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衣姑娘
都說哪有事事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談起高考,可以說是讓人記憶深刻的事情,只要參加過高考,不管考上與沒考上,即使很多年以後,可能很多畫面,還是不時出現。
一個牛人曾經兩次參加高考,並且,兩次都以落榜收場,無奈,在家人安排下,當了5年的赤腳醫生,並且,多年以後,央視製作的一則為高考考生減壓的高考公益廣告,裡面的「反面教材」就是他。
他就是「先鋒文學」代表餘華,對於餘華,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他的作品《活者》、《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等大家都比較熟悉,很多高中生對他也是很熟悉,因為,歷年的高考模擬考試中,語文的閱讀理解,就多次出現他的作品。
「我考過兩次大學,都落榜了。不知道你們注意到沒,每年高考季,央視都會播一則高考公益廣告,裡面會出來個『餘華』,和你們講述自己為什麼沒有考上大學。電視臺說了,那是為了給學生減壓,看,餘華都沒考上,後來還不是成了作家。幾年前,他們又來找我,說片子過時了,想找我重新錄一個。這下我死活不願意了。你說,我被當成反面教材,第二次我肯定不幹了。」
瓊瑤阿姨,也是高考的落榜生,18歲落榜之後,她沒有去讀大學,後來卻成為了著名的言情小說家。
還有很多很多的例子,雖然他們沒有一張好的文憑,但都功成名就。
所以說,高考並不是唯一的出路,即便暫時失敗了,你也依然能夠實現人生的逆襲。
因為他們找到了一種自我實現的手段,所以才能實現人生的理想。
就像這次考研成績出來之後,看到分數,就已經覺得大概率已經涼涼了。
看到分數線,覺得這是工作以後唯一一次認真複習的吧,按照去年的分數線應該過了初試。
但是偏偏,諷刺的是,南大創意寫作,今年漲了20多分,我想說,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之後閨蜜讓我看能不能調劑,一看專業,基本沒有調劑的可能。但是,偏偏啊,我有個當作家的夢。因為創意寫作也是培養作家的。
我想起了18年第一次考研,我選擇了北大,當時所有的老師同學都對我一臉鄙視:就你還想上北大?哼,意思是,怎麼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
今年又考了一次,沒想到依然落榜了。
落榜之後,我反思了幾個問題。
我想寫出好的作品,是不是一定要考研?答案是不一定。
我適合考試嗎?高考考了兩年才上二本的我來講,真的不適合應試。
冥冥之中,我有一種預感,只要一碰到考試書籍,我就頭疼,非常枯燥無味,而且孤獨,但是也有人把它叫做「戰鬥」,網上說起「不吃學習的苦必然要吃生活的苦」,純粹雞湯,可以直接過濾。
考研失敗之後,工作也丟了,今年基本上一無所有。
不打算找工作,兼職維持基本生存。
慢慢承認,自己也就是個普通人而已。
考研失敗了,寫作就一定能成功嗎?我看到錢鍾書《圍城》裡面的話:城外的人想進去,城內的人想出來。但沒有一條路是好走的,於是只能摸索,然後前進。
之後4月份,因為不懂規則的原因,頭條號被封禁,寫了幾百篇原創文章就這樣灰飛煙滅。那是我三年的心血啊!
之後,想起考研、丟工作的事情,倒頭就哭。
活著太TM不容易了,也許這就是人生啊!
終究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南大創意寫作真的能夠培養出作家來嗎?也聽過學姐講,都是學術型的老師,跟戲劇的學生一起聽課。即便進去了也混個文憑,畢業出來很難找到工作。
有人歡喜有人愁,群裡面有人噴了:考上的成不了作家,沒考上的也還在掙扎中。是啊,又想進名校,又想當作家,老天憑什麼把最好的都給一個人?
這次考試讓我明白的事情是:學會認命。我沒有考試的天賦,以後也可能不會再考了,人不能對抗命運,違背天意,我老老實實把作品寫好,成不成就看天意了。
我會竭盡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即便徒勞無功也沒有關係,反正活著都是沒有意義的,反正人都是要死的。
如今快30歲了,沒有穩定的工作,沒有愛情,原生家庭不好,出身不好……碰上疫情,今年真的太慘了。反正最壞的結果,不過是一無所有。而我,已經沒有什麼可失去了,因為我本來就一無所有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