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萬多人過審、招錄2.4萬人左右,最熱競爭崗位達到了幾千比一……這一組組數據從正面向我們闡明了公務員是最難的考試之一,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提出任何質疑。在考公務員的大軍中,95%以上的考生都是炮灰,都算陪考的,那在考不上公務員的時候,他們又會找出什麼樣的理由,為自己的「失敗」開脫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眼瞎,非要聽「磚家」的話,報了組織部
在網上大量充斥著介紹公務員單位中「三六九等」。有沒有錯了,其實本身是沒有錯的,大家都知道組織部的公務員容易被提拔,但是去考這些單位是要建立在一個前提基礎上的,那就是自身的實力非常足夠強大,否則每年這些崗位都是熱門崗位,只能自己做炮灰了。
在我們的公考中,確實存在著「考得好不如報得好」這一說法,所以如果實力真的一般,不是頂尖的王者選手,我們還是老老實實的報考適合自己的崗位吧,千萬別看熱鬧。
因此這個理由成立!
二、爸媽不支持我考公務員,都不給錢讓我報培訓班
把失敗歸結於外因,也是我們經常所使用的方法。確實現在要考公務員的絕大數應屆生都會去報個培訓班來學習,但是報培訓班與考上公務員卻沒有必然的聯繫。很多同學報培訓班的訴求其實就是為了獲得心理安慰,證明自己有在學習。
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如果父母沒有給錢報培訓班,現在網絡資源這麼發達,完全可以通過免費的資源就可以進行學習了,考公務員更多的是靠自己刷題、總結。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是不靠譜的。
這個理由不成立!
三、今年運氣不好,複習的都沒有考到
考試其實從我們進入學校的那刻起,就已經伴隨著我們。現在仔細想想,考試過程中確實有運氣成分,但是更多的是自己的實力到達了。如果在考公務員中,你覺得運氣不好,那只能說明你複習得不到位,沒有掌握好正確的複習方法。那這必然就不會得到好的結果。因此,這個理由不成立!
寫在最後:不為失敗找理由,這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需要努力做到的。失敗了不可怕,我們只要通過失敗中找到能促使下次成功的要素,相信成功也會離我們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