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尾古村落東側生態公園一角 見習記者 袁健斌 攝
從昔日建築餘泥成堆的魚塘,到如今涼亭、假山、湖水環繞,一派蘇式園林景觀——石排塘尾古村落東側生態公園於去年10月份動工,並趕在了今年春節前竣工。環境大變樣後,成為了本地乃至周邊鎮街市民遊玩的好去處。
「按照原來的建設計劃,工程周期為半年時間,但我們實行了24小時輪班制度,不間斷督促落實建設進度,促使工程有條不紊、保質保量完成。」石排鎮住建局副局長王家聲告訴記者,比計劃提前了3個月竣工,這是高效率監督之下「跑」出來的結果。
實際上,石排近年來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石排樣板項目,成為了東莞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的一個縮影。提前3個月完工,看似數字上的變化,背後恰是石排提速工作效能、履行重大項目監督職能、完善問責體系的生動註腳。近日,記者走進塘尾古村,一探強化執行力如何加快美麗鄉村建設進程?
排解難點
想方設法做好村民工作
塘尾古村落東側生態公園是塘尾古村落-紅石山遺址公園特色連片示範區二期的重要環節,該工程的難度在於將兩個古蹟之間的三口魚塘改造成為景觀湖體。「清理魚塘的垃圾是一大阻力。」王家聲說,因為歷史發展的原因,原來三口魚塘都被堆填滿建築餘泥,涉及的土方量大,又靠近民居,清理難度較大。
如何解決土方問題?為此,石排鎮政府劃定了一個土方臨時放置點,把清理出來的土方暫存於此,再由施工車輛分批運走。然而,施工車輛頻繁的進出,也給村民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有部分村民反映過噪音、道路安全等問題。」塘尾村黨工委副書記李廖洪說,工程不能停,只能採取措施去解決。
於是,塘尾村委會派人逐家逐戶去解釋,並在工程出入口加派人手巡邏,以此消除村民的擔憂。此外,以往一些村民還在此開荒種菜、養雞,但經過勸說後也積極配合清理。「公園建成後,村民們紛紛點讚。」王家聲說,做好工程建設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大監督、落實進度,另一方面要做好村民工作,加強密切溝通,「民生工程就需要深入民心、取得民心。」
履行職責
「腳下有泥,說明工作做到位了」
工程是否按計劃進行,監督是否落實到位,問題是否有效解決——這都是影響工程進度的關鍵,也是考驗執行力落實直面的問題。王家聲告訴記者,作為職能部門,他們實行了全體人員24小時值班制度,由兩名副局長掛帥跟進工程進度,並每周召開一次碰頭會,及時監督考核,把遇到的困難列成臺帳,一條一條去解決。
跑工地,了解工程進展。3個月裡,王家聲幾乎每天都要去工地一趟,現場辦公,現場解決問題。在他看來,監督就是進度表,靠的是一線指揮,直面應對,如此工作才能做實做透。「跑多了,鞋子都沾滿了泥土。」王家聲風趣地說,腳下有泥,說明工作做到位了!
公園建成後,如何為城市品質加分,為美麗鄉村建設添磚加瓦?王家聲介紹,在後續管理和維護上,將由鎮財政統一安排資金養護,實行專人專職管理,制訂公園管理細則,推進公園管養專業化、精細化。另外,據李廖洪透露,塘尾村將加強對村民的文明素質的培養,加大文明宣傳力度,引導村民文明遊玩,倡導農村文明新風尚。
相關連結
今年投入1億元啟動13宗項目
繼塘尾村美麗幸福村居一二期工程後,今年石排將繼續投入1億元啟動建設四大類共13宗項目深入打造塘尾古村落-紅石山遺址公園連片示範區,同步深入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全面鋪開農村「插花地」「邊角地」見縫插綠。
同時,石排繼續推行鎮主要領導定期督導重大項目制度,健全項目落地協調機制,加強部門溝通聯動,深入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開展重大項目建設「解難題、促開工」攻堅活動,把重點工作目標任務納入對各部門、村(社區)年度考核重要指標,加大年度重點工作目標任務在各項考評中的權重,強化督查督辦,實行按月跟蹤公開排名、末位約談等機制;實行差異化目標考核,制定「一村(社區)一目標任務」的年度清單和「一部門一目標任務」的年度清單。
聲音
石排出臺了《中共石排鎮委關於深入推進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全面加強執行力建設的實施意見》,針對各類「痛點」「堵點」,進一步強調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堅決追責問責,層層傳導壓力,推動形成真抓實幹、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接下來,石排將緊緊圍繞創建省鄉村振興示範鎮這一目標任務,推進農村產業興旺工程、農村生態宜居工程、鄉風文明潤化工程、和諧農村善治工程、農民生活富裕工程「五大工程」,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石排樣板。
——石排鎮委書記 劉學聰
(見習記者 袁健斌 記者 吳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