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大連市某小區內,一名自稱姓王的街道副主任,無視抗疫志願者的要求,拒絕登記身份證信息,當著志願者的面打電話找關係,趾高氣揚地表示:"跟盧書記打過招呼。"志願者當即回懟:"是不是以後都簡單登記下就可以?我管她是誰,憑什麼不寫?"現場拍攝的視頻在傳開以後,網友們一片譴責之聲。
1月14日,大連市紀委監委對此進行了通報,王主任受到免職、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盧書記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志願者,顧名思義,是為了防控疫情,志願去從事相關工作的,這份工作不會給他們帶來多少報酬,他們只是出於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才去報名參加的,值得尊重。志願者和普通人相比,接觸的人更多,那麼接觸到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他們其實比其他人更為危險。
前段時間,大連市一位志願者在參與某小區的環境消殺時,突然感到不適,慢慢地蹲在地上,隨即倒下,臉部和嘴唇發紫,送醫後依然無力回天。這些兢兢業業的志願者們,為了守護城市的安全,放棄了溫暖的被窩,犧牲了和家人團聚的時間。
我國對於公職人員的定位是"人民公僕",需要為人民服務,結果這個王主任對志願者沒有絲毫的尊重,沒有為人民服務的意識,還耍起了官威,為人民的抗疫工作增加了難度,被免職一點都不冤枉。
登記下身份證,也花不了多少時間,一分鐘就可以完事兒。"王主任"拒絕登記,不是因為怕麻煩,而是特權心理作祟,用打電話的時間,早就把相關信息登記完了。
擁有特權心理的人,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應該享有比別人更加積極的成果,比如說更高的薪水、更高的社會地位、特殊的待遇等,而忽視了其他的努力以及表現。這種心理和遺傳沒有太大的關係,主要是被教育、社會風氣和個體的經歷所影響。
舉個例子來說,若是一個人小的時候和父母旅遊,遊客很多,需要排隊,但父母和景區的工作者是朋友,就讓他們先進去。那麼這個人長大以後就很有可能形成特權心理,凡事都想讓自己成為例外,以此來彰顯出自己的優越感。
2019年,重慶市保時捷女司機當街打人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女司機頭頂白禮帽,腳踩15釐米的恨天高,雄赳赳地衝上前去,對著男司機扇了兩耳光。有網友吐槽道:她這麼熟練,是不是照著魏瓔珞扇爾晴的片段練習過很多次?
之後她的個人信息被扒出來,網友們發現她的老公是某派出所的所長,兩人住在當地的富人區,一時間輿論譁然,網友們才反應過來,原來她這麼囂張,是因為背後有人啊,不久後他老公被停職。
這類特權心理會給公信力造成破壞,哪怕是後續採取了措施,也很難完美地補救回來。而公信力一旦缺失,相關部門就會失去對民眾的號召力,行政和執法都會難以展開。
想要讓普羅大眾更相信有關部門,需要相關部門主動作為,在這類新聞曝光之前,就把體制內的"蛀蟲"揪出來,避免他們給群眾造成壞印象。同時要在黨內開展教育工作,讓更多的人明白,體制內也好,體制外也罷,都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現如今網絡這麼發達,一點點小的矛盾,都有可能掀起輿論風波,平時還是低調守規則一點比較好,否則可能明天就成為了下一個"王主任"、"盧書記",不僅要丟掉飯碗,還要被網友們批評謾罵。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個新聞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