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增光:用「鐵腳板」為村裡爭了光

2020-12-19 瀟湘晨報

揚州甘泉街道雙山村,曾經是個後進村。近兩年來,相繼榮獲省市人居環境整治典型示範村、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村、掃黃打非示範村等一系列榮譽,村黨員幹部的一雙雙「鐵腳板」和一副副「熱心腸」,被群眾銘記點讚,其中有個叫周增光的小夥子,微信運動步數在村兩委班子成員中經常霸佔榜首,村裡領導誇讚他,用「鐵腳板」為村裡爭了光。

做「老支書」的「小徒弟」,學習群眾工作法

激活黨建動能,助推鄉村振興。雙山村2019年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6位「老支書」組建起「老支書先鋒志願服務隊」,成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領頭雁」。

周增光是村裡的辦事員,出校門時間不長,缺乏基層工作經驗,他虛心拜「老支書」為師,學習群眾工作法。

時巷組有個巷子,一共9戶村民,巷口的水泥場,是全巷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車輛來來往往,經常碾壓住在巷口的陶家的東西,陶家還有個小娃娃,留下安全隱患,他們於是用磚頭攔出一段安全距離,給村民車輛轉彎帶來難題。

作為該組網格員,周增光前往勸解多次,但效果不理想,於是找老支書出面支招,邀請司法所、老鄰居一起協商,用車輛來回行走多次,進行測試,最終選擇放寬路徑4.5米,並設置50釐米的安全欄,問題就此解決。

解決群眾之間的矛盾,要情理法一起來,設身處地想辦法,這讓周增光受益匪淺。從此,每遇鄰裡糾紛,他都是反覆上門聽取雙方意見,換位思考找出路。每解決一道難題,都在筆記本上進行小結,「腿腳勤快」是他群眾工作法裡提得最多的。

做「留守娃」的「大哥哥」,小手也能牽大手

雙山村不少壯年村民在外地務工,節假日裡,孩子少人照應,周增光成了村裡的「孩子王」。寒暑假裡,組織大學生志願者為「留守娃」輔導功課,雙休日,孩子們都愛往村部跑,有的結伴遊戲、有的看書作業,周增光將「留守娃」分成幾個小組,大娃娃帶小娃娃,興趣相投形成多個組合,孩子遊戲安全,家長放心,學到知識,全家開心。

因為跟孩子成了「忘年交」,更深入了解到相關村民家庭中的實際情況,跟家長走得更近了。遇到鄰裡之間有矛盾、遇到村裡有事需要幫忙,村民們更加積極主動配合,他把這種工作法稱為「小手也能牽大手」。

疫情防控期間,小朋友在家裡成為小小健康宣傳員;生活垃圾分類,小朋友成為家裡的監督員;遇到鄰裡矛盾糾紛,小朋友也能講些「讓他三尺又何妨」典故,成為小小矛盾調解員。

周增光活學活用,2019年初打造村級新媒體,發動更多的村民關注黨務村務公開平臺。周增光腳勤、手勤、嘴勤,主動作為,積極擔當,在村裡各種創建工作中,發揮「鐵腳板」「熱心腸」作用。2019年,周增光榮獲「邗江優秀網格員」稱號,他說,這是村幹部對他的勉勵,距離優秀還有一大截距離,他要走得更勤快、幹得更歡快。(揚州發布 記者 胡儉)

【來源:揚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鐵腳板」走基層】興化法院「鐵腳板」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鐵腳板」走基層】興化法院「鐵腳板」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2020-09-23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名基層黨員的抗疫「鐵腳板」是如何練成的?
    新華社烏魯木齊3月11日電題:一名基層黨員的抗疫「鐵腳板」是如何練成的?新華社記者張嘯誠、杜剛1月底以來,並不熱愛運動的阿曼吐爾·依沙木丁,為抗「疫」幾乎每天步數超過2萬步,村民們誇他練就了一雙「鐵腳板」。
  • 【本院快訊】書記批示肯定「鐵腳板」團隊模式
    【本院快訊】書記批示肯定「鐵腳板」團隊模式 2020-04-20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行動 法徽閃亮(三十七):「鐵腳板」團隊模式獲興化市委...
    戰「疫」行動 法徽閃亮(三十七):「鐵腳板」團隊模式獲興化市委書記批示肯定 2020-04-21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宜昌市教師付先榮:家訪20年走出「鐵腳板」
    昨日,談及全省「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省教育廳副巡視員孫望安說,他被「鐵腳板」付先榮老師感動了。  43歲的付先榮是夷陵區三峽初中802班的教師,從事班主任工作已經20多年。記者了解到,三峽初中地處長江西陵峽中段南岸,是當地唯一一所初中。
  • 記者要有鐵腳板,也要有熱心腸
    原標題:新聞座右銘 | 記者要有鐵腳板,也要有熱心腸 編者按:數十年如一日幫助困難群眾,讓維族大姐臉上展現幸福的笑容,讓陽光照進帕米爾高原的小學課堂;深入基層,記錄從「苦水臺」到「菊花臺」扶貧巨變,幫助「袖珍女孩」羅小梅實現小小心願……兩位來自扶貧採訪一線的記者,堅定踐行職業信念,憑著鐵腳板
  • 大豐區三龍鎮:「鐵腳板」踏出「民生幸福線」
    今年以來,該鎮大力推進「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機制,統籌抓好矛盾化解、隱患排查、民生幫扶各項工作,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耕好網格「責任田」近日,該鎮鬥龍港村網格員周鵬走在下班路上,看見一組村民蔡秀英家的廚房內飄出股股黑煙。「不好,蔡奶奶家著火了。」
  • 抗美援朝戰場上,他們用"鐵腳板"跑過了敵人的車輪子
    70年前,19歲的志願軍第38軍113師338團3營機槍連指導員陳生秀,帶領連隊經過整整一夜強行軍,用「鐵腳板」跑過了敵人的車輪子——「我們像鋼釘一樣插在三所裡」■劉汝山 王 兵 馮啟迪「到達朝鮮之後,我們看到村裡的房屋都被炸塌了,百姓死傷慘重,因此就地開展動員教育,堅定大家為朝鮮人民報仇、保衛祖國的決心。」1950年10月,19歲的陳生秀作為志願軍第38軍113師338團3營機槍連指導員,隨部隊入朝。「吃了敗仗,受了批評,我們當時都憋著一口氣,發誓要打漂亮仗,打翻身仗。」
  • 從練「鐵腳板」到練新裝備操作
    從練「鐵腳板」到練新裝備操作,從「家門口」到遠距同步訓練……近日,記者探訪武警廣西總隊「魔鬼周」訓練看到,一大批高難訓練課目亮相密林淺灘。
  • 【「鐵腳板」走基層】戴南法庭走進陶莊鎮開展民法典宣講活動
    【「鐵腳板」走基層】戴南法庭走進陶莊鎮開展民法典宣講活動 2020-09-27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在戰位報告丨從「鐵腳板」到「鋼履帶」——東部戰區陸軍第73...
    (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我們在戰位報告)從「鐵腳板」到「鋼履帶」——東部戰區陸軍第73集團軍某旅紅四連練兵備戰記事  新華社福州10月9日電題:從「鐵腳板」到「鋼履帶」——東部戰區陸軍第73集團軍某旅紅四連練兵備戰記事  黃明、李兵峰、黃一宸
  • 瀋陽軍區冬訓創數十種新戰法 不再只練「鐵腳板」
    瀋陽軍區領導告訴記者,軍區各級緊貼實戰創新組訓模式,改革訓練內容,使冬訓實現了「從練『鐵腳板』到練信息化、從注重傳統課目到突出網聚能力、從適應嚴寒到突出打仗」的三大轉變。  每年入冬後,瀋陽軍區部隊都要開進林海雪原,錘鍊官兵嚴寒條件下作戰能力,積累了豐富的寒區作戰經驗。
  • 練就「鐵腳板」服務群眾暖人心
    「認真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要以『愛民擁警』工程為抓手,聚力構建新時代和諧警民關係。」興慶區公安分局局長王建榮說,該局將民警服務作風「漂浮」、方法簡單、態度「冷橫拖」等頑瘴痼疾,納入教育整頓專項整治,警容風紀和精神風貌明顯提振。「社區民警幫我們化解了鄰裡之間積怨多年的『心結』。」
  • 深山裡的「鐵腳板」 - 人民法院報
    狹小的辦公室裡,堆滿了卷宗和書本,門口還有工人用機器叮叮噹噹地施工,上午剛剛審結完3起案件的老廖正在忙碌地整理資料。    「我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故事要講,就是平時幫老百姓解決一下問題而已,這都是分內的事情。」面對記者的採訪,老廖有些侷促地說。
  • 普陀的他們用「鐵腳板」走到居民...
    看似硬生生的數字,卻是「用腳丈量社情,用心丈量民意」的最好證明。11月19日,宜川路街道黨工委聯合區級機關黨工委以「用腳丈量社情、用心丈量民意」為主題,聯合舉辦「專題˙開放˙轉化」中心組學習會,共同研討深化「丈量宜川工作法」的工作內涵和實際運用。
  • 「鐵腳板+強制措施」拳拳兌現勝訴人權益
    自「百日會戰」打響以來,鎮江經開區法院執行局圍繞「三個確保」目標任務,在攻結案上持續發力,充分發揮「鐵腳板」作用,開展省內外實地調查查控,還積極運用強制執行手段,拳拳為勝訴人兌現「真金白銀」。但由於理財產品當日贖回,次日才能到帳,22日上午兩人在等候贖回款到帳期間,還對該被執行人名下位於太原市內的2套別墅及3套商品房等處置房產佔用情況進行實地調查,為後續資產處置做好準備。  「你們需要扣劃的這筆理財產品已經到帳。」下午6點多,萬保華接到銀行工作人員打來電話。
  • 腳板底痛是痛風嗎?
    那麼,腳板底痛是痛風嗎?腳板底痛是痛風嗎?1、腳底疼痛不能排除痛風的影響,因為中老年人經常會因為痛風發作導致關節部位疼痛,因為人在站立的時候,腳底部位十分容易沉澱尿酸,因此對關節造成刺激之後就會引發疼痛。如果經常在晚上感覺腳底部位疼痛,需要提防痛風的影響,及時到醫院檢查並治療。
  • 用「鐵腳板」丈量千村萬戶 宿遷市司法局著力實施法律扶貧工程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宿遷市司法局大力弘揚「三真」作風,推進市、縣(區)司法行政機關幹部下沉一線,用「鐵腳板」丈量全市千村萬戶,以優良的作風、優質的服務著力實施法律扶貧工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鞏固低收入人口脫貧、促進經濟薄弱村發展
  • 農村俗語「腳板下無空,是個老長工」,啥意思,只有少許老人懂
    在以前的農村,流傳著許許多多的老俗語,而現在漸漸的沒落了,而依舊流傳的俗語也很少年輕人知道,只有幾個村裡的老年人還能說出其中意思來,這些俗語雖說是通俗易懂,但也是需要結合當時的社會情境來看的,因此,只有少部分人理解,也就不奇怪了,那麼,這句農村俗語「腳板下無空,是個老長工」是什麼意思呢
  • 跑不死的鐵腳板竟是這樣練出來的!
    特別是英王陳玉成自幼習武,14歲參加太平軍,因其曉勇善戰長於指揮而屢建戰功;又以「殺回馬槍」馳名,在戰場上常化被動為主動,克敵制勝。他們在武術訓練中十分重視對練、對打。為了抵禦刀、矛等武器,他們廣用藤牌,就連清軍也感到藤牌的厲害,說:「賊稱勁悍者惟藤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