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福建廈門的一次性餐具工廠老闆伍東玲初步盤了一下年度營業額,最新的數據把自己嚇了一跳:「去年一年外貿銷售額也就1000萬左右,今年還有一個月,就接近5000萬了。」
今年49歲的伍東玲是一名阿里巴巴國際站商家。兩年前,已經做了10年一次性餐具生意的伍東玲,果斷地決定入駐國際站,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之外,切入海外線上市場。沒想到,在被疫情裹住手腳的大背景下,外貿生意意外的大爆發。
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一次性餐飲包裝出口已連續8個月正增長,近3個月交易額同比增加127%,訂單數量同比增加113%。除傳統強勢的歐美市場外,中東地區潛力巨大,沙特同比增長110%,阿聯增長135%,成為中國一次性餐飲包裝出口增速最快的市場。
多國吸取中國成功的防疫經驗,減少外出就餐是重要因素。餐飲外賣火熱,帶動中國一次性餐飲包裝產品出口訂單井噴。
今年歐洲和日本相繼升級了限塑令,都是從一次性塑膠袋延伸到了餐飲包裝,包括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餐盒、塑料咖啡杯等,這反而增加了中國一次性餐飲包裝產品出口的機會。
「中國限塑令很嚴格,國內一次性餐飲包裝生產工藝成熟,產品環保標準非常高。」伍東玲工廠不乏小量購買嘗試後又大量追加訂單的。甚至有一款可降解產品在墨西哥市場,佔有率高達10%以上。
伍東玲在工廠查驗產品
阿里國際站行業運營專家英恩告訴記者,全球限塑令對行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產品結構變化。近三個月一次性的紙制產品的出口增速高於同類塑料製品超3倍,11月份交易額同比甚至飆升822%。
這也催生了越來越多像伍東玲這樣轉型新外貿的賣家。為了與國外客戶更直接交流,伍東玲重新拾起荒廢十幾年的英語。雖然她自謙地說自己的英語是三腳貓功夫,但在國際站的直播中,卻得到了老外們的認可,紛紛用訂單為這位直播大姐大打氣。看著當年的十幾人小工廠變成50多人的研發、採購、生產和營銷一體專業一次性餐盒企業,伍冬玲感慨,幸虧2018年及時登陸國際站,重新打開一片藍海。
伍冬玲不是個案。實際上,儘管今年傳統外貿承壓,但是海外不同種類的需求熱潮仍然此起彼伏,宅經濟、健身熱等新消費熱點不動,帶動外貿加速向數位化轉型。據介紹,今年6月-11月,阿里巴巴國際站實收交易額連續6個月保持100%以上的年同比增速。數位化的新外貿,已成為不可逆的歷史潮流。
(本文圖片由阿里巴巴授權我網發布)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