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試管進行了兩次,但是第二次能成功並且收穫一對龍鳳胎寶寶,這已值得我用一輩子感恩了,感恩之下,寫下這次經歷,希望姐妹們都能圓夢。
來自試管成功的三要素:胚胎、母體、天意。
胚胎很重要,首先胚胎能夠活下來,已經說明他對生有著頑強的渴望。胚胎因素不以我們的意志為準,而是自然的優勝劣汰過程。我第一次移植鮮胚,一個8細胞,一個6細胞,按理說質量都很好,但是都未成功,第二次是凍胚養囊,只有一個質量很好的5AA囊胚,剩下的質量都不算太好,最後卻順利活下來兩個。
二是母體,我35歲了,身體狀況一般,第一次取卵過多,諸多條件造成了我第一次的失敗。第二次時已隔了一個完整的周期,身體恢復好了,再加上自然周期沒有促排,身體完全處於自然備孕的狀態,為成功增加了砝碼。
三是天意,這一點不是我一個凡人能解釋的,但是第二次的成功讓我感覺,如果說天意中的人為因素,可能就是移植醫生的操作了。我的情況跟常人的不太一樣,第一次移植時,醫生沒有任何異議,一氣呵成。而第二次移植時,醫生突然卡住了,調整操作後,手術立刻就完成了。我覺得這就是天意,在恰當的時間,好的胚胎和好的身體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成功的三要素在此刻聚齊。
心態放鬆是保障。
第一次取卵日和移植日,正好趕上老公的生日,我就執著於這一次一定要成功,一定能成功,根本沒想過失敗的事情。特意提前就把父母叫來照顧,父母把我照顧得很好,但我的期望也更高,搞得自己更緊張,壓力更大,最終以失敗告終。
這一次,我徹底放下了執著心,只是一次嘗試和努力,什麼結果都能接受。家裡人都沒告訴,單位裡除了請假相關的幾個人,其他都沒說。這樣自己沒什麼壓力,也不緊張了。心情輕鬆下來,全身都放鬆了。但並不是說當完全沒有這回事。「戰略上藐視對手,戰術上重視對手」,心理上放鬆,該休息休息,該補充營養就補充營養。
不要盲目追求「感覺」。
移植前後,經常會上網上去瀏覽移植成功者的帖子,或者與認識的成功的人交流,問她們有什麼不同的感覺。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有「著床刺痛」,有的說「屁多」,有的說「沒有感覺」。
第一次移植時,我非常關注自己的感覺,有點什麼就往成功感覺上靠,似乎一切跡象都表明成功了,結果卻令人失望。第二次移植時,我努力說服自己,成功不一定有什麼感覺,讓自己注意力不再在感覺上,聽聽音樂,看看書,隨他吧,什麼感覺都是對的,結果卻成功了。
關於絕對臥床。
移植前,有朋友告誡,一定要絕對臥床,移植的和自然的不一樣,很脆弱,有的關門聲音大就能嚇掉了。也有成功的朋友告知,不用絕對臥床,只要休息不勞累,放鬆心情就好了,一般成功的都不是那些絕對臥床的,有個病友移植後就去釣魚了,沒放在心上,最後也成了。
我兩次都沒有絕對臥床,相對來說,第二次更隨意,第二天還去逛超市了,也成了。個人感覺,絕對臥床沒有必要,徒增自己和家人的壓力,不如心情放鬆,注意休息,不要勞累,順其自然就好了。
關於飲食。
總是聽到大家在討論,要吃什麼,不要吃什麼。一個朋友告訴我,她胚胎移植後,在家自己做飯吃,炒了好幾天小油菜,後來遇到病友,被告知不能吃小油菜,對內膜不好,她一聽很擔心,後來發現竟然成功了。我第一次移植後,父母在身邊,天天換著花樣做好吃的,喝了好幾回鯽魚湯,像韭菜、油菜、木耳、香蕉等都不吃。
第二次移植時,沒告訴父母,就我和老公在家,前幾天老公早上熬粥給我喝,中午晚上做點簡單的菜,後來老公出差,我自己在家,也就煮個麵條吃。聽好多人說過西柚能促進著床,後來在一個論壇上看到針對這個問題的討論,有的吃了成了,有的吃了沒成,所以說西柚促進著床也不是定律。不過這次我是吃了,老公給我買了六個,因為又酸又苦澀,每天只能吃下半個,就當補充維生素,又沒什麼壞處。總結一句話,吃什麼不是決定性因素。
關於胚胎數量與移植數量。
很多女生希望自己能養成的胚胎越多越好,剩下的可以冷凍,希望能移植越多越好,能雙胞胎當然好。在我第一次移植時,同住院的相鄰2個病房,8個人中,有2個因各種原因未能移植,其餘的3個人成功(1個雙胞胎,2個單胎),3個人失敗。但我要說的是,這3個成功的人都沒有多餘胚胎,而那3個失敗的人(其中也包括我)都有多餘胚胎冷凍了。
當我第二次移植時,醫生建議我用2管養囊,我還在猶豫,擔心可移植次數減少,醫生質問我:「要移植次數多還是要成功率」我接受醫生建議,結果成功了。所以,哪怕只有一個可移植的胚胎,也有成功的希望。只要能成功,一個還是兩個還重要嗎?雙胞胎固然更好,但即使移植2個甚至3個,雙胞胎成功機率也比單胎成功機率小。由此可見,胚胎數量、移植次數、移植數量與成功率沒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