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我親身經歷的兩次高考

2020-09-05 淺擱之淵

每一代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高考故事。

首先,我得感謝我的父母家人背後默默的支持,不計二次高考結果至今依然支持著我。

每當走在當今大學校園的小道上,在腳步匆匆中時常仍會回憶起那段曾經的歲月:所有的努力只為了一個目標,那就是我的「大學夢」。

為了這個夢想,我把人生一個美好的四年青春都揮灑在了那個在農田上建立的高中校園;為了我的大學夢,我參加了兩次次高考,填了兩次志願……

雖然最終結果不是很讓我滿意,但我至今仍然感激這段經歷,因為是這幾年才讓曾經那個懵懂少年肩負起屬於自己的責任。

萬裡長徵,敗在最後一步


自認為自己的智商不是很差,在初中最後一年憑藉努力和勤於思考在中考中脫穎而出,順利進入縣城內最好的高中開始了為高考奮鬥的時光。

當我雙腳邁進高三的門檻時,我猛然發現曾經那麼遙遙無期、讓人充滿期待與懼怕的高考,如泰山壓頂一樣向我迎面撲來。除了慌亂和不自信,我的心裏面對它幾乎是麻木的。

第一次高一調考,望著成績排名表上那個宛如死灰一般的冰冷數字「37」——我的心裡充滿了悲哀和無盡的寒冷,原來一山終有一山高。

我從來相信「勤能補拙,笨鳥先飛」的道理,從那個時候其每天成為了校園的獨行俠,沉浸在自己的學習圈,一步一個腳印,在一次又一次的月末調考中望著那個排名,逐漸奠定越來越強的自信心。

時間一轉眼就來到全班奮戰的高三階段,突然發現這個時候大家的學習方式甚至是作息時間差異較大,我也就慢慢意識到這前兩年與大家的脫節。為了不受這些額外的影響,高三這年向學校申請了校外住宿。正是這個決定,又一次讓我與大家的差距越來越遠。在校外住宿的這一年,下了晚自習每天雖然回去還會複習一個多小時,但是散漫悠閒的方式註定效率不會太高,逐漸有影響到教室內的學習習慣。眼看最後一學期每個月的調考自己排名再次往下掉,心裡愧疚難耐。當高考成績出來那一刻,眼前的分數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如果強硬著上只能考慮三本院校,但心與不甘的我填報志願後還是放棄了這次升學。

心態不穩,自亂陣腳

在經過和家裡商談後,選擇了復讀這條路。

經過一個月的休整後,回到熟悉的校園裡,面對熟悉的環境、熟識的老師和陌生的學弟學妹,除了有些許的異樣外,一切都顯得很平靜。內心裡早已平靜得波瀾不驚,每天安靜地學習,安靜地回寢室,生活安靜得沒有一絲色彩和聲音。

面對落榜如此平靜復讀的坦然,我一開始都有點不相信那個人還是朝氣蓬勃的自己了。細想起來,錯失了一年已經不年輕了。

都說人經歷了復讀,就會變得成熟,人也會成長得很快。而對於我來說,高三毫無懸念的落榜才是我成長與成熟的開始。即使沒有:我的「少壯」年代早已逝去了,我已無法去追悔,只能落得個「老大徒傷悲」的想法,但是許久找不到動力來平息內心的浮躁。

有時候真的很奇怪,有些事情你越是想擺脫就越是擺脫不了,而不經意間卻又能做到。真當曾經的同學離開這所校園後,到了高四,一切都很自然地扭轉過來而變得靜下來,我不再像以前一樣懶散墮落,每天早出晚歸,生活變得很忙碌,卻有條不紊,幾乎每天都能看到自己在一點點地進步。



整天面對堆積如山的複習資料,卻始終沉浸在這書海無法自拔。平時跟著老師的步子走,系統地做統一發放的資料,爭取把每一道題都弄懂,對於不懂的題不厭其煩地問老師,一方面可以解一時之惑,另一方面老師也可以幫助我查漏補缺,特別是那個時候狠狠地把英語給補回來了,這似乎也是一種收穫。

高四就這樣在忙碌中走近尾聲,曾經那個為成績上不去的我已不再。一轉眼又和一群不認識的學弟學妹共同走進熟悉而又陌生的高考考場,內心心跳就如時針一般滴答著。人有一慮,必有遠失。然而,在當天下考完數學後來不及檢查早已忘記是否有填圖試卷類型而苦惱懊悔整完,第二填的考試始終沉浸在惴惴不安之中。

最難的時刻已經走過,最後的高考成績雖然不滿意,但應該能讀個不錯的「二本」,我想這也是一個不錯的結局了,再次填報了志願,進入大學開始了新的學習旅程。

現在來看,雖然學校平臺整體差點,但事願認為,即將畢業的我看到這些年在大學的成績後對曾經二次高考經歷深深緬懷,激勵著勇往直前的我自己。

最後,分享下我個人的高考經歷,希望既勉勵自己又給即將2020屆考研學子一些心得體會

路在腳下,方向在心中,美景就在遠方!

相關焦點

  • 那年,我親身經歷的高考迷信
    又是一年高考季,每年的這個時候,各個文廟,各個魁星閣都香火鼎盛。這都是比較正統的例子,大有放之天下而皆準的態勢。高考的時候一身耐克下面就我的親身經歷,來說一下那年我經歷的高考迷信,都是私人定製版的:1.
  • 高考季,回憶我經歷過的兩次高考
    作為一個過來人,作為前浪,我也沒啥送你們的,就懷著一顆曾經被高考深度蹂躪過的心,送給你們八個字吧:考的全會,蒙的全對。如果再加上五個字,我希望是,別考第二次。呸呸,烏鴉嘴,怎麼突然就冒出這麼句話來?其實,提到高考,我立馬想到的是我的兩次高考經歷,不堪回首也罷,倒黴透頂也罷,反正我就是高考了兩次。
  • 高考超常發揮的秘籍?親身經歷告訴你。
    2007年,那一年夏天,我高考。那時,我根本還不想成當老師,但是我報了北師大,其實心裡有些不甘心。同學問我:你手裡有10分市三好加分,怎麼不報北大?我不敢。班主任找我談了兩次,細心地把一模二模成績幫我分析了遍,又幫我明確了在區裡和市裡的排名,她認為我可以報北大試試。
  • 兩次高考的失敗
    從我第一次高考到現在,已經過去十多年了,都是每年的六月七號、八號兩天高考時間,但今年因為疫情原因,推遲一個月高考。高考還是不緊不慢的來了,在全民的關注下來了。現在高考已經變成了一件全國上下都很重視的社會性事件,國民都在齊心協力確保高考順利進行,全部為考生保駕護航。
  • 高考要有多努力才能考上985?學霸親身經歷分享,高中生必須收藏
    學霸親身經歷分享,高中生必須收藏大家好,歡迎來到結談教育,今天我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在高中要多努力,才能考上985、211大學,這裡有學霸分享自己高中時候的學習經驗,他們在高中是怎麼克服自己的壞習慣,怎麼抗住壓力,怎麼一步一步用自己的努力走進大學的,正在經歷著高考的同學必看,肯定會對你有幫助,建議高中生收藏。
  • 傳奇小說家專寫間諜故事 《柏林諜影》來源於他的親身經歷
    《柏林諜影》。小說來源於親身經歷  約翰·勒卡雷,原名大衛·康維爾,1931年10月19日出生於英國沿海小鎮普爾。勒卡雷被不少人稱為間諜小說大師,1963年,他以第三本著作《柏林諜影》一舉成名,從此奠定文壇大師地位。  勒卡雷的很多作品,如《柏林諜影》《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夜班經理》等都被成功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
  • 我中學職稱評定時經歷的兩次波折
    在這個特殊時刻,我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兩次職稱評定經歷的波折與幸運,與各位做些分享,但願能給大家有些啟示。但是那時必須要參加英語職稱考試,她已經參加了兩次考試,遇到了英語攔路虎,最終失敗告終。她準備放棄不再評職稱,我鼓勵她說:「再考一次,好事不過三。」這次她聽從了我的建議。
  •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我親身經歷過的鯁在喉
    最近教孩子們成語,我忽然發現,很多看似高大上的成語,其實就是人們的生活經歷和體驗,這更加驗證了藝術是從生活中來,卻高於生活。比如說芒刺在背,如鯁在喉,形容人或者事讓人難受,講也講不出來,如背上的芒刺,怎麼著都是難受,如魚刺,魚骨頭,吐不出,咽不進,這兩個詞把人的那種無奈,難受表達得淋漓盡致。
  • 同一樣的高考日,我經歷了1984年數學最難的高考
    又是一年高考日 ,也勾起了自己的高考經歷,它像夢魘一樣,深埋在心裡的陰影中,不願去觸碰,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會感受到有多麼痛苦,數學試卷的難度,差一點毀了我的醫生夢,但卻粉碎了我的軍醫夢。 幾十年過去了,今天找出當年的準考證,重溫當時的日記內容,高考數學的經歷仍清晰再現。
  • 親身經歷告訴你,戒菸的七大好處,最後兩個讓我受益匪淺!
    我曾經也是「菸民」中的一員,下面我將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戒菸的七大好處!來說說我和香菸的故事吧!記得自己第一次抽菸還得追溯到小學六年級,那時候年紀小不懂事,做什麼事情基本上都是模仿家裡的大人,或者模仿電視上的英雄人物,當時對於吸菸還沒有什麼感覺,更多的是好奇!
  • 中國最難的幾場考試,哪些是你親身經歷過的!
    考試多,也算得上中國的一大特色了吧,小到駕駛證,大到高考,不盡其數,從易到難,從小到大。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考試,也是難度係數最大的幾場考試。考試每年舉辦兩次,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考試之一,是當今世界證券投資與管理界普遍認可的一種職業稱號。全球擁有CFA認證的約10萬人,中國內地地區僅約2000人,也是一個高薪的綠色通道,全球平均薪酬為17.8萬$。
  • 長頸鹿美語怎麼樣(親身經歷)我來分析課程優劣勢!
    很多家長還是不太了解,我來給大家說說我的親身經歷,分析一下這家課程優劣勢!長頸鹿美語怎麼樣?長頸鹿美語從學齡前到初中,都有完整的教育體系,每階段有每階段的教學計劃和目標。長頸鹿美語和其他線下機構模式都是差不多的,也是小班上課,一個班裡10-15個孩子,一個中教加一個外教上課。雖然長頸鹿美語是美語教學,但是因為國內外教資源太少,所以大多分校都是以中教上課為主的。
  • 高齡姐姐經歷兩次試管移植,迎宮內好孕,總結兩次不同之處
    都說試管要連闖三關,囊胚關,著床關,胎心關,作為一向大大咧咧的我,在移植後也開始變得各種糾結。在經歷了兩次試管移植之後,特別能理解所有做試管的女性,恐懼、忐忑、擔憂、糾結……這恐怕是比高考還更加考驗人心裡的闖關吧。所以我也想把自己兩次移植的不同總結出來,我不是醫生,或許有些總結並沒有被醫學證明,但「久病成醫」,作為親身體驗,分享給大家。
  • 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
    初次備孕的夫妻對受孕後的生理現象難以分辨,難免遇到誤服藥物的經歷。當一切明白過來時,我們能面對的只能是驚喜與擔心,而束手無策。今天我將通過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為大家解決這一疑惑:「懷孕後吃藥了,孩子到底能不能要?」
  • 我的親身經歷
    想講一下自己親身經歷的用郵票收驚的往事。只見裡面法相莊嚴,香火繚繞,肅穆沉寂,讓我覺得壓抑,便匆匆離開。回來車上,開始犯懶,不想動也不想說話。返校後,就覺得精神恍惚,後腦沉,頭疼發熱怕冷,莫名其妙有點要起燒。同學問我怎麼了,我還玩笑著說,有可能是掉魂了。同學當真,問我得怎麼叫魂。
  • 兩次高考被冒名頂替,被偷換人生的苟晶後來怎麼樣了?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在為廣大乘風破浪的考生們加油打氣的同時,近期頻繁爆出的高考冒名頂替事件也引起了網友們的高度關注。其中有一位名叫苟晶的受害者,她的遭遇更是讓人感到氣憤,她高考曾被冒名頂替了兩次。那麼,頂替她的是誰?被頂替後的苟晶,後來的人生發生了怎樣的轉折呢?
  • 突然想起三十多年前我的高考錄取通知書
    突然想起三十多年前我的高考錄取通知書 作者 王新文 一、高考結束 又是一年高考季我想起三十多年前的高考錄取通知書,仍然歷歷在目,就好像昨天發生的事情一樣………! 我記得當時在榆中縣一中考完試,填完高考錄取志願書,一起的同學們都匆忙回老家了。我路過蘭州市,就沒有回老家,而是留在蘭州市,經我姐夫介紹,到了一個公路工地去當農民工,去打工,目的是賺取學費,準備上大學的費用。
  • 我把我的親身經歷說給你聽
    最近因為疫情原因,就一直宅在家裡,小孩讀小學四年級了,英語一直不怎麼好,就想找個在線英語機構,朋友就給我推薦了這家,31abc少兒英語怎麼樣,下面我把一些試聽經歷說給你們聽
  • 我的兩次高考
    1976年10月,打倒「四人幫」。1977年8月,在鄧小平主持的科學和教育工作會議上決定:恢復高考!我們學校才恢復了全日制教學,這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教育改革的曙光。7月20日至22日,我第一次走進了高考的考場。成績公布後,我以6分之差落榜。第一年沒有考上,但我並不氣餒,暗下決心:重整旗鼓,第二年再考。父母兄長們都支持我複習。那年,我已18周歲,如果不上學,就是村裡的全勞力了。村幹部說:「他身體不壯實,能考個學校出去,也是很好的。」
  • 我的親身經歷
    親身經歷,2019年第一次患黴菌性陰炎,當時自己根本不清楚是什麼,平時挺注意私處衛生的,也沒有不潔的性生活,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炎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