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養魚老道,可不可以多講講小魚缸養魚的方法呢, 比如說40釐米的的,60釐米的魚缸。 家裡地方小的魚友,根本沒有地方放置大魚缸啊,這些小型魚缸飼養什麼魚為好,大致需要選擇什麼樣的過濾形式?
如果我告訴大家,小魚缸就應該飼養點小型觀賞魚,很多魚友其實是很不樂意的。
但是沒辦法,事實就是如此,很多的四零六零缸,根本不適合用來飼養諸如:地圖魚、鸚鵡魚、紅尾皇冠、金魚、錦鯉等中大型觀賞魚。
當然,這其中也會有例外,那就是魚缸的寬度和高度還不一樣,觀賞魚的飼養密度和大小,它也不一樣,另外,過濾形式也會有所不同。
燈科魚之類的小型熱帶魚,四零六零缸都可以飼養,開放型的過濾優於密閉式
我們這裡不談專業草缸,還是以飼養觀賞魚為主,不過,即使是草缸,大部分也都會選擇瀑布過濾或者濾桶來作為主要的過濾形式。
對於魚缸的過濾形式選擇,養魚老道的一致意見就是,開放型的永遠要比密閉型的要好,這是我的一貫觀點。
也就是說,在觀賞魚飼養密度不大的情況下,還是瀑布過濾要優於濾桶,上濾系統要優於下濾、滴流盒要優於反氣舉結合簡單的上濾,道理上我就不必過多做解釋了。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我就是這麼認為的,本來這些東西也沒有個什麼對錯,如果您認為濾桶一定優於瀑布、下濾一定優於上濾,那就繼續使用就是了。
大家可能也會看到,我在使用瀑布過濾的時候,一般帶有蓋子的,我都會把蓋子給拿掉,不要天真的以為硝化細菌或者其他有益菌、以及濾材上的那些殘留垃圾,就不需要通風換氣了,哪怕我們的魚缸沒有缸蓋。
這些殘留物和垃圾,長期在那種密閉、不通風、不見光的過濾環境裡,只會加快其發酵和變臭的速度,而且濾材的骯髒程度,我們根本無法觀察。
觀賞魚飼養密度不大,水妖精和小外掛就是最好的選擇
那麼,假設我們就是飼養一些普通的燈科魚或者孔雀魚、斑馬魚之類的小型觀賞魚,視自己的飼養密度和魚缸情況而定,大部分情況下,一個小外掛都可以很好的控制住魚缸的水質,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就是個40釐米的魚缸,飼養點上述的小型觀賞魚,它怎麼可能控制不了魚缸的水質?我真的很不明白。
之所以我們控制不好魚缸的水質,只是因為之前,在放置觀賞魚之初,我們根本沒有做好睏水、養水和雜質徹底沉澱的工作,或者購買的觀賞魚有病,就是這些原因造成如今的水質無法控制,這個原因可能根本就不在於魚缸的過濾選擇上。
如果說,我們的魚缸有一個小外掛依然不能有效控制水質,還會看到細微的雜物漂浮,而又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增設水妖精的話,那麼我們是可以加設一個水妖精來輔助過濾的,如果是飼養密度極低,小外掛也可以不用,一個水妖精足矣。
這些情況根本不可能有一定之規,完全在於個人觀察和選擇,水妖精和小外掛還會有很多規格呢。
魚缸水體夠用,飼養密度很低,我們就選擇小規格的,反之就選擇大規格的,這個道理,難道還用別人天天拽著耳朵去囑咐嗎?
另外關於魚缸造景的問題,比如是否需要加個水草、鋪個陶粒、放置個沉木啥的,大家可以參考我的或者網上的很多視頻,因為情況牽扯太多,誰也無法全部解釋明白的。
小魚缸養大魚,那肯定要加大過濾系統的,我們可以選擇普通上濾或者滴流盒
小魚缸養大魚,或者說中型觀賞魚,會牽扯到兩個方面,一個是繁殖缸,一個是純粹為了飼養。
我們比如說使用四零、六零魚缸,想要繁殖燕魚、七彩或者迷你鸚鵡魚等,一個魚缸裡就飼養一對種魚的話,其實一個水妖精,一般就沒有問題,最多也就是在它們未產卵前再加個外掛罷了。
如果還有誰,在上述的這種情況下,就是說只飼養一對種魚,加個外掛依然處理不好魚缸水質的話,其實這個魚缸還有其他功用的。
比如說可以用來裝米、裝面,如今米麵都有點漲價,我們可以多屯點糧食的,那個魚缸用來養魚,真的是有點可惜了,對於這個問題,我也只能言盡於此了。
那麼,假設我們在這些小魚缸裡,飼養個體較大的金魚,一群七彩或者燕魚、甚至於非要飼養鸚鵡魚、地圖魚等,因為打鬥所產生的各種問題,誰也無法處理。
而水質問題,我們勢必要加大魚缸的過濾系統,否則一定是玩不轉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普通的上濾,假設飼養密度比較適中,如果再不行,還是以滴流過濾盒為主,最好不要去使用到上濾結合反氣舉,因為在這樣的小魚缸裡,本身可用空間就很小,反氣舉會佔據很大的空間位置,還容易藏汙納垢,甚至於導致某些體虛的觀賞魚,無辜的死在反氣舉和魚缸的夾縫裡。
還不如我們一步到位,直接添加一個滴流盒為好。
不過有些魚友,對於滴流盒的噪音問題,以及美觀問題會有所顧忌,就是感覺反氣舉比較美觀,結合上濾系統也能夠完美解決魚缸的水質問題,那也不是不可以,我只是談談我的看法,畢竟每個人會有每個人不同的欣賞角度。
反氣舉雖然有上述的一些缺點,但還是會有,增加濾材面積、減少上濾噪音、促進底部雜質收集等諸多優點的,比較適合於我們的魚缸只有一個簡單的上濾槽,無法打開缸蓋添加滴流盒等情況下使用,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形予以適當選擇。
小型觀賞魚不是不可以混養,淘汰率一定很高,很多小型觀賞魚的疾病,不必醫治
小型觀賞魚雖然價格不貴但是疾病較多,由於其個體較小、品種又繁多,因此很多魚友喜歡把它們混養在一起,從而會發生大量的交叉感染等情況。
正如昨天養魚老道購買的藍眼燈,在未開袋之前,就發現了有三條魚出現縮鰭現象,不管它們是由於旅途勞累還是水溫過低,這三條魚我是不敢把它們合缸的,只能單獨找地方暫養一段時間再說,很有可能它們就會爆發白點或者水黴。
只有等它們徹底恢復好了,再去合缸,如果恢復不好,視為自動放棄,我也沒有必要單獨為它們加溫或者單獨用藥,這不是值不值得的問題,而是因為個魚體質等原因,即使用藥也未必會有好的作用,而且很多的小型觀賞魚,根本就不耐藥,任其自行恢復,不聞不問,就是最好的辦法。
所以說,在我們飼養這些小型觀賞魚的時候,選魚問題不容忽視,合缸之前最好事先隔離,有一個小小的檢疫缸或者隨便什麼容器,在保證水溫的前提下,有必要事先觀察一個階段,否則就不要再去胡亂混養了。
其他的問題就沒有什麼了,保證水溫、水質,三天後正常投餵即可,少食多餐,千萬別餵多,發現有問題的,及時隔離或淘汰。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