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三維重建,20歲女孩車禍後面部缺損修復了!顱頜面整形已能...

2020-12-22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10月26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徐蘭青)記者今天(26日)從 「2019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顱頜面外科分會學術巡講暨顱頜面整形新方法新材料臨床應用實訓班」(中國上海站)上了解到,數位化技術和AI技術是未來整形外科的一個方向。顱頜面整形修復領域新進展,以3D影像技術、列印及三維重建、導航為代表,已經在臨床應用。

央廣網發 上海仁愛醫院供圖

  20歲的小李就是用了這個最新技術重新獲得了新生。「做顱骨修整不再是憑感覺,為患者定製個性化方案,在手術前就能模擬出顱骨缺損填補效果。」上海仁愛醫院美容外科主任劉先超告訴記者,為保證手術的成功,在術前先對小李的病灶進行了影像學分析,採集三維數據,經過三維重建、3D列印製作出個性化、精準契合面部的修補材料。

  術後,小李恢復了原貌,面部塌陷消失了。看著原來的自己又回來了,小李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自信笑容。

  目前,顱頜面整形美容手術主要指通過修正面頜部骨骼來改變臉形的各種整形手術,如菱形臉糾正、方臉改瓜子臉、小頜畸形矯正,凸嘴矯正,不對稱矯正,短寬下巴矯正等,它能最大程度給一個人的外貌帶來立體和直觀的改變。

  臨床上此類求醫者,主要是為了成為更完美的自己,比如改變自己的國字臉、菱形臉成為鵝蛋臉的精緻臉型;還有一種是通過此手術修復面部缺陷,恢復自信心,這對心理、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央廣網發 上海仁愛醫院供圖

  顱頜面整形如何保證安全?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顱頜面外科分會副會長韋敏透露,國家衛健委明文規定,作為一種高難度手術,顱頜面整形由於手術涉及大量神經、血管,危險性極高,對醫院資質、醫生的手術經驗和審美水平、手術操作流程、麻醉、手術器械等都有嚴格要求。

  下頜角改臉型屬於四級高難度手術:對醫生及醫院都有嚴苛要求:按照國家主管部門相關要求,頜面整形需要10年以上整形外科或口腔頜面外科經驗、取得副主任醫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本機構註冊醫師才能開展。同時做頜面整形相關醫療機構必須有衛生部門專門的技術準入,還需要全配套的檢查監護措施,包括檢驗科、影像科、血庫、麻醉科、多功能檢測儀和呼吸機等輔助科室設備。據悉,目前,上海擁有此項資質的醫院屈指可數。

  為確保此項手術安全,需要注意的因素有很多。這是因為人體骨骼情形複雜,作為頜面整形外科醫生,進行面部骨骼類整形手術之前,對面部骨骼輪廓需要內熟於心,要具備堅實的解剖學和嫻熟的頜面整形技術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另外對適應症的掌握和選擇也很重要,對醫院、麻醉及術後護理要求都很嚴苛。

  本次學術會議由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顱頜面外科分會主辦、上海仁愛醫院承辦,旨在進一步加強國內顱頜面整形行業的交流,推動醫美規範化、標準化、品質化、創新化發展。

  現場來自醫療整形美領域的專家學者、醫美醫師匯聚一堂,深度解讀行業技術發展新趨勢,專注顱頜面整形美容領域,重點關注「顱頜面整形、技術進展、材料創新」等,通過學術演講與手術直播的形式,對顱頜面整形進行深度探討與技術分享,回歸學術與醫療本質。

相關焦點

  • 專訪|沈國芳:整形齙牙和地包天,可數位化定製
    他們有的是先天性的頜面畸形,有的是車禍外傷導致的頜面損傷和腫瘤術後畸形,還有想要面部輪廓整形的愛美人士。沈國芳解釋數位化定製修復技術。澎湃新聞記者 肖蓓 圖「你想達到什麼要求?」面對形形色色的患者,沈國芳第一句話就是要明確患者的訴求,然後用他的一雙訓練有素的眼睛,結合數位化三維重建技術,給出專業的判斷和精準的方案。
  • 我國用三維重建技術進行顱骨缺損修復達國際水平
    新華網北京6月22日電(記者朱治德)我國醫生採用三維重建和快速自動成型技術,將醫用鈦預製成個性化鈦植入體,對患者進行顱骨缺損的個性化修復,取得良好效果,並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院長、著名整形外科專家歸來透露,在整形外科手術中,顱骨缺損的修復是比較常見的難題之一,所用方法通常有自體骨修復和人工材料的重建兩大類。自體骨修復法操作比較複雜,並會對供區骨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人工材料的重建操作相對簡單,但人工材料在生物相容性、強度或塑形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憾。同時,這兩種方法均難達到解剖學意義上的完美修復。
  • 小夥因車禍毀容,湘雅醫院3D列印技術成功修復容貌
    紅網時刻7月23日訊(通訊員 劉微)一場車禍讓年僅22歲的消防戰士面目全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醫學中心、神經外科、眼科三科攜手,採用3D列印技術一次性修補患者顱頜面部多處骨折,讓其「涅槃重生」。張家界的小陳是一名消防戰士,2個月前在回家途中不幸被一輛土方車撞成重傷。
  • 胸壁缺損的修復重建現狀及進展
    其神經血管蒂即使在放療照射或同側腋窩淋巴結清掃後仍可保持完整,粗大的血管蒂可滿足其作為游離肌皮瓣使用[23]。基於這些優點其不僅能用於胸壁缺損重建,甚至可滿足胸外的整形美觀需求。但術後易發生持續的積液影響恢復,一項報導顯示 70% 以上的病例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積液水腫,需注意做好術後引流[25]。部分患者術後可能出現暫時性手臂外展不良,手臂力量減弱等功能障礙,常可經一年左右康復鍛鍊逐漸恢復[26]。
  • 上海頜面部整形哪家醫院好,有哪些醫院及醫生價格推薦
    頜面部整形,畸形矯正,磨骨手術、V-Line改臉型、顱頜面整形作為四級手術,相對風險會大一些,小編整理了上海華東地區正規專業的醫療機構,以及經驗豐富擁有20年資歷的頜面整形醫生推薦。 一、上海仁愛整形美容醫院
  •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疑難重症和功能康復並重——廖貴清團隊顱頜...
    2010年,臉部長了巨大腫瘤的「阿凡達」女孩在屢經求醫無果的坎坷後,終於在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完成了一場 「驚心動魄」的手術。術後不僅面部外形、視力和呼吸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恢復,並且還找到了屬於她自己的愛情。
  • 鄭大五附院完成河南首例3D列印面部修復
    □記者 於素文    2016年4月12日上午9點,拯救「雙面人」公益活動——河南首例3D列印技術應用於整形美容的新聞發布會,在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整形美容中心拉開帷幕。醫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姜南表示,此次公益活動將通過3D列印技術為張麗(化名)免費實施頜面整形手術,這是3D列印在河南面部修復領域的首次應用。  張麗6歲時不小心把右臉摔傷了,隨後就發現面部出現了一點凹陷,當時沒太在意。到13歲時,張麗發現自己的面部凹陷變得非常明顯,在後來找工作時多次被拒。  不久前,張麗找到了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整形美容中心。
  • 人體面部三維數位化助力殯葬行業研究修復殘缺遺體面部
    「遺體面部殘缺修復一直以來都主觀性很強,大多依靠整容師的手工操作能力,修復難度大,效果因人而異,修復的面部相似度並不是很高。然而,通過3D智能面部掃描技術,建立修復軟體中的統計模型庫,隨著資料庫中面部三維模型數量的增加,人臉重建匹配度更高,從而使得殘缺面部修復具有較高的相似度和效率。」——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李玉光博士客戶概述
  • 3D列印重建顱骨治好「狹顱症」患兒 中國首例
    華聲在線5月20日訊(通訊員 姚家琦 記者 鄧桂明)永州祁陽縣1歲6月的「狹顱症」患兒小晨晨,近日從湖南省兒童醫院康復出院,醫院專家通過3D列印技術,一比一立體重建了晨晨的顱骨模型,準確實施顱骨重建手術,成功治癒了晨晨的狹顱症,這也是中國首例3D列印技術設計微創全顱整形「狹顱症」患兒。
  • 瀋陽杏林整形外科醫院免費為女孩實施頜面畸形矯正手術
    瀋陽杏林整形頜面外科專家朱石江院長成功挑戰外科手術領域的「珠穆朗瑪峰」貧困女孩患怪病,全臉扭曲,仿佛「螺旋槳」十年後,在郭明義幫助下終獲免費治療,將圓教師夢來自遼寧葫蘆島的「歪臉女孩」宏秋今年23歲,從她12歲開始面部出現了嚴重的畸形,導致面容扭曲,好像一片螺旋槳,異於常人的容貌讓她看起來異常怪異。
  • 3D列印技術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
    另外,3D列印能製造精準的醫學模型,提高了各學科術前診斷及手術定位的準確率,有益於疾病的治療。目前,3D列印技術在口腔醫學領域也有重要的應用,本文主要對3D列印技術的基本步驟及其在口腔種植、口腔修複方面的應用作一綜述。 3D列印的步驟採集數據三維數據的採集是模型製作的首要步驟。
  • 車禍致年輕小夥毀容,湘雅多學科專家3D列印幫他「修臉」
    三湘都市報7月23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劉微 實習生 孟凡佳) 一場車禍讓22歲的小夥陳軍(化名)面目全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醫學中心、神經外科、眼科三科攜手,運用3D列印技術一次性修補患者顱頜面部多處骨折,讓其涅槃重生,重新找回生活的自信。
  • 我院3D列印技術 助「狹顱症」寶寶重建顱骨
    9月14日,小豆豆從我院神經外科康復出院,醫院專家通過3D列印技術,一比一立體重建了豆豆的顱骨模型,準確實施顱骨重建手術,成功治癒了豆豆的狹顱症,這也意味著,豆豆今後有了全新的面貌,不僅頭型恢復正常,大腦發育也不再受阻礙。
  • 重醫口腔醫院頜面外科醫生介紹
    1995年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獲碩士學位,長期從事頭頸及頜面外科醫、教、研工作;參加多項重慶市廳局級科研課題研究並在國家級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精通頭頸及口腔頜面外科基本理論,主治頭頸及頜面部腫瘤、創傷、骨折、唇顎裂等,擅長手術:口腔頜面部腫瘤綜合治療、口腔頜面部整形與重建外科。
  • 3D列印幫眶底骨折患者"修臉" 在青島尚屬首例
      早報訊 記者昨天從青大附院獲悉,該院口腔頜面外科利用精準的3D列印技術成功為一名眶底爆裂性骨折的患者實施修復手術,這在我市尚屬首例。  青大附院口腔頜面外科專家昨天介紹,患者是一中年男性,左側眶底爆裂性骨折、上頜骨顴骨顴弓骨折、左眼球下陷嵌入上頜竇內,伴有復視、面部塌陷畸形。
  • 18歲女孩五官柔美卻有個長下巴,兩小時削骨手術告別「地包天」
    ,可18歲的陽陽(化名)隨著不斷長大,卻越來越受到容貌的困擾,主要原因就是自己向前過度突出的下巴,也就是俗稱的「地包天」。 經過多家省城大醫院諮詢,最終的治療方案都是一致的,進行下頜骨縮小成形術,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削骨」。
  • 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承辦湖南省口腔頜面外科中歐高級專家研討會
    本次學術會議是與顱頜面外科全球學術品牌S.O.R.G中國區委員會強強聯手,湖南省口腔醫學會主辦的一次大型學術會議,通過現場講授和雲端全程直播,共計參會人數1080餘人。會議不僅邀請到國內頂尖專家進行相關學術交流及探討,而且還與歐洲一流專家進行了網絡交流,內容涵蓋了口腔頜面部腫瘤外科的治療和數位化修復重建、正頜手術相關技巧與經驗等,為省內的專家帶來了一場饕餮盛宴。
  • 幹細胞+3D列印,修復受損「丁丁」|3d列印|修復|陰莖海綿體|...
    然而,多種先天性發育異常、腫瘤或外傷等會導致陰莖畸形或陰莖海綿體缺損,嚴重影響性功能和生殖功能,需要進行各種陰莖重建手術。「海綿體是『多孔結構』,當它破了或斷了時,手術縫補是無法實現的。」安庚說,臨床上,陰莖海綿體損傷的患者,即便進行各種陰莖重建手術,其勃起功能和生殖功能也很難恢復。換言之,這類患者的陰莖修復後外觀上無異,但硬度卻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