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有媒體拼接30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照片,用面孔訴說79年來的榮辱與滄桑。然而哀思無法抗敵,孱弱必將遭欺。我們緬懷逝者,但不被淚水遮擋視線;我們銘記歷史,但不被仇恨衝昏頭腦。國家的祭奠,只為凝聚民族意志,汲取前進力量,許下復興心願:吾輩自強,實幹興邦!》》》推薦閱讀:南京大屠殺2019國家公祭日直播幾點到幾點?國家公祭日活動直播入口
以下是3篇關於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活動心得體會,國行公祭,祀我殤胞。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兩年多來,對30萬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和對那段災難歷史深刻反思,正內化為國人傳承家國情懷的自覺追求,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息動力。
2019年國家公祭日活動有感範文(1)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與此同時,全國多地也同步舉行悼念活動。記憶從未褪色、歷史仍有迴響,這些紀念活動提醒人們,不忘對歷史的記憶,才能更好地砥礪前行。
國之強盛,家之富足,社會之安寧,未必要源於山之高,河之大,疆域之遼闊。天時地利總有滄海桑田的變遷,總有白雲蒼狗的轉換,而唯有一顆堅強的心,維繫著歷史的巨輪向著下一個歷史的碼頭前進。誰站在船頭,向著歷史的深處回望初心與始終,面對傷痕時的內心有多沉重,未來就有多光明,前程就有多遠大,歷史的豐碑就有多厚重。
所以,在國家公祭日之際,我們不必親身經歷,卻應感同身受。凡有良知者,必要以柔軟的內心,包裹著滄桑的歷史,對歷史喊話,對未來祈福。
我們在歷史深處挖掘沉痛過往,帝國主義的鐵蹄似乎還在踢踩踐踏,侵略者的刺刀似乎還在錚錚作響,我們唯有撫摸傷痛,讓它結痂,化作堅韌鎧甲;收撿斷壁殘垣,重鑄民族信仰,像鏽跡斑斑沉睡於地下幾千年之久的青銅戈矛,越磨礪,越光芒。
居安思危,忘戰必危,公祭日回顧歷史、反思歷史,不是要挑起敵對情緒,而是要我們都豎起警覺的耳朵,聽,今天的世界
在平衡中並不太平,人心之變化,地區之複雜,有時候遠超我們的想像。你一定不會漠視我們的歷史長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頹頓的片段;一定不會遺忘我們的民族艱苦摸索中那些創痛而未絕望的細節;更不會錯過我們的國家在新時代的發展中高歌猛進的時代大潮。每一個人都應該是弄潮兒,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黨和國家領導人就站在巍巍巨輪之上,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不忘記憶,離不開歷史的載體。設立國家層面的紀念日,是以國家名義對歷史的記憶;各種各樣的紀念碑、歷史遺蹟,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記憶,都是在告訴世界、提醒後人,渴望和平、走向復興的中國人民,不能、不會更不應淡忘那些曾經沉痛的記憶。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就必須建立一個強大的祖國,每一個人都應牢記神聖職責,砥礪前行,這便是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