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裡乾電工其實也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情,當然他要比一般的農民家庭要富裕一些,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農村電工也不好幹,尤其是過去農村相對比較貧窮的時候還沒有進行電改,很多農民連電費都交不起,農村電工挨家挨戶收電費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我們當地農村地處山區,通電的時間比較晚,大概是在1992年前後。當時村裡面根本就沒有人懂電,而上面派下來的技術員也只管負責安裝,後續還是要由村裡指派一名電工來進行管理。當時我叔叔因為讀過高中,算是村裡面的知識分子,所以電工的活就落到他的頭上。叔叔說他當時到縣裡面培訓了一個星期,學會了如何分辨零線火線,學會了如何安裝電燈開關,學會了如何換扎刀的保險絲,就開始正式上崗。
當時農村裡雖然拉了電線,但是很多人家都不捨得用電,只有到晚上天黑了,吃飯的時候才會點一會兒,然後就關燈睡覺,因為當時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村裡面也沒人買得起電器,連電視機都沒有。所以那個時候電費並不多甚至有的人一個月只要交不到一塊錢的電費,因為基本上沒電過。
那個時候叔叔作為電工主要的工作任務就是挨家挨戶收電費,當時如果因為打雷下雨,或者颳風將電線碰壞電桿倒了要處理的時候,基本上都由縣裡面供電局派人下來,因為叔叔他們也不會。那個時候他們也沒有正規的工資,屬於臨時工的性質,一個月好像有一百塊錢的補助。後來慢慢的收入水平逐漸高了起來,而叔叔的技術也在不斷的長進。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之後,很多農民的家庭條件越來越好,開始翻蓋房屋,這就涉及到重新進行家庭布線裝置開關等問題。那個時候叔叔的收入才有所增長,因為給人家裝電線並不是義務的需要開工資,當時一天好像是50塊錢,後來漲到了100甚至150。不過叔叔的工作仍然主要是抄電錶和收電費。雖然這個時候農民拖欠電費的情況越來越少,但是一個村子那麼大,每天都要在外面奔波,家裡的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幹,結果嬸嬸就非常抱怨,最後叔叔沒有辦法,只能不幹了,外出打工。
後來農村又有了一個新的電工,它的技術相對要好一點,而農村又進行了電改,不需要專門上門收電費,電改之後換了智能的電錶,都是直接計費,也不需要抄電錶了。這個時候電工的收入也上來了,而且相對來說工作也要清閒一些。平時可以在家裡務農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基本上電工就變成了兼職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電工的收入水平以及他們家庭的狀況要比過去好得多,也比一般人家更加富裕一些。
叔叔後來就再也沒有能幹上電工,他感嘆自己沒有趕上好時機,現在在農村乾電工還是比較輕鬆的,而且收入也還可以,但是現在想要回來繼續幹的話,根本就不可能了,因為別的電工幹得好好的,不可能再把這個職位讓給你。所以說在農村裡面乾電工,其實也不是什麼特別好的事。過去叔叔乾電工的時候經常招人罵,而且有很多委屈也無去訴說,家裡的農活都被耽誤了。
因此對於農村電工來講,家庭收入是否可觀,家庭是否比一般人家賦予,主要還是看個人自己。如果說自己的能力比較突出,頭腦比較靈活,即使在農村幹什麼都還不錯,畢竟現在農村發展越來越好,機會越來越多。但是如果老實巴交在地裡種地,確實只能解決溫飽問題,很難發家致富。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您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和想法,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