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時的記憶都去哪了?潛藏於心還是早已消失?

2020-12-15 網易親子

生命頭3、4年的記憶去了哪裡?如果我們什麼都記不起,那麼發生過的事情還重要麼?它對我們的成長會施加任何影響嗎?


「我」和哥哥姐姐們

講述:

回到3歲前的房屋 卻什麼都記不起來

我是爸媽的第五個孩子,哥哥姐姐們比我大得多。幾年前,我們曾回到我3歲以前全家住過的小屋,他們發現那裡還是老樣子。

他們四散跑到他們最喜歡的地方,我卻呆立在旁一動不動,驚訝地發現此處與我記憶中的樣子如此不同。

我記得,從屋子出發要走好長的路才能到湖邊,可其實鋪滿卵石的河岸也就幾步路遠。

我發現我什麼都記不得。哥哥姐姐們拖著我在屋子裡轉來轉去,告訴我其他有趣橋段,希望我能回憶起來,可都是徒勞無功。

弗洛伊德:

幼兒期失憶 記憶是冰凍還是消失?

我現在明白,能記得那時的事反倒是不尋常的,極少有成年人能做到這點。

有一個專門描述這個現象的術語——幼兒期失憶,這個詞由弗洛伊德提出,專指成年人對三四歲之前的記憶的缺失以及七歲以前記憶的不確定。

一種論點是:早年的記憶被藏在了大腦的某處,只需一個線索來將其找回。不過一項研究表明,我們早年形成的記憶就是單純地消失了。

研究:

失憶到底發生在何時

紐芬蘭紀念大學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彼得森做了一系列研究,試圖找出這些記憶的消失具體發生在什麼年齡階段。

首先,她和同事找來了一批年齡在4歲至13歲不等的兒童,讓他們描述他們記得的最早的三件事。孩子的家長站在一旁以證明這些記憶的真偽,結果發現就連其中最小的孩子也能回憶起大約兩歲時發生的事情。

兩年後研究者對這批孩子進行了回訪,看看事情有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結果,10歲以上的組別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孩子還能記得他們上次所講述的內容。不過小一些的孩子,尤其是在上次試驗時剛滿四歲的孩子,他們對此一片空白。

哪怕研究者對他們上次陳述的那些早期記憶進行提示,他們都會說,沒有啊,我從沒碰到過這事。


海馬體

幼兒:

海馬體發育未完全 無法形成系統記憶

要形成長期記憶,一些生理和心理機制必須協同工作,而大多數孩子還未能擁有這種協調機制。

來源於生活經驗的場景、聲音、氣味、味道、觸感這些構成記憶的原材料,會到達大腦皮層並被記錄,完成認知的過程。刺激必須要經過海馬體的組合加工,才能形成之後的記憶。

海馬體不單單將多個感官刺激打包製作成單個的新記憶,它還將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的刺激與大腦中既有的相似內容進行關聯。

然而海馬體的某些部分直到青春期才發育完全,這使得孩子的大腦很難完整地執行記憶儲存的全部流程。

缺乏時間概念、敘事能力、自我意識

除此之外,小孩子對於事件順序的把握並不準確。他們還要過好幾年才能認識鐘點,看懂日曆,所以將某件事同具體的時間地點對上號對他們來說很不容易。

他們也缺少用以描述一樁事情的詞彙,也就因此無法進行因果敘事,而這恰恰是牢固記憶的基礎。

另外,他們的自我意識也遠沒有成年人那樣清晰細膩,因此他們不會將那些大段的經歷看做是不斷積累的人生故事而去刻意記錄並回頭審視。


其他影響因素:

不同文化——中國孩子比加拿大孩子孩提記憶少

但是,總有些人能比其他人記得更多的孩提往事。研究表明你能記得多少,部分取決於不同文化中的家庭的介入程度。

彼得森在2009年與康奈爾大學的王琪、北京大學的侯玉波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相比加拿大的孩子,中國孩子擁有的孩提記憶數量更少。

他們認為這或許可以用文化因素進行解釋。中國人不像北美人,對個性和自我沒有那樣看重,所以可能不會花很多的時間來注意個人的生活片段。

相比之下,加拿大人會去主動強化往日的記憶,使那些承載了早年個人記憶的突觸得以保持活躍。

家庭介入——大家庭長大的孩子記憶多

在2012年完成的另一項研究發現,在義大利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中,那些來自大家庭的會比在核心家庭中長大的擁有更早更多的記憶,這或許是感情更強烈的家庭回憶所導致的。

但為了讓孩子記住更多,並不是非得要一群親戚各就其位。

母親談話影響——引導孩子記憶

鮑爾的研究同時提出了「母親談話影響」的概念,意思是母親(或是另一個大人)帶著孩子對發生的事情進行生動的討論,常常把回憶的接力棒交給孩子並引導他對故事進行補充。

這種互動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提高記憶的詳實程度。雖然這一做法並不能預測特定的某一樁事情是否會被記住,但它提高了記憶能力。

孩子學會了如何保存記憶,理解了哪些部分適合講給別人聽。通過這個談話的過程,孩子學會了怎樣去講故事。

發生的事總會留下點兒什麼

沒有記憶 但會影響人的感知和理解

既然那段時間裡的事情,無論是受到虐待還是溫柔撫育,我們都記不起了,那麼究竟發生過什麼,還重要麼?

如果在我們的還很小時,樹林裡有棵樹倒下了,但我們的大腦沒有足夠的認知工具來把這件事存放在記憶裡,那它對我們的成長會施加任何影響嗎?

研究者認為會。即使我們不記得這些早年的事情,它們會在我們理解並感知自身、他人、廣大世界的方式方法上留下或好或壞的影響。

比如,我們對鳥兒、狗兒、湖水和山脈擁有詳盡的概念,哪怕我們記不得是什麼樣的經歷創造了這些概念。

「你記不得和亨利叔叔一起去溜過冰,但在你眼中溜冰和拜訪親戚會是快樂的事。」研究人員解釋道,「你覺得人們很友好很可靠。你可能沒法回憶起具體的例子,但你就是明白這一點。」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綜合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孩提時的記憶都去哪了? 大腦如何記錄我們的人生?
    孩提時的記憶都去哪了? 大腦如何記錄我們的人生?時間:2016-10-18 10:30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孩提時的記憶都去哪了? 大腦如何記錄我們的人生? 我們對生命中某些片段印象深刻,而對其他片段只有一些零散的記憶。
  • 回不去的孩提時代
    當你還是孩提的時候,期盼快點長大,總覺得長大了就能做很多很多了不起的事情。不知不覺,你長大了,卻再也回不去孩提時代了。剛出生的時候,你還不會走路,總是被人抱著,直到你都學會跑了,還是會想念擁抱的感覺。人總是這樣,對第一感覺的記憶尤為深刻。小到你第一口嘗的食物,大到你第一次見的生人,都會影響你以後的判定。心理學上稱為首因效應,產生第一印象先入為主的效果。小小的你,對所有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心,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氣。剛開始的時候,你的父母覺得你好可愛,特別好動,將來一定會是一個聰明的小孩。可是慢慢地,他們發現你提出的問題好幼稚,好無聊,他們感覺到辛苦。
  • 抑鬱症復康者:孩提時期的抑鬱記憶
    陽光孩提應該說,很多人在幼童時期或多或少經歷過抑鬱情緒。我在很小的時候的某一天就經歷過,現在記不全當時的詳細經過,但記憶深刻的就是一種大難臨頭的預感席捲了我,仿佛被一個大鐵鐘給罩住了,被什麼東西層層包裹了起來,感覺無法動彈、無法呼吸,總感覺有可怕的事情要發生,害怕恐懼,心煩意亂,不想吃飯,不想幹任何事,孩提時期本應有的活力也被什麼東西給「吸」沒了!
  • 孩提時期,快樂青春,值一世深鎖記憶,永存心間
    人生起步規劃,好似與己無關,都由父母安之。天真爛漫,童真可愛,如一年之春,萬物甦醒,嫩草萌芽,花苞含蕾,童心懵懂,愜意非凡。孩提時期,快樂青春,值一世深鎖記憶,永存心間。當老時憶起,心喜童年爛漫,美不勝收。3.失敗時有人伸出一隻手來為你擦淚,會好過成功時無數人伸手為你鼓掌。
  • 孩提時的樂園 記憶中的空軍X基地
    原標題:孩提時的樂園 記憶中的空軍X基地因為家屬樓是依山而建的,所以,每一排樓房和前面一排的樓房都有個高度差,這個高度差用階梯來連接前後排的樓房,那時候我們會在那個階梯上面放個空罐頭盒,然後七八個小孩子圍在一起玩手心手背,跟其他人不一樣單獨出手心或者手背的那個人就得等其他小孩把罐頭盒從階梯上踢到階梯下面,然後快速下去撿回來放到階梯上,等撿回來放好後其他小孩早已四散躲藏起來了,然後他得去找到新的人接替他,但他不能離開那個罐頭盒太遠,因為一旦離開太遠了
  • 《remember me》:在愛的記憶消失以前!
    請記住我,在愛的記憶消失之前。現在依稀記得,那時的爺爺奶奶對我是真的很好,這種好蘊藏在每日灶臺旁的一碗羹,兩顆雞蛋中,潛藏在冬日厚厚的棉褲當中,飽含在夏日新鮮的果蔬當中,還隱匿在每天的梳洗打扮之中。爺爺奶奶,都是地道的農民,一輩子勤勤懇懇,踏踏實實。
  • 提起喝茶,最早是在孩提時……
    提起喝茶,最早是在孩提時,喝的是家鄉很土的綠茶,柴火大鍋把井水燒開,爸媽會抓一把茶葉丟進大口杯裡,上山幹活回來,茶的價值也很難去評估,總是懷疑現在的茶好貴,喝的還沒有之前自己喝的土綠茶好喝,是因為茶還不夠貴沒有價值嗎?有時明明喝得心裡舒坦,但是一看還有比這個更貴的,心裡就很不是滋味。
  • 孩提舊夢 — 給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
    關於我們孩提舊夢,不只分享精彩的創意出遊行程,還會出產原創的創意點子,讓您的孩子有一個不一樣的童年。孩提舊夢影像之旅能為孩子保留下動態的笑容,蹣跚學走路的可愛樣子,還有咿呀學語的聲音,這些回憶,這些資料一去不復返,錯過了就不可能再重來。
  • 久違啦,孩提時代的記憶!
    神都洛陽,有幾條古街,分別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鼓樓正名『譙樓』,始建於明修於清街道失去了孩提時代的繁華,回歸了古街了寧靜。當時的嗽叭褲爆破頭是一種時尚,凡是60.70.80.時代,都依稀記得,當時的街道車水馬龍。
  • 時間就像一塊橡皮擦,將我腦海中的記憶一點點地擦去
    時間就像一塊橡皮擦,將我腦海中的記憶一點點地擦去。然而,我童年的那段亦夢亦幻的時光就像是被一把鐫刻刀給深深地刻進了腦海中,不可磨滅。記憶的閘門緩緩打開,過往的一幕幕又重新浮上我的腦海。最美好的風景莫過於夜了,整片天空都仿佛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星星眨著一閃一閃的眼睛自然的鑲嵌在上面。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溜出家門尋小夥伴。蹦蹦跳跳地走在鄉間小路上,月光灑在路兩旁的大垂柳上,月影斑駁,映在路面上,似水中藻、荇交橫,蓋垂柳影也。我仰著小腦袋,開始數起了天上的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咦?三過來是幾呢?
  • 消失的三和大神去哪了?三和大神:沒有身份證,哪都去不了
    在三和人才市場,每天依然有很多人來這裡找工作,但是似乎找不到三和大神的影子了,他們去哪了呢?原來三和大神被一堵圍牆擋在了外面,三和人才市場,為了便於管理,修建了圍牆,有身份證的人才可以刷身份證進去,沒有身份證的人只能在外頭觀看。三和大神要麼把身份證弄丟了,要麼就賣掉 了。
  • 農村路邊的這些野生花草,是否能勾起你孩提時代滿滿的記憶?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條件的提高,如今的孩子們都養尊處優,猶如嬌貴的金絲雀,失去了很多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在80,90後的記憶中,小夥伴們成群結隊去上學,鄉間小路,嬉戲打鬧,而路邊的野花野草是我們娛樂的「常規武器」。昨夜下了一場雨,早上空氣特別好,於是我決定出去走走,呼吸大自然的氣息。
  • 開著領克去尋找兒時的記憶
    或許沒有遠離就沒有思念,真正走遠了,心卻也急切了。16年裡早已物是人非。也因為交通不便,讓我每每與故鄉難以謀面。印象中16個年頭的春節只回過三次故鄉,這一次算是第四次。現在,故鄉只有老一輩親戚了,我的父母也已搬離。今年春節,我開著領克就是去尋找兒時的記憶。
  • 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但是大人不可以不了解小孩兒,因為每個大人都當過小孩兒。六、'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七、允許別人和自己不一樣,允許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理解了前半句,就能做到包容。理解了後半句,就敢活出自我。八、花開終有時,花落亦無聲,有些人註定只能刻在記憶裡,曾經擁有就已經足夠了,緣盡了,又何必執著於天長地久。
  • 漫威:最初的超越者比宇宙之心更強!但如今早已消失
    融合了神器「宇宙之心」的滅霸,早期的超越者,都是漫威漫畫中足以被稱之為「最強」的存在,因為在宇宙之心滅霸和超越者登場的時候,都沒有任何存在能正面擊敗他們!但早期的超越者設定是強於「宇宙之心」的,下面我就來仔細講述一下其中原因吧。
  • 回憶往事的感慨句子,哪句戳心了?
    五、 回憶是生命的美麗,他象徵著匆匆而去的人生中甜蜜的溪流,總是醇醇熟睡的安靜,心中的秘密;但同時也是天使魔鬼的瞬間,海藍色與黑暗的眼睛,光消失的餘殘之際,可看清的面目。六、 相識是最珍貴的緣份,思念是最美麗的心情,牽掛是最真摯的心動,問候是最動聽的語言,知己是最貼心的默契。
  • 我腦中的橡皮擦:如果記憶消失,愛也會消失嗎
    「他跟我分手了,我什麼都沒了,還不如就此忘了他……」可是如果真的給你的腦海一塊橡皮擦,你想擦掉哪,你捨得擦掉哪?丟了記憶的我們,還能完整嗎?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比生離更痛苦的是死別,比死別更殘忍的是丟掉了愛的記憶與能力。失憶,是家人的痛苦無奈,是過去自己的迷失,它本身遠比表面輕鬆兩個字更加殘忍。
  • 讀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怎樣面對那些消失的城市記憶
    汪老說,北京的胡同在衰敗了,很多四合院已經很破舊,很多胡同都慢慢荒廢了,在商品經濟大潮的席捲下,胡同和胡同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城市的記憶在慢慢消失作為南方人,我也知道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更知道現在的四合院和胡同早已沒有了當年的味道。
  • 那11位數字,早已銘刻在心,無法刪除
    因此,我的手機依然保留你的聯繫方式,雖然今生的你我已毫不相干,雖然你我再也不會通話,但是我並不急於刪掉它,因為我知道,即使刪掉也並不能代表我會因此而不痛苦,而一切的一切都早已刻在了腦海裡,銘記在心裡。那11位數字,我早已背得滾瓜爛熟,就算是有一天,我會糊塗得不認得自己,我也會牢記它,因為那是我對你所有的愛,那每一位數字,都記載著我們的一點一滴。
  • 眷村:未消失的歷史記憶
    追憶眷村過去時眷村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說來,當年國民黨到臺灣的200萬軍政人員在臺灣的落腳地和聚居區都叫眷村。狹義說來,僅僅指60萬軍人及其眷屬落腳地。眷村不是一個自然地理及行政概念,而是作為一種特殊的族群文化,特殊地產生,特殊地存在。不管廣義還是狹義,眷村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生活非常簡陋和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