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靠什麼打動人?「毒舌」影評人譚飛為何先道歉

2020-12-16 北晚新視覺網

「先道個歉,原來一直覺得中國拍不出特別牛的硬科幻,看完《流浪地球》之後,00後的孩子坐在座位上不願意走,這是我看到最成功的一點。」在昨天的《流浪地球》專家研討會上,一向「毒舌」的影評人譚飛坦誠地為這部影片點讚。

和譚飛一樣,很多觀眾在春節檔前並不看好甚至完全沒聽說過《流浪地球》,但隨著口碑的發酵,該片上映十天票房已突破29億,成為繼《戰狼2》《紅海行動》後又一部現象級影片。

《流浪地球》的爆紅,首先在於它填補了國產硬科幻電影的空白。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理事長明振江認為,正如某些評論所說,「中國電影習慣向後看,而美國電影是向前看」,中國電影歷史題材多、現實題材正在崛起,但未來題材一直微乎其微。就在人們已經習慣了看美國英雄拯救人類之時,《流浪地球》橫空出世,極大地滿足了中國觀眾的觀影需求。在他看來,「中國太需要這樣仰望星空的電影作品」。編劇汪海林也激動地表示,自己在觀影過程中始終升起一種驕傲之情,「我們能夠與好萊塢抗衡的歷史時刻到來了!」在他看來,影視行業不能只有偶像劇、宮鬥劇,要真正敢於面對世界甚至宇宙舞臺。

不僅是題材與類型的開拓,《流浪地球》也為中國電影工業化樹立了新標高。與會專家認為,科幻電影最能代表一個國家電影工業的製作水平,避免盲目使用「流量明星」,而是將資金投入到場景、道具、特效等製作層面,是《流浪地球》為電影業界提供的成功啟示。中宣部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副主任陸紅實指出,《流浪地球》是中國電影產業轉型升級的標誌之作,更是中國電影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過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它無論是書寫方式、製作方式,都做了顛覆性、創新性的表達,體現了大格局、大思維、大手筆、大主題,標誌著國產電影在創作上達到一個新高度。」

不少專家都提到,《流浪地球》是在中國電影業的一個關鍵節點上出現的關鍵性作品,提振了整個行業的信心和士氣。劇作家趙葆華說:「上個月前,中國電影業還籠罩著一片愁雲慘霧,業界遭遇寒冬,這是一些人的判斷。可是《流浪地球》卻給我們帶來了充滿了希望的春天,說明電影業的可持續發展依然動力十足。」另一方面,它的成功也見證了新一代導演的崛起和觀念提升。

雖然《流浪地球》在創作上借鑑了好萊塢大片的模式,但真正打動觀眾的,是它所蘊含的中國精神、中國風格與中國力量。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黃會林認為,該片的可貴之處就是其文化內核,「體現了中國人獨有的、對土地的情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學部長高曉虹從中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底氣,「地球從開始流浪到安全要多久呢?是2500年。這深刻和充分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堅韌的性格和中華文化的氣魄。」 陸紅實提到,影片中的英雄也完全不同於美國超級英雄,「超級英雄是不死的,而我們的英雄是以自己的犧牲去換取更多人的生存,這一點是非常中國的。」

《流浪地球》的火爆還引發了大批科幻迷及科技工作者的關注。昨天的研討會特別邀請了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他透露,科技館已經收藏了這部電影,並將組織幾場科普講座,為感興趣的觀眾從科學角度解讀這部電影。「《流浪地球》預示著中國科幻作品從雜誌、圖書走向了影視的新時代。青少年對科學夢是需要啟迪的,中國科技館希望進一步點燃觀眾的科學探究熱情,為更多的青少年埋下科學的種子,在這一點上,科幻電影創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所承擔的責任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

不僅僅是電影界和科技界,這段時間,關於《流浪地球》的討論已經演變成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科幻作家劉慈欣變身公共人物,「交通委提示語」等熱門話題更頻頻登上熱搜榜。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認為,這充分證明了電影對文化發展的引領作用以及社會功能,「它的價值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對整個文化界、藝術界包括科技界等各行各業都有輻射,對於整個經濟社會都有很大的啟示。」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左衡談到,電影作為藝術媒介,其自身規律應該得到充分尊重,「無論多麼宏大的主題,必須成為無意識才能夠成為社會效果,大眾文化恰恰是這樣一個集體無意識運作的場域。」

事實上,《流浪地球》的影響力已經輻射到了海外。春節期間,該片在北美、澳大利亞、紐西蘭等海外市場上映後,引來外媒和當地觀眾的廣泛好評。紐約時報、金融時報、News18等媒體都紛紛發文,認為中國電影業終於加入太空競賽,而且在影片中看到了異於西方大片的價值觀。

就在2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發布會上還向外媒記者推薦了電影《流浪地球》,這又給中國電影人帶來了極大的鼓舞。業界預測,隨著後春節檔的開啟,《流浪地球》最終票房有望衝擊50億元,而不管最終票房如何,它的價值已經載入影史。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李俐

編輯:tf008

相關焦點

  • 看·電影|再看《流浪地球》,或許你能看懂更多
    影評人,「手把手」教你看電影。我們綜合口碑和票房表現,精選了近五年來50部國內外重點影片。邀請50位權威影評人專業拉片。觀眾則將作為評審團,參與投票,並與影評人爭奪話語權,一場對影評人的考驗即將開啟。《流浪地球》對科幻片電影語言的精彩運用,為今後的中國科幻電影確立了一個新的技術和藝術基點,而未來在這個基點高度之下,預計會有大批量的國產科幻片較難得到觀眾認可。因而,《流浪地球》的電影語言究竟「神奇」在哪,是我們想求教影評人左衡的第一個問題。
  • 獨家|譚飛說抵制於正郭敬明並非私怨,警惕演藝圈的「成功學」
    而當時事情的起因,是影評人譚飛不指名道姓,但也指向性明顯地發了一條微博。 法院判你道歉,你硬扯著不道歉,但那根刺是在別人心中的,不可能人家就裝作不知道了,這是個簡單的道理。 像於正、郭敬明要是正正式式地向受害人道歉,向公眾道歉,大家也能諒解,因為你們又不是十惡不赦之徒,也沒人會把你們怎麼樣,但是你們自己把自己定在死路上,你還不願意降下來、跳下來,那就沒辦法了。
  • 《流浪地球》| 影向標
    《流浪地球》得分6.7分1.陸支羽:9分影評人,正如片尾曲《帶著地球去流浪》,化用的不僅是《觀滄海》,更是《浪淘沙·北戴河》。《流浪地球》以及劉慈欣,和「換了人間」的歷史與豪情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會被此片感動或觀看的前提之一,就是仍願向「中國」(歷經鮮血曲折、今天更問題重重的「新中國」)投注希望和熱情。大可不必通過分割/剝離「中國」與「科幻」為此片辯白。
  • 淺析《流浪地球》劇情
    在這一系列的電影中,《流浪地球》經過初一的票房低迷後,由於網上的口碑大爆,從初二開始票房,排片率實現了雙反超,兩項數據雙雙登頂。截止2月10日賀歲檔票房破20億大關,比去年同期電影《唐人街探案2》票房還高,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可取之處。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最近《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就為一個新增11分鐘的內容就來一個再度上映,然而觀眾卻並不買單,畢竟這一做法讓人感覺是想錢想瘋了。去年大年初一的片子今年拿來重新放映,就算是免費估計也沒多人願意去看了。即便是打著收益全捐的旗號也沒多少人願意買票觀看。
  • 《流浪地球》拿金雞獎,影評人紛紛反對,這背後究竟說明了什麼?
    那麼《流浪地球》這部重工業科幻電影,擊敗上述優秀國產電影,拿下最具分量的最佳影片獎,確實是一大驚喜!還記得今年年初《流浪地球》上映短短一周時間,就受到了怎樣鋪天蓋地的抹黑攻擊麼?還記得這幾個月來,這部影片受遭到了多少抹黑和貶低麼?
  • 《流浪地球》為何突遭大量五星改一星差評?豆瓣官方回應來了
    豆瓣電影工程師統計了目前《流浪地球》的前500個熱評(高贊評論),僅有4位用戶有過跨分數(非相鄰分數)修改評分的行為:2人由三星修改為一星;1人由一星修改為三星;1人由二星修改為五星;另外,昨天有一位用戶將《流浪地球》的四星打分改成一星,後來該用戶刪除了評分。豆瓣稱評分大幅修改屬於非正常評分,不會計入總分。
  • 《流浪地球》無劇透超前影評,震翻普通觀眾完全沒問題
    毒舌君今天下午去看了《流浪地球》的超前點映,沒有失望,沒有低於預期,算是基本滿意了!個人感覺,以本片從頭到尾大場面不斷的娛樂水準,震翻普通觀眾完全不成問題!
  • 《流浪地球》突遭大量差評?豆瓣回應來了
    豆瓣電影工程師統計了目前《流浪地球》的前500個熱評(高贊評論),僅有4位用戶有過跨分數(非相鄰分數)修改評分的行為:2人由三星修改為一星;1人由一星修改為三星;1人由二星修改為五星;另外,昨天有一位用戶將《流浪地球》的四星打分改成一星,後來該用戶刪除了評分。豆瓣稱評分大幅修改屬於非正常評分,不會計入總分。
  • 《流浪地球》最後為何要鳴謝「劉德華先生」?
    《流浪地球》是一部對中國電影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的電影,尤其是對於中國科幻片來說,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一劑強心劑,讓觀眾們和導演們為之振奮,或許過去被好萊塢大片支配的科幻片市場從此就要開始扭轉了。《流浪地球》雖然是一部科幻片,但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推敲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片尾的字幕,其中有一句「鳴謝劉德華先生」,劉德華既沒有出演這部電影,又沒有投資,為何這部電影要特別鳴謝他呢?
  • 傲慢與偏見:《流浪地球》引發的「互黑潮」
    文藝作品本可多元評價,為何《流浪地球》竟引發如此激烈的意見衝突?正如影評人楊時暘先生所說:「誰能想到,時間走到2019年,我們竟然還會因為喜不喜歡一部電影而站隊、分裂、彼此拉黑、互相辱罵,甚而上綱上線到以此為指標檢驗對方是否愛國。」
  • 【影評】為什麼《流浪地球》讓我喜歡不起來?因為他該改叫《大後天》
    我十分建議沒有看過原著的人花上半小時補一下原著(最多半小時就能看完),電影《流浪地球》最大的問題不是只取了原著不足1300字作為改編的基礎,更不是很多人討論的所謂科學上的錯誤,而是其重新建立的所謂文化和精神內核對於原著每一個字眼極大的背叛,這才是我沒法認同這部電影叫做《流浪地球》的原因。
  • 因為《流浪地球》,豆瓣App在應用商店變成了垃圾
    全是 「 居然下載才能評分,一星 」、「 平衡一下 」 之類的讓人摸不著頭腦。。難道是有人請了水軍黑豆瓣?NO!還真不是。。其實,這些給豆瓣 App 打一星的大部分都是怨憤滿滿的《 流浪地球 》粉絲。。
  • 流浪地球有彩蛋嗎?流浪地球結局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彩蛋有嗎流浪地球是科幻片,很多觀眾雖然覺得特效做得好,但是對劇情是一臉懵逼,也許你們還沒發現其中的彩蛋吧,下面就來做個詳細解析。4 教育教材不天塌地滅,期末考試就得考。10、爺爺韓子昂是99年生的人,比我們在座各位年紀都小,所以他喜歡的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東西,不奇怪。流浪地球結局什麼意思
  • 淺析電影《流浪地球》的人物
    看了大熱的《流浪地球》和卡梅隆新作《戰鬥天使》,特效、劇情、演技和故事深度,無論哪一部都稱得上是佳作。流浪地球的主基調是正能量的,但仔細咀嚼,其中的政治隱喻和暗諷卻並不少見,比如進入地下城靠抽籤、韓姥爺對過去(也就是如今)崇尚金錢的追憶、片頭教室裡做作又形式主義回答「希望是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的班長、全球播報地球完蛋了時雜貨店裡愚昧而貪婪的人類還在哄搶物資等。
  • 地球還在的人沒了?別讓流浪地球的算術漏洞成真
    所以流浪地球不可能施行這樣的生育政策。流浪地球其實需要鼓勵生育那麼流浪地球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生育政策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原著中另一段有意思的情節:人們在悲劇心理的籠罩下,及時行樂,對待婚姻的觀念變得淡薄,甚至婚外戀也司空見慣。
  • 看了電影《流浪地球》,怎麼評價流浪地球計劃
    為什麼不叫遷徙地球計劃、轉移地球計劃、新家園計劃、光年之旅計劃、重生地球計劃,為什麼偏偏叫流浪,電影名字可以這樣叫,但作為電影裡的聯合政府,讓地球流浪,這就太消極了。對比一下火種計劃,聽聽火種這個名字,充滿了重生的希望。流浪地球裡最缺的是什麼,是希望。為什麼流浪地球的名字讓人失去希望,人類失去希望,聯合政府起名字的能力要擔一半責任,誰起的。
  • 《流浪地球》:流浪的是地球,尋找的是家園 | 外刊學習
    看過《流浪地球》的小夥伴們一定被這兩句話魔性洗腦了吧?在一眾賀歲電影中,《流浪地球》可謂是獨領風騷,票房一路領跑,上映 10 天就已突破 30 億大關。恢弘的背景設置,震撼的視覺特效,全民守護地球的熱血基調,都讓中國影迷發出了「活久見」的感嘆。這部中國國產科幻片自然也得到了《紐約時報》的關注。《流浪地球》大獲成功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呢?
  • 《流浪地球》燃爆世界,看看國外觀眾的真實評價
    7天,23億,一舉「刷屏」朋友圈、微博、豆瓣,《流浪地球》可謂用實力詮釋了什麼是傳說中的「叫好又叫座」。▲電影《流浪地球》海報澳大利亞影評人特拉維斯·詹森亦在澳洲版電影網站flicks上發表評論稱,《流浪地球》或許是2019年最好的科幻片。
  • 《流浪地球》被翻譯成28種語言面向世界,外媒影評人稱:回味無窮
    根據媒體報導,因《流浪地球》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引起了觀眾的共鳴,美國流媒體視頻巨頭奈飛公司(Netflix)籤約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並表示會將該片譯為28種語言,但播出時間未定。《流浪地球》這個講述人類試圖將地球推出太陽系來拯救全人類的科幻片將再次檢驗中國電影能否受到世界歡迎。這個電影並非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將全球的人民都集結起來一起拯救了家園,是一部熱血沸騰的科幻電影,也可以稱為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