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又到,往年壯觀的武漢市區「看海」畫面,今年為什麼沒有出現?

2020-12-20 騰訊網

今年的雨季顯得格外長,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長江流域已經逗留了一個多月,全國各地降水量屢屢創歷史新高,江西九江、鄱陽湖等地相繼遭受洪澇災害的威脅.....

今年的武漢遭遇了歷史級別的強降雨,長江洪峰也通過武漢,就在很多人以為又要開啟大片「來武漢看海」時,大家意外的發現,往年刺激壯觀的城市內澇「看海」畫面卻沒有出現,這是為什麼??

一、往年的武漢為何在夏天頻頻出現「看海」大片?

第 一個原因:武漢的地形地勢因素

武漢地處長江中下遊、地勢較低等先天排澇條件不足是容易城市內澇發生的原因之一。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下遊,除少數山丘和湖塘外,武漢市區一般地面標高在20~ 24m,部分地區地勢低於長江多年平均洪水位23.87m。在梅雨季節,長江流域降水集中、降水量增多,長江中下遊水位迅速上漲,武漢城區雨水主要通過排澇泵站抽排出江。

第二個原因:城市天然海綿設施逐漸減少

湖泊、河流、綠地等是城市的天然海綿,在暴雨降臨時可起到自然蓄水、自然滲透、調洪錯峰的功能。

武漢原有「百湖之城」的美譽,根據統計數據,1949年武漢城區湖泊有127個,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湖泊被填滿,到2005年時湖泊數量只有38個,2016年的衛星圖顯示,湖泊數量更少了。建國以來,武漢城區共有近90多個湖泊消失。圍湖造田、填湖造地,湖景房開發等導致城市內湖泊、溝渠溼地等自然蓄水容積銳減,蓄洪分流能力大打折扣。

1986年的武漢城區湖泊衛星圖

2016年的武漢城區湖泊衛星圖

湖泊、綠地面積快速縮減,硬質化路面逐漸增加,雨水無法像先前那樣快速下滲、留存,而是聚集在堅硬的地表,形成更大的地表水流,超過城市已有排水系統的承載能力,造成城市內澇,「看海」模式屢次開啟。

第三個原因:城市排水管網設計標準偏低

根據統計數據,1970~2014年,武漢市修建的排水工程暴雨設計重現期為1年,相當於每小時降雨強度為34 mm。2014年排水設計標準才將設計重現期提高至3年,相當於每小時降雨強度為48mm。由於地理、氣候等先天因素,武漢降水強度年際變化大,但近幾年暴雨強度有逐年增大的趨勢,「看海」場景連年出現。

有車還不夠,還應該準備皮划艇

第四個原因:城市排水管網建設不夠完善

城市排水管網建設是一個長遠的發展過程。排水管網作為一個地下輸水系統,管道之間需要連通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在武漢新城區,為避免道路的重複開挖,市政排水管網往往作為新建道路的配套一併形成,但往往建設分散且未按規劃統一實施,下遊排水管網尚未完全形成或已形成的排水管網建設標準偏低,上遊來水因無排水出路或因下遊排水管網過流能力不足而出現積水。

第五個原因:城市排水系統維護管理系統措施不完善

隨著城市的發展與擴大,配套的城市排水系統也隨之形成。但因維護管理意識薄弱,路邊垃圾、施工渣土隨意丟棄,經清掃進入雨水口等排水設施後直接排入到排水系統中,易造成管道堵塞。

公交車即使能來,車廂內至少也是這樣的

此外,許多排水管網自投入使用後,久未進行清淤疏浚,造成排水效能下降。武漢市目前處於大發展大建設時期,武漢在建工地數已超1萬個,因缺乏對排水設施進行保護意識,部分工程施工中常常對現狀雨水口造成損壞,卻又未及時就近新建恢復,導致降雨時路面雨水無法排入到現狀管涵中,造成地面積水。

地鐵,改成水上運行模式

由於管理不善等原因,新城區部分雨、汙水管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接、錯接,如:雨水通過篦子排入汙水管、汙水錯接入雨水管涵中,造成暴雨時汙水井蓋翻水、雨水管涵因汙水管或初期雨水帶入大量汙物,沉積下來後形成淤塞,又因常年未清淤疏浚,不僅使排水管溝過水斷面減小,還增加了排水阻力,排水量大為減少,導致排水不暢。

什麼樣的「看海」,都影響不了武漢人吃熱乾麵的心情

連續多年的武漢市區內「看海」模式,讓大家適應了,習慣了,熱乾麵照吃,心情還是那麼的淡定,也有了每年「看海」樂趣和段子。

龍王廟也沒有面子,幾乎每年都衝

執著等待的小夥子,是在等公交車還是救生艇?

上班路上抓條魚,中午在辦公室加個餐

當然,也有可能抓住的是一條趁亂跑出來的鱷魚

二、今年的武漢為什麼沒有出現「看海」大片?

就在武漢人民已經習慣了夏天「看海」,以為今年同樣也會有同樣的場景時,即使連下暴雨,即使洪峰過境,武漢市區也沒有出現「看海」,這是為什麼?

第一個原因:啟動成功的海綿城市的建設

自從2015年加入國內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以來,武漢市啟動了青山和漢陽四新2個示範區的建設,截至目前,兩個示範區相繼完成工程項目近300個,具體措施有下面幾個:

廢棄旱池變身雨水花園

將現有管道疏通,後期進行雨汙分流,同時將綠地改造成下沉式,鑽石開孔,給道路上的雨水找到出口。

生態停車場將水「吞進肚」

改造的停車場佔地1800餘平方米,先挖到設計標高,再將土方壓實,回填級配碎石,碎石層內埋入用土工布包裹的滲排管,然後在上面打透水混凝土,再鋪一層土工布,最後鋪上透水磚和植草磚,植草磚的孔內將撒入草籽,整套方案做下來後,能起到滲滯、淨化、排水的效果,遇雨水後將其「吞」入「肚子」排走。

屋頂綠化

屋頂綠化對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改善日趨惡化的人類生存環境空間;改善城市高樓大廈林立,改善眾多道路的硬質鋪裝而取代的自然土地和植物的現狀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鋪設現澆砂基路面

現澆砂基路面透水率高,雨水沿現澆砂基路面下滲,通過導水管,將雨水引入蓄水池,以調蓄和錯峰。如此一來,不僅大大減少了地表徑流,減輕了市政管網的排水壓力,有效緩解城市內澇,還能涵養地下水,維護區域生態平衡。

第二個原因:加大在城市抽排能力上的投入

汛期的時候長江水位較高,需要用泵站抽排出去,2016年的時候,武漢的泵站只有900多立方米每秒的抽排能力,到今天,已經提升到1900多立方米每秒的能力。今年,江南泵站、四新泵站、常青泵站三大泵站火力全開,全力搶排城市雨水,為洪水退去做出了巨大貢獻。

第三個原因:堅守湖泊紅線,強化湖泊蓄水池功能

武漢市認識到市內湖泊對蓄洪、排澇的重要性,堅守湖泊個數底線,不再圍湖造田,填湖造地,提出了各項保護湖泊的措施,重點在於對武漢市湖泊的空間分布、形態管控、環境生態、周邊現狀進行梳理,並對多年來武漢市湖泊保護和治理工作的成果進行評價,找出問題,找準問題,同時針對問題從空間管控、水資源保護、汙染控制、生態保護、監控預警、管理體系、文化建設、環境評價等多角度出發,全方位提出湖泊保護和治理的對策和路徑。

結語:現在武漢的海綿城市的建設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雖然沒有了夏天看海的樂趣,但人們的出行更加順暢,生活更加有保障,是個大福音!希望繼續完善海綿城市建設,優化排水管網系統,即使有強降雨,也能保障市民正常生活。希望其他城市像武漢學習,尤其不再出現因暴雨導致高考推遲的現象。

我是@小菜一碟樂趣多,歡迎關注,轉發分享,留言,交流更多話題。

相關焦點

  • 夜上海·流連|夏天到臨港看湖看海去
    這個夏天,許多人沒有選擇到外地旅遊,上海遊火了起來。尤其是包括臨港、崇明之類空氣清新的地方,好酒店至少要提早半個月才能預訂得到。本周四,臨港新片區將迎來揭牌一周年的日子。找一個「水晶天」的周末,到臨港去看湖看海去,可好?
  • 武漢:超長梅雨季告別城市「看海」
    來源:工人日報7月21日,武漢出梅。今年,武漢梅雨期長達43天,共帶來8輪強降雨,降雨量位列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3位。4年前,武漢遭遇疊加強降雨,由於抽排能力不足、骨幹排水通道不完善,中心城區共162處道路出現漬水,城市局部交通受影響較重,被詬病為城市「看海」。2016年開始,武漢市委、市政府開啟了城市「治水」模式。今年,全市61項防洪重點工程在今年汛前按目標節點完成工作任務。在21世紀以來的最長梅雨季,市民們告別了城市「看海」。
  • 今年夏天是36年來最涼爽的夏天 23日前後都沒有高溫天氣
    華商報記者查詢發現,前兩年,西安的最高溫均出現在7月中旬到下旬,也就是目前我們正在經歷的這個時段。2017年7月11日西安最高氣溫達到41.3℃。2018年7月20日,長安區最高溫40.2℃,鄠邑區40.1℃,西安涇河站38.6℃。  可是今年,我們在夏天經歷著春天的溫度,這對怕熱的人來說,真是一件幸福事。
  • 中秋節高溫依舊30℃ 今年濟南「夏天」賴著不走
    再有幾天時間就到中秋了,可是記者昨日採訪發現,濟南至今尚未進入氣象意義上的秋天,也就是說,夏天其實一直賴著沒走。而且未來幾天冷空氣仍然較弱,也就意味著今年要在「夏天」過中秋了。而據氣象部門統計,截止到昨天,今年的夏天天數已經到了128天,在2006年以來,僅次於2008年的141天,為最近8年中的第二長夏。
  • 清華大學招生組教師:今年武漢考生錄取比例可能比往年高
    24日上午9時30分至11時30分,長江網舉行的「高招問答-長江網cjn.cn」公益在線諮詢系列活動中,清華大學湖北招生組老師對湖北考生的質量很認可,表示:「今年武漢考生錄取比例可能比往年高。」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委員、學生工作組組長兼學生工作事務辦公室主任,清華大學湖北招生組教師郭朝暉說,對考生質量的評價不僅僅是局限在一個分數的概念,是綜合素質的考量。
  • 清華大學招生組教師:今年武漢考生錄取比例可能比往年高
    24日上午9時30分至11時30分,長江網舉行的「高招問答-長江網cjn.cn」公益在線諮詢系列活動中,清華大學湖北招生組老師對湖北考生的質量很認可,表示:「今年武漢考生錄取比例可能比往年高從往年表現來說,湖北籍、武漢籍考生在學校獲得評優比例是比較高的。「應該說,湖北學生在清華學生中間,整體素質應該是中上。」郭朝暉還介紹,今年武漢一些重點中學,考試的成績都非常好,結合整個湖北區域的高考成績通盤考慮,今年武漢考生錄取的比例可能會比往年高,至少比去年人數會有所增加。「歡迎所有武漢優秀考生報考清華。」
  • 清明放假通知已經下達,今年還能像往年一樣上墳祭祖嗎?
    清明放假通知已經下達,今年還能像往年一樣上墳祭祖嗎?新冠疫情嚴控下,好多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一些省份的中小學也正醞釀開學複課。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人們清明上墳祭祖的熱情越來越高漲,有的不遠千裡奔故鄉、墳前祭祖思爹娘。然而,今年情況特殊,人們能否如願呢?
  • 往年預訂火爆今年寥寥無幾 酒店尾牙宴「遇冷」
    往年的這個時候,正是機關單位、企業預訂高檔酒店準備過尾牙的高峰,各酒店預訂火爆。今年市區酒店尾牙宴開始預訂,記者走訪發現,市場可以用「慘澹」來形容。近日,記者走訪市區多家高檔酒店了解到,相比往年尾牙宴「一桌難求」,許多企業、單位提前預訂的狀況,今年各高檔酒店尾牙宴預訂情況卻冷冷清清,普遍不佳,只有為數不多的企業預訂尾牙宴。
  • 今年看海,就去石塘
    夏天已到,氣溫漸漸升高,是時候去看海啦!百年石頭城提到浙江看海的地方,人們總是想到寧波、舟山,很少有人會想到台州。但來過台州石塘之後,才發現這裡是一個非常適合居住的海邊小鎮。石屋是石塘的特色,新老房屋的建造並沒有進行大的調整和改造,巧妙地在原有石屋的基礎上,還原了村落的風貌。
  • 梅雨季節來臨 武漢人民又可以「看海」了
    本就伴著雨聲而睡,誰知被小區注意防範的廣播聲吵醒,被雷聲驚醒,被閃電照醒,甚至被飄進屋子的雨點打醒……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暴雨如注……持續了整晚,到現在絲毫沒有要停的跡象。天爛了,天破了,天炸了,天瘋了……老百姓已經不知道如何來形容這一夜的雨,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的祈禱。
  • 今年坐地鐵去看海啊!
    鹽田即將進入【地鐵時代】以後深圳人,可以「坐地鐵去看海」啦!地鐵8號線一期首次開跑!都已「熱滑」成功熱滑第一視角圖源:深圳交通而這次8號線熱滑的結果是:車輛運行狀態良好車體運行平穩,設備運行正常沒有出現異常現象
  • 對話|疫情後未離開武漢的日本老人:想回市區看櫻花吃咖喱
    這家店名為「頂屋咖喱」,曾是個二層小樓的店鋪,食客都聚集在頂樓,也因此得名,至今沒有改變過。該店鋪的創始人島田孝治今年已經73歲了,他來自日本福岡,從2010年來到武漢開店起,他已經在這座城市生活了十年,被學生和熟客親切地稱作「島爺爺」。島田孝治。
  • 氣象連線|西安初雪比往年提早15天 今年冬天會是一個「寒冬」嗎?
    「11月22日屬於小雪節氣,從歷史上來看今天出現小雪也並不奇怪,但是和往年相比,今年陝西的降雪確實時間來比較早,往年降雪會拖到來年,有時甚至春節前後才有明顯的降雪。」劉勇說,但是與歷史同期和節氣相比,今年的降雪也屬於正常範圍。
  • 坐飛機時拍到「雲頂天宮」,難道天空之城真的存在?畫面太壯觀!
    坐飛機時拍到「雲頂天宮」,難道天空之城真的存在?畫面太壯觀!其中一名男子在乘坐飛機時,意外地拍到了雲頂天宮,難道天空之城真的存在?畫面太壯觀了,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宮崎駿的天空之城呢?天空之城裡的景象非常壯觀,特別是透過雲彩所折射出天空之城的樣貌。
  • 為什麼有些人一到夏天,就嚷嚷著要去海邊?
    《哎呀我兔》 第 136 集 「看海久了想見人,見人多了想看海。」 這是村上春樹去看海的理由。 這個特殊的夏天在海邊溜達的人,想必也有他們自己的理由吧——或者,執念。
  • 武漢取消借讀費流動花朵再遭入學難 贊助費出現
    荊楚網消息(楚天金報)(記者郭會橋)再過幾天,武漢各小學新生報名就要開始了。然而,在武漢的一些進城務工家長發現:不少公辦中小學或者稱「招滿了」,或者是要收取高額「贊助費」。學校接納外來人員子女(即「流動花朵」)的能力,與往年相比大大減少。  今年秋季是我省初中、小學取消借讀費後的第一個學年。
  • 親子書單 | 抓住夏天的尾巴,一起去看海吧!
    親子書單 | 抓住夏天的尾巴,一起去看海吧! 2020-08-28 1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夏天去海邊玩
  • 今年夏天感覺特別熱?沒錯!氣象專家說那是因為……
    「熱到不能忍!」 今年夏天 這幾句話已經是太原人的口頭禪 不少市民感覺 今年太原的夏天比往年要熱
  • 畫面就像是特效一樣,實在太壯觀了!
    畫面就像是特效一樣,實在太壯觀了!在真空的環境下是沒有任何的氣體的,我們知道空氣在水中時會有一定的氣泡,那真空瓶在水下敲碎會有氣泡嗎?將真空瓶在水下敲碎會怎樣?畫面就像是特效一樣,實在太壯觀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有人看海,有人相愛
    周迅《夏天》專輯封面十九年前的夏天,音樂人「莫豔琳」寫下她創作生涯的第一首完整作品《看海》。第二年,莫豔琳懷揣夢想,帶著它還有其它4首作品來到北京,送入華納。周迅被製作團隊貼上「流行俗歌」標籤的《看海》並不被看好,因為周迅的堅持,幾個月後,「 原來衝動的情節,就是和你看海 」在大街小巷的唱片店響起,歌曲迅速走紅,《看海》也成為周迅首張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