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1月8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焦子宇)教育向來是市民最關心的民生大事,「有學上、上好學」是深圳每位家長的願望。1月5日,《羅湖區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於羅湖區「十四五」規劃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審議通過。根據規劃,2020-2025年,羅湖區將新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41所,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3.5萬座以上,總投資約102.3億元;新增幼兒園27所,新增幼兒園學位0.9萬座,總投資約4.4億元。
目前,翠竹外國語實驗學校拆建工程已經啟動,打響了羅湖基礎教育設施建設新徵程的第一炮。未來,羅湖還將全力推進國有儲備用地、新增用地、盤活存量用地、閒置用地等優先用於學校規劃建設,確保新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和新建幼兒園用地面積約64.9萬平方米落實到位。
另一方面,對於教育投入的衡量不能僅看學位增長這一單一指標,在新學位不斷增長的同時,如何提升每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辦好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也是需要思考的命題。在《「十四五」規劃》中羅湖也給出了這一命題的回答:在提升教學質量上,羅湖將夯實人才強教基礎,實施「八大工程」,全面提升羅湖教育整體水平,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每花3元就有1元用在教育上
2020-2025年,羅湖將新增學位4.4萬個以上,對於一個土地緊缺的高密度建成區來說,這樣的增幅並不容易。面對土地資源稀缺,羅湖一直以來不遺餘力地想盡各種辦法擴大學位供給。「十三五」期間,羅湖完成新改擴建學校17所,新增學位上萬個。「十四五」期間,新增學位數對比「十三五」期間將增長3倍以上。
學位增長的背後凝結的是羅湖對於教育的重視。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羅湖區一般公共財政教育經費分別為26.0075億元、27.6188億元、35.3817億元、42.3657億元、43.6071億元,分別佔全區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33.04%、33.6%、38.39%、40.51%、38.63%。換言之,在羅湖,政府每花3元就有1元花在教育上。
據測算,這個佔比在深圳各區居於首位。2020年,羅湖區更是優先保障教育投入,確保教育經費「只增不減」,全力支持教育發展。
實施「八大工程」全面提升羅湖教育整體水平
「有學上」更要「上好學」,在保證學位供給的同時,提升教學質量是教育的應有之義,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十四五」規劃》提出,羅湖將實施綜合素質培育、教學質量提升、育人隊伍創優、智慧教育升級、現代教育治理、學位攻堅保障、教育評價改革、國際教育示範等「八項」重點工程,夯實人才強教基礎,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十三五」期間,羅湖區教育事業有了長足的進步,全面育人體系基本完善,教育服務體系逐步優化,教師隊伍質量全面提升,教育資源配置持續加強,教育治理體系日臻完善。「十四五」時期,羅湖教育在「十三五」的良好基礎上,全面提升羅湖教育的整體水平。其中,羅湖實施綜合素質培育工程,打造「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施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主線、以學情為依據、以習得為重點、以思維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以轉變教學方式為重點,全面落實「課堂革命」。創新教學管理,完善教研機制,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完善名優教師梯級選拔、培養、攀升機制,充分發揮名師示範引領、名師工作室孵化培育和名校長實踐培養作用,打造高素質專業化育人隊伍,建設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人力資源體系。到2025年,引進和培養3000名碩士、200名博士、100名名優教師,建立教科研博士工作站,發揮高學歷教師在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方面的引領作用。
以改革創新為主脈,近年來羅湖區通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高標準、高質量書寫了「幼有善育,學有優教」新答卷。站在新的起點上,如《「十四五」規劃》中所言,羅湖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願景和目標,辦好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高質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