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VR走入製造車間,技術創新應用如何重構製造業?
創新應用的核心在於創新,價值在於應用。如今,中央、地方積極推進人工智慧、虛擬實境、雲計算等新型技術在工業網際網路+中的應用與探索,帶動了製造業企業、新型技術研究團隊等在工業網際網路+X上的思索與創造。
近日在杭州舉辦的第二屆工業網際網路大賽決賽中,新銳組冠軍團隊就是將時下熱門的虛擬實境技術結合到了傳統製造場景中,從上百個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
虛擬實境技術提效製造流程
記者了解到,獲獎作品《基於數字孿生的熱處理車間遠程運維解決方案》中運用了時下熱門的虛擬實境技術:一是借助虛擬實境技術實現爐內溫度場分布及產品滲碳過程可視化,更加立體化地觀察爐內生產環境;二是藉助虛擬實境進行遠程巡檢,及時調整爐內設定參數,保證產品質量,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三是構建數字孿生體,實時數據驅動,預測碳勢分布,降低產品報廢率,提升產品質量,積累過程數據,形成行業知識庫。
所謂數字孿生,是將物理對象以數位化方式在虛擬空間呈現,模擬其在現實環境中的行為特徵。虛擬和現實二者之間形成閉環互動,鴻溝不再存在。
近年熱門的虛擬實境技術即為數字孿生結構下的表現形式之一。其中的混合現實(MR)技術則可以建立在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高度融合之上,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在全息場景中體驗。在工業場景中,混合現實技術可以面向培訓、檢測、維修、巡檢等多類等多類應用場景,簡化複雜操作,降低實地事故風險、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我國虛擬實境技術尚處在成長階段,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還面臨著很多挑戰。影創科技總經理陸志佳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虛擬實境與行業結合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產業化激發出經濟價值的進程較慢,這是需要業界努力去探索和突破的一個重要方面,要讓科技與產業結合得更加緊密。
技術創新應用重構傳統製造
不僅是虛擬實境技術,任何新型信息技術與工業領域融合產出的創新應用,都在為傳統製造業與數字經濟時代接軌打下基礎。
技術創新應用是用工程驅動技術創新和應用,用工程化的方法應用新技術,為工程場景創造新價值。而工業網際網路賦能技術首先則是面向工業場景的,服務於工業場景,其次是有網際網路的屬性,即工業+網際網路,第三是新一代的技術產品或技術平臺。
北京和利時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東紅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工業場景即多又複雜,賦能技術本質是生產工具,生產工具決定生產力,工業網際網路服務於工業場景的價值正越來越多的被工業客戶所接受,因此工業網際網路賦能智能製造的團隊和公司不斷湧現,正在形成一個蓬勃發展的產業。
技術創新應用從技術創新走向商業模式創新
無論是雲計算、人工智慧還是虛擬實境,每一項新型技術走入到應用階段都面臨著商用落地的挑戰。工業場景複雜,如何提效製造流程,為生產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是創新應用在設計之初就需要考慮的重點,否則再先進的技術也難實現規模化應用。
模德寶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成亞飛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技術創新應用要由技術創新向商業模式創新過渡,不能停留在某一項技術上,企業要務實地解決行業痛點,讓技術產生經濟價值。
周東紅向記者指出,創新技術要實現規模化應用首先要跟創業相結合,創新的東西很難在原有的體系中成長起來,因此首先要有一個創業的環境,無論是內部創業還是一般的創業;其次要切實圍繞工業現場的問題、痛點和價值來做方案,來研發產品,來做典型案例;最後要藉助良好的公司治理和資本結構,實現產品的不斷迭代和大規模推廣。「每一步都很困難,但我相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奮不顧身地投入這場已經到來的新工業革命浪潮中。」周東紅說道。
目前來看,工業網際網路的技術創新更多地停留在比較碎片化的應用場景。如何系統化地進行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的創新,是行業面臨的巨大挑戰。解決基礎性的平臺產品,如工業網際網路作業系統、工業網際網路安全、工業智能終端等基礎性產品,需要在這些方面加大社會引導和投入。
(文章來源:中國電子報)
(責任編輯:DF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