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到政妹妹說電影,我想要為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是曾經在奧斯卡最佳金像獎的追逐中打敗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的電影——《莎翁情史》,因此也有很多人為《拯救大兵瑞恩》所不值,更有人說這大概奧斯卡最大迷案之一。喜歡莎士比亞的人都會稱之他為莎翁。我不喜歡這樣叫他,這像是一個代號,我更願意叫他威廉,獨一無二的威廉。就像是我在看完《青年馬克思》之後會尊稱馬克思為卡爾先生。
「天星,收斂你的光芒,休叫它照亮我黑夜欲望的深潭。」這是出自莎士比亞經典四大悲劇之一《麥克白》。其實我不太了解莎士比亞,甚至在我的心中他有點像是馬克思一樣,可望而不可及。有時候很感謝電影帶給人們的奇妙感受,有時候有會感到無奈,在想著如果不是這部電影,或許莎士比亞在我的心中還是會那麼高大。大概在看過莎士比亞三部作品之後,給我日後劇本創作的影響很大,包括在寫作的語言上面以及寫作的形式上面。
不只是這部電影成為了奧斯卡最大迷案,就連莎士比亞本人,也是一個迷案。他就像是一個活在自己戲劇中的某個人物,因此我也很佩服電影的編劇,他一定是極其了解莎士比亞的,並能夠將人們對於莎士比亞的傳說用莎士比亞自己的戲劇《羅密歐也朱麗葉》講述出來。且電影中的話語是那麼充滿浪漫主義的情懷,就好像隔空與莎士比亞的對話一樣。
他形容自己心愛的女人微奧拉的酥胸——「那是雙蘋果,又圓又嫩像是金蘋果」,他形容他與微奧拉之間的愛情是沒有等級的——「飾演國王的流浪漢和女王之間也會譜出戀曲。」總而言之,我覺得這才是真實的莎士比亞,他熱血,有魅力,追求完美。
所謂的一見鍾情不過是你欣賞我的才華,我多看了你一眼,便已經淪陷,沉浸在自己的戲劇中無法自拔。形容這部電影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是再好不過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便是:莎士比亞開始準備寫《羅密歐與海盜之女》時,是準備寫成喜劇的,但是根據自己的經歷與微奧拉愛情的展開,喜劇逐漸變成悲劇,愛情的快樂也變成了分別的痛苦。最後的結尾,儘管莎士比亞永遠失去了自己的朱麗葉,但是對於創作的思源還遠遠沒有停下。最後的莎士比亞根據女王的要求創作出喜劇《第十二夜》。
還是回到我們最初的話題上來吧,因為電影的愛情如痴如醉,也一時之間讓人著了迷。這部電影為什麼能夠獲得奧斯卡最佳金像獎,並且還能夠拿下除此之外的七項奧斯卡大獎,所謂是黑馬也不為過。也許是《拯救大兵瑞恩》的價值實在是太過於宏達,以至於很多人對《莎翁情史》嗤之以鼻,無論是在豆瓣上還是在其他的平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都很低。而豆瓣評分僅7.3分,以至於我在尋找奧斯卡最佳金像獎的時候沒有發現這部好電影。我不知道當時的評委的想法,也不知道現在的人們是不是在認真觀看這部電影後會有所改觀。
1、史詩般的美好
我們必須承認《美麗人生》與《拯救大兵瑞恩》帶給人們的心靈上面的震撼,但這也並不能夠說明《莎翁情史》就會成為奧斯卡史上最大的醜聞,因為它兼具了史詩般的情懷。它掀開了莎士比亞生活的一面,如同掀開了神秘的面紗,如果認真看過,會被這部電影的故事化與戲劇化的情節所吸引,而這一切,包括愛情與離去都讓人感受到美好。
2、自由的追求
其實故事所發生的無論是在莎士比亞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有理可依,更何況,這部電影本身就有擺脫對身份、權利的反抗,更有對現實美好生活的追求,如果二戰教會人們和平的美好,那麼莎士比亞所處的伊莉莎白一世時期又何嘗不是在反抗,對抗束縛,追求自由的時期呢。至少在精神層面這部電影還是做得比較好的。
3、人物的設計
每一個人物都是非常生動的。莎士比亞是有妻子的,但是平淡的生活很明顯已經不能夠滿足對於劇本的創作激情。在這個時候,我覺得莎士比亞是有缺點的,至少在我心中高大的形象少了一大截,當然莎士比亞也不需要我去評頭論足。而他的對手,在當時比較偉大的一個劇作家:克裡斯多夫馬羅,也是因為莎士比亞的失誤而死。而歷史上是真的有馬羅這個人,可見每一個人物的出現都是有價值和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