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家男寶一枚,脾氣特別倔,不讓他幹什麼就非幹什麼,怎麼勸說也不聽,大哭大鬧的,常常要我們吼他才管用。吼了之後看著他害怕的小眼神我又心裡難過,我要不要安慰他,向他道歉呢?可是明明是孩子的錯,向孩子道歉會不會讓他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呢?
很多情況下,明明是孩子有錯在先,家長再三以溫和的方式勸阻,但孩子怎麼也不聽,甚至還哭鬧不止,家長只有對孩子吼才能及時制止Ta的錯誤行為。既然是孩子錯了,那吼了之後為什麼還要向孩子「道歉」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什麼錯誤行為被制止後,孩子要大哭大叫。
當孩子想要做一件事,或者被要求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時,Ta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抗拒,並且會因此產生負面情緒,這是大腦的本能反應,大人也會如此。不過大人相對成熟,在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可以及時進行理智的思考,分析事情的對錯和利弊,然後來調整自己的情緒。而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還處在發展的過程中,他們的大腦更多是受情感的控制,在被阻止時大腦產生的抵抗情緒比成年人更強烈,並且他們很難進行自我調節和控制,就出現了用「大哭大鬧」表達情緒的情況。
家長常常忽略孩子的心理階段特徵,而以成年人的邏輯要求孩子:「這件事你做錯了,我是為你好,阻止你時,你就應該合作,你不應該有情緒,表現出不滿和生氣就是你不懂事。」
事實上,家長不能用問題的對錯來判斷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情緒並沒有對錯之分。如果涉及到嚴重的問題,必須以「吼叫」來阻止孩子,那「吼」也是一種不得已的辦法。家長可以對孩子有要求,甚至是強制要求,不過這個時候,也要允許孩子有情緒,並且充分關注Ta的情緒。
在對孩子「吼」的一瞬間,你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是斷裂的,孩子會慌張、害怕,甚至是憤怒。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是保護Ta的安全屏障,而此時,「屏障」發出了危險信號,孩子會擔心爸爸媽媽再也不喜歡Ta了,便失去了安全感。
那家長如何與孩子「重建聯結」呢?
家長首先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你對孩子吼叫,其實有一方面原因是為了及時勸阻孩子的不良行為,而另一方面你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在迅速調整自己的情緒之後,家長要告訴孩子:「對不起,我理解你現在的感受。」
這裡的對不起,並不是向孩子認錯。而是與孩子產生共情,表達對孩子的關注與安慰。「我明白你被吼了會不開心,但當你不開心的時候,我也會難過。」
另外,家長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肢體接觸,擁抱、親吻孩子或是拍拍Ta的肩膀。「我吼你,只是為了制止你的行為,不代表我不再喜歡你了,我還是很愛你!」
「吼孩子」肯定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式,只是在現實生活中,因為種種原因,我們很難完全杜絕「吼」。家長需要立刻做的事,是調整自己的情緒,迅速與孩子重建聯結,明確地告訴孩子:我們的聯結依然存在,你是安全的,我能理解並且體會你的感受。家長也不必糾結於做一個從不吼叫的爸爸/媽媽,放下焦慮,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家長。
歡迎與小艾老師和武漢美吉姆一起探討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