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湖州德清就興起珍珠養殖業,葉金揚為人類帶來福音

2020-12-23 北晚新視覺網

中國最早記載珍珠的文獻是《尚書·禹貢》,其中載有「淮夷蠙珠暨魚」。尋找食物的先民在河邊打開河蚌發現珍珠的那一刻,也是天與地接通的一瞬吧。

作者:周吉敏


有的說,是南海鮫女望月而泣,流下的淚;有的說,是夜晚落入大海的露珠;德清的老人家說,是月亮公公和月亮婆婆生氣砍月桂樹,木屑掉下來,河蚌吃下而成了珍珠。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這樣寫:「凡珍珠畢產於蚌腹,映月成胎,經年最久,乃為至寶。」又說:「凡蚌孕珠,即千仞水底,一逢圓月中天,即開甲仰照,取月精而成其魄。」這位明朝的科學家如此浪漫化的描寫也是遠古傳說薰陶的吧。

以珍珠為飾,周文王開了先——「周文王於髻上加珠翠翹花,傅之鉛粉,其髻高名曰鳳髻。又名步搖髻。」(《妝檯記》)而後風及皇帝的冠冕、龍袍、百官朝服,進而成官級標識。《本草綱目》載:「珍珠味鹹,甘寒無毒……塗面……止瀉……除小兒驚熱……止遺精白濁……解痘療毒。」古人對珍珠的認識從寶貝上升到藥品,可見其利用和研究已入精微之境。可珍珠得之不易。潛水採珠興於秦漢,最初沒有任何呼吸輔助設備,到了明代才有了相應的設備和技術。博物院裡模擬呈現了《天工開物》中描述的採珠情景——二人長繩系腰,攜籃潛入幽深的海底。一根錫造的彎環空管,一頭對著水中人的口鼻,這是最初的呼吸設備。「拾蚌籃中,氣逼則撼繩子,其上急提引上,無命者或葬魚腹。凡沒人出水,煮熱毳覆之,緩則寒死。」宋子的文字直看得人膽戰心驚。據說,明代因採集過度,珠源枯竭,出現「以人易珠」的現象。

能建一個珍珠博物院的地方是有自家底氣的。於珍珠,德清定有別樣的歷史。我對囚禁在那一束光下的物和文字細細辨認。

一個邊沿缺損的耀州窯青釉牡丹粉盒,內有一小塊的白色結晶體,說是陝西藍田北宋呂氏家族墓園呂嫣墓中出土的化妝盒裡殘留的珍珠粉。藍田,是我喜歡的李義山《錦瑟》中「藍田日暖玉生煙」的出處,還有前句,「滄海月明珠有淚」,嵌了「南海鮫女滴淚成珠」的典故。琴音猶在,無奈年華似水,物是人非。物比人長久啊!

挨著的是一個河蚌的貝頁,內壁附著一尊佛像珍珠,臉容衣履清晰可辨。注釋為:附殼佛像珍珠是將錫、其他金屬的、木製的、骨質的浮雕,放在蚌的貝殼和外套膜之間,經過2至3年的養殖。該技術為目前世界上有記載的最早的珍珠養殖技術,始於南宋,地點為湖州德清。

再定睛。被蠅頭小字裡藏著的事驚著了。原來,南宋時期,湖州府人士葉金揚成功培育出附殼佛像珍珠,並在德清進行大規模的推廣。世界珍珠養殖技術從中國德清傳至歐洲、日本等地,影響了世界。德清是世界養殖珍珠的發祥地,葉金揚是世界珍珠養殖技術的始祖。這是一個從天然珍珠到養殖珍珠科學技術的跨越,是人類的福音。

葉金揚的宋朝,是「現代的拂曉時辰」,中國文明的花正放。陳寅恪先生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別的在此不列,就說宋朝出現的大量研究萬物的譜錄,如《墨譜》《香譜》《荔枝譜》《茶錄》《梅譜》《菊譜》《蟹譜》《橘錄》《昆蟲草木略》《禽經》《促織經》,等等。去看看《四庫全書》收錄的譜錄,幾乎都出自宋人之手。就不說指南針、活字印刷術、火藥等發明了。宋人對萬物充滿好奇,這是一個「格物致知」的時代。兩宋的海外貿易比唐代更積極。開國不久(公元987年)宋太宗就「遣內侍八人齎敕書金帛(絲織品)分四綱,各往海南諸蕃國,勾招進奉,博買香藥、犀牙、真珠、龍腦。每綱齎空名詔書三道,於所至各處賜之。」以現在的話說就是招商。蘇軾曾稱讚吳越「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象犀珠玉非浙江所產,顯然是諸國的舶來品。宋室南渡後,北方被遼、金所佔,浙江成了東海航線的主幹道和南海航線的重要分支,海上貿易就轉移到明州(寧波)、泉州、杭州、溫州等港口。這就是葉金揚發明中國珍珠養殖技術的文化背景。

葉金揚的身世不詳。歷史機微難測,在百年、千年的尺度上,真正重要的事件可能發生在那些被漠視的人之間。我們可以想像,葉金揚是一個農民,與大多數的吳越人一樣,種桑養蠶也撒網捕魚,不然也會留下一本《珍珠譜》的吧。

葉金揚的信息最早來自海外。1853年,美國麥嘉湖博士在藝術協會雜誌上發表論文《中國的珍珠及珍珠製造》;1856年,英國領事海格在大不列顛及愛爾蘭皇家亞洲學會期刊上發表了論文《中國自然及人工珍珠生產》。19世紀中葉,中國是一個怎樣的時空呀?

我後來看到了這兩篇調查報告的譯文。文章沒有想像力的溝回曲折,沒有文字的喬裝打扮,字裡行間,兩位外國人在德清兩日的忙活一目了然。以麥嘉湖的話說:「經過連續兩天的調查,所獲得的以下結果應該是可信的。」

鴉片戰爭後,寧波被闢為「通商口岸」之一,江北岸臨水的三角地帶成為外國人的居留地。這些外國人在中國從事絲綢、茶葉、瓷器、棉、鴉片等貿易,還有傳教。「人工養殖珍珠引起居住在寧波的外國人注意好多年了。」他們的注意力來自當地富商帽子上鑲著的珍珠,最初認為是假的,後來發現都是真正有價值的珠寶,而且是相鄰寧波的湖州及周邊城市的重要貿易品。英國人海格和美國人麥嘉湖最終把關注付諸了實際行動。他們為此準備了很長一段時間。比如,物色了一位「當地一個聰明人」做嚮導,「居住在寧波的美國內科醫生」幫助做了前期的準備。他們的旅行包裡除了筆記本諸物之外,應該還有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可以迅速打開河蚌並取出珍珠。

1851年的冬天,應該比今天冷,或許正在下一場雪,但可以確定京杭大運河沒有冰封。海格和麥嘉湖以及那個「當地的聰明人」一起從寧波出發,走水路,三天後到達了湖州德清的鐘管和十字港。「這兩個鄉鎮位於浙江北部、絲綢生產區——德清附近」。

德清,宋人葛應龍語:「縣以溪尚其清,溪亦因人而增其美,故號德清。」是一個山光水色和人文交相輝映之域。十字港是浙北杭嘉湖地區最重要的水路樞紐。南達杭州,北經湖州直達太湖,東經荷葉浦與京杭大運河相連接,西連東菬溪可達天目山。宋代以來商賈雲集,是行旅者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

冬天,莫幹山的蒼鬱之氣全部傾倒下來,浙北杭嘉湖平原鄉村蕭瑟中平添了一份靜謐和富足。兩位從海上來的異國旅行者,對當地倒映著天光雲影的河塘有著探險般的興趣。他們的高鼻梁藍眼睛定會引起當地人的警惕,幸有人從中周旋。三人或乘舟,或行於堤岸,進入小橋流水人家,攪動冬日寧靜的河塘。他們以打開一個河蚌的方式進入中國江南最隱秘的部位。

海格和麥嘉湖在德清採取了口述和實地取證相結合的方式「大範圍展開工作」,各項記錄做得非常細緻。但麥嘉湖顯然比海格專業:「5月或6月的時候,將距離城鎮30英裡外的太湖中大量蚌類裝進竹籃運來……珠核的引入是一個相當謹慎的操作過程。先用珍珠母製成的小鏟子將貝殼輕輕打開。將軟體動物的其他部分用小鐵針仔細地從貝的表面分離開來。把異物放在竹棒的分叉點,連續不斷地引入蚌體內,在貝體的外套膜或者肉表層表面平行放入兩排……幾天後,就會發現貝體開始出現一層膜狀物……11月,要用手工方式將貝殼小心收集起來,先將肌肉部分清除,然後用鋒利的刀子將珍珠剖出。」

現在可以感受到他們此次旅行的興奮點了吧。浙北冬天刺骨的寒風和河水並沒有讓他們的手指失去靈活。鄉民看不明白他們寫的「遊記」,這種像蠶吐絲一樣的寫法,發出的沙沙聲聽起來倒像春蠶啃食桑葉。海格和麥嘉湖「最終獲得了能夠展現生長過程中不同階段的貝殼」。

珍珠養殖技術的源流也是要調查清楚的,此時12世紀的葉金揚穿越到19世紀的海格和麥嘉湖的筆下。海格寫道:「這一方法是由葉金揚發明的,他是公元1200—1300年的湖州當地人。葉金揚死後,為了紀念他,後人在距離湖州26英裡的一個叫小山的地方為他建立了一座巨大的寺廟。這座寺廟至今存在,且每年都會舉辦紀念活動。」據今人考證,「小山」在今天武康鎮龍勝村,小山麓古有小山寺,又名翠峰寺,現只留下遺址。而南面一個叫「小山漾」湖泊,仍保存著珍珠養殖的傳統。

海格和麥嘉湖應該是在德清的第二天到小山的吧。他們在當地一本書中一篇區域貿易的文章裡看到養殖珍珠的工藝流程,但此書不賣給他們。或許這是他們在德清遇到的唯一挫折。但由此他們知道了珍珠貿易在這裡是壟斷生意,其他鄉鎮或者家族要加入珍珠貿易,必須要在葉金揚寺廟舉行祭祀活動,還要捐款給寺廟。這相當於認祖歸宗,葉金揚是此行的祖師爺,這是行規。「這些東西都是第一次為外國人所見。」海格不由感嘆。可見他們此行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功。

海格和麥嘉湖在德清的時期,湖州及周邊城市大概有5000多人以養殖珍珠為生。清末,養殖珍珠技術沒落,直至技藝失傳。「春水龍湖水漲天,家家樓閣柳吹綿。菱秧未插魚秧小,種出明珠顆顆圓」。明人伍載喬詩中的德清周邊農家養珠情景遁入了時間的深處。

麥嘉湖文末終於說出此行的目的:「我那些聰明的同胞們也許樂意承擔起這份事業。珍珠工藝是最容易改進的,比如以前必須從事的危險潛水捕撈現在也不需要了;通過珍珠貿易或者製造技術,人們可以獲得巨大的利潤,但是相比於珍珠給人類帶來的福音,這只能算其中微不足道的收穫。」

一場戰爭,必是一場爭奪。以一朵美麗的罌粟花而起的戰爭,挾裹了東方帝國的萬物捲入洶湧澎湃的大西洋,珍珠只是其一。史景遷等海外漢學家認為,鴉片戰爭將一個原來一直臉朝內陸的國家轉了一個方向,真正開始面朝大海。

19世紀50年代,「葉金揚」「下西洋」後,於20世紀60年代,重返故鄉,回到德清。也是這個叫「歐詩漫」珍珠博物院的另一個緣起。

德清兩日,遇上海格和麥嘉湖的德清兩日。看珍珠,也看一粒珍珠折射下的歷史碎影。離開時,一隻朱䴉從下渚湖飛起,雪白的羽翼,像一封宋朝來信。(34版35版圖片由周吉敏提供)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10

相關焦點

  • 德清珍珠 農業文化遺產的閃亮明珠
    海格在文中這樣寫道:「這一方法是由葉金揚發明,他是約公元1200-1300年的湖州當地人。葉金揚死後,為了紀念他,後人在距離湖州26英裡的一個叫小山的地方為他建立了一座巨大寺廟。這座寺廟至今還保存完好,鄉人每年都會舉辦紀念活動。」
  • 德清珍珠記
    前日裡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林梅村教授的《觀滄海——大航海時代諸文明的衝突與交流》,作者從考古、歷史、藝術、科學等領域,探索鄭和下西洋之後,歐洲、伊斯蘭世界和大明王朝的衝突和交流,對東方的絲綢、瓷器、珍珠、茶葉、香料諸物的欲求背後是海上霸權的明爭暗鬥,列強勢力的此消彼長。當年仁宗命罷下西洋船隊時,鄭和曾披肝瀝膽力陳:「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
  • 湖州德清躋身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在縣級城市中排名第一
    世界珍珠養殖技術發源地湖州德清,最近收穫了一顆「明珠」——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在不久前公布的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中,德清位列79個新晉縣級全國文明城市的榜首,引人矚目。全國文明城市,是全國最高榮譽的「文明榜單」,充分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綜合實力。
  • 浙江德清人「造」珍珠技術領跑全球 入選農業文化遺產
    德清淡水珍珠養殖基地。王力中提供中新網湖州7月14日電(見習記者 陳潔 實習生 饒雨蒙 通訊員 王力中 王福田)「世界珍珠看中國,中國珍珠始德清」。中國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國家之一,可追溯至四千多年前;而探源珍珠的人工養殖技術,便不得不提浙江省德清縣。
  • 湖州德清多舉措助企穩外貿拓市場
    日前,湖州德清縣商務局與香港貿發局籤訂合作備忘錄,將首批20家德清外貿企業送到「線上」,展示的產品類型涵蓋照明、紡織服裝、電子電器等行業。今年以來,面對需求減少、訂單取消等不利影響,德清外貿企業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迎難而上,積極拓展國內市場和線上銷售渠道,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克服疫情影響穩外貿、拓市場。
  • 來德清旅遊帶什麼伴手禮回去?這些特產本地人都瘋狂喜歡!
    >「來德清帶什麼伴手禮好呀? 感覺沒多少特產, 帶來帶去就這幾樣。」 是德清寧招待客人的必備的一道飲品,小編可是每天都喝呢!
  • 湖州:浙江工業大學搬德清遇到空間、資金問題?
    知乎截圖知乎上關於:如何看待浙江工業大學遷址湖州德清這件事?搬德清遇到空間、資金問題?浙江工業大學希望湖州市能夠為推進「浙北矽谷」建設提供更多的空間資源保障、人才政策支撐等。校地雙方要抓搶此次「十四五」規劃制定的窗口期,爭取更多的空間指標。
  • 湖州德清「萬鳥園」迎客來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德清「萬鳥園」迎客來&nbsp&nbsp&nbsp&nbsp小橋流水,白牆黛瓦,數以萬計的白鷺飛起……7月29日,湖州德清縣禹越鎮三林村萬鳥園,一派田園風光吸引了很多遊客駐足。
  • 今晚,下渚湖成了全德清最熱鬧的地方! 
    今晚,   德清縣下渚湖街道   莫幹山開元森泊度假樂園,   分外熱鬧,   原來,這裡在舉行   第四屆「浙江省生態音樂節」   暨第五個湖州   ▪湖州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陳浩致歡迎詞
  • 湖州地區首家開元.曼居酒店正式開業
    德清開元曼居酒店開業典禮現場 「作為湖州地區首家『開元.曼居酒店』品牌酒店,酒店將秉承和發揚開元酒店集團二十多年的酒店管理經驗與服務精髓,致力於為賓客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使賓客盡享殷切貼心的開元關懷。
  • 高新企業紛至沓來 德清打通交通脈絡鋪就經濟騰飛路
    湖杭鐵路建設,對德清意味著什麼?湖杭鐵路連接湖州至杭州西站,途經德清境內約20千米。同時,可從德清經湖州連接到正在建設中的商合杭鐵路和即將建設的滬蘇湖鐵路。「通過湖杭鐵路,可以向外聯繫上海、江蘇、安徽、河南等地區。」在德清縣交通運輸局局長楊劍煒看來,這意味著,德清在杭州、上海、蘇皖重要交通通道及長三角交通網中的節點作用日益顯現。區域融合,交通先行。
  • 今天,』2020德清投資貿易人才洽談會開幕
    六月初夏,德清大地再次喜迎盛會。今天下午,作為首屆「湖州商品交易會」子活動之一,「新經濟•新窗口@德清」——』2020德清投資貿易人才洽談會隆重啟幕。在簡要介紹了湖州、德清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後,他說,近年來,優勢疊加的德清堅定不移實施「接滬融杭」戰略,以高能級開放平臺、數位化精準服務、優質的營商環境,吸引了一大批客商關注德清、走進德清、投資德清,走出了一條理念創新、文化繁榮、科技引領與經濟發展共融共促的路子。
  • 浙江樓市:湖州德清,不能做杭州人養老的後花園
    你相見恨晚的買房導師,目前已為6000人提供買房最佳解決方案。房哥不像其他自媒體,遮遮掩掩的讓你摸不清頭腦!房哥屬於實戰派只說對你最有用的操作和建議。 關注「杭州房哥」微信公眾號進入知識星球提問, 以下精選問答內容來自「杭州房哥」知識星球 提問:房哥,我在杭州城北工作,打算在德清買房養老,德清的房子有升值潛力嗎?房價有希望超過仁和嗎?
  • 湖州這項工作在省裡拿到好成績
    2018年,湖州市通過「專精特新」企業梯次培育,共培育省創新型示範中小企業11家,市工業行業「隱形冠軍」企業19家,省「隱形冠軍」培育企業23家,省「隱形冠軍」企業2家,為湖州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樹立了標杆。具體有哪些企業?
  • 家蠶有望給人類帶來新福音 江蘇大學研究員出版英文專著科普家蠶的...
    揚子晚報網6月24日訊(通訊員 朱玲萍  記者 萬凌雲)24日,記者從江蘇大學獲悉,江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陳克平研究員近日出版英文科普專著《break the cocoon》(中文譯名為《破繭而出》),該著作由英國ISCI出版社出版。
  • 「兩山」理念15周年②|湖州經濟核心競爭力:向「綠」而生
    真正給湖州帶來大量財富的,是絲綢行業。桑蠶養殖對生態環境的要求頗高,土壤、水源的好壞決定了桑樹的生長,而大氣質量、溼度等因素則對家蠶發育生長起著決定性作用。湖州絲綢已有4700年的歷史,錢山漾文化遺址出土的中國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殘絹和絲麻織品,實證湖州是「世界絲綢之源」。
  • 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黃建發來德清調研
    昨天,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黃建發到湖州調研人才工作和村社組織換屆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真正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努力在建設「重要窗口」中貢獻更多湖州力量。
  • 德清旅遊歡樂購開播 基層領導走進直播間 為當地旅遊帶貨吆喝
    首屆「湖州商品交易會」6月16日在德清縣拉開序幕。作為首屆「湖交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德清旅遊歡樂購6月20日開播。疫情下,直播帶貨已經成為當下最流行的銷售方式。為了破解旅遊產業復工復產難以及農產品滯銷,全國不少基層領導走進直播間,為當地直播「帶貨」。
  • 德清「三板斧」助力民宿行業復甦
    為了緩解疫情對德清民宿旅遊業的負面影響,德清通過推出「相約民宿·安心暢遊」保險、出臺「莫幹山民宿七條」、政府補貼遊客等政策措施,千方百計助推民宿產業重回正軌。送安心政府出資投保3月6日上午,德清縣金融辦聯合湖州銀保監分局德清監管組、德清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等單位,在德清縣莫幹山鎮郡安裡度假區舉行「『相約民宿·安心暢遊』政府送保險」籤約儀式。
  • 德清遊子文化節開幕攬338億元投資 長篇報告文學《德清清地流》首發
    通訊員 管安達 攝本次活動以「遊子心·浙(德)商情」為主題,由項目集中簽約儀式、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長三角高層次人才空間治理峰會、海內外鄉賢德清行等內容組成。通過這些活動,充分展示德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十三五」建設中取得的豐碩成果,進一步弘揚德清遊子文化和鄉賢文化,推動區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