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空位使CdPS3納米片基薄膜實現高質子電導率

2020-12-08 科學網

鎘空位使CdPS3納米片基薄膜實現高質子電導率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 16:59:12

中國科學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的任文才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CdPS3納米片基薄膜,該薄膜通過鎘(Cd)空位實現了高質子電導率。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2020年10月30日出版的《科學》上。

該課題組報導了一種由二維過渡金屬三硫化磷納米片組成的薄膜,其中過渡金屬的空位使材料具有異常高的離子電導率。Cd0.85PS3Li0.15H0.15膜在90 °C、98%的相對溼度下表現出約0.95 S/cm、以質子傳導為主的導電性。這種性能主要源自豐富的質子給體中心、容易的質子解吸和鎘空位誘導的良好的水合作用。該課題組還在Cd0.85PS3Li0.3和Mn0.77PS3Li0.46膜中觀察到超高的鋰離子電導率。

據悉,溼潤條件下納米孔道中的質子傳輸對於能量存儲和轉換方面的應用至關重要,但包括Nafion膜在內的現有材料電導率最高僅0.2 S/cm。

附:英文原文

Title: CdPS3 nanosheets-based membrane with high proton conductivity enabled by Cd vacancies

Author: Xitang Qian, Long Chen, Lichang Yin, Zhibo Liu, Songfeng Pei, Fan Li, Guangjin Hou, Shuangming Chen, Li Song, Khalid Hussain Thebo, Hui-Ming Cheng, Wencai Ren

Issue&Volume: 2020/10/30

Abstract: Proton transport in nanochannels under humid conditions is crucial for the application in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However, existing materials, including Nafion, suffer from limited conductivity of up to 0.2 siemens per centimeter. We report a class of membranes assembled with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metal phosphorus trichalcogenide nanosheets, in which the transition-metal vacancies enable exceptionally high ion conductivity. A Cd0.85PS3Li0.15H0.15 membrane exhibits a proton conduction dominant conductivity of ~0.95 siemens per centimeter at 90° Celsius and 98% relative humidity. This performance mainly originates from the abundant proton donor centers, easy proton desorption, and excellent hydration of the membranes induced by cadmium vacancies. We also observed superhigh lithium ion conductivity in Cd0.85PS3Li0.3 and Mn0.77PS3Li0.46 membranes.

DOI: 10.1126/science.abb9704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16/596

相關焦點

  • ...團隊《AM》:具有最高氫氧化物電導率的COFs膜,實現超快陰離子傳輸
    因此,同時操控晶體框架內通道的物理和化學結構/微環境,或許可以實現通過COFs膜的陰離子超快傳輸。 COF-QAs薄膜的表徵 在典型程序中,將1,3,5-三甲醯基苯溶液轉移到含有QA-官能化醯肼和乙酸作為催化劑的水溶液的頂部。製備COF-QAs的膠體懸浮液穩定、平均尺寸為大約20 nm。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原子力顯微鏡(AFM)觀察,發現薄膜表面無缺陷,粗糙度為1.28 nm。
  • 矽基單片集成寬帶磁光隔離器
    Ross教授及胡崛雋教授團隊、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John Bowers教授合作,解決了矽基單片集成高優值磁光薄膜的難題,發展了波導側壁磁光材料沉積技術,並基於非互易移相機理及Mach-Zehnder幹涉(MZI)器結構,研製了首個矽基單片集成的寬帶磁光隔離器。
  • 西工大李賀軍院士團隊《AFM》綜述:石墨烯和MXene基高性能吸波材料...
    此外,通過對石墨烯和MXene基MA材料的比較,展示了它們在實現高性能MA方面的各自優勢。對這些MA材料的未來挑戰,研究方向和前景也進行了強調和討論。MXene是一種新穎的2D納米材料,其優點包括通用的加工,豐富的家族成員,親水性,可調的電導率和豐富的表面官能團。 電磁損耗機理
  • "織紋"結構金屬氧化物納米薄膜問世
    (原標題:「織紋」結構金屬氧化物納米薄膜問世)
  • 美研製「織紋」結構金屬氧化物納米薄膜
    該研究團隊之前曾成功在氧化石墨烯單層納米材料上引入褶皺和凹裂結構,從而大大增強了石墨烯的抗水性和導電性。但他們想用同樣方法增強金屬氧化物等材料性能時卻遇到困難:引入褶皺結構需要從多個方向對石墨烯多次施壓,而金屬氧化物太硬,這種施壓過程會使其斷裂,無法操作。「於是,我們嘗試用褶皺的石墨烯層作為模板,結果製作出褶皺的金屬氧化物薄膜。」領導該研究的博士後研究員陳伯彥(音譯)說。
  • 整理出上百種可定製的金屬納米片材料
    金屬納米片:含納米Co的新型PDC複合片鋅鈷基氧硫化物納米片NiO/石墨烯納米片複合材料碲化物ZnAgInTe納米片鐵酸鉍Bi2Fe4O9單晶納米片(SrHPO4)粉末多孔氧化鋅(ZnO)納米片和銠(Rh)摻雜納米氧化鋅超薄銠納米片負載於CeO2複合材料銪摻雜的氧化釔納米片(Y_2O_3:Eu~(3+))CoO氧化鈷/薄膜/晶體/層/片狀複合材料片狀氧化鈷二維層狀碳化鈦複合材料
  • 納米科學:研究揭示了在氧化鉿基薄膜中觀察到的鐵電性質!
    納米科學:研究揭示了在氧化鉿基薄膜中觀察到的鐵電性質!鐵電材料在下一代電子器件中具有應用,從光電調製器和隨機存取存儲器到壓電換能器和隧道結。現在,東京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了外延氧化鉿基(HfO2基)薄膜的特性,證實了穩定的鐵電相高達450°C。正如他們所指出的那樣,「這種溫度對於基於HfO2的鐵電材料來說足夠高,可以用於穩定的器件操作和加工,因為這個溫度與其他傳統的鐵電材料相當。
  • 復旦大學梁子騏教授課題組在熱電納米複合材料上取得新進展
    熱電(TE)轉換技術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具有一系列廣泛的應用,如基於Seebeck效應可將廢熱轉化為電能,基於珀爾帖效應可以實現製冷,因而具備很好的商業應用前景。其中,有機-無機熱電納米複合材料(TENCs)特別引人關注,因為它們可以將無機組分的優勢(即高電導率)與有機組分的優點(低導熱率和溶液可加工性)整合在一起。而且,TENC薄膜的柔性為其在可穿戴電子設備中的應用帶來了希望。
  • 納米薄膜的智能捲曲摺紙 | Nature Communications
    論文標題:Microdroplet-guided intercalation and deterministic delamination towards intelligent rolling
  • 超級電容器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二維碳材料,具有電導率高、比表面積大、化學穩定性強等優異特點,是超級電容器的理想電極材料。綜述了近幾年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方法及其性能特點,對於其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作了簡單的闡述。
  • 北京化工大學宋宇飛、趙宇飛教授團隊綜述:單層類水滑石納米片合成進展和展望
    Sasaki 等人直接將Mg2Al-LDH 與甲醯胺混合,首次成功實現大尺寸LDHs 的剝離(圖1a)。1.1.2  氣相剝離由於部分液相剝離得到的LDHs 納米片對溶劑分子有很強的吸附作用,阻礙了其表面活性位點,使其催化活性降低,且一旦溶劑分子被去除,LDHs 納米片會重新堆積成大塊LDHs。因此,開發高效剝離且穩定存在的超薄納米片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 納米紙及其最新發現
    納米紙是基於濾紙和二氧化鈦薄膜製作出一種新型紙張,通過前體物溶液浸潤再水解的方式,可以讓二氧化鈦薄膜包裹在濾紙的納米纖維上,之後再用含有其他化學分子的溶液繼續浸潤納米紙,就能製造出不同用途的新材料。這種材料能繼續與多種化學分子結合併展現不同特性,實現材料應用上的「百搭」。
  • 靜電紡絲納米纖維:「萬能」的薄膜
    原標題:靜電紡絲納米纖維:「萬能」的薄膜   「萬能」薄膜功能奇特   這是一卷白色的薄膜,觸感也與生料帶非常相似,像傳統布匹店裡的布一樣卷著。   就是這卷不太起眼的薄膜,讓北京服裝學院這座有著紡織學科傳統的高校,時隔十四年之後,再獲香港桑麻紡織科技獎一等獎。該獎是紡織行業內的權威獎項,終評委員會由包括行業內的8位院士一齊評出。
  • 國內首款高性能PTFE納米薄膜兒童口罩發布
    PTFE納米薄膜口罩及N95、F95等級高性能兒童防霧霾口罩。該口罩採用了創新型單層PTFE薄膜,能有效過濾99%以上的PM0.3(300納米)固體氣溶物、阻擋PM2.5(2500納米)及流感病毒。由新一代口罩技術製成的薄膜口罩實現了防護效能和透氣性能的完美結合,即使長時間佩戴也不會發生潮溼的現象。新款口罩在佩戴時壓差較小,令人體感覺舒適透氣,不會阻礙呼吸,改變了人們對口罩產品的傳統認知。
  • 日本開發出一種新型納米薄膜材料;鋰離子電池全球市場數據披露
    NEDO和中央大學研究團隊聯合研發出軸向纖維增強人造肌肉3.美國研究出矽與有機碳基分子實現能量轉移的新方法4.日本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納米薄膜材料5.瑞典科學家研發出光學納米天線6.川崎重工開始新型氫液化器商用化的實證試驗
  • 金屬單原子催化劑、無金屬異質原子摻雜碳、高活性無定型RuCu納米...
    原位實驗(包括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近-環境壓力X-射線光電子能譜、X-射線衍射和準原位同步輻射X-射線吸收)和理論計算表明,在將氧化物晶體轉移為碳化物晶體的滲碳過程中,Pd原子傾向於遷移到表面富含空位的碳化鉬表面,從而導致原子鈀的表面富集而不是形成顆粒。
  • 納米孿晶純銅的強度和導電性研究
    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表明,所得到的樣品由呈隨機取向的不規則形狀的晶粒構成(大多呈現出類等軸晶形狀),高密度的生長孿晶將亞微米級的晶粒分割成在厚度上呈納米量級的孿晶/基體片層狀結構。高分辨電鏡觀察表明,大多數孿晶界是完全共格的,與X射線衍射分析所顯示的樣品無微觀應變的結果相一致,在大多數孿晶中並未發現晶格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