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為臺灣老兵歸鄉創作《大地》 是兩岸血濃於水的牽掛

2020-12-20 騰訊網

故鄉,回家

千百年來在中國人的字典裡

始終具有驚人的情感力量

從1949年到1978年

時光荏苒,歲月不居

轉眼歷史已經翻過新的篇章

大陸拉開改革開放的時代巨幕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

對臺方略也展現出新的思路

點擊播放 GIF 1.9M

「戒嚴令」解除

同胞情誼血濃於水

面對大陸方面開始實行和平統一方針政策

臺灣社會也醞釀著深刻的巨變

臺灣當局宣布

從7月15日零點起

解除在臺灣和澎湖地區

實施長達38年之久的「戒嚴令」

並廢除因實施「戒嚴」

而制定的30種法規、條例

點擊播放 GIF 1.2M

10月14日

蔣經國主持國民黨中常會通過了

允許部分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的方案

規定「基於傳統倫理及人道立場的考慮

允許民眾赴大陸探親

除現役軍人及公職人員外

凡在大陸有血親、姻親

三等親以內之親屬者

均可申請到大陸探親」

點擊播放 GIF 1.8M

消息發布後,在臺灣掀起了巨大的反響

全島上下無不歡欣鼓舞

不少老兵更是喜極而泣

點擊播放 GIF 1.5M

面對臺灣當局的這一舉動

祖國大陸在第一時間作出熱烈回應

——歡迎臺灣當局開放臺胞赴大陸探親

「保證來去自由,盡力提供方便」

點擊播放 GIF 1.6M

臺灣老兵回家心切

大陸親人望眼欲穿

1987年11月2日一早

臺灣紅十字組織門口已經人山人海

原定早上9點開始受理探親登記

結果凌晨時分,符合要求的返鄉臺胞

就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

在臺灣紅十字組織門前排起長隊

點擊播放 GIF 1.6M

在工作人員緊鑼密鼓的辦理之下

當天辦妥手續的就有1300多人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

10萬份申請表格被索取一空

點擊播放 GIF 1.8M

儘管在開放探親的問題上

臺灣當局邁出了一大步

可是這次開放探親,也有諸多限制

除了現役軍人以及現任的公職人員以外

只規定在大陸有血親、姻親

以及三等親以內的親屬者

可以登記赴大陸探親

導致有許多人一時間還無法實現回家的夙願

點擊播放 GIF 1.7M

曾任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郝柏村先生

當時,因為公職的限制

隨國民黨軍隊撤退到臺灣

不能返鄉探親

成了他終身的遺憾

郝龍斌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郝柏村之子

他(郝柏村)那個時候因為在公職,所以他沒有辦法回去探親,他非常想念家人,也非常想回故鄉去看一看,當然他沒有辦法回去,覺得非常遺憾。

「盧溝橋事變」後

李英東隨家搬遷到北平

後來,他又在堂叔鼓勵下

投考了空軍軍官學校

成為一名臺灣空軍飛行員

點擊播放 GIF 2.0M

和每一個離開故鄉的臺灣老兵一樣

李英東時時刻刻都在思念著大陸的親人

但是直到1964年李英東去世

他終其一生都沒能再踏上故土

遵從父親李英東遺願

李功勤帶著自己的母親和妹妹

第一時間回到了父親魂牽夢縈的大陸

飛機上,大陸的機場裡

李功勤看到了太多太多團聚的故事……

在兩岸交流的歷史上

1987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

這一年,隨著兩岸隔絕狀態結束

兩岸交流也逐步開展

《八千裡路雲和月》

——那是魂牽夢繞的家鄉

臺灣知名藝人凌峰

在當時萌生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要把大陸山川風貌做成片子

帶回臺灣播放

藉此慰藉還沒能返回故土的臺灣同胞的心靈

如此真誠的想法卻成了奢望

凌峰

臺灣藝人

當時,有五個單位聯合起來勸阻我,跟我說只要不去拍《八千裡路》,三家電視臺我可以任意選擇時段,讓我做綜藝節目,先是勸阻、條件、打賞,第二步開始封殺了。

然而凌峰的心裡沒有任何的猶豫

他堅持不管多困難

都要把這個想法變成現實

凌峰:那背後的力量就是鄉愁。小時候,爸爸媽媽和隔壁的鄰居,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喝著茶,唱著「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但是唯一不懂的就是,這個歌唱著唱著,大家都一起會掉淚。

不久,凌峰克服重重阻礙

突破臺灣當局的禁令終於來到大陸

凌峰費盡心思和攝製組矢志不渝

走遍大陸的山川

終於完成了拍攝和製作全過程

點擊播放 GIF 1.8M

透過這部片子

臺灣老兵看到了故土的變遷

這令他們激動又欣喜

信守承諾

高秉涵:我要帶他們回家

1949年,國民黨軍隊

在國共內戰中失敗大勢已定

歷史的洪流中

上百萬國民黨軍政人員及其眷屬

逃往海峽對岸的臺灣島

因為興建後的建築群格局很像密集的村落

民間稱它為「眷村」

許多沒能回到故鄉的臺灣老兵

大多都居住在這裡

許多人的身體已經孱弱到

根本無法乘坐飛機飛回故土

他們中間常有一個口頭禪:

「活著做遊子,死了不能再做遊魂」

對於他們來說

落葉歸根,回到故鄉是他們一生的牽掛

點擊播放 GIF 1.7M

有一個人從56歲第一次踏上回鄉的旅程開始

一次次往返兩岸

他堅守諾言

幫助無法歸鄉的臺灣老兵

實現落葉歸根的願望

是他,給了這些臺灣老兵魂歸故裡的希望

他就是高秉涵

兩岸隔絕的大門一旦打開

就再也不可能關上

三十年前的大門初開

為後來兩岸全面直接「三通」和兩岸同胞

各領域交流交往創造了必要條件

伴隨著兩岸交流之門的打開

一個兩岸關係發展的新階段

展現在世人面前

凌峰是如何成為了

第一個在大陸拍片的臺灣藝人?

「不曾長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高秉涵為何會經常說出這句話?

高秉涵又是如何幫助那些無法歸鄉的臺灣老兵

實現落葉歸根的願望?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日暮歸鄉》首曝概念海報
    紀錄電影《日暮歸鄉》概念海報時光網訊近日,我國目前首部聚焦臺灣老兵同胞的紀錄電影《日暮歸鄉》發布首款概念海報,將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親情,和60萬臺灣老兵渴盼團圓的鄉愁滋味娓娓道來。據悉,《日暮歸鄉》將亮相2019年春季第十八屆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暨市場研討會,溫情講述創作歷程,該片計劃於今年年內公映。「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70年前,300多萬來自大陸多省的人去到臺灣,其中軍人近60萬,未曾想,這一別竟是幾十年,甚至一生……對親人的思念和牽掛、對團圓的期盼和等待,成了他們心中最深沉的情感,而在海峽另一頭的大陸,同樣的情愫也在與日俱增。
  • Beyond的《大地》竟是寫給臺灣老兵
    時值兩岸交流30周年,兩岸各界紛紛紀念。你也許不知道,香港搖滾樂隊Beyond的歌曲《大地》,創作背景正是1987年兩岸重啟交流。  上世紀90年代,Beyond的粵語歌在內地風靡一時,多數歌迷也許並不知道歌曲的創作背景以及歌詞的含義,只感覺很好聽。
  • Beyond《大地》賞析
    《大地》是一首充滿家國情懷的作品,主要反映兩岸之間的關係。歌中展現出的家國情、故鄉情以及父子情,令人心酸感動。歌詞雖悽涼悲壯,但旋律激憤高亢,氣勢恢宏。不僅唱出了民族精神,也唱出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這首歌當年一經推出,便引起轟動,因此成功的奠定了beyond在樂壇的地位,同時也使得beyond從地下樂隊蛻變為頗受歡迎的主流樂隊。1987年10月15日,臺灣當局宣布開放臺灣居民到大陸探親。當聞知這個消息,那些被禁錮在臺灣幾十年的老兵們不禁老淚縱橫。
  • 揭秘Beyond的成名曲《大地》是如何煉成的
    《大地》的樣帶歌名是《長江》,黃家駒通過歌曲表達對兩岸關係的思考,以及對兩岸關係未來長足發展的期待。1987年10月,經過國民黨退伍老兵的多年爭取,臺灣當局放開了對居民返回大陸探親的限制,結束了兩岸近40年不相往來的歷史。一時間,兩岸同胞的注意力聚焦這件讓人心潮澎湃的大事。陳健添認為時機已然成熟。
  • 國臺辦:兩岸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 (劉潔妍 徐祥麗)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安峰山28日主持例行新聞發布會並答記者問。會上,安峰山就蔡英文當局拒絕了大陸救援隊赴臺的意願,卻對日本的救援隊表示歡迎有關問題做出回應,他表示,大陸方面和大陸同胞之所以這樣做,沒有什麼所謂的目的或者考慮,僅僅是因為兩岸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 福建海峽衛視記者提問:據了解,在花蓮地震期間,蔡英文當局拒絕了大陸救援隊赴臺的意願,卻對日本的救援隊表示歡迎。但是日本救援隊進入災區卻不進入救援現場引發了議論。
  • Beyond第一首「紅起來」的歌,Beyond的風格完美體現!
    80年代中期 蔣經國在臺灣實行開放政策。首批臺灣老兵轉道香港回到大陸探親,親人終得相見。這一消息振奮了兩岸的同胞們,唏噓感嘆一年年,心酸滄桑,家國情懷中個人的渺小。於是家駒想到把《大地》填成表達海峽兩岸情懷的一首歌,並交給劉卓輝填詞。
  • 兩岸合拍臺灣老兵題材電視劇《原鄉》將播出
    原標題:兩岸合拍臺灣老兵題材電視劇《原鄉》將播出記錄「最深沉鄉愁」 兩岸合拍臺灣老兵題材電視劇《原鄉》將播出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陳鍵興)時值臺灣當局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27周年,由兩岸共同投資、歷時6年創作的電視劇《原鄉》將於12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
  • 血濃於水:割不斷的兩岸親情
    消息發布之後,全臺灣近40萬老家在大陸的老兵,心中無不歡欣鼓舞。千盼萬盼,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家了。當時的「副總統」李登輝堪稱,少數了解蔣經國決策心路歷程的國民黨高層之一。他在《見證臺灣》一書中回憶說,蔣經國召集有關大陸探親措施的會議,指示開放老兵探親不必加限制條件,以儘量放寬為原則,才能收號召效果。1987年10月14日蔣經國主持的國民黨中常會通過有關探親的決議案。
  • 臺盟中央:兩岸同胞攜手抗疫彰顯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
    (抗擊新冠肺炎)臺盟中央:兩岸同胞攜手抗疫彰顯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中新社北京3月23日電 臺盟中央近日指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兩岸同胞守望相助,攜手抗疫,再次深刻體現「兩岸一家親」,彰顯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牽動兩岸同胞的心。
  • 血濃於水 情緣於根
    老人家聽說這些醫生們來自臺灣,激動地說:「都是中國人,我們感謝你!」  三十九歲的徐蔚泓醫生,祖籍上海,長在臺灣,曾經先後在成都中醫藥大學和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求學,現已回臺灣工作。提起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徐蔚泓說:「聽到大地震的第一時間,我就想來災區幫忙。這裡有很多我的同學,很多的好朋友,我一直很牽掛。」
  • 李克強:我們視臺灣同胞為手足,血濃於水,始終高度重視臺灣同胞的福祉
    臺灣中國時報記者總理,您好。今年兩會因為疫情的因素延到5月才舉行,這個時間點剛好跟「5˙20」非常接近。在「5˙20」之後,在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情況下,請問未來大陸對臺政策的總體考量是什麼?未來將如何繼續推進兩岸關係發展?
  • 吳敦義重申「九二共識」:兩岸血濃於水 一定要和平相處
    來源:中國臺灣網國民黨主席吳敦義1日上午到鹿港護安宮與媽祖玻璃廟臺灣護聖宮兩地參拜(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4月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國民黨主席吳敦義1日上午到鹿港護安宮與媽祖玻璃廟臺灣護聖宮兩地參拜,談到「吳韓會」時程,吳敦義強調,已與高雄市長韓國瑜有一定默契
  • 兩岸重逢:老兵海枯石爛的情愛傳奇
    今天,臺灣民眾到大陸探親旅行,就像到鄰家串門一樣尋常。可是,20年前,在臺灣的戒嚴令和"三不政策"之下,那一道可以朝發夕至的海峽,卻是不可逾越的天塹鴻溝,使近在咫尺的兩岸骨肉至親,老死不相往來近40年。正如香港作家巴桐在報告文學《海峽探親潮紀實》中所描寫的:"多少高堂明鏡悲白髮,多少妻子長年守空幃,多少兒女不知父生死,多少異鄉客夜夜夢神州。"然而,一切違背人情的政策,都無法持久。
  • 兩岸血濃於水 大陸供水解救臺灣水荒
    臺灣馬祖人喝上了福建馬尾水 「兩馬」共飲閩江水   5月4日,炎炎烈日下的福州馬尾6號客運碼頭,當10股清流一起注入來自臺灣的「金航二號」運水船時,來自馬祖的代表快步走到馬尾自來水廠工人中間,含淚握住他們的手:「我知道一家人本不該客氣,但我還是想說:謝謝你們!」 ......
  • 張光北:"真實"是《亮劍》最大的成功 與臺灣老兵在一起更懂文化血脈
    中國網北京3月11日訊(記者 張寧銳 胡俊)「現在很多臺灣(籍)的演員、導演都在這邊幹活,他們在北京買房子、在上海買房子,我好多臺灣影視界的朋友,他們都是在北京安了家。」2019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演員張光北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岸之間的文化血脈是永遠分不開的。
  • 血濃於水的親情之波——歌曲《鼓浪嶼之波》誕生記
    原標題:血濃於水的親情之波   【偉大的祖國,難忘的歌聲⑩】   廈門地處臺灣海峽西岸,多見白鷺翩翩飛翔,故稱鷺島。鷺島之外有個「衛星島」叫鼓浪嶼,與金門隔海相望。近40年來,一首《鼓浪嶼之波》傳唱海內外。
  • 跟隨蔣介石到臺灣的老兵,歸鄉探親後,一句家訓發人深省
    這是一個臺灣老兵的故事。1948年到1950年,蔣介石退守臺灣時,140萬大陸士兵跟著他來到臺灣。之後,他們就成了「榮民」,住在「眷村」,睡在「退舍」,被稱為「外省人」。劉祿校是湖南永順籍老兵,1947年被抓壯丁當兵時,他還不到20歲,和妻子陳全梅結婚兩三年。他說,到臺灣後,他們的生活其實很苦。
  • 大陸作家歐之德為臺灣老兵寫書記錄鄉愁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中新社臺北1月12日電 題:大陸作家歐之德為臺灣老兵寫書記錄鄉愁  中新社記者 陳林 陳小願  帶著剛剛出版的長篇紀實文學《臺海滇雲》,大陸作家、雲南省作協原副主席歐之德第二次來到臺灣。  上一次來還是兩年前。
  • 川渝情深 血濃於水
    血濃於水,兄弟情深。巴山蜀水,自古就是一家人。在大災大難面前,親情彌足珍貴,兄弟攜手,同心同力,就一定能戰勝一切困難。正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樣——我們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雖然天空有風雲變幻,雖然大地有山崩石爛,當我們的心都匯聚在一起,再多的苦難也阻擋不了我們的行程。 (來源:重慶日報)
  • 盤點Beyond七大神曲創作背景,二哥黃家駒的心路歷程
    作為一個平民草根地下搖滾樂隊,回想到未被大眾認可以前仍然艱苦地為音樂而奮鬥,那種感覺是失落和無助的。而黃家駒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下這首歌曲,來表達自己無助失落的情感。1988年《喜歡你》 Beyond所創作中罕見描述愛情的歌曲。 樂隊成立初期,黃家駒認識了第一個女朋友簡小姐,當時Beyond還沒有紅遍大江南北,家駒每天都投入大量時間在工作中,沒有時間陪簡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