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如約而至。特教老師,從事著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肩負著愛、責任和使命,她們是一群善良的天使。
教師節來臨之際,宜童各個校區也專門為這群可愛的人兒們準備一場美食和分享的「盛宴」,為特教老師們送上真切的關懷和問候。
聽到很多新老教師上臺分享自己作為特教老師的經歷和感受,張原平主任很受感動,「我們的特教老師很多都是第一份工作就來到宜童,選擇用整個青春來陪伴這群特殊的孩子,承載無數星寶和家庭的希望,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那麼,在宜童,一名特教老師是如何養成的呢?
01
宜童的寶藏老師們
宜童成立 18 年來以來,始終堅持對教學孜孜不倦的探索和鑽研,力求為星寶提供更科學、標準、有針對性的康復性教育。
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宜童教師,首先要對宜童的願景、使命以及文化價值觀有深刻的認識。
我們的星寶與普通孩子在社交、語言以及行為等方面存在差距,特教老師是推動每一位星寶進入融合教育的踐行者。
宜童「以兒童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全人整合康復理念,讓每一名教師懂得如何立足孩子實際、尊重孩子獨立人格,同時能夠有針對性的解決孩子自身存在的個性化問題,為孩子制定科學的、全方位的專項訓練方案。
從新教師入職、到分階段分專業成長、到星級晉升,宜童為每位熱愛特教事業的教師搭建充分發展的成長平臺。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宜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與多所相關專業院校建立校企合作,保障專業人才的供應;建立了一套新教師入職標準及培訓考核體系;建立了一套內部星級職稱考評及培訓體系;形成了一套三階全科和分項專科的專業技能從業標準及培訓考核體系;並建立了一套適合本行業需求的職業素養培訓評估體系。
截至目前,宜童專業教師團隊近160人,以康復治療學、心理學和教育學專業為主,包括一名在讀認證應用行為分析師BCBA和兩名認證副應用行為分析師BCaBA。
02
新教師≠不專業的老師
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宜童擁有一支出色的「培訓講師團」,以及經過近二十年經驗累積形成的教師培訓體系。
新教師入職標準及培訓考核體系,內容涉及八個領域二十個大項,為老師專業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專業的孤獨症康復師培訓教材及自主研發教材、線上教學視頻,理論培訓之後的課堂實操,現場模擬……不僅能夠幫助新教師解決培訓過程中的典型問題,更有助於加深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一名新教師從入職到上崗需經過600小時以上的理論培訓、現場帶教培訓和實操培訓,通過各級考核才能上崗帶課,此外在每一位新老師的身後有經驗豐富的督導協助新老師制定幹預目標,並進行輔助和監督。
03
學習是我們的日常修行
專業的提升永遠沒有終點,成為一名成熟教師後,宜童的老師們依然要保持每周高密度的學習。
宜童的3+X康復模式,通過個訓-小組-融合三階段康復訓練為孤獨症幼兒提供整合幹預,解決孤獨症兒童群體的共性問題,通過社交、語言、運動、認知等定向幹預,解決孤獨症兒童個體的個性化問題。
因此針對不同階段和不同專項的特點和教學內容,宜童都為老師們設計了不同內容的培訓體系和培訓內容,每周不少於10個小時的教研、培訓和自學時間,讓老師們在本崗位及專項領域不斷深耕,提升業務水平和技能。
04
做一個不斷前行的「摘星者」
自成立以來,宜童一直追求人性化價值管理的基本原則,尤其在教師專業價值評估上日漸透明完善,客觀公正的評價每一位教師的專業價值,激勵老師的專業成長,從而提高機構教師專業化水平。一年兩次的星級考試是對日常培訓的成果驗收,也是對老師自我成長的激勵與強化。
教師星級職稱考核就像爬樓梯一樣,機構搭建成長的臺階,幫助老師一步步提升,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價值,最終形成教師們之間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良性競爭,營造出公開透明的工作氛圍,才能給孩子們帶來最佳的康復教學成果。
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是所有老師享受鮮花與掌聲的日子,但對很多人來說對於特教老師的了解還非常有限,甚至存在一定誤解。
然而當你慢慢了解這個行業的時候,你才會知道,這個行業對專業人才的渴求;當你走近這群可愛的老師們的時候,你才會發現,一名專業的特教老師對於一個特殊家庭的意義是什麼,你才會看到,一名特教老師從新手走向成熟,所需要累計的知識和歷練,索要經歷的艱辛和曲折。
最後祝福全體宜童教師教師節快樂,希望老師們能在特教這條路上越走越遠,翻過一座座山峰,到達心中的彼岸,創造理想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