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聲到有聲的電影革命 有新昌人的奮鬥身影

2020-12-19 騰訊大浙網

天天商報聯合越淘網,與讀者一起尋找與電影有關的「老物件」。「徵集令」發出後,許多讀者通過各種方式聯繫本報,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的電影回憶。

從無聲到有聲,這是一次電影放映技術革命,很多人不知道,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的跨越中,就有新昌人的身影。昨天,新昌讀者俞良致電本報講述了一段不為人知的和新昌有關的電影歷史。

「如果不是無意中看到陳老師寫的文章,我還真不知道新昌人竟然和中國有聲電影的發明有關。」俞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俞良說的文章是新昌文史專家陳百剛先生寫的《石志德與有聲電影》。文章不長,700多字,講的是新昌人石志德在上海發明了有聲電影收攝音機「愛司通」,之後,他又和弟弟合作發明了電影有聲放映機。

「我也是在翻看《南明石氏宗譜》時無意中發現的,當時很吃驚,想不到我們新昌人還和有聲電影跨越有關。」陳百剛老先生表示。

那麼宗譜裡是怎麼記載這一事件的呢?

新昌縣梅渚鎮下衣村的石菊林老人家裡保存有一套《南明石氏宗譜》,他告訴記者,2004年,他計劃編撰《黃壇茅坪石氏宗譜》,當時借了一套《南明石氏宗譜》,仔細研究,然後就發現了石志德和有聲電影有關的資料。

石菊林說,宗譜裡的記載並不詳細,但是在《新昌石氏文獻》裡,倒是將事情講得挺詳細。

石志德,生於1898年,字可珍,名重恩,留過洋,曾任上海神州新少年、明星等影片公司攝影師,發明有聲電影收攝音機「愛司通」。1932年8月,中央及行政院曾頒給獎金5000銀元,聘為內政、教育兩部合組之電影檢查委員會工程師。同時,在其弟石志臣協助下,有聲放映機亦發明成功,京滬港各報稱揚備至。上海江西路60號設立「世磐兄弟有聲電影機製造所」,是電影《導淮》的攝影師。

不過,在記者不斷找尋有關石志德和「愛司通」的資料時卻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在不少文字資料中顯示,「愛司通」通常被稱作「愛絲通」,它的發明者標註為石世磐。

「從時間上,『愛絲通』應該是我國最早的可用於電影聲音錄製的錄音機。」關於「愛絲通」的發明,浙江傳媒學院老師王旭鋒曾在其論文《中國有聲電影初期的國產電影錄音機——紀念司徒慧敏先生誕辰100周年》做過介紹。不過,在王旭鋒的論文中,「愛絲通」的發明人是石世磐。

同樣,在上海電影志中也提到了石世磐發明了「愛絲通」。

那麼石志德和石世磐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從他們的經歷來看,是同一個人的可能性還蠻高的。」王旭鋒在了解了有關資料後表示。他告訴記者,在當時的電影領域,不用本名的人蠻多的。

「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愛絲通』不是一個人發明的,而是一個團隊發明的,他們兩個人有可能都參與了這項工作。」爆料人俞良則表示,「不管怎麼樣,從無聲到有聲這個歷史過程中,都曾出現過新昌人的身影。」

相關焦點

  • 《雨中曲》: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演變
    說到一部作品,首先要考慮的是他的創作背景,上世紀代,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忙於廢墟重建,人民生活困難,毫無疑問,歌舞劇是緩解人們精神壓力的好方法。雖然也有音樂和舞蹈伴奏,但這部戲卻是一場視聽盛宴,整個過程非常愉快,他講述了從無聲電影到視聽電影的轉換過程。
  • 新昌兩姐妹有個電影夢:要做新昌人自己的電影
    「我們要做新昌人自己的電影
  • 《甄完傳》來新取景拍攝 為首部新昌人拍攝新昌題材的電影
    原來,這是電影《甄完傳》劇組專門來到新昌拍攝幾組外景。甄完(1392-1465),字克修,號復庵,彩煙巖泉村(今鏡嶺鎮巖泉村)人,進士出身。當天上午,在七盤仙谷高高的懸崖邊,劇組一遍又一遍地拍攝《甄完傳》裡的幾個鏡頭,力求完美,也將新昌的風景帶進影片。「現在拍的是影片的最後一場戲。你看,這邊的懸崖多美!」導演旭澤表示,因為甄完的家鄉在新昌,所以選擇將電影中重要的三場戲放在新昌拍攝,覺得這樣更有意義。旭澤曾擔任中央電視臺《人物》欄目編導,監製和執導的多部電影作品入圍國內外電影節。
  • 91年前的今天,電影邁入有聲時代!
    第一部有聲電影上映。1927年10月6日,由華納公司出品的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The Jazz Singer)在美國上映,標誌著電影開始進入有聲時代。男主角扮演者阿爾·喬生在唱詞中即興加入的「等一會兒,等一會兒。你肯定聽到了什麼!」
  • 這部歌舞劇誤打誤撞的搖身一變成了世界第一部有聲電影
    前期分別介紹了世界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以及中國的第一部民族電影《定軍山》,相繼開啟了世界及我國影視業的開端,但這兩部幾十秒的黑白短片都是無聲影片,也成默片。說到默片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人一定是卓別林大師的一系列作品,的確非常精彩。
  • 《無聲》|此處無聲勝有聲
    而今年由洪義正指導,劉亞仁主演的新片《無聲》則將鏡頭對準了犯罪活動中的小人物,講述了兩名專門負責處理屍體的犯罪組織底層成員突然被下令照顧一個被誘拐的孩子而發生的故事。影片上映不久後一舉奪得韓國票房冠軍,其中劉亞仁所飾演的啞角更是在演技上為人稱道。電影從底層人物出發,套著一個類型片的外殼卻在文本上習慣打破人的思維經驗,其中加害者與受害人的關係也並非傳統的角色設置。
  • 1931年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誕生,影片轟動海內外!
    導讀:1926年8月6日,世界第一部有聲短片《唐·璜》在美國上映,從此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引起一場大爭論。很多當時的電影藝術家強烈反對使用電影有聲技術這個新發明。1926年,該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嘗試拍攝有聲電影。並在其後的競爭中獲得了領先地位,它的市場價值在兩年之內從600萬美元一路飆升到2.3億美元,其他電影業巨人如派拉蒙和米高梅也不得不投資有聲電影,電影院都已經達到了放映有聲電影的要求。
  • 是他開啟了電影有聲時代……
    想像一下,如果現在看的電影都沒有聲音你能接受嗎?在享受過3D、4D等視聽效果俱佳的影視特效後,想必現在大多數人已無法適應無聲電影。為了彌補這個「啞巴」的缺憾,人們想盡各種辦法讓它「說話」。後來,有人又想出一個辦法:在電影放映現場進行音樂伴奏。愛迪生利用組合原理將聲音和影像在同一時間記錄下來並播放出來。據資料記載當時有一些觀眾受到邀請到愛迪生實驗室,觀看能把圖像和聲音同時結合起來的電影機。
  • 王晶執導《倚天屠龍記》電影在新昌開機
    根據紹興晚報的報導:2日,著名導演王晶執導的新版《倚天屠龍記》電影在新昌十九峰景區重陽宮舉行開機儀式。許多網友紛紛表示,「等了20多年,終於等到張無忌去找趙敏了。」去年12月21日,王晶在社交網上曬出一張有「倚天屠龍記」字樣的海報,表示自己將拍新的《倚天屠龍記》電影,並在配文中稱:「張無忌終於去大都找趙敏了」。王晶曾執導《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1993),由李連杰、張敏、邱淑貞、黎姿、洪金寶、吳鎮宇等出演,被許多影迷奉為經典武俠片。
  • 電影發展史:從黑白走向彩色的電影世界,你知道多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娛樂越來越受到推崇,走進電影院感受光怪陸離的人生成了很多年輕人的選擇。但從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我國的電影發展史共用了115年的時間。二、無聲到有聲默片在當下屬於比較特殊的展現形式,但在電影市場初期都是無聲電影播放。較為出名的是國外的《卓別林》系列電影。而在我國,1931年上映的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至此開啟我國電影的有聲時代,到1935年,才完成了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過渡。
  • 新昌這群「迷彩少年」,吹響奮鬥的號角
    愛國主義教育、傳統革命傳承對孩子而言十分重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把握現在,闊步向前最近的朋友圈家長多半在曬孩子們參加軍訓的點點滴滴……軍訓不僅僅是簡單的「一二一」更是一場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新昌中學上午七點,新昌中學新高一的560名學生整隊來到操場,開始新一天的軍訓。上午的訓練從七點開始一直要到九點半才結束,中間休息十分鐘,可以坐下來喝水休息。雖然高溫下的軍訓很辛苦,但是大部分同學還是堅持了下來。
  • 王晶執導的新版電影在十九峰開機,@曾有新昌人的美好記憶
    去年12月21日,導演王晶在社交網上曬出一張有「倚天屠龍記」字樣的海報,表示自己將拍新的《倚天屠龍記》電影,並在配文中稱:「張無忌終於去大都找趙敏了」。 芷若揭面 新版《倚天屠龍記》電影將由甄子丹、古天樂、林峰等出演。
  • 新昌一對姐妹花 投資、編劇、主演了一部網絡電影
    「我們要做新昌人自己的電影
  • 有聲電影是如何誕生的(中)
    上次說到薩姆·華納決心發明真正具有實用性的有聲電影技術,他不是第一個這麼想的人。1915 年,哈羅德·阿諾德(Harold Arnold)在貝爾實驗室使用真空管放大器、電容傳聲器和平衡舌簧揚聲器來改進錄音設備,這後來成為重要的技術基礎。
  • 「無聲食堂 文明就餐」——學生優秀習作第一期
    一等獎(12人)  無聲用餐  彰顯文明(一)高一8班 吳慶師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自農耕時代到如今,飲食文化便如遼遠鐘聲,迴響亙古的纏綿。我們在約定成俗中將「有聲」就餐歸類為「加深感情,促進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儀式。於是「有聲」就餐的飲食習慣得益於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促使其在歷史的土壤裡養成「彰顯情誼」的參天大樹。而「有聲」就餐這顆大樹生有蛀蟲,蠶食維護健康安全的防線。其實早在當年「非典」爆發之際,社會上便興起過「無聲」就餐熱,卻因舊有習慣的桎梏難以得到推廣,如蚍蜉撼樹般,最終無功而返。
  • 中文在線童之磊:AI主播助燃有聲閱讀時代 有聲書將啟第四次閱讀革命
    原標題:中文在線童之磊:AI主播助燃有聲閱讀時代,有聲書將啟第四次閱讀革命   日前,中文在線
  • 從無聲到有聲,人工耳蝸改變人生
    從2008年到2018年,吳醫師個人全部SCI論文著作共56篇,平均每年以五篇速率成長,期間發表電子耳相關研究SCI論文共有32篇。《從無聲到有聲,人工耳蝸改變人生》2018年9月11日星期二晚8點➀聽力大講堂微信群➁海之聲聽力學院家長微信群➂來自全國各地聽障寶寶家長交流群海之聲聽力學院將邀請國內外知名專業機構,在聽力大講堂開展一系列聽力講座,圍繞電子耳蝸、助聽器及聽力學方面的主題,同時展開線下專家見面諮詢活動,現全國徵集報名者參與專家見面會!
  • 追尋從丹亭到集賢館的歷史足跡 見證電影南通記憶
    」  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南通印記   從丹亭起步,一條新修建成的長廊將「小小劇社」與「集賢館」連成一線。「集賢館」東南側,是一個4人雕像,最前面的趙丹,背著書包、夾著書本,與顧而已、錢千裡、朱今明三人一起從遠處走來,似乎正趕著到紅樓裡排演話劇。  長廊內的牆壁上,是四位電影大師留下的電影作品劇照。
  • 古天樂、甄子丹都要來新昌了!直擊電影開機儀式現場
    新昌108社區社友發帖: 十九峰《倚天屠龍記(續集)》開機現場 相關新聞 12月21日,導演王晶發文稱自己要拍新的倚天屠龍記電影了,張無忌終於去大都找趙敏了
  • 新昌小吃走進劇組拍攝現場 受到電影《甄完傳》劇組好評
    10月19日,電影《甄完傳》劇組來到我縣七盤仙谷周邊採景拍攝。而讓該主創團隊驚喜的是,即便是在荒郊野外的拍攝現場,新昌特色小吃的推介仍然「追蹤」了過去,俘獲了他們的味蕾。而另一邊演員休息的工棚下,桌子一字排開,一盤盤新昌小京生、玉米餅等新昌小吃已經放在了桌上。臨近中午,高級茶藝技師吳玉梅在桌前準備起茶具、開水等。一旁,一名工作人員也開始忙碌起來,把提前準備好的炒榨麵包在春餅裡。看到有劇組人員過來,就熱情地招呼他們品嘗。「這個好,不錯不錯。」中午12時許,演職人員們的拍攝告一段落,大家領了盒飯開始吃,春餅卷炒榨面成了大家的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