閃記憶體控制器

2020-12-20 電子發燒友

如何根據NAND快閃記憶體特性選擇正確的快閃記憶體控制器

Lena Harman 發表於 2020-12-18 15:10:38

NAND快閃記憶體是一種大眾化的非易失性存儲器,主要是因為小型,低功耗且堅固耐用。 儘管此技術適合現代存儲,但在將其列入較大系統的一部分時,需要考慮許多重要特性。 這些特性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存儲,包括耐用性,密度,性能,每千兆字節價格,錯誤概率和數據保留。

快閃記憶體概述

快閃記憶體單元由修改的場效應電晶體(FET)組成,在控制柵極和通道之間的絕緣層中具有額外的「浮置」柵極。 通過施加高壓將電荷注入到浮柵上(或從浮柵上去除)。 這會改變打開電晶體所需的柵極電壓,該電壓代表存儲在單元中的值。 這些單元的陣列構成一個塊,整個存儲器由多個塊組成。

由於浮柵完全被絕緣層包圍,因此即使斷電,也會保留存儲的數據。

NAND快閃記憶體單元圖(在Hyperstone Youtube頻道上有詳細說明)

快閃記憶體陣列的簡化圖。 黃色框突出顯示die,淺灰色為plane,深藍色為塊,淺藍色框則為page。 該圖僅用於可視化層次結構,而不能按比例繪製。 (Hyperstone Youtube頻道有更加詳細說明)

NAND快閃記憶體的關鍵挑戰是管理使用可用頁面寫入數據的方式。 在將新數據寫入頁面之前,必須先擦除該頁面。 但是,只能擦除包含許多頁面而不是單個頁面的整個塊。 此過程很複雜,由單獨的設備(稱為快閃記憶體控制器)進行管理。 控制器需要做大量工作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快閃記憶體:管理數據的存儲位置和塊的重複使用方式。

快閃記憶體編程和耐久性

每次對單元進行編程和擦除時,浮柵下的絕緣層都會受到輕微損壞,從而影響存儲單元的可靠性。 每個單元具備有限的保證編程擦除周期數量,這被稱為持久性。 這種耐久性可有效測定存儲器的壽命。 憑藉快閃記憶體控制器,可以通過仔細管理塊的使用方式,達到最大限度化提高有限的耐用性,以確保它們均被平等地使用。 這是由快閃記憶體應用的一種技術,稱為損耗平衡。儘可能減少開銷量也很重要,從而達到寫入放大。

內存的壽命也可以通過預留空間來延長,這會減少用戶可見的內存並增加備用內存。 額外的容量在應用損耗均衡時提供更多靈活性,因為冗餘容許有些塊無法用超出容量的塊來取代。 但是,由於增加冗餘塊會降低有效存儲容量,因此反過來會增加每位的有效成本。

增加存儲密度

選擇存儲技術時,考慮的主因之一是管理每GB的成本。 矽晶片的製造成本幾乎完全取決於面積,而不是功能。 因此,可以通過提供特定容量所需的面積來降低每GB快閃記憶體的成本。最可行的辦法是通過轉往更小的製造工藝來減小存儲單元的尺寸。 但是,快閃記憶體的物理性質限制了這種縮放比例,因此快閃記憶體供應商已轉向其他方法來提高密度。

第一步是在每個存儲單元中存儲兩位而不是一個位。 這就是所謂的多級單元(MLC)快閃記憶體。 從那時起,已經製造出在三級單元(TLC)中存儲三位並且在四級單元(QLC)中存儲四位的快閃記憶體。 內存的原始類型現在稱為單級單元(SLC)。

權衡利弊

以下特性在SLC,MLC,TLC和QLC NAND快閃記憶體之間有所不同。

耐力:單個單元在變得不可靠之前可以寫入的P / E周期數。 由於存儲多個位的單元使用與存儲單個位的單元相同的生產過程來製造,因此讀取餘量較小。 這使得讀取真實電壓電平更加困難,從而導致較高的讀取錯誤率。

密度:隨著每個單元中存儲更多位,總體位密度相應增加。 由於MLC,TLC和QLC存儲器通常是在功能更小,功能更現代的工藝上製造的,因此可以進一步提高這一點。

性能:隨著單元中存儲的級別越來越多,編程複雜性也隨之增加。 同樣,在讀取時,可能需要對輸出進行多次採樣才能獲得正確的數據。 SLC存儲器具有最簡單的編程過程,電壓水平相距較遠,因此更容易區分它們。 因此, SLC通常比MLC具有更快的讀寫性能。

每GB的價格:由於QLC快閃記憶體的密度最高,因此每GB的價格最低。 增加密度所帶來的收益可能會因為需要更高級別的超額配置來彌補耐久力降低而略有抵消。

錯誤概率:如果將多個位存儲在一個單元中,則讀取存儲值時出錯的可能性更大。 這增加了存儲器的原始錯誤率。 這可以通過更複雜的糾錯方法來補償,因此不必直接轉換為系統看到的錯誤。

數據保留:快閃記憶體在不通電時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存儲數據完整性的能力。 每次寫入快閃記憶體單元時(一個P/E周期),該單元的氧化層都會稍微退化,並且該單元保留數據的能力會降低。

下表總結這些大概要意。

NAND快閃記憶體被用來作為包括SSD,USB驅動器和SD卡等許多類型的存儲產品的主要部分。 為了滿足客戶在價格,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的期望,上述每個特性之間都要進行權衡。

該選擇還可以取決於存儲單元正在與之通信的應用程式或主機。 例如,應用程式的存取模式各不相同:有些可能會進行大量隨機讀寫,有些可能會更多地依賴大型順序寫入,例如 視頻錄製。 還有諸如溫度之類的外部因素,它們可以改變存儲單元的行為。 快閃記憶體控制器在管理內存中的數據時需要能夠考慮這些所有因素。 Hyperstone快閃記憶體控制器中的固件可以針對特定用例進行微調。

在設計使用NAND快閃記憶體的系統時,選擇適當的特性平衡非常重要。 快閃記憶體控制器還必須足夠靈活,以進行適當的權衡。 選擇正確的快閃記憶體控制器對於確保快閃記憶體滿足產品要求至關重要。
編輯:hfy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我們熟知的NAND快閃記憶體,還有個「雙胞胎兄弟」
    【IT168 評論】無論消費者還是企業機構,大多數人在談到快閃記憶體時,首先想到的就是NAND快閃記憶體。從一定的現實意義上來講,NAND快閃記憶體可以說已經成為固態硬碟的代名詞。基於塊尋址結構和高密度,使其成為磁碟的完美替代品。  NOR快閃記憶體是另一種與NAND不同的快閃記憶體類型,它具有不同的設計拓撲結構,某些特定的應用場景下更為適合。
  • 一文了解所有快閃記憶體類型
    NAND 快閃記憶體的每種類型——SLC、MLC、eMLC和TLC——都有不同的特性,並因此對您的數據存儲產生不同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討論這些差異。目前,快閃記憶體可以說徹底改變了企業數據存儲,與機械硬碟(HDD)相比,SSD封裝使存儲子系統和陣列能夠提供出色的應用性能,並能在業務分析和其他工作負載下快速工作。
  • 你知道NAND快閃記憶體的種類和對比?
    由於快閃記憶體的成本取決於其裸片面積,如果可以在同樣的面積上存儲更多數據,快閃記憶體將更具成本效益。NAND快閃記憶體有三種主要類型:單層單元(SLC)、多層單元(MLC)和三層單元(TLC)。顧名思義,在相同的單位面積上,TLC快閃記憶體比MLC存儲的數據更多,而MLC又比SLC存儲的數據多。另一種新型的NAND快閃記憶體稱為3D NAND或V-NAND(垂直NAND)。
  • 同有全快閃記憶體陣列設計新思路:一硬到底!
    使用全硬體數據通路設計,無需接口轉換、協議控制等環節,充分發揮快閃記憶體介質的低延遲、高並發I/O和高吞吐量的特性。NCS8000邏輯架構如下圖所示,主要包含:2個前端接口控制模塊、2個控制管理模塊、2個RAID控制器和多個快閃記憶體模塊等。
  • SCM比NAND快閃記憶體更快,但仍然很昂貴
    打開APP SCM比NAND快閃記憶體更快,但仍然很昂貴 發表於 2019-01-28 11:24:38 存儲級存儲器(SCM)克服了
  • 使用高速NOR快閃記憶體配置FPGA
    FPGA配置歷史回顧 當FPGA首次面世時,可選擇的配置存儲器是並行EPROM或並行EEPROM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NOR快閃記憶體技術應運而生,同時因其系統內可重複編程性和高性價比而被廣泛採用。在第二次革命性轉折中,SPI存儲器接口在大多數應用中取代了並行NOR接口。
  • 聊聊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這些年
    快閃記憶體顆粒的釋義及廠商    快閃記憶體顆粒,又稱快閃記憶體,是一種非易失性存儲器,即在斷電的情況下依舊可以保存已經寫入的數據,而且是以固定的區塊為單位,而不是以單個的字節為單位。    根據用途和規格不同,快閃記憶體顆粒有很多不同的變種,今天我們主要討論的是用於固態硬碟等存儲設備中的、最為常用的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
  • 廢舊手機晶片變廢為寶,快閃記憶體晶片巧變大容量U盤,盒子晶片同理
    網絡機頂盒的所有程序都存在快閃記憶體晶片中,快閃記憶體有nand或emmc兩種封裝形式,常見的是emmc封裝的,這種封裝的晶片看不到針腳,多為貼片組裝在主板上。emmc體積小,讀寫速度較快,使用較多。快閃記憶體分析上面的盒子已經無法啟動,主板上快閃記憶體是emmc封裝形式,從晶片上面的可以看到生產商是SK hynix ,晶片型號是H26M41204HPR。查詢相關資料得知,這個晶片是FBGA封裝形式,具體看是BGA153封裝,容量大小8G。
  • 內存、運存、快閃記憶體如何區分 內存、運存、快閃記憶體介紹【詳解】
    很多用戶都容易對手機內存、運存、快閃記憶體產生混淆,我覺得非常有必要為大家科普一下這三者的區別,這樣從手機到電腦大家都可以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內存最早是電腦詞彙,意即內部存儲器,是相對於磁碟、軟盤等外部存儲器而言的 ,CPU所要運算的所有數據都必須先進入內存然後才能被CPU使用。
  • 海力士推出自家的176層4D NAND快閃記憶體
    SK hynix宣布完成176層4D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的研發。在上個月已經將樣品提供給客戶以製造方案產品。據韓聯社報導,目前176層4D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是業界最高水平,在生產率上比上一代128層產品提高了35%以上,降低了單位產品的成本,增強了產品成本競爭力。新的176層4D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的讀取速度比上一代加快20%,數據傳輸速度達到每秒1.6Gb,提高了33%。
  • %,「揚賀揚」推出NAND Flash和NOR Flash快閃記憶體晶片|潮科技·芯創業
    編輯:石亞瓊根據市場研究公司Omdia的估計,全球SSD市場規模將從去年的231億美元增長到今年的326億美元,增長41%。據亞洲經濟報導,預計NAND快閃記憶體將成為今年最大的增長,全球半導體市場將比上一年略有增長。
  • 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顆粒:SLC、MLC、TLC、QLC有什麼區別
    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顆粒中根據存儲密度的差異可分為SLC、MLC、TLC和QLC四種,分別代表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呢?今天Agrade睿達就跟大家系統地梳理一下這些名詞分別指什麼,它們又有什麼區別。
  • Spansion推新型快閃記憶體ORNAND 集NOR和NAND優點
    作者:令狐達  【eNet矽谷動力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上市不久的Spansion公司日前宣布推出一種適用於手機的全新快閃記憶體ORNAND,它結合了NAND和NOR型快閃記憶體的優點。
  • 如何查看手機快閃記憶體型號
    今年似乎大家對於新機發布後的關注點都變得不同了,以前哪有專門注意快閃記憶體型號這個方面的測評,而今年註定是個不一樣的年份。今天就教大家如何測試手機的快閃記憶體類型。   小米6宣稱的是UFS2.1型號的快閃記憶體,那麼今天我們就教大家如何測試內存的型號,也順便科普下什麼是UFS2.1以及它的一些優點。
  • 3D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SLC、MLC、TLC、QLC的區別是什麼?
    快閃記憶體是一種永久性的半導體可擦寫存儲器,U盤、SD存儲卡、SSD 等都屬於快閃記憶體。3D NAND顆粒又可以分為32層、48層甚至64層或更高層次,3D TLC/MLC顆粒的不同產品,各大廠商的技術不盡相同。
  • 應用串行NOR快閃記憶體提升內存處理能力
    在嵌入式系統中,NOR快閃記憶體一直以來仍然是較受青睞的非易失性內存,NOR器件的低延時特性可以接受代碼執行和數據存儲在一個單一的產品。
  • SK Hynix海力士推出176層4D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
    SK Hynix 剛剛宣布了 176 層 NAND 快閃記憶體晶片,特點是從傳統設計升級到了 PUC 方案。在最大限度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還可以減小存儲晶片的尺寸。 WCCFTech 指出,作為 4D NAND 快閃記憶體晶片系列的最新一代,海力士已於上月向主控企業提供了樣品,以推動相關產品的上市。
  • CodeMeter 快閃記憶體加密狗,彰顯威步軟體加密獨特優勢
    自發布以來,CodeMeter全線產品包括 CodeMeter快閃記憶體加密狗的加密功能獲得了巨大的擴展,軟體把數據及程序存放於CodeMeter加密狗中目前只是一個簡單的選擇,同樣存儲設備卡槽也可用於改裝現有的嵌入式或控制系統。
  • 90 億美元交易,讓韓國主導世界 NAND 快閃記憶體,但...
    這筆交易中的買家,是韓國企業 SK 海力士,而 SK 海力士本身也是 NAND 快閃記憶體領域的一個重要玩家——這意味著,在 NAND 快閃記憶體領域,韓國企業越來越強勢了。那麼,對中國半導體行業來說,這筆交易會產生什麼影響?這筆交易涉及到 Intel 中國大連工廠北京時間 10 月 20 日, SK 海力士和 Intel 共同宣布了上述籤署協議。
  • 海力士推出第3代4D NAND快閃記憶體:最高176層堆疊
    使用NAND Flash的固態硬碟及其相關的價格一直走低,主要得益於快閃記憶體堆疊層數的不斷增加和供貨充足的市場環境。從96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開始,SK Hynix便致力於推動4D快閃記憶體技術的發展,雖然海力士的4D NAND基於3D NAND開發而來,但在性能和能效上具備相當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