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試管要連闖三關,囊胚關,著床關,胎心關,作為一向大大咧咧的我,在移植後也開始變得各種糾結。
在經歷了兩次試管移植之後,特別能理解所有做試管的女性,恐懼、忐忑、擔憂、糾結……這恐怕是比高考還更加考驗人心裡的闖關吧。所以我也想把自己兩次移植的不同總結出來,我不是醫生,或許有些總結並沒有被醫學證明,但「久病成醫」,作為親身體驗,分享給大家。
先介紹一下我兩次移植的情況。
2019年9月,第一次取卵6枚,配成3枚,數量不多,但質量還可以,對了,我2019年36歲。第一次移植了一枚囊胚,另外兩枚選擇凍起來。第一次移植後14天抽血,hcg29,很低,但有了,之後一周內只翻倍到四百多,再後來就生化沒有了,沒腹痛,沒流血。
2020年6月,移植兩枚凍胚,第12天hcg六百多,15天的時候就翻到三千多了。
目前b超確定一枚宮內胎心正常,另外一枚沒有看到,有可能會自然流掉。
移植後第15天
這樣看來,我這個大齡姐姐前後兩次移植情況差別還是蠻大的,言歸正傳,開始我的總結。
沒有任何醫生或者專家會給你建議說夏天移植比冬天好,或者春天比秋天好。但我兩次移植確實選擇了不同的季節,我目前生活在成都,了解的人都知道成都秋天是比較陰的,很少出太陽,而我又是偏體寒的人,天氣一涼,我就是手腳冰冷的那種,以前我生活在北方,來成都之後一到秋冬尤為明顯。
而第二次移植選擇了氣候溫暖的六月,我自己很明顯的感受就是手腳沒有那麼涼了。在移植的前幾個月,我從網上買了艾灸盒,經常暖暖肚子,對宮寒的人也有好處。
胚胎植入子宮後,若女性存在「宮寒」的症狀,胚胎的著床與發育就很有可能受到影響了,所以這幾點綜合起來,給第二次移植創造了舒適的環境,適宜的溫度和良好的內環境對女性的受孕是大有益處的。
運動真的好!這是看了無數文章和分享之後學來的,所以我給自己定的計劃就是跑步一段時間之後再去做試管移植,爭取在各方面把身體狀態調理好。這也是第一次試管失敗之後,我沒有著急的在三個月之後進行第二次移植的原因,我的心態就是,反正只剩兩枚凍胚了,第二次移植全部用完,所以儘可能的把各種條件準備好。
我跑步沒有天分,初中高中時候最痛苦的就是體育課跑800米,跑到想吐血的感覺。這回跑步,我也沒有強迫自己一定要達到什麼速度,在不讓自己跑得太痛苦的前提下,儘量找到跑步的樂趣,讓自己能堅持下來。
從1月份開始,每周都開始跑步了,看看我這個龜速就知道,我跑得有多慢。
但是三個月之後,驚喜的發現,我竟然可以跑完六公裡了,雖然還是很慢,但滿滿的成就感,心情也不一樣了,跑步也有了動力。跑步的那段時間也是疫情爆發的時候,好在成都不算重災區,而我家附近除了我之外,還有一波愛好跑步的達人,大家似乎也達成了共識,跑步能增強免疫力,所以更加堅持跑步打卡了。
最後一次跑步是5月12日,小半年跑了近一百公裡,後面沒有跑是因為開始準備做試管移植前的檢查了,就開始靜養了。
疫情過後,我和老公去雲南、川西自駕遊20天,我倆本來就是很喜歡旅遊出去玩的人,這次經歷過疫情後的第一次解放,真的是完全放鬆了,一點都不去想懷孕的事情,其實內心還是有一點點小心機,希望真正放鬆了可以自然受孕,但可能還是我輸卵管不通的問題,自然懷孕失敗。
過年的時候嫂子給我拿了一瓶山裡的蜂蜜,是益母草蜂蜜,嫂子都生了兩個大胖小子了,這是她家遠房親戚自己家的蜂蜜,她經常喝,她說對女人好,我就肯定信。
這是喝了小半年的蜂蜜,還剩一點。移植期間我也在喝蜂蜜,因為據說移植後很多人都會便秘,跟身體內激素變化以及打黃體酮都有關係。但是我完全沒有出現便秘的情況,應該也有一部分原因歸功於經常喝蜂蜜吧。我都是早上空腹喝一杯溫水,加一點蜂蜜,而且不用太擔心喝蜂蜜會發胖,蜂蜜主要的成分是果糖以及葡糖糖,而葡萄糖和果糖很容易就會被人體直接吸收,這個吸收的過程不會有脂肪沉澱,因此,長期食用蜂蜜也是不會導致肥胖的,比起一杯奶茶,蜂蜜的糖分簡直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當然,前提是要喝好的蜂蜜哦!那種十幾塊錢一大瓶的蜂蜜,真的不建議購買,因為造假太多了!這裡就不深聊了。
第一次移植,我真的沒有按照網上很多人說的躺三天,因為當時我更加相信醫生的話,醫生說,保持好心情,不要勞累就可以了,沒有醫生會說必須躺三天吧。加上我第一次移植工作確實有點忙,正好趕在十一之前要搞項目,移植當天在家休息了一下,之後就上班了。
這一次,我乖乖的在家躺了三天,當然,也不是沒下地,還是要有適當的走動,平躺一會,再側躺一會。沒有數據會證明「躺三天」有利於提高試管移植的成功率,但是躺著休息總比不休息要讓我心裡更踏實一些,哪怕就是個心理作用呢。
移植前後補充營養還是很重要的,只是我確實沒想到要喝蛋白粉,直到移植當天,家人提醒要不要喝蛋白粉,這才從京東買了當天到貨的蛋白粉開始吃,也就是說,我從移植當天才開始喝蛋白粉的。第一次移植,什麼都沒有喝過,只是飲食方面多加注意了一些。
做試管的朋友都知道,移植後必須使用雪諾酮或者注射黃體酮,使孕酮升高。雪諾酮是通過陰道給藥,而黃體酮時是肌肉注射,黃體酮注射液價格要低很多,通過肌肉注射後能很快使體內孕酮數值升高。而雪諾酮價格比較貴,通過陰道吸收以後,直接作用於子宮。黃體酮肌肉注射會出現疼痛或者局部硬結,不良反應相對較多,而雪諾酮是自己操作,陰道放置,除了過敏外不良反應相對較少。
兩者應該沒有優劣之分。
我第一次使用的是雪諾酮,因為我認準了貴就是好的,而且也很方便,不會耽誤我正常的工作。只是後期藥渣會非常多,需要自己清理。
第二次移植我果斷選擇了黃體酮注射液,我會擔心自己可能用雪諾酮清理的不乾淨,或者沒有完全讓藥物吸收就出門走動了,而肌肉注射是實打實的把藥物注射進去了。但打針確實是個漫長而煎熬的過程,每天上午、下午各一針,目前我已經打了一個多月了。而且有些人對黃體酮的吸收並不是太好,會結塊,而且痛感比較強烈。
這兩種方式也是因人而異吧。
回憶我的第一次移植,失敗也是有原因的,就因為太相信「要放鬆心情」「不去多想」,結果自己大大咧咧的幾乎什麼都不想了,移植後的兩三天就開始上班了,好像第三天去開會還騎了共享單車,之後被我的一個閨蜜罵,才知道懷孕是不能騎自行車的。當然,不排除有很多孕媽真的大大咧咧反而順順利利的生產了,我身邊當媽媽的那些人,懷孕期間有的喝酒,有的喝咖啡,有的火鍋串串從不耽誤,有的坐飛機出差無數次……我以為我也可以這樣,但或許,我錯了,有些孕媽就是需要小心翼翼的度過懷胎十月。
第二次移植後,我幾乎放棄了工作,用更多的時間在家休息,家裡人也是全面的照顧,有時候覺得自己成了「廢人」,可想想肚子裡的寶寶,覺得這樣的「放棄」是值得的。我必須去努力的嘗試一把,才不會後悔。
除了前三天在家臥床休息,之後的那段時間,也比較少的參與社會活動了,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中午都會午休,讓自己的身體達到真正的休息和放鬆,希望這對於像我一樣的高齡孕媽都是有幫助的吧。
在網上看過一種說法,試管移植第一次成功率都不高,很多人都是在後面成功的。我覺得也是有道理的,拿我自己來說,在第一次移植之前,各種檢查外加治療花費了小半年的時間,這是比較難熬的,心理上也會很煩躁。
而取卵這個不大不小的手術,其實對心理以及身體狀態都會是一次考驗,我取卵那段時間,臉色都很差,精神狀態也不好,同事都看得出來,取卵後沒幾天就移植了。而第二次移植凍胚,整個過程簡單太多了,基本上只需要直接移植就可以了,人也輕鬆很多。
希望我的文章,能夠給準備做試管或者正在做試管的女性朋友們有所幫助,經歷過兩次試管,目前處於孕早期的我,將分享更多親身的感受和經驗,祝福所有的寶媽們都順順利利生下健康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