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要想培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還需父母要幫忙,用這個方法

2020-07-26 阿胖好書

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對於一個人的學習來說是非常的重要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指一個人做某一件事情的積極性。在學習這一條路上,主觀能動性非常的重要。

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的這種學習的主動性,尤其是在孩子六歲之前,要多觀察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如果可以要趁早培養。 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曾表示: 看一個孩子會不會努力學習,六歲前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李玫瑾:要想培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還需父母要幫忙,用這個方法

案例:

昨天下午和閨蜜聊天的時候,他的一段話讓我覺得自己對自己的孩子的教育非常的失敗。閨蜜告訴我:「我們家陽陽學習成績特別的好,而且基本上是自己主動的學習,不太需要我和我老公管。因為在他六歲之前,我們就經常鍛鍊他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很尊重他的興趣和愛好。」這讓我不禁想起我們家的孩子,學習非常的不自覺,我想應該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對。

別人都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那麼換一種思維來說,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呢?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是這樣子的。因為孩子在進入學校之前,主要靠的就是家庭教育,孩子會不會努力地學習,六歲以前家長的教育特別的重要。

李玫瑾:要想培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還需父母要幫忙,用這個方法

首先,讓孩子學會自主選擇

一個人的自主選擇能力有多重要呢?可以說重要到會影響他的一生。一個不會為自己做選擇的人是很失敗的。所以孩子在六歲之前家長就要慢慢培養孩子這種做出選擇的能力。有的時候帶孩子出去買玩具的時候,家長可以問孩子喜歡哪一個玩具,而不是直接下命令一樣的給孩子買一個玩具。

要根據孩子自己的興趣或者讓他有自我意識,而且通過自己的選擇買下來的玩具,孩子也會更加的珍惜。慢慢的孩子就會有了這種自主選擇能力,而有了這種自主選擇能力以後,孩子也會更加的珍惜學習的時光,也會更加努力地學習。

李玫瑾:要想培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還需父母要幫忙,用這個方法

其次,培養孩子釋放情緒的能力

有的孩子在學校很努力,回到家裡也很努力,但是成績卻總是不理想。經過很多教育專家的總結之後,發現這樣的孩子主要是不會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因為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發生的事情,他都習慣性地藏在心裡,學不會釋放,慢慢地就會變得很累。

而這種壓抑會拖累孩子的成長,會讓他的腦部變得不靈活,慢慢地就會越來越遲緩,這種遲緩還會影響智力的。所以說,讓孩子學會釋放情緒的能力,對他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幫助。

李玫瑾:要想培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還需父母要幫忙,用這個方法

最後,教會孩子糾正錯誤

在六歲以前,孩子懂的可能比較少,會導致孩子經常犯錯誤,不管是腦部上的還是在發育上的。家長這個時候一定要抓住孩子犯錯誤的時期,引導他犯錯誤不可怕,但是犯的錯誤一定要及時的糾正。

慢慢地孩子有這種意識之後之後,步入學習的時候也會習慣性的糾錯,而且糾錯對於學習來說是非常的重要的。錯了一次不可怕,改正了就好,如果考試的時候把會的都寫了,那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李玫瑾:要想培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還需父母要幫忙,用這個方法

好好地引導孩子是家長一輩子的事業。家長要引導孩子成為一個名更好的人,所以從孩子六歲進入學校之前,就應該要在孩子身上投入很大的精力。要培養他一些基本的能力,只有這樣,他以後才會更努力地學習。家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教會孩子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

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是可以讓孩子學到很多的知識。多閱讀可以活躍腦細胞,孩子經常閱讀書籍,就會更聰明!比如說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

李玫瑾:要想培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還需父母要幫忙,用這個方法

一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共有10冊,每一冊都是中英雙語繪本,不同的故事、內容,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在孩子3歲前,如果我們白天沒有時間陪孩子,父母可以每天晚上當睡前故事讀給孩子聽。可以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也能緊促跟孩子的感情。

李玫瑾:要想培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還需父母要幫忙,用這個方法

69.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不過是一場電影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美食可能吃過就會忘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知識,卻可以記得一輩子,家長們何樂不為呢?

感興趣的朋友們,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要想孩子成大器,只需做到「兩不管三不慣」,父母很省心
    在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做錯了一些事情,父母沒有及時的糾正,或者說正確的引導。讓小朋友把這個壞習慣變得越來越大,之後甚至是回到了犯罪的行為。那麼在教育中,什麼事情家長應該管,而什麼事情不管呢?教授是給出了「兩不管三不慣」,這樣教導下,能培養出應該優秀的孩子,到底是什麼呢?
  • 李玫瑾教授:要想孩子出色,"養兒三忌,養女五忌",父母要了解
    現在的孩子都是高需求寶寶,這不僅是指父母養育孩子要花費的心力更多,其實也是指孩子教育方面,父母要付出的也比較多,孩子可以老人幫忙帶,但是教育問題卻要父母兩個人承擔。李玫瑾教授:要想孩子出色,&34;,父母要了解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想讓孩子學習認真,6歲以前父母要及時培養
    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對於一個人的學習來說是非常的重要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指一個人做某一件事情的積極性。在學習這一條路上,主觀能動性非常的重要。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的這種學習的主動性,尤其是在六歲之前,要重視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培養。 著名的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曾表示:看一個孩子會不會努力學習,六歲前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四種能力,一生受益
    李玫瑾教授就曾公開表示,12歲以前是培養自家孩子個性以及品格的關鍵時期,之後什麼樣子,都是早期教育的影響。案例前段時間,幾個園區裡面的寶媽聚在一起,談及孩子的教育,都直言自己不知道怎麼弄才好,孩子2-3歲人家有的已經開始各種早教學習,自家的娃想讓她童年更自由點,又怕耽誤到孩子的教育,輸在起跑線。
  • 孩子要不要讓老人帶?李玫瑾坦言:過了這個年齡,再忙也要自己帶
    平日裡媽媽不僅要照顧剛出生的小寶,還要兼顧到大寶的生活和學,家務的繁事又多,這使得媽媽無暇分身。李玫瑾坦言:過了這個年齡,再忙也要自己帶有的人會想到請老人幫忙照顧,但是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發表了她的言論:「:再忙也別讓老人帶娃,尤其3~6歲的年齡段,如果讓老人帶的話,很容易對孩子的學習產生影響。」
  • 孩子的主動性如何培養?父母從娃娃抓起,做好3點讓孩子主動學習
    如果孩子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不能夠自覺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反而需要父母的再三督促和監督才能夠達到成學習任務的目標,那麼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雖然我們提倡不能夠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但是父母必須要意識到學習對孩子的重要性。因為在這個時代,缺乏主動學習能力的人,很難獲得成功。如果孩子無法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未來很難會有大出息。
  • 培養孩子學習主動性
    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可以從以下方面執行1、興趣和成就感人們努力去做事,有兩個不同的理由,第一因為我們喜歡(興趣父母可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開始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最初的時候,採用親子閱讀的方式,也就是父母誦讀書本上的內容,孩子聽不懂的時候,就直接提問。父母需要事先做足功課,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激發和滿足,讓他們從小就知道書本裡面有一個神奇的未知世界。
  • 李玫瑾:在孩子7歲前,要培養這幾項能力,長大後就不需要發愁了
    老師詢問了球球在家裡的表現之後,向球球的父母指出,這是球球的學習習慣和日常行為習慣沒有培養好,父母缺乏約束,才導致這樣的結果。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同時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父母應當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同時還要讓孩子講規矩,畢竟「無規矩不成方圓」。
  • 李玫瑾:要想孩子人緣好,遇到困難有人幫!3歲就要培養社交能力
    家長們一定要好好引導孩子,一定不要小看孩子社交中遇到的問題,要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社交能力,才能讓孩子度過"社交難關"。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其實是由多個因素綜合組成的,家長可以著重培養孩子的這四方面的品質,來增強孩子的社交能力。學會分享我們都知道,一個樂於與他人分享快樂的人,永遠是最受歡迎的。
  • 李玫瑾:3-12是孩子思維養成的「黃金時期」,父母要好好培養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思維品行樣樣精通的孩子,但現在有些父母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對孩子思維的培養,要知道思維對一個人來說比考試成績上的分數更重要。思維和能力就像左手和右手一樣。只有能力,沒有思維,最終還是很難有成就的。因此,家長必須重視孩子的思維培養。
  • 李玫瑾:孩子當街撒潑打滾,父母不能袖手旁觀,要維護他的自尊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會有多個不同的答案,解釋起來,好像每個人說的都很有道理。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大概率是因為願望沒有得到滿足,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就用這種方式來傳遞信息。或許是學來的,也或許是有過類似的經歷得逞過。李玫瑾:孩子當街撒潑打滾,父母不能袖手旁觀,要一對一管教,維護他的自尊 針對這一事件,李玫瑾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 全面開啟孩子學習主動性,需內驅力的加持!父母的幫助能最快激發
    您最近一定要多盯著點孩子的學習,如果初二這學期的成績還這麼差,學校要把他調到基礎班......」聽完這話,我都蒙了!沒有一個詞能形容我當時的心情。等到兒子回家,我問他:「你還想瞞著我和爸爸多久呢?」他沉默。我問他:「你還有什麼是可以做的,長大想幹嘛?」他還是沉默。
  • 李玫瑾: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要從小培養
    父母都希望孩子學習好,不過大多數的情況都是孩子的成績很普通,而且很多家長都反應,孩子的學習狀態很不好,上課總是東張希望,還經常溜號,回家寫作業也是玩一會寫一會,每次都把作業拖到後半夜才完成。自己又不能時時刻刻看著孩子,一提起孩子的學習就氣不打一出來。
  • 李玫瑾:孩子的4個教育黃金期,父母莫要錯過
    這個階段,父母要做的,就是無微不至地照料孩子,給他充足的安全感。比如,當寶寶餓的時候,父母能及時餵奶;當寶寶尿尿了,父母能快速換掉尿布;當寶寶睏了,父母能提供安靜的睡眠環境等等。在這個時期的性格培養,就是建立行為模式。父母要多陪孩子,及時發現孩子出現的行為問題。隨時對孩子立規矩,幫助孩子形成是非觀念,建立正確的行為模式。如果說,情感撫養是有恩與他,性格培養就是立威於他。總之,你六歲之前的努力,讓孩子受益一生。
  • 李玫瑾:孩子學習總「三分鐘」熱度?培養專注力,試試這3個方法
    一個動動這個,一會動動那個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習慣,孩子看起來像得了多動症一樣,其實和孩子從小沒有養成學習專注的好習慣有很大關係。育兒領域我們都熟知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就討論到專注力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
  • 李玫瑾:孩子睡醒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父母要好好培養
    李玫瑾坦言:孩子睡醒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父母要好好培養李玫瑾:孩子睡覺有這3個反應,說明大腦發育快,父母要好好培養第一個:睡覺時面帶微笑孩子在睡覺時面帶微笑,多半是做了美夢的原因。所以在睡覺時面帶微笑說明他們的大腦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發育,所以父母們一定要好好培養孩子,這樣孩子長大後一定會變得更優秀。
  • 想培養主動學習的孩子,父母要善用「飢餓教育法」
    文章選自羅玲的空間 很多父母都為這樣的情況而苦惱過——越想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就越不做什麼;越想幫助孩子培養某樣愛好,孩子反而會討厭這項活動。學習和讀書,就更不用提了。好多家長小心翼翼,生怕給孩子搞厭學......究竟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反其道而行,能讓孩子自發地去學習、做事呢?父母天生對孩子具有影響力,只要我們用對了辦法,不僅能讓孩子積極主動,甚至還會搶著去做我們想讓他們做的事情。這個辦法就是——要讓孩子保持「飢餓感」。
  • 李玫瑾建議:父母從小培養孩子這3種能力,孩子將來才會有出息
    每個家長都會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能夠有出息,但這一切除了跟孩子智商有關之外,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現在的社會競爭十分激烈,如果家長們僅僅注意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培養孩子多方面的綜合能力,所以,趁孩子還小家長們把握機會。每個優秀的孩子最終能走向自己的成功之路,背後都離不開父母傾注心血的精心教育。
  • 李玫瑾:6歲之前,是孩子品行塑造的「黃金期」,家長要好好培養
    家長都希望自己家孩子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但現在有些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對孩子品行的培養,要只知道品行對一個人來說比起能力更重要,能力與品行就如同左手和右手,光有能力,沒有品行,終究不會有什麼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