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真的是越小越好?看看7nm和10nm的晶片,差距到底多大?

2020-12-13 頭腦眼大設計

現在是科技的時代,我們的生活中融入了很多的智能設備,然而科技感滿滿的設備都只需要幾枚小小的晶片,晶片也是現在各國的非常重點的項目。眾所周知,晶片都是製作的越小越好,據了解,晶片是由電晶體組成的,製程越小,同樣面積的晶片裡,電晶體就越多,自然性能就越強了。

像是現在的晶片廠商都在追求更小的製程,比如臺積電去年就邁入了7nm時代,而明年或會邁入5nm時代,目前的三星是8nm,中芯國際是28nm。看似不大的差距,那麼像7nm的晶片和10nn的晶片相比,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以華為的晶片舉例,華為的麒麟980就是7nm工藝的晶片,麒麟970是10nm工藝的晶片。在電晶體數量上,麒麟980有69億個電晶體,麒麟970為55億個電晶體,提升了25.5%左右。這樣的提升當然體現在性能上,電晶體的數量和CPU、GPU、NPU等都有著很大的聯繫,就像在具體的數值上,在CPU的跑分上,麒麟980就高了50%左右,而在GPU部分則高了1倍,NPU的跑分,也是高了1倍多。

不僅是華為,在蘋果的晶片上也可以看出來,蘋果的A12就是7nm的晶片,A11為10nm的晶片。在電晶體數量上,A12有69億電晶體,A11僅為43億個,光是電晶體就相差了70%。在CPU、GPU、AI上,A12和A11的差別也都在50%以上。

由此可見,雖然7nm和10nm看起來差距古達,但是在性能上的差距還是很大的。每更新一次晶片的工藝製程,晶片的性能就提升了50%去了,所以難怪這些晶片廠商和製造工廠如此孜孜不倦的研發新工藝。

相關焦點

  • 晶片工藝越小越好?7nm和10nm的晶片,差距到底有多大?
    眾所周知,這些年在晶片生產,似乎有一種以製程論英雄的感覺,那就是看誰的製程工藝更先進,製造越小越好。所以像那些大廠都是不遺餘力去追求更小的製程,比如臺積電去年就邁入了7nm時代,而明年或會邁入5nm時代,而三星目前是8nm,中芯國際是28nm。當然,大家都清楚,晶片製程自然是越小越好,這個道理基本都說需要多講了。那麼問題也就來了,如果舉例來說明,像7nm的晶片和10nn的晶片相比,差距到底有多大?
  • 7nm延遲6個月,英特爾的晶片也要外包了
    10nm製程多次延期之後,英特爾重回正軌的計劃是盯緊其7nm製程發展,準時交付7nm,以彌補10nm延期所造成的時間損失。此外,制定可靠的流程,迅速提高產能,讓英特爾在維持摩爾定律的競爭中遙遙領先。但該計劃也有一個副作用,轉向7nm的周期比10nm時間更長,很難幫助英特爾擺脫麻煩。不幸的是,英特爾開發7nm工藝製程計劃延期。
  • 假如用回14nm的晶片,影響有多大,會比7nm的差多少?
    晶片是由數億、數十億,甚至幾十億個電晶體組成,而且電晶體的個數能夠直接影響一款晶片的性能,因此要想提高晶片的處理能力,就必須集成更多的電晶體。運算能力越強,它的功耗更大,發熱量也會更多,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使用更小的製程去設計和生產晶片。製程小對晶片有什麼影響?
  • 和你講講晶片的製程 數字真的越小越好嗎?
    這個以納米為單位的數字已經逐漸從兩位數邁向一位數發展,但我們除了知道更小的數字意味著更先進的工藝,可能伴隨而來的是更好的能耗之外,其實我們並不清楚製程究竟是什麼,這個數字真的是越小越好,或者說這個數字是永無止境的繼續發展下去嗎?看完下面的介紹,相信你會找到答案的。晶片的製程究竟是什麼要想理解 「製程」這一個概念,要先知道晶片的組成單位——電晶體。
  • 如果intel也造假,將10nm說成7nm,7nm說成5nm,會被人發現麼?
    目前晶片製造水平最強的三大晶片企業,應該是臺積電、三星、intel了。當然,也有人表示不同意,稱intel其實只是太清白了,或者說不屑於玩數字遊戲,所以才有了今天,要是它將10nm說成7nm,將7nm說成5nm,其實也是可以的。因為從業界公認的參數(電晶體密度)來看,intel的10nm是等同於臺積電的7nm的,而7nm是等同於臺積電的5nm的。
  • 晶片製程之戰:從7nm到5nm,同場競技哪家強?
    從華為和蘋果打響7nm旗艦手機晶片第一槍開始,7nm晶片產品已是百花齊放之勢,5nm晶片也將在下半年正式首秀。這些逐漸縮小的晶片製程數字,正是全球電子產品整體性能不斷進化的核心驅動力。7nm與5nm差距在哪半導體製程技術從7nm邁入5nm,將為晶片性能及工藝效率等帶來極大程度的提升。
  • 14nm和7nm的晶片,用起來有什麼區別?
    現在手機廠商會給大家一個訊號「處理器工藝製程越好,那麼這款處理器就越優秀」,於是我們似乎都認可了這種說法,只要手機的處理器工藝製程越小,手機的性能就越突出,功耗就越低。事實上並非完全如此,這裡還看CPU以及GPU,包括全部的設計,能否讓手機的晶片的功耗真的保持在這種優勢下。
  • intel太笨了,要向臺積電學習,把10nm說成7nm,7nm說成5nm
    因為從最直觀的工藝來看,臺積電進入7nm時,英特爾還是14nm,現在臺積電進入5nm了,英特爾還是10nm,說要明年才進入到7nm,這落後一代半是妥妥的了。當然,從工藝製程來看,英特爾確實是落後臺積電很多了,但真要說起來造成這個後果,和intel太笨有很大的關係,要是它願意稍微的「不要臉」一點,其實只比臺積電落後一點點的。為什麼這樣說?
  • 晶片工藝的極限在哪裡?製程小的晶片有什麼優勢
    眾所周知,前段時間臺積電宣布開始試產5nm晶片了,而在此之前臺積電也是全球第一家量產7nm晶片的代工企業。而另外像格芯目前已明確表示不再研究10nm以下的晶片製造技術,並且這樣的晶片代工企業並不只有格芯一家。
  • 老是說華為晶片,為什麼5nm晶片這麼重要?
    老是說華為晶片,為什麼5nm晶片這麼重要?很多人都在吹捧上海微電28nm光刻機,中芯國際挑戰7nm晶片,我們就先看看隔著兩個納米的7nm和5nm,到底有多大的差距?1, 大小的問題。5nm相比7nm的電晶體密度高出80%,意味著空間可以節約80%,如果華為手機晶片從5nm回到7nm,可以想像,拿著一個比普通手機大幾乎兩倍的P40,會是什麼感覺,一夜之間回到大哥大時代?2, 性能和功耗的問題。同主頻情況下,5nm比7nm製程節能30%;同功耗下,5nm的性能比7nm提升15%,功耗就直接體現在手機電池的待機時間上了。
  • Intel的弱後是自找的:明明可以把7nm改為5nm,非不要
    從最直觀的工藝上來看,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工藝製程越小,代表著工藝越先進,就那臺積電來說,5nm工藝肯定要比7nm工藝先進,也就代表著5nm工藝的晶片要比7nm晶片的性能更強。2018年臺積電已經實現了7nm的商用,但是Intel還是在14nm,而今年下半年臺積電就要進入5nm工藝了,而Intel也僅僅還是10nm,Intel也需要明年才進入7nm工藝,這弱後了不下兩年。
  • 英特爾之所以不使用5nm和7nm技術生產晶片,應該是另有原因
    在處理器領域AMD和Intel相互競爭,有利於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一家獨大並不利於處理器的發展。其實這幾年AMD一直在迅速崛起,特別是銳龍4000系列晶片的成功上市,把AMD的影響力推到了頂點。當然AMD趁熱打鐵在Zen4架構的5000系列晶片上已經使用了全新的5nm技術,而Intel的處理器還停留在14nm和10nm技術上,在處理器設計上看起來AMD似乎走在了Intel的前面。
  • 為什麼7nm、5nm晶片用12寸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
    為什麼7nm、5nm晶片用12寸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晶片的生產最重要的就是晶圓,晶圓就是矽半導體電路的矽晶片,高純度的多晶矽經過多重的工藝製作之後就會變成晶圓片,而我國的晶圓生產線多半都是以8英寸和12英寸為主的。那麼你們知道為什麼7nm以及5nm的晶片要用12寸的晶圓?還有一塊晶圓到底可以生產出多少的晶片呢?
  • 英特爾:三個工廠正在全速生產10nm晶片
    14nm即將讓位於10nm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英特爾產能重心已經逐漸向10nm傾斜,接下來的工藝升級肯定是朝著7nm和5nm前進了。 據外媒報導,英特爾在過去幾年裡將其14納米和10納米的生產能力增加了一倍。英特爾產品現正逐漸轉向10nm,目前全球共有三個工廠正在全速生產10nm晶片。
  • 美晶片巨頭20G數據洩露:晶片後門實錘!10nm晶片技術曝光!
    7月24日,英特爾宣布7nm製程的晶片在生產商碰到了「缺陷」,將推遲6個月上市,甚至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上市,這讓英特爾股市一度暴跌16%。 機密文件 根據Till Kottmann表示,這次曝光的數據為「絕密Lake」,而「Lake」在英特爾內部是對10nm
  • 晶片差距曝光!三星S8首發10mm處理器優勢在哪
    【環球科技4月28日報導】從去年開始,手機圈內便不斷傳出各個企業將要首發10nm驍龍835處理器的消息,一時間這塊炙手可熱晶片也成為了各大企業紛紛爭搶的香餑餑,驍龍835晶片花落誰家一直是眾說紛紜,直到3月29日的紐約,三星最新旗艦Galaxy S8的發布,算是將這枚10nm處理器首發的謎題答案揭曉。
  • 什麼是半導體工藝製程,16nm、10nm都代表了什麼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半導體工藝也急速提升,從28nm、16nm、10nm到7nm這些半導體代工廠們每天爭相發布最新的工藝製程,讓很多吃瓜群眾一臉懵逼不知道有啥用。 ●16nm、10nm,這些數字到底是啥?
  • 中芯14nm到N+1,英特爾才10nm,中芯要追上英特爾了?
    眾所周知,作為全球最知名的晶片企業英特爾,在晶片製造技術上真的是落後了,現在才實現10nm技術,而臺積電、三星已經實現了5nm晶片的製造。 也正因為英特爾的落後,所以今年intel的日子不太好過,AMD找臺積電代工後,搶走了很多intel的市場,然後蘋果推出M1晶片,也要替換掉intel。
  • 為什麼手機晶片對於工藝的要求這麼高呢?
    而反觀個人電腦的晶片方面,目前只有AMD的Zen 2和Zen 3系列處理器用上了7nm(3系以及5系CPU)但是也僅此而已。至於英特爾最新10系系列CPU用的依然是自家打磨了四五年的14nm+++工藝(當然了,這裡要說一句,英特爾的14nm工藝論電晶體的密度和體積和臺積電的7nm類似只是稍弱一點,但是隨著臺積電5nm工藝上馬以及英特爾10nm工藝的難產,這個差距被拉大了)而在GPU也就是顯卡陣營,老黃家最新的RTX3系顯卡用的都是三星的10nm或者改良版的8nm工藝,也就是驍龍835
  • 三星5nm晶片發布,能為晶片市場帶來什麼?或對華為有著推動作用
    最主要的是Exynos 1080是與vivo聯合研發的,很多人把它稱為「中國專供」晶片,不過筆者比較好奇的是,vivo在技術上參加了多少?這個問題就留給大家各抒己見了。今天筆者和大家聊的是這款晶片將為全球晶片市場帶來什麼改變?它的優勢又是在哪裡?大家都知道,晶片直接決定了一部手機的性能,而決定晶片好壞的因素就在於製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