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歌曲-在路上贏在中國主題歌
04:36來自一塵哥的世界
讀著《平凡的世界》,孫少平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他的心酸,他的抗爭,他的善良,他的堅持,他的沉默,他的吶喊……種種形象反覆交織,耳畔不由響起歌手王曉天的《榮耀》:「黑夜給了我黑色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汗水凝結成時光膠囊,獨自在這命運裡拓荒;單槍匹馬與世界對飲,歷經磨難亦不忘初心;做自己榮耀的騎士,勇敢追逐夢想的紅日……
孫少平,路遙《平凡的世界》主人公,一個積極進取,敢於拼搏的青年,是那個激烈變革的大時代裡,無數為了理想而不懈拼搏的一代人的的縮影。
小說勾勒他的求學、成長、奮鬥、成熟的經歷,和他面對家庭、愛情、理想、朋友以及命運的積極而深情的態度,必定會在無數人的心裡引發強烈的共鳴——他代表著年輕時的孫少安,他代表著年輕時的田福軍,更代表著世世代代像他一樣懷揣夢想的年輕人。
他有年輕而敏感的自尊心,他有積極而遠大的夢想,他不甘於在這個窮山僻壤裡度過自己的一生,他渴望的是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孫少平並未發出「外面的世界很無奈」的悲嘆,他像一隻海燕,在狂風怒號的大海上,與命運和現實做著不屈的抗爭。一路坎坷一路風雨,他始終葆有著純真而善良的心,始終葆有著昂揚的鬥志,終成其心如蘭、其膽如劍、其志如磐。
儘管出生在一個「光景爛包」的家裡,但是他卻有不同於常人的眼光和態度,他能從書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世界,他有更遼闊的眼界,「如果你知道往哪裡去,全世界都會為你讓步」,一路上苦讀不輟,一路上忍辱負重,正是他的積極、堅持與不畏艱險,讓他一步步靠近內心最初的夢想。
縱使一路荊棘叢生,但他從不向命運低頭。他明白,一切屈辱、折磨、磨難,都是通往成功的階梯。他不但不會責怪那些曾經為難他的人,他甚至是感激他們。他驕傲地將此稱作「苦難的學說」。
如果說最初的艱苦求學是為了走出農村,改變命運,「到遠方去,到遠方去,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那麼後來的城市掙扎生存、銅城掏炭生活則是更深層次的是自我價值的追求與實現。
在最後的抉擇中,孫少平拒絕了安逸的都市生活,選擇回到大牙灣煤礦,不能不說是對自我靈魂的追逐。正因為執著,他才一路走得那麼激動人心,才使每一個讀者為之感動。
在對待金錢上,少平是渴求的,又是灑脫的。生活的苦難,使他可以為了五毛錢拼死拼活地扛一天石頭不要命地掙錢,可以在礦井下忍受陰冷的地氣和極度的危險掙一月幾百塊錢的工資。但同樣的,他也可以把自己辛苦掙來的錢毫不吝惜地送給素不相識的小翠,他可以把積攢了幾年的工資悉數寄給家裡和妹妹,可以花掉全部的工資給家裡人買禮物,可以用自己所有為父親箍窯洞——在少平的眼中,錢就是自我價值的象徵,更是一種責任:對家人的回報和關愛,對弱者的同情和幫助,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和實現。
對勞動的理解上,他不僅僅將勞動看作是謀生的手段,職業的高低貴賤更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的價值,所以他田曉霞的面前不會自卑,在曹主任的面前進退有度,在吳仲平提出為他換工作的時候而拒絕。在他眼裡,勞動讓人變得強大,讓人充實。
對挫折和苦難面前,儘管多次遭遇屈辱和不幸,但少平總能在每次打擊面前崛起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因為心中有信念,貧窮、多難、痛苦的命運,只不過是錘鍊靈魂的道具。他始終堅信:天空不會永遠陰暗,當汙雲褪盡的時候,天空上燦爛的陽光照樣會照射大地,花兒照樣會蓬勃開放,青草依舊會鮮綠無比。
少平,這個世世代代年輕人的縮影,一直背負著沉重的行囊,一直行走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此時,也許只有歌唱家劉歡的《在路上》,最能與孫少平孤獨而倔強的身影相伴:
那一天
我不得已上路為不安分的心為自尊的生存為自我的證明路上的辛酸已融進我的眼睛心靈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堅定在路上 用我心靈的呼聲在路上 只為伴著我的人在路上 是我生命的遠行在路上 只為溫暖我的人溫暖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