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每年6、7月最掀起人們心跳的事件之一,它左右了無數少年學子的未來,為他們的將來敲開第一扇希望之門。他們中的佼佼者能夠去往國內外最一等一的學府,而中下遊的學子們也有屬於他們的歸宿,這個夏天註定是令人心潮澎湃的,但是如果你考了全省的文科狀元,然而清華、北大等最高學府卻與你無緣,這件事發生在今年的江蘇省文科狀元白湘菱的身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文科狀元無緣清北,究竟為何?
家住江蘇省的白湘菱剛剛結束今年的高考,她的分數為430分,是江蘇省文科第一名,這樣的成績可以說是每所高校都想要爭搶的優質苗子。但是白湘菱別說清華北大,就連復旦交大甚至一些985高校也上不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原來,江蘇省的高考制度和全國其他各省份的高考制度有所不同,江蘇省的高考成績除了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常規科目以外,還有兩門選修課,就是理化、政史和生化,分別按照A、B、C、D來計算,A+為最高等級。不過江蘇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在於,高二的時候會有一次小考試來考那幾門沒有選修的科目,如果得到了A,那麼高考就會有加分。這個制度從2008年起開始實行至今,可以看出,這個制度的出臺就為了使得學生在學業中可以得到全面發展,做到不偏科,每一科都有涉獵,並且能夠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但是這樣也導致了語數英所佔的比例巨大,選修課極其容易遭到學生的忽視,也正因為這樣,許多孩子的選修成績並不高,使得他們錯過了更高的學府。
清華與北大之類的最高學府都要求選修科目達到A+或者是A的等級,白湘菱的選修歷史科目只有B+,也僅僅是因為如此,她與清華北大失之交臂,這件事情本不算什麼,因為往年也有過類似的事件發生,但是每次發生這樣的事情時,人們總是分成兩個看法來評價這件事,具體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其中的第一種看法是希望這些硬規定的高校可以適當降低一下自己的標準,因為就因為這樣的一個選修科目就把一個如此優秀的孩子給拒之門外實在是非常可惜,為這樣的優秀人才開一扇門、破一次例完完全全是可以的,這些高校的規定實在是過於不近人情。而另一種看法則完全不同,他們認為規定就是規定,自己沒有完成規定那就不能走後門,因為這就是高考,高考就必須得秉持著公正公開的原則,不能夠開破例的先河,不然以後很多事情的發生都可能會借著這次破例來走後門。
規則面前,略顯遺憾
最終的結果是清華北大這些高校沒有給白湘菱提供機會,她失去了任何被清華北大錄取的機會,令人感到非常遺憾,非常的遺憾。但是木已成舟,她需要做的便是好好挑選一個適合自己的大學,努力深造。要知道,非常多的知名人士在高考那個時間段都碰了壁,所以以白湘菱的學習能力,相信她是有足夠的實力來應對大學生活的。
白湘菱與清北失之交臂非常的可惜、遺憾,但是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其沒有完成規則,江蘇省的高考規則就是這樣,一切的公平都取決於規則之下。
近年來關於高考總流傳著一個聲音,那就是江蘇的高考是全國最難的,此話何出呢?有人做過分析,江蘇的數學全國數一數二的難是公認的,而且因為江蘇省的獨樹一幟,其他省份大多使用全國統一試卷,因此江蘇的英語也比全國統一的卷子要難上一些。所以一個能在全國統一試卷考80分的同學,可能在江蘇連及格與否都是個問題。其次,江蘇省的區域性差別較大,過多的教育資源、經濟資源集中在南部,而北部相對實力較弱,江蘇擁有11所211及以上高校,這個數字只比北京略低,甚至比高校雲集的上海還要多。這樣一座教育大省,211錄取率僅僅只有百分之5左右,而985錄取率更是只有百分之一多一點,和全國公認最難之一的河南學子的錄取率幾乎持平。江蘇學子的痛苦可見一斑。
江蘇河南,考生真難
另一個話題比較多的高考省份是河南,河南省的高考成績分數線今年成為了全國的最高分數線,同樣的成績在河南可能只能上一所普通一本甚至二本,但是換到要給別的地區,可能就能上211高校了,這就是河南學子的痛,110多萬的河南高考學子在今年再次刷新了省份高考人數紀錄。河南省的教育資源相對於江蘇省,可算是非常落後的,全省僅有一所211高校,而它的錄取名額文理科相加在全省大概兩萬六千名左右,這所集全省之力打造的最高學府,僅僅能接收這一百一十多萬高考學子中的百分之二,令人唏噓。
總是有人說比較哪裡的高考學子最難也許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高考看的是排名,並不是分數。但是要知道每所高校收取的人數總是固定的,而人數的越來越多,只會相對拉低排名,一分之差可能就會導致名次下滑1000名,數所高校可以因為這一分而與你無緣。但是我高考已經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種考試方式,他給一些人帶來失落的同時,也給無數人帶來了未來的希望。
總結
白湘菱的遭遇反映了不論如何一定要按照規定來,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不論今後高考是否會改革,改革成為什麼樣子,學子們都始終得堅持熱愛學習,因為不論考什麼、怎麼考。自己的成績才是硬實力。與其花費過多時間去怪罪高考制度,不如把它們用來學習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