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抑制小鼠腫瘤生長?上海科學家開發遠紅光控制基因編輯系統

2021-01-07 瀟湘晨報

有望應用於遺傳病、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精準可控治療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作為近年來新興的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既保證了良好的打靶效率,又更加簡便、快捷、高效,且成本也大大降低,成為生命科學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生物技術。然而,CRISPR-Cas9系統在應用時由於其不可控性會產生脫靶效應,帶來不可預估的副作用;此外,也無法實現時空特異性的精準基因編輯。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日前,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葉海峰研究員團隊成功研發出了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split-Cas9基因編輯系統。該系統不僅在體外培養的多種哺乳動物細胞中實現了內源基因的時空特異性光控基因編輯,而且可以對動物體內成體細胞實現光控基因編輯。研究人員還利用該系統對小鼠腫瘤中的致癌基因進行編輯,實現了光照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2020年7月11日,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

葉海峰研究員介紹,該研究以低強度的遠紅光(730 納米LED光源)外部照射作為控制手段,藉助於遠紅光本身的組織通透性優勢,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特異性精準控制體內深層組織和器官的基因編輯。

該研究得到了上海市科委合成生物學重大專項資助。研究團隊巧妙利用合成生物學、光遺傳學、基因編輯等多學科技術交叉手段,將紅細菌中響應遠紅光的蛋白BphS、鏈球菌中的轉錄因子BldD以及釀膿鏈球菌中的Cas9核酸酶,經設計、組裝、拼接和重編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基因編輯工具。

葉海峰表示,這項研究作為一個時空可控的基因編輯技術平臺,擴展了當前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箱,有望應用於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遺傳病、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精準可控治療。

【來源:上觀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光照也能抑制腫瘤生長?華東師大開發出一種新型遠紅光控制基因編輯...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葉海峰研究員團隊成功研發出了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split-Cas9基因編輯系統(簡稱FAST系統)。 該FAST系統不僅在體外培養的多種哺乳動物細胞中實現了內源基因的時空特異性光控基因編輯,而且可以對動物體內成體細胞實現光控基因編輯。
  • 遠紅光可調控基因編輯—新聞—科學網
    該系統以較低強度的遠紅光外部照射作為控制手段,藉助於遠紅光本身的組織通透性優勢,克服了目前化學小分子調控以及藍光調控CRISPR-Cas9系統的缺點,具有遠程無痕、低本底洩露、低脫靶效應、低毒性等體內應用優勢,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特異性精準控制體內深層組織和器官的基因編輯。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作為新興的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因其諸多優點而倍受關注。
  • 新型免疫療法可激活癌細胞焦亡,抑制多種腫瘤生長
    為重新激活GSDME的抗腫瘤活性,研究團隊在小鼠癌症模型中誘導了GSDME的異位表達。結果顯示,GSDME可將具有免疫學意義的『冷』腫瘤轉變為免疫系統可以控制的『熱』腫瘤,抑制腫瘤的生長。在表達GSDME的小鼠腫瘤中敲除GSDME可促進腫瘤生長,但在抑制GSDME表達的腫瘤中,GSDME異位表達則會抑制腫瘤的生長。分析發現,這種抑制作用是GSDME通過增加腫瘤浸潤性自然殺傷細胞(NK)和CD8+T殺傷淋巴細胞的數量和抗腫瘤功能來抑制腫瘤的生長。同時,GSDME表達還增強了相關巨噬細胞對腫瘤細胞的吞噬作用。
  • 葉海峰團隊再給光遺傳學添上一大利器,這次劍指基因重組技術
    研究團隊利用該課題組前期開發的遠紅光調控的哺乳動物細胞轉基因表達控制系統【4】,將能響應遠紅光和合成c-di-GMP的光敏蛋白BphS,響應c-di-GMP的BldD蛋白以及Cre重組酶進行合理拼接組裝。
  • 二甲雙胍再有新發現:抑制小鼠腫瘤生長
    來源:奇點網/賽柏藍▍整理:遙望二甲雙胍再有新發現,和禁食協同作用,抑制小鼠腫瘤生長。近日,據奇點網消息,歐洲腫瘤研究所的學者們發現,二甲雙胍和禁食可以協同作用,抑制小鼠腫瘤的生長。
  • Cell:肥胖會抑制免疫細胞的功能,加速腫瘤生長
    多年來,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與肥胖相關的可導致腫瘤生長的過程,例如代謝變化和慢性炎症,但對肥胖與癌症之間相互作用的詳細了解仍然難以捉摸。 研究人員發現,與普通飲食相比,高脂飲食中動物的腫瘤生長更快。 但這僅發生在具有免疫原性的癌症類型中,其中可能包含大量的免疫細胞。更容易被免疫系統識別,並且更有可能引發免疫反應。 實驗表明,飲食相關的腫瘤生長差異特別取決於CD8+T細胞的活性。
  • 730nm遠紅光LED對植物生長的兩大影響-紅光LED,植物生長,LED...
    光照對於植物生長的影響——光合作用和光敏色素  通常植物的生長發育會依賴太陽光,但蔬菜、花卉等其他經濟作物的工廠化生產、組織培養及試管苗的繁殖等還需人造光源進行補充光照,以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關鍵參與者是植物細胞內部的葉綠體。
  • 哈佛醫學院發現,肥胖會抑制免疫細胞,加速腫瘤生長
    多年以來,科學家已經確定,肥胖導致的代謝變化和慢性炎症等會驅動腫瘤生長,但肥胖與癌症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仍然難以捉摸。更重要的是,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名為PHD3的蛋白,PHD3蛋白能夠抑制過度脂肪代謝,過表達PHD3蛋白能夠有效逆轉高脂飲食對腫瘤免疫細胞的抑制,有望成為治療癌症的新靶點。
  • 光敏蛋白施援手,科學家可定時定點重組基因—新聞—科學網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葉海峰團隊近日以通訊作者身份在《自然·通訊》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了一種用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Cre-loxP重組酶系統。這種融入了光控系統的重組酶,能夠像祝家莊部隊一樣在LED遠紅光照到的地方啟動「戰鬥」,不僅實現了對基因重組的有效控制,還解決了此前困擾學界很久的生物學毒性、組織器官特異性、組織穿透性差等問題。
  • 血小板第四因子能抑制腫瘤生長
    據新華社天津1月15日電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所長韓忠朝教授等人經過多年研究發現,血小板第四因子(人體趨化因子PF4)具有抑制腫瘤生長、調節造血幹細胞增殖等功能,可在治療腫瘤和白血病化療後誘發的骨髓抑制、控制腫瘤的生長轉移中發揮非常有效的作用。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0期:重大突破!科學家治癒帶宮頸癌細胞小鼠
    科學家使用CRISPR治癒帶宮頸癌細胞小鼠據澳大利亞媒體ABC 10月9日報導,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研究者在治療宮頸癌上取得重大突破,該研究使我們更接近治癒人類癌症。他們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阻斷宮頸癌病毒生長,成功消滅了小白鼠體內的腫瘤。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人體的一種病毒。
  • MIT科學家開發「神奇貼片」,治腫瘤貼一貼?
    據近日發表於Nature Materials上的一項研究顯示,MIT科學家們研發了一種新型粘性貼片,該貼片能夠聯合藥物、基因以及光線療法的三聯治療方案,有效地攻擊腫瘤細胞,通過局部給藥,直接釋放微量的藥物到腫瘤部位。
  • 抑癌基因p53竟會促進腫瘤生長!
    2019年2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p53是一種廣為人知的人類抗癌蛋白,其被譽為人類基因組的守護者,野生型的p53版本(WTp53)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近日,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在特定情況下WTp53或許會促進腫瘤發生,而不是會抑制腫瘤發生,相關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Cancer Cell上,這一研究發現解釋了一種既定的悖論
  • 2019年度巨獻:腫瘤研究領域重磅級成果解讀
    最近有研究表明,敲除肺癌小鼠模型(KRAS所驅動)機體中的TBK1就能明顯降低腫瘤的數量和尺寸,而敲除人類肺癌細胞系中的TBK1則能促進程序性細胞死亡並抑制腫瘤生長。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能阻斷調節性蛋白PRC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多梳抑制複合物2)的新方法,健康細胞能利用PRC2來沉默特殊基因,而這些基因的指令則僅能被其它類型的細胞所讀取,癌細胞會攔截PRC2的沉默功能來關閉腫瘤抑制基因,當處於激活狀態時,這些基因會停止細胞的分裂,因此如果PRC2從這些基因中被移除的話,其就會抑制腫瘤生長。
  • 胖是禍害,科學家首次發現肥胖會重塑腫瘤微環境代謝
    利用多組學方法,科學家們發現,在高脂飲食的條件下,癌細胞可以靈活地上調游離脂肪酸途徑,更多地攝取脂質,間接地抑制了CD8+T細胞的腫瘤浸潤和抗腫瘤功能。通過基因幹預癌細胞的代謝重編程,可以緩解「營養物質的緊缺」,並促進免疫系統重掌大權。
  • 如何控制腸道良性腫瘤癌變?這兩個抑癌基因很關鍵!
    那麼,腸息肉或者腸道良性腫瘤癌變的可能性大嗎,如何才能預防良性腫瘤不癌變? 主要內容 ●腸道良性腫瘤有哪些? ●如何控制腸道良性腫瘤癌變? ●如何預防腫瘤遺傳?
  • 科學家證實肥胖或可導致癌細胞腫瘤生長
    與肥胖小鼠的腫瘤(下圖) 相比,非肥胖小鼠的腫瘤(上圖)中含有更多的 CD8+ T 細胞(來源:Cell)同時,他們發現 PHD3(一種在正常細胞中被證明可以抑制過度脂肪代謝的蛋白質)表達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逆轉高脂飲食對腫瘤免疫細胞功能的負面影響,或許有潛力成為未來多種癌症疾病的治療靶點。
  • Nature:活性氧ROS實際上可能抑制腫瘤生長
    廣泛地被認為是促進癌症發生的自由基可能實際上使得腫瘤生長減速, The Scientist, "Radical Reversal", July 6, 2011】人們長期認為不穩定的分子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通過造成DNA損傷和激活癌基因(oncogene)的方式促進癌症產生,但是根據2011年7月6日在線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上提供的新數據[1]表明ROS實際上可能抑制腫瘤生長。
  • Mol Cell:科學家開發出新型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
    2014年10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經典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即編輯已知的DNA序列,通過增加、刪除基因來實現基因功能的激活或者抑制;該技術可應用於醫學、生物技術、食品及農業等領域。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檢測了6種關鍵的分子元件,其或許可以幫助開發新型的基因組的編輯系統,即CRISPR-Cas系統。
  • 基因編輯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他們先進行標準的PCR測試和隨後進行更專業的PCR測試來檢測靶基因,以確保一切按計劃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只有兩次編輯取得了成功,這讓他們感到吃驚。他們接著將一隻成功進行基因編輯的小鼠與一隻野生小鼠交配,以了解為何編輯成功率如此之低。通過使用一種特殊類型的PCR對小鼠後代進行的測試顯示七隻小鼠後代攜帶經過編輯的基因S100A8,其餘的小鼠後代具有不想要的DNA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