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鼻腔異物入內
近日,有家長帶著鼻腔異物的孩子來到我院眼耳鼻喉科,在鼻內鏡取出了孩子鼻腔中的異物:電池,清洗髮現異物鼻腔黏膜被嚴重腐蝕,灼燒,對患兒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
在此眼耳鼻喉科醫生呼籲,家長們應加強嬰幼兒童的看護,教育糾正孩子將堅果零食、紙團、玩具零件等塞入鼻腔的不良習慣。同時將這些小物件放到兒童夠不到的地方。定期檢查玩具有無破損,及時處理已經損壞的用品,孩子儘量減少穿戴含太多細小裝飾物的衣服,避免小碎鑽、小珍珠的掉落,增加鼻腔異物的風險。溫馨提示: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鼻腔異物的可能,應立即安撫孩子情緒,避免因哭鬧流涕而劇烈吸鼻,切勿盲目自行摳鼻,立即就醫為最佳。
連結內容:
[新聞回顧] 3歲的廈門寶寶小小(化名)的鼻子最近一個月很難受,一直發臭不說,還總是流出惡臭的膿涕。起初,小小的媽媽還以為她這是感冒了,沒有在意。不料,孩子鼻腔發臭的情況持續一個月,始終無好轉。
日前,媽媽帶小小到當地兒童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就診,醫生接經過詳細詢問病史和檢查。發現小小右側鼻腔有一黑色異物,取出後發現,原來小小的鼻腔裡塞了一個紐扣電池。
「已經腐爛,已造成鼻腔黏膜的嚴重腐蝕傷,鼻中隔穿孔。患兒後續需多次治療修復鼻中隔,還可能出現重金屬鎘中毒。」醫生說。
小兒鼻腔異物這種情況,臨床上很常見。兒童好奇心強,經常會將一些小玩具,如塑料珠、玻璃球、小飾物、紙片、果核、豆粒等塞入鼻腔,家人未及時發現,導致鼻腔感染,鼻腔有惡臭味。
醫生告訴家長:平時應將一些細小物件及可能成為鼻異物的物品放置在兒童不易取及的地方,對兒童進行教育,勿將細小物件塞入鼻腔。
兒童在食用瓜子、含有果核的食品,如楊梅、話梅、棗等食物時,看管住兒童,以免其將異物塞入鼻腔。
[急救]
通常情況下,在幼兒鼻腔有異物進人時,可採用以下三種方法進行處理:
1.壓住沒有異物一側的鼻孔,讓幼兒合嘴後,用力擤鼻子,這樣可以藉助空氣的壓力,將異物擤出來。但是在擤的時候不能讓幼兒太用力,不然容易傷到耳膜。
2.如果在吃飯時,因為說話或咳嗽,偶爾會使飯粒從鼻後孔進入鼻腔。這時,如果用力擤鼻仍然無法從前鼻孔擤出來時,可反其道而行之,即用力從鼻孔吸氣,將飯粒吸到口腔再吐出來。
注意:發現異物,不可盲目用手或其他不恰當器械自行挖取異物,以免將異物推向深處,造成不必要的損傷,甚至可能導致異物滑入氣管,造成窒息。
[需提高對兒童鼻腔異物的警惕]
發現鼻塞、流惡臭膿涕等症狀,要及時到醫院診治,以免貽誤時間,加重病情。鼻腔塞入異物是就診幼兒中的常見現象,多發生在3-4歲年齡段,無男女性別差異;像堵塞不深的紙屑、「塑料小亮片」等一般可在門診用鑷子夾出,但「有些異物不是到了醫院就能立刻取出來的」,像光滑的圓珠子、甚至紐扣電池等,有時需要進行內窺鏡手術,因此家長應對此持慎重的態度。
[特別提醒]
對於3-4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父母應注意在生活中避免讓他們接觸各種細小物品,這比單純教育他們不要將東西塞入口中或鼻子裡更重要。「除鼻腔異物外,氣道異物也應引起家長關注,比如最好不要給孩子吃花生、瓜子等零食,以免因吞咽不慎進入氣管。」
轉載《搜狐母嬰》
編輯|毛紅丹
校對|陳傳娜
審核|夏金蘭
我們在這裡等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