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不只是教讀和寫,孩子也有大師的表達,這些才是老師該鼓勵的

2020-12-17 北晚新視覺網

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語文都是主課。語文課應該培養什麼?一是心靈的感受能力,二是語言的表達能力。

作者:周國平

語文不只是教讀和寫,也是情感教育、心靈教育、人文薰陶。培育學生的感受能力,擁有豐富的心靈,是更重要的目標。德智體三育中的美育,實際上主要是通過語文教學進行的。明確了這一點,教學就不會能局限於語法之類了。

泰戈爾說,如果他小時候沒有聽過童話故事,沒有看過《魯賓遜漂流記》和《一千零一夜》,現在他眼中的世界就不會這麼美好。這就是語文學習應有的效果。人的內心受過文學的薰陶,被文學敞開了,和那些沒有受過薰陶的人相比,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物質上吃虧我們都斤斤計較,其實精神上吃虧損失更大,最可悲的是自己還不知道。

當然,語文教學不只是心靈教育,內心有了豐富的感受,還要能夠表達出來,語文課還應教你如何準確地表達。語文課要學習準確地使用母語,這是一種基本功。尼採非常重視母語學習在全部教育中的意義,他說,母語是真正的教育由之開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對象,良好的母語訓練是一切後續教育工作的基礎。事實上,不管學生上大學學什麼專業,一個基本要求是能夠正確地讀、想和寫,而這種正確性正是通過中學語文課打下基礎的。

我沒有當過語文老師,但我當過學生。我的體會是,對於寫作起最大作用的是兩個東西,一個是大量閱讀,一個是勤於動筆。從中學到大學,實際上我的主課是兩門,一個是看課外書,另一個是寫日記,大量時間都花在了這兩件事上,真正課內花的時間很少。回想起來,如果說我的語文水平真正有所提高,主要是通過這兩件事。

這給了我一個啟發。語文課教賞析課文和寫作文,目的不在課文和作文本身,是為了培養學生對閱讀及寫作的興趣和能力。那麼功夫就不能只下在課內,課內只起引路作用,學生的興趣真正激發起來後,他們不會把自己限制在課內。看語文老師的課上得好不好,要看是不是有很多學生喜歡課外閱讀和寫作。形成了這樣的氛圍,這個班的普遍語文水平一定不差。

首先要有一定的閱讀量,不能光是課文,要讓每個學生一個學期讀幾本自己喜歡的書,鼓勵他們寫讀書筆記,選擇最有體會的書,這個筆記可以當作文交上來,真有體會就會寫得好。增加閱讀量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指導性的拓展閱讀,是我前不久在蘇州中學看到的。語文課本收錄了很多作家的作品,語文老師就根據自己的研究和學生的反饋,每個學期選擇一個作家,把這個作家的作品買齊,在閱覽室裡設專架供學生自由借閱。同時讓每個學生自購這位作家的一本書。學期末每人寫一篇相關的讀書筆記。這是個好辦法,六個學期下來,學生就有一定的積累了。

在興趣閱讀和拓展閱讀之外,還必須有深度閱讀。一般來說,用於深度閱讀的是課文,就是選定的範文。範文應該是真正的好作品,選那些在文學上和精神內涵上都有質量的優秀作品。現行教材裡的作品未必都是好作品,有的很平庸,有的意識形態色彩很濃,我認為語文教材是需要改革的。我主張多選經典作品,各民族都擁有優秀母語寫作的傳統,這個傳統存在於本民族的經典作品之中,它們理應成為語文學習的主要範本。

閱讀最需要培養的是鑑賞力、判斷力和理解力,有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獨立思考。這個東西怎麼培養,很難有統一的方法,就看老師的水平了。我只強調一點,對課文的理解一定不要用固定模式,不要有標準答案。

我特別反對現在流行的範文分析方式,基本上都是分析主題思想和段落大意,摘出幾段話來,分析這幾個句子是什麼含義,這種測試方式對真正提高閱讀能力毫無益處。我的文章經常被用於考試。有一次,一個朋友的孩子正上初中,她把一份卷子拿給我,是我的一篇文章,我記得是《人的高貴在於靈魂》,她讓我自己做一下,然後按照標準答案給我打分。我得了69分,她很得意,她還得了71分呢。我真覺得可笑又可悲,一篇文章有什麼標準答案?根本不存在標準答案。這種做法實際上是讓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去揣摩,可能的答案是什麼,這樣做並不是讓他們真正去理解課文,反而是阻礙了自己的理解。

對同一篇範文,不同的學生是可以而且應該做出不同的理解,每個學生的視域不同,得出的視域融合也就必然不同,應該鼓勵他們有自己的理解。當然不是亂說,標準是有獨立思考,又能夠言之成理。

要考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最好的辦法是寫讀後感,這應該成為一個主要的測試方式。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如何,有沒有收穫,讀後感最能說明問題。現在那種主題思想、段落大意的方式,最多是淺層次的理解。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應該最看重有沒有真實感受和獨立見解。

要培養寫作的興趣和能力,關鍵是勤寫,不能光靠寫幾篇作文。所以,我特別鼓勵中學生寫日記,從中學就養成這個習慣,對寫作的好處太大。我從來沒有刻意練習過寫作,我的寫作能力真的就是通過寫日記練出來的。好文章首先要有真情實感,其實人人都有喜怒哀樂,都有真實的情緒和感受,但是,人們往往懶於捕捉和反省自己的真情實感,聽任它們稍縱即逝,不留痕跡。因此,在寫作的時候,就沒有東西可寫,就只好模仿和編造,這樣當然寫不出好文章。寫日記是一個辦法,它的作用實際上是督促你留心自己的真情實感,隨時記錄下來,同時也在反思。養成了這個習慣,也就積累了大量的好素材,真正寫作的時候就不愁沒東西可寫了。

不管命題還是不命題,在判卷子的時候,我強調不要太看重語句通順與否,一篇文章並不因為語句通順、結構完整就是一篇好文章了。一篇文章在語法這方面有一點毛病,但是有獨特的感受、思考和表達,我認為更是一篇好文章。有水平的老師應該不拘一格,鼓勵不同的閃光點。我看孩子的作文,有的真的是大師的表達,大人寫不出來。這種有個人風格,且蘊含著將來的文學風格的作品,如果我當老師,會把這類作文挑出來大大地表揚,給高分。語文課應該鼓勵真正有文學和精神含量的東西。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1

相關焦點

  • 語句通順是次要 孩子也能有大師般的表達
    語文不只是教讀和寫,也是情感教育、心靈教育、人文薰陶。培育學生的感受能力,擁有豐富的心靈,是更重要的目標。德智體三育中的美育,實際上主要是通過語文教學進行的。明確了這一點,教學就不會能局限於語法之類了。
  •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好,但語文成績一般,最後老師搞清楚了原因
    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但小學生遇到問題表達不清,語言邏輯沒有重點,除了性格原因,還是因為語文思維沒有建立好。也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好,但是語文成績一般,遇到這樣的學生,讓作為語文老師的我也頭疼了一段時間。孩子的語言天賦非常好,特別能說,但就是語文成績很一般。家長經常來告狀,孩子話太多,每天寫作業磨磨蹭蹭,總是寫到很晚,家長的話也不聽,期望老師能給管教一下。
  • 語文老師:不鼓勵學生背生僻字
    語文老師:不鼓勵學生背生僻字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正是因為這檔節目,讓我們知道原來還有這麼多漢字不認識。」
  • 孩子對語文、數學不感興趣?看看葉聖陶、朱自清力薦,大師為孩子...
    那你一定要給孩子看看這套有趣易懂的「作文書」——  四位民國語文大師編訂的《給孩子的語文三書》,既有大師們學到的精髓,又是通俗有趣的大白話。  沐紹良,是近代的語文教育家,也是著名文學家、語文學家夏丏尊先生的愛徒。用講故事的方式傳授寫作方法的老師。  姜建邦,民國時期的中學語文老師,他的作品是民國中學生的「閱讀寶典」,也是當時中學生最喜愛閱讀的課外讀物之一。  他們深知,中小學的孩子好奇心旺盛、想像力豐富,所以設計教材時,一定不能太多教條、理論,要用故事、身邊事拉近和孩子的距離,打開興趣點。
  • 語文老師鼓勵小學生寫作業勇敢創新,然後,這些小學生的詩火了!
    01這些小學生的詩火了有一位小學四年級的語文老師給學生們布置了一項作業:抄寫兒童現代詩,但老師也不忘鼓勵孩子們勇敢創新,於是便有了意外的驚喜他說「颱風爺爺」就是幫助除掉作業的「恩人」,真希望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好心人呀!孩子啊,你不但敢想,更敢於表達,佩服佩服!這首詩戳中了多少小學生的心中之痛呢?
  • 小學語文老師為鼓勵孩子寫周記推出班刊 還給稿費
    雙重鼓勵之下,同學們紛紛愛上了寫作,他們的巧思妙筆如同小星星一樣閃亮。語文老師葉建紅把這項寫作鼓勵計劃稱為「夢想孵化器」。令他印象尤為深刻的是,有位同學把「受盡折磨」的周記撰寫經歷描述出來:「媽媽催我寫周記,我想了好久,沒什麼好寫的。我一拍腦袋,計上心頭,把這個過程寫下來就算是周記吧。」「他可能是熬了好久,實在沒轍了,抑或是在向我表達某種無聲的抗議吧。」葉老師默默問自己,「是不是可以變一變呢?讓寫周記也能成為一件有趣的事。」
  • 語文老師的教學總結: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才是寫好作文的關鍵!
    許多家長和老師都問起作文如何指導。我都跟他們說著同樣的答案:作文沒法指導,指導也出不來好作文,作文教學只是一種喚醒。喚醒一種興趣,喚醒一種意識,喚醒一種方法,喚醒一種情感,喚醒一種視野,喚醒一種主動動筆的習慣。 我經常聽到老師跟家長交流,說某某學生這次測試,扣分最多的是作文,我也聽很多家長說,孩子一見作文就頭疼。
  • 語文老師多次反映孩子上課不聽講,家長很著急,該如何幫孩子改正
    一來二去,家長煩了,認為是老師故意找茬。孩子上課不聽講,難道不是老師的教學工作的問題嗎?為什麼找到家長頭上?家長也比較著急,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不聽講、上課開小差、講話、多動症等都是些小學生常見的學習習慣問題,我們應該具體事情具體分析。
  • 語文老師為鼓勵孩子寫周記推出班刊:錄用可拿稿費
    雙重鼓勵之下,同學們紛紛愛上了寫作,他們的巧思妙筆如同小星星一樣閃亮。語文老師葉建紅把這項寫作鼓勵計劃稱為「夢想孵化器」。昔日的周末寫照:抓耳撓腮寫周記小學生們都有過寫周記的經歷,但是這位「老朋友」卻不太討喜。
  • 語文老師分享:低年級的作文課,講比寫重要,老師要會這麼教
    很多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常會有這樣的學習問題:作文不會寫,肚子裡有話卻寫不出來。家長一著急,就讓孩子抄範文,以為這樣既能鍛鍊書寫,也能學習優秀作文的優點,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但是低年級段的小學生,有一個學習特點,就是基本是不理解寫作技巧的。語文老師不能講技巧,而是應該幫助學生去理解什麼是寫作文,把心裡的話,想表達的意思寫出來。
  • 語文老師鼓勵小學生寫「天書」,網友為破解符號大傷腦筋
    在我們成人眼中,是不是一年級學生的作業很簡單,都不需要過於動腦?如果你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啦。近日,杭州某小學一年級學生的作業火了,因為這些小朋友寫的作業完全就像天書,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直呼看不懂。
  • 從語文「困難戶」,逆襲高分學霸!四位語文大師,教孩子這樣學語文
    可以說,全書幾乎囊括了所有孩子應該掌握的語文素養,還專門針對性地解決了家長和孩子在語文學習方面,長久以來的困惑和難題,讀到的就真的是撿到寶了——民國時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湧現了很多不摻水分的真大師。能不能得到高水平老師的指點,決定了孩子能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問題。也許,我們沒有運氣見證那代大師的風骨;可是,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們,何其有幸,能繼續被那些教育大家傳道解惑!
  • 老師,您的鼓勵對我一生很重要
    家長望子成龍,老師更是希望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老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一生的影響都很大。 人人都是從小時候走過來的,許許多多的老師在我們身上留下心血和汗水。可以說每一個人的成長進步都與老師的辛勤勞動分不開。老師就是紅燭,一生在燃燒自已照亮著別人。 老師對我的教育和鼓勵至今想起來都溫暖無比。
  • 一年級同學表達能力很強,看圖說話總被扣分,語文老師:表達錯了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寫好看圖說話,先要練好表達能力,會說才會寫,這是一個基本學習常識。不少家長在輔導過程中,過於去輔導寫作,而忽略了孩子的說話練習。家長輔導的過程特別崩潰,孩子寫起來學習自信備受打擊,最後就變成討厭學習語文,不喜歡寫作文。
  • 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語文老師沒有說,但考試都會考得到
    抄寫生字詞,一個生字詞寫兩遍再組兩個詞造一個句子,家長認為只要孩子認真寫作業,我檢查好了,孩子的語文成績就能提高,也說明語文老師是一個很嚴厲負責的老師。但凡有老師布置:講故事、讀課文、複述等作業,沒有書面作業的時候,家長就會認為,這又是語文老師想省點事,給家長找麻煩。關於小學階段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語文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反覆和家長強調,否則語文成績很難提高。
  • 給語文老師推薦的專業書單,如何寫好文章,老師也需要學寫作文
    見過作為班主任的數學老師,給孩子寫期末評語,寫了一天都沒搞定。可能這就是語文老師在職業優勢上的特點,推薦幾本適合語文老師,也適合其他老師閱讀的關於寫作方面的書。作為語文老師,在上作文課的時候,一方面我會根據教學目標來上課,講課的內容也會儘量貼合孩子們學習規律。
  • 寫日記不是寫作文,培養記錄生活的習慣,語文老師:日記需這樣寫
    一年級的小同學,字都不認識幾個,並不是說不能寫日記,而是記錄的文字裡,放眼望去都是拼音,還不如把語文學習的精力都用在能力達標和識字上。到了四年級,我覺得可以讓小學生開始寫日記了。但需要注意一點的是,寫日記不是寫作文,日記就是記錄生活的點滴。我們有的家長,常因為寫日記和孩子有矛盾,認為孩子的日記區區幾行字,是達不到寫作的要求。
  • 小學生愛看書可不會寫作文,語文老師告訴你,輔導方法需要等一等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家長對於孩子的語文學習問題可謂是關注頗多,孩子不愛閱讀發愁,擔心做不好語文學習的積累。可是孩子愛看書,家長也發愁,因為既然已經做了閱讀積累,但是孩子在閱讀和寫作上仍然沒有進步,作文不會寫,表達能力也很差。
  • 小學生愛看書可不會寫作文,語文老師告訴你解決方法,家長要等
    可是孩子愛看書,家長也發愁,因為既然已經做了閱讀積累,但是孩子在閱讀和寫作上仍然沒有進步,作文不會寫,表達能力也很差。家長百思不得其解,到底該怎麼幫助小學生學好語文呢?不是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語文成績就能提高嗎?為什麼我的孩子成績沒有提高?寫作文還很一般?難道是閱讀能力有問題?還是寫作能力不行?家長對孩子學習的質疑,很快就會演變成焦慮,最後只能承認,是孩子的學習能力不行,是個普通孩子。
  • 照著語文書去旅遊就能寫好遊記嗎?語文老師說,寫景和旅遊沒關係
    這些都是小學生需要在遊記作文中所要理解和運用的寫作方法,但為什麼很多孩子就算去感受了美景,也寫不出來美景作文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沒有理解寫景作文的要求。1、 詞語堆砌等於湊字,沒有重點描寫一樣失分作為語文老師,最頭疼的就是,每次學生們交上來的寫景遊記作文就像是把摘抄又抄寫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