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工作壓力、繁瑣的日常事務、高速的生活節奏,常常圍繞著奮鬥中的人們。最讓人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的老人了。老人的身體還健康嗎?今天在家健康安全嗎?找到朋友聊天解悶了嗎?
根據騰訊2018年發布的《老年用戶移動網際網路報告》,50歲以上中老年人群,僅有20%會使用移動網際網路。中老年人正在被移動網際網路逐漸邊緣化,他們慢慢跟不上時代節奏,與社會的共同話題漸漸變少了。
國內38.1%(0.95億)的老人能力退化,需要各項照護;51%(1.3億)的老人處於獨居、空巢狀態;56%(1.4億)的老人將學習使用移動網際網路。如果子女只是電話關心、偶爾串門,這樣的問候並不足夠。
36氪近期接觸的「伴我」,打算推出針對老年人的智能通訊及網際網路協同產品,帶給老人親情關懷服務。
伴我的核心產品是「智慧型手機+智能助手」,它的最大特點是適老化設計非常細緻。
第一,以往的老年手機通常只做到UI層面,伴我做到作業系統及網絡通訊層面的適老化,功能靈活定製,在線加載。 雙模式按鈕設計,模仿老式電視機的物理大按鍵,老人操作非常簡單。
第二,智能助手既是手機底座,也是智能網關,連接血糖血壓儀等智能硬體和家居智能產品,目前家居產品已經可以連接緊急呼叫器、紅外人體活動檢測儀等。
第三,具備關注親情的即時通訊系統,該系統與微信相比,最大區別是以老人為中心,支持特殊權限、緊急呼救和反向撥通。親友可以在雲相冊分享照片,設置雲鬧鐘提醒老人吃藥、散步,具有特殊權限的親屬,不需要老人按接聽鍵就可直接撥通視頻,以應對緊急情況。
伴我創始人張小林認為,行業痛點是老人智能產品水平低、價格虛高。伴我的定位是網際網路基礎服務的適老化改造。主要服務於老人、醫療和護理機構的醫護人員等。
進度方面,伴我已經圍繞五大創新標準申請軟硬體專利50餘項(含PCT國際專利),商標、版權、軟體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100餘項。人工智慧及雲服務合作夥伴為阿里雲、百度、科大訊飛。從2018年11月開始研發至今,伴我已經在10-11月實現小規模試產,12月至明年1月實現首批(1萬臺)產品上市。創始人張小林表示:「伴我科技的目標是做養老智能終端領域頭部的科技企業。」
伴我同時從2B和2C兩方面拓展渠道。2B方面,伴我正在與電視臺、頭部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機構、非盈利組織商談合作,也在與京東、微信洽談合作。2C方面,伴我會通過電商、微信朋友圈廣告、公眾號廣告、KOL等方式營銷。創始人之前從事過新媒體行業,也有過創業經歷,因此對2C渠道的推廣營銷比較熟悉。創始人張小林表示,「因為這個項目比較有情懷且能落地,因此渠道合作談起來比較順利,養老方面政府也比較鼓勵,更是在創業過程中得到很多無私的支持,與很多志同道合的良師益友一起為養老事業奉獻力量。」
根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預計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達到2.48億,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12%。如參照美國和日本老齡產業相關歷史數據,我國將於2020年進入老齡化產業爆發期。這是巨大的市場空間,也是亟需解決的社會問題。基於此,伴我預期2021年活躍用戶基數可達到百萬。
接下來,伴我還會推出各類數據服務(健康數據報告、營養處方、人社管理)和作為第三方平臺引入產品服務(醫療護理服務、中老年商品),以及研發更多的輔助智能家居硬體、手環、血壓計等智能硬體,當前伴我與養老機構的合作方式是異業互補。未來,伴我會標準化以及開放API,接入第三方軟體開發力量,也可能會接入微信。
創始人張小林是連續創業者,碧虎科技前創始合伙人、CTO,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Canberra大學MBA,具備十餘年網際網路產品研發和營銷經驗,累計研發專利達150項以上。上一項目碧虎車投已成功商業運營三年,LBS雲播投影設備累積鋪裝全國1.2萬輛計程車。
當前,伴我正在尋求A輪融資,傾向有醫療或養老產業戰略資源的投資方。同時,伴我也歡迎醫療或養老行業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