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歌:觸碰海內外遊子記憶點的《一字鄉愁》

2020-12-24 人民政協網

歌詞

一字鄉愁

南竹

一根臍帶剪斷瞬間,

就拉開長長缺口。

一條小河一輩子不回頭,

至今還在村裡流。

一艘小船靠上幸福彼岸,

就追尋短短的票根喲。

一輪水車下了石磨又上旅遊,

總走不到歲月盡頭。

一窩泥燕上了詩意中國,

總忘不了棲息繞梁的古厝。

一陣雨碎江南的疼痛,

卻喊出一片濤聲起落。

一杯礦泉經過層層淨化,

仍不能把母親心事看透。

一棵小麥站在網絡的村口,

能把城市目光牽著走。

一通電話不用穿針引線,

就能移動細細暖流。

一個聲音梨花落落地呼喚,

回來呦!回來呦!回來呦!

她長發盈空,

她已從鄉間,

鄉間夢裡畫裡,

夢裡畫裡走過!

後記:

筆者來自福建的一個小山村,是尤溪籍本土詩人,在穿越農村到城裡的漫長歲月之間,睹物思情創作了這首《一字鄉愁》。歌詞以十個「一」把故鄉的古厝、泥燕、小河、小船、水車、礦泉、小麥等用電影畫面的形式展現出來。意在畫中有聲,聲中有畫,描繪出家鄉古老的愁韻,希望是一首永遠讀不完的小詩。歌詞以「她長發盈空 已從鄉間的夢裡畫裡走過」結句,意在一幕幕情景具像的歸結和升華,又期冀古老情愫與現代情思「欲走還回」的交融,總之蘊藏著心頭深情的留戀和展望吧!

總以為生活本源就是詩情畫意。所以,歌詞創作手法極其簡單,線條和畫面都是大眾普遍熟知,這種顯在的直白或白描,且當是生活巨畫的留白,亦或是萬丈深情中的淺出,其意韻和內涵相信不失生活的真善美。

筆者生活成長的兩個地方:尤溪有個福州門,福州有個尤溪洲。尤溪到福州父輩曾經放過竹排、走過水路,筆者小時候家門口有一片麥地,上學路上必經一輪水車,故鄉的小河流到閩江不復回,一棵小麥在遊子心中成長為綠色糧食的高大形象……這些來自發源地內在的情感物件標識,一一展現出聽得見、看得著的鄉愁,歌曲承載著質樸的鄉情故事和烙印。

未成曲調先有情。《一字鄉愁》根在鄉土,源自鄉情,該是柔腸萬千的原鄉之戀。

曲譜

藝術總監寄語

記得住鄉愁

春語

《一字鄉愁》響起來,美麗鄉村入畫來。

離鄉歸鄉,思鄉愛鄉,是中國人最樸素的感情。圍爐夜話,飲水思源,憶苦思甜,說幸福、話鄉愁,何似這樣一首歌在內心流淌……

這是一支脫貧攻堅「愛心曲」。在脫貧攻堅戰決勝之年,傳遞重農崇農的價值取向,增加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其背後承載著的就是記得住鄉愁。

這是一支美麗鄉村「牧心曲」。雖然城市化讓鄉村遠離C位,但各種文化下鄉,精神反哺農村,「中國農民豐收節」民俗文化活動等,可以看到更多屬於美麗鄉愁、綠色農業的新故事。

這是一支原鄉尋根「歸心曲」。農耕文明、精神原鄉,包含著海內外遊子怎樣的情感寄託,該是那內心的故鄉,記憶中的古厝、泥燕、小河,溫暖的人間煙火,母親遠去的背影。

這是一支疫後康復「撫心曲」。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之後,人們心靈是否會隱現麻木、木質化或審美無感,猶如一顆種子需要破壁。此時何以撫慰隔離憂傷的心?唯有追思寄遠,唯有一曲輕歌。

作詞者20年磨就10個「一」字鄉愁,作曲者離鄉30年化為5分鐘思鄉曲。可謂是,高山流水「詩遇歌」,未成曲調先有情,望斷天涯始解愁。

這樣一種愛和愁的結晶,歌曲所描繪的鄉愁,恰似燈火闌珊處,那人站在摩天大樓頂上,眼前掠過故鄉一片明月,那風過竹林般絲竹之音遠遠傳來,頃刻間,城市喧囂之音全消失,心裡剩下的就是記得住的鄉愁。

視礙音樂人黃延平感動得徹夜編曲,正如他所言:「聽這歌,是一種突然間想回家的感覺,一到家就深吸一口氣,然後譁譁譁把城市裡面那些憂愁煩惱都忘掉了,都呼出去的感覺,剎那間遇見那種空靈,心裡滴答滴答的迴響。」

疫後第一個春節即將來臨,快讓我們按下思鄉鍵吧!

詞曲作者簡介

作詞:南竹(圖左),又名湘竹、南有湘竹,福建尤溪人,福建省直機關文聯理事、作家分會秘書長,省語言文字專家庫成員,省作家協會、省詩歌朗誦協會會員。海西建設十大金點子獲得者。《詩刊》1999 年 6 月號「好詩力薦」欄目推出的三位青年詩人之一。作品曾入選福建省文聯慶祝改革開放 40 周年詩詞朗誦音樂會節目、深圳市 中考語文試卷(閱讀題)、《讀者》《看世界》《名師筆下的經典感悟》《班主任推薦的 100 篇智慧美文》和中小學教輔等 10 多部文集,著有詩集《湘竹詩草》。

作曲:樂風(圖右),福建平潭人,解放軍藝術學院作曲指揮專業畢業,福建省交響樂協會副會長,省交響樂實驗合唱團團長。從軍期間創作了大量歌曲及交響樂軍樂等作品,深受廣大官兵喜愛,其中《當兵在海防,風流又氣派》,《我是連隊報靶員》等榮獲軍隊匯演一等獎。轉業政法系統工作至今也創作了《我們的信仰》、《開向遠方》、《紅軍小阿哥》、《故鄉平潭》、《愛做飯的男人》等近三百多首各類歌曲,樂風創作的歌曲曲風多變構思巧妙風格迥異,深受聽眾喜愛。

編曲:黃延平(圖中),視礙音樂製作人,福建永泰人,北京市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藝術系音樂表演專業畢業,中國盲人音樂與藝術委員會委員,福建省海峽殘疾人藝術團音樂總監、聲樂指導,省音樂家協會會員,省流行音樂學會理事。曾參與2012年首屆中國好聲音和首屆央視網絡春晚的音樂製作。曾榮獲第八屆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聲樂類一等獎,第九屆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聲樂類三等獎;福建省音樂舞蹈節聲樂類二等獎。

演唱者簡介

鄭海兵,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歌舞劇院青年男高音歌唱家,聲樂藝術碩士。曾獲得首屆中國民族聲樂電視大賽金獎,福建省第八屆音樂舞蹈節民族唱法金獎,福建省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青年演員比賽民族唱法金獎,獲得第十四、十五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福建賽區民族唱法金獎,獲得第14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團體優秀獎。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第十、十一屆全國聲樂比賽文華獎三等獎等多個獎項。

相關焦點

  • 燴麵、撈麵、滷麵,河南遊子心中的3碗「鄉愁美食」,你最愛哪碗
    漂泊在外的河南遊子除了想家,更想念家鄉的美食,想念記憶裡的那碗鄉愁。河南人愛吃麵,一日三餐不吃麵就跟丟了魂兒似的,燴麵,撈麵、滷麵是河南人翻牌率最高的主食!哪碗面是河南人的鄉愁呢?燴麵成為河南人的一碗鄉愁,離開家鄉的遊子們,想要在外地吃一碗地道的燴麵,如果自個兒不會做,是很困難的。好在鄭州76人老燴麵在兩年前推出了禮品裝燴麵,可以讓所有人隨時隨地吃到一碗地道的鄭州燴麵,不用受地域的限制,更關鍵的是味道還和館子裡一樣,可以讓離開家鄉的遊子一筷子到河南!
  • 潘悅晨《晚安我的故鄉》上線 清冽嗓音唱盡鄉愁
    新歌的編曲舒緩,韻味十足,在鄉愁的濃厚中包含著潘悅晨獨特的清新氣質,令人百聽不厭。這首歌會讓人嚮往歌中溫暖的小城,但更多讓人想到自己的家鄉。音符撥動心弦,清冽嗓音唱響,漂泊時頻頻駐足總回望,心心念念仍是故鄉。鄉愁是遊子永恆的牽絆,《晚安我的故鄉》就是這樣一首將無盡思念絮絮唱出的溫暖鄉愁歌曲,曲風厚重,感情真摯。
  • 春節因為「鄉愁」便有回家的渴望,你的鄉愁是什麼?
    是否也是渴望每年在這個時刻與家人團聚,在外的遊子那份回家渴望,更在那張不容易買到的車票,因為它可以滿足我們回家的渴望。今天我們唱一首歌。 這首「記住鄉愁」的,有沒有觸動你的心旋?那什麼是鄉愁呢?什麼是你的鄉愁鄉:甲骨文,像二人對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個字像兩個人相向對坐,共食一簋的情狀。本義是用酒食款待別人,是「饗」的古字。
  • 陳思思新歌貴州六盤水取景 網友:想起《雨巷》
    騰訊娛樂訊 繼紅遍大江南北的《滿月》和《雪戀》之後,國家一級演員、我國著名青年歌唱家陳思思演唱的一首新歌《慢慢等你》近日首發,這首歌由梅花居士作詞、上壹譜曲,其直抵心靈的歌詞和旋律感動無數網友,令許多在外打拼的遊子倍加思念起身在老家的父母妻兒,而不少寓居海外的華人華僑也表示,從《慢慢等你》中聽到了故土的召喚,這個國慶節要帶上兒孫回祖國走走看看
  • 這是南通遊子舍不下的鄉愁
    遊子記憶  離家 10 多年,最想念家鄉的味道   許鐳畢業於德州大學,早在高中時,許鐳就已經有了出國的打算,為此他加強英語的學習,並順利地考入美國高校。但年紀輕輕便遠離父母的庇護,對於像許鐳這樣的海外遊子來說,背後也有著很多人體會不到的心酸。
  • 余光中《鄉愁》被完美演繹,感動了千萬人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 鄉愁不僅僅是一張船票——韓舸友(美國)中英文詩歌作品欣賞
    近年來,作者創作詩歌作品逐漸進入國際詩壇,成為被關注的作家,其詩歌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海內外各種期刊出版,著有詩歌散文集 「情殤」,中英文雙語詩集 「記住鄉愁」 也即將問世,其作品 「致愛人」 「詩魂」 收藏於世界詩歌年鑑英文版 2015 - 2016,2019再次收藏其作品 「記住鄉愁」 。
  • 背井離鄉,他鄉遊子
    人們常說: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卻沒有工作,他鄉容納不下靈魂,故鄉安置不了肉身,一個叫家的地方找不到養家餬口的路,找到了養家餬口的地方卻安不了家,從此便有了漂泊,有了遠方,有了鄉愁。背井離鄉是為了安身餬口,作客他鄉,是為了他朝衣錦還鄉,榮歸故裡。
  • 《遙遠的鄉愁》2、鄉愁,是現代人心底抹不去的疼
    《遙遠的鄉愁》(之二)離別是人生的功課,相逢是許多人的希望。相逢無數,不如重逢。但每次重逢,只有變得更好,哪怕一點點,生活才更有意義。而我們,就是為了這個,才離開家,奔赴遠方。當這種發展趨勢成為一種常態,「鄉愁」這個詞彙,也逐漸清晰起來,漸至定格在每個遊子的心中。對遊子來將,不管有多少個藉口和理由,也不管有若干種原因,但真正魂牽夢縈、割捨不掉的還是故鄉。這就是剝離開遊子浮華的外表後,心裡積澱的唯一事實。其實,對故鄉的眷戀和愧疚,也是每個遊子心裡的執念。
  • 「鄉愁」是什麼?這是最詩意的回答
    無論你身處何方,鄉愁它不聽召喚,自由來去,不經意時,它突然輕輕吹拂你的耳根,告訴你,該回去看看了。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李白《送友人》  鄉愁,是一種刻骨的思念。鄉愁,是和至親離別時的酸楚與無奈,是兒行千裡,慈母的叮囑和掛念。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星辰文藝 | 張健:鄉愁
    歸家是每名遊子的心聲,團圓是最大的幸福。誰人不想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但身負使命的東坡從年尾開始,奔波在各地忙著賑災,救濟百姓。此時到了鎮江,雖然「雨後春容清更麗」「瓊梳擁青螺髻」,可謂風景如畫,但再美這裡也是他鄉,終究不是故裡。想到漂泊的日子仍然遙遙無期,詩人很無奈,決定不顧年齡,不惜酒量,只求一醉方休。「白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懷著鄉愁的詩人,真能一醉解千愁嗎?這夜,又怎能入眠。
  • 【名家經典】第7期: 余光中《鄉愁》賞析
    《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詩人採用電影的蒙太奇手法,通過從自己一生的記憶裡截取「小時候」、「長大後」、「後來」三組鏡頭,勾勒出自己在大陸的難忘回憶,由此寫出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首先,詩人將鏡頭推向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一個莘莘學子常年在外讀書,平時只有靠寫家書與母親聯繫,讓人不禁想起古人「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動人情景。
  • 鄉愁東山島,戳中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鄉愁,是遊子對東山島最深的眷戀!圖 | 微博@echo倪古宅悠悠、古巷深深,成為東山遊子心上的一顆硃砂痣,每當雨聲嘀嗒時,就能想起雨落屋簷的聲響,讓思緒飄回那棟兒時曾經玩耍過的老屋。圖|Napoleons出門在外的日子裡,你可能聽慣了普通話,一句簡單的方言,就足以勾起心中的鄉愁。它是耳畔響起的阿嬤喊遊子回家吃飯的聲音,是媽媽一句有點嘮叨的關懷,倍感親切。
  • 沙田村 我不能忘卻的鄉愁
    驀然回首,鄉愁,是一首最深沉的歌,是遊子心靈的歸宿,是刻骨銘心的思念,是異鄉漂泊的滄桑,是萬籟俱寂的長夜,是憑窗而立的悠然遐思……我的鄉愁,是懸掛在沙田村鍾亮公祠道光皇帝恩賜「祥開五葉」的牌匾。這牌匾是我太祖父五代同堂、道光舉人、奉政大夫的歷史見證。滄桑斑駁的牌匾就像一位慈祥長者,庇護著沙田村的兒女勇闖天涯!
  • 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鄉愁》外的真實詩人,在詩歌中品味人生
    記得,在沒讀到這首詩歌之前,我對余光中先生的印象,還停留在那首學生時代的《鄉愁》裡。後來,才發現余光中先生不僅本身是個幽默風趣的人,在文學方面也有著令人矚目的成就。用他的文章《析論我的四度空間》裡的話講,即「我一生經營四大文類:詩、散文、評論、翻譯,迄今寫作不輟。」
  • 鄉愁|| 騰衝的朋友圈下雪了
    那飛舞的雪花,像是漫天的蒲公英,小小的身軀卻承載著千斤的鄉愁下雪天,大人小孩都很高興,喜悅大自然的饋贈。如今新的一年已經到了,遠在異鄉的遊子都在計劃著趕回老家。或許老家已不再是「老家」,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鄉愁揮之不去,「老家」已被我們帶在了身上,在遊子眼中,不管雪落在哪裡,都是故鄉的雪。
  • 鄉愁的余光中,回到母親的裡頭,而人間的這頭,鄉愁卻更為濃烈
    一首《鄉愁》,把遊弋在外、漂泊異鄉的遊子情,寫的淋漓盡致;再讀《鄉愁》,而鄉愁的您,余光中老先生,己遠行,回到天堂母親的裡頭;可您的詩歌又在耳畔響起……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 送別詩人余光中,《鄉愁》感動無數同胞,他和羅大佑合作的這首歌...
    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1971年,二十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的舊居裡寫下了一首《鄉愁》傳誦至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小時候在課本上讀到這首詩時,總是不明其中意味,只聽出滄桑與悲愴,後來長大遠離故鄉,那種難以名狀的感覺時不時漫上心頭,才懂得什麼是鄉愁。
  • 文人讀者熱議海都報新欄目《地名,守望鄉愁》
    閩南網12月5日訊 以地之名,守望鄉愁。昨天,本報以一版「消失的君子巷」故事,一段敬賢愛賢的傳說,揭開了《地名,守望鄉愁》文化新欄目的第一章。  他為本報《地名,守望鄉愁》的開欄點讚。城市建設加速,很多街道、建築風貌發生變化,地名隨之消失。地名消失,承載的文化也隨之消失。泉州過去有的地方用數字排序,以「都」命名,現在很多不這樣叫了。  很多華僑回來,總會說起小時候居住的村莊。現在很多僑親回來,找不到兒時熟悉的建築,聽不到熟悉的地名,親切感就少了些。
  • 再見,鄉愁!
    小時候,讀著一首叫做《鄉愁》的詩並不真正理解「鄉愁」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