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商報聯合越淘網,與讀者一起尋找與電影有關的「老物件」。「徵集令」發出後,許多讀者通過各種方式聯繫本報,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的電影回憶。
從無聲到有聲,這是一次電影放映技術革命,很多人不知道,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的跨越中,就有新昌人的身影。昨天,新昌讀者俞良致電本報講述了一段不為人知的和新昌有關的電影歷史。
「如果不是無意中看到陳老師寫的文章,我還真不知道新昌人竟然和中國有聲電影的發明有關。」俞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俞良說的文章是新昌文史專家陳百剛先生寫的《石志德與有聲電影》。文章不長,700多字,講的是新昌人石志德在上海發明了有聲電影收攝音機「愛司通」,之後,他又和弟弟合作發明了電影有聲放映機。
「我也是在翻看《南明石氏宗譜》時無意中發現的,當時很吃驚,想不到我們新昌人還和有聲電影跨越有關。」陳百剛老先生表示。
那麼宗譜裡是怎麼記載這一事件的呢?
新昌縣梅渚鎮下衣村的石菊林老人家裡保存有一套《南明石氏宗譜》,他告訴記者,2004年,他計劃編撰《黃壇茅坪石氏宗譜》,當時借了一套《南明石氏宗譜》,仔細研究,然後就發現了石志德和有聲電影有關的資料。
石菊林說,宗譜裡的記載並不詳細,但是在《新昌石氏文獻》裡,倒是將事情講得挺詳細。
石志德,生於1898年,字可珍,名重恩,留過洋,曾任上海神州新少年、明星等影片公司攝影師,發明有聲電影收攝音機「愛司通」。1932年8月,中央及行政院曾頒給獎金5000銀元,聘為內政、教育兩部合組之電影檢查委員會工程師。同時,在其弟石志臣協助下,有聲放映機亦發明成功,京滬港各報稱揚備至。上海江西路60號設立「世磐兄弟有聲電影機製造所」,是電影《導淮》的攝影師。
不過,在記者不斷找尋有關石志德和「愛司通」的資料時卻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在不少文字資料中顯示,「愛司通」通常被稱作「愛絲通」,它的發明者標註為石世磐。
「從時間上,『愛絲通』應該是我國最早的可用於電影聲音錄製的錄音機。」關於「愛絲通」的發明,浙江傳媒學院老師王旭鋒曾在其論文《中國有聲電影初期的國產電影錄音機——紀念司徒慧敏先生誕辰100周年》做過介紹。不過,在王旭鋒的論文中,「愛絲通」的發明人是石世磐。
同樣,在上海電影志中也提到了石世磐發明了「愛絲通」。
那麼石志德和石世磐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從他們的經歷來看,是同一個人的可能性還蠻高的。」王旭鋒在了解了有關資料後表示。他告訴記者,在當時的電影領域,不用本名的人蠻多的。
「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愛絲通』不是一個人發明的,而是一個團隊發明的,他們兩個人有可能都參與了這項工作。」爆料人俞良則表示,「不管怎麼樣,從無聲到有聲這個歷史過程中,都曾出現過新昌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