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家窗戶都是紙糊的,那麼颳風下雨怎麼辦?老一輩人給出答案

2020-12-14 芊芊講歷史

各位歷史愛好者,今天我們又在這裡相遇,我是酷愛解讀歷史文化的小賢,如果你和我一樣對歷史感興趣,歡迎點關注留下您的想法!

現在每戶人家一般都會用到窗戶,而且窗戶的普及其實已經很久遠了,從古代就是有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不管是看電視劇也好,還是根據老一輩的人去了解也好,為了讓屋裡頭更加的通風又明亮,所以說一般都會在蓋房子的時候都會設定窗戶。並且在一些古裝劇中都能發現,但是這些窗戶和現在來比未免有些太過於破了,因為當時的時候,窗戶一般都是用紙糊的,像現在大家在看一些經典的古裝劇的時候都有發現。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一開始很多房屋都是沒有窗戶的,只不過是後來人們的需求越來越高,希望讓房間更加亮堂,並且要透氣一點,這時候人們才發明了窗戶,而且從那以後窗戶就成了人們居住環境中不能缺少的一個部分。那麼就有很多人會好奇,既然古時候發展並沒有那麼快,也沒有玻璃等等,那麼用紙糊的窗戶,遇到颳風下雨的時候會怎麼辦呢?會不會就不能用了!畢竟紙張來說硬度非常小,而且也非常容易破裂,如果說不小心沾上了水,這樣的話也很容易溼透了,所以說非常不適合用紙張來當作窗戶的,但是為什麼古代人還是喜歡用紙來糊窗戶呢?

那我們先來說一下,這個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明出來的呢?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造紙術發明家就是蔡倫,在公元105年也就是元興元年,他將紙張獻給了朝廷,這個時候他受到皇帝的讚揚,從此以後全國各地開始使用這種紙,並且人們為了為了紀念他發明的紙,特地稱為蔡侯紙。不過後來因為東漢朝廷內部開始爭奪權力,而蔡倫也因此受到了牽連,蔡倫為了不去受審,為了洗清自己的冤屈,換上最漂亮的衣服,結果服毒自盡了。

其實在公元8世紀的時候,我國才開始廣泛使用紙。所以大量規模生產之後價格比較便宜,這樣的話尋常百姓也可以買得起,所以說人們在蓋房子的時候都會用紙糊窗戶,那麼紙糊窗戶最有優勢的地方也是在這裡。但並不是普通的紙就可以用來當作窗戶紙,一般做窗戶的紙會生產一些比較韌性極強的紙,而且不會容易破裂,這樣的紙張是專門用來糊窗戶的,而且在古代也會根據人們的需求能夠生產出一些防水或者說是透光比較好的油紙窗,而且這樣的紙比一般的紙硬度要高一些,更不用擔心會破掉!

並且窗戶紙在各地的製作工序也好,或者說是原料用法也好,都是不一樣的。就比如古代東北地區的窗戶紙,在很久以前,這個地區一般都會用麻紙或者是麻布紙或者高麗紙等等,這樣的紙纖維比較長,而且比較厚比較粗一些,雖然說製作工序比較複雜,但是它的原材料還是比較好獲得的,一般都是用蘆葦,蒲草,棒花麻線,等等將這些原料剁碎之後,然後開始生洗。而且這種紙一般都是,在外面並不是裡面的,因為在東北地區天氣比較寒冷一些,而且人們都是需要用火炕來取暖,窗戶一般是用來通風採光的,所以說在冬天屋裡屋外的溫差是比較大的,如果說貼在裡面的話,這樣會導致窗戶上結冰霜,並且會遇熱融化,等到融化後上面的水就會流到木頭上,所以說很容易將窗戶欄杆腐爛。所以說在古代窗戶紙貼在外面和裡面也是有很講究的。

再者古時候的窗戶紙雖然說並不是很厚,正是因為纖維長韌性高的原因,就和現在的一些手工紙或者是棉紙類的東西質量是差不多的,而且在古代這個主要是起到能保護隱私的作用,另外還能當作紗窗來用光能透進來,並且不會很曬,這也是古代人的聰明之處。再一個如果說遇到颳風下雨的話,這個也並不用擔心,因為主要古時候的建築物都是有挑簷的,而且這個挑簷大多會生出到牆體50釐米以上,古代房子的本身窗子很小,並且離著地面是非常高的,並不像現在的一些建築一樣都有落地窗,古代並沒有那麼的先進,除非是一些很大的暴風雨,可能會影響到這個窗戶紙,如果說是一般的小風小雨的話是不會影響的。並且在古代來說,窗子的質量是比較好的,就算是颳風下雨導致有樹葉落下,也並不會是窗戶紙破裂。

並且在古代來說,不管是拿紙糊窗戶還是用沙糊窗戶,一般這種事情都不會發生在窮苦人家,因為這些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一般都是有錢比較富有的人家才會用這些東西做窗戶,並且在古代並不是只做窗戶,而且還有一明瓦看,就比如說一些貝殼經過加工之後使用,或者說是用動物的角熬製做成的。

好了,今天的文章小編就先分享到這裡了,不知道大家看到這裡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喜歡歷史文化的小夥伴留下您的分享,一起探討哦!

相關焦點

  • 古代的窗戶大多是紙糊的,颳風下雨怎麼辦?
    在我們印象中,古代的窗戶大都是紙糊的,手指一搓就破了,那麼颳風下雨怎麼辦呢?難道風雨不會破壞窗紙,從而吹進屋內嗎?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的具體情況。在紙發明之前,古代的窗戶有的是其他東西遮擋,富貴人家用的是一種天然的礦產雲母,然後用薄薄的一片片來糊窗,這樣達到既遮擋又透光的效果,然而因為雲母在當時並不普遍,因此普通人家是用不起的。普通人家有的用窗貝,用一種薄薄的又能透光的貝殼來糊窗,以達到透光遮擋的效果。也有用竹草遮擋的,當然這種就只能遮擋,不能達到透光的效果。
  • 古代窗戶真是用紙糊的,遇到颳風下雨怎麼辦,原來都被小說被騙了
    所以問題就來了,這些電視劇裡的窗戶都是紙做的,就不怕颳風下雨給它扎破了,其實事情的真相很簡單,用紙做窗戶的人不多,都是些有錢人,別被小說裡的情節給騙了。不過還是要來探討一下紙窗戶,紙呢,密度非常小,一沾水就會破,在漢朝的時候就已經有造紙術了,再由蔡倫改進,可惜技術不成熟,在後期才慢慢發展起來的,不過能用紙來糊窗戶,也是個大戶人家了,畢竟在古代能解決溫飽都算不錯了,誰還有閒錢去搞這些。
  • 古今窗戶有什麼不同?古代的窗戶,為什麼不怕颳風下雨?
    而說到古代的窗戶,相信大家都會想起看過的電視劇中的某些情節,有的人站在門外用手指蘸點唾沫就可以在窗戶上戳個洞,然後從這個小洞口窺伺屋內,還有那種黑衣人捅破一點窗戶往屋子裡面吹毒氣的場景。要知道紙糊的窗其實一開始也是不存在的,因為紙這種東西一直到了東漢時期才發明,當時的技術尚不成熟,因此紙張還是只有少數人才用得起,到了隋唐時期,紙張被大規模使用,這時人們將紙張方方面面利用起來。那麼在紙張未利用之前的窗戶是用什麼做的呢?
  • 古代窗戶大多是紙糊的,颳風下雨怎麼辦?古人的智慧令現代人折服
    但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古人是用野獸的皮毛來遮擋窗戶,雖說確實是可以在寒冷的時候很好地擋住風,但是不透光,依舊不是最佳的選擇。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又逐漸出現了紗布窗戶、錦布窗戶,絲布窗戶等等。人們開始逐漸的逐漸的追求美感,但是,並不能廣泛地在百姓中使用,因為,成本太高了,稍微貧窮些的人家,也買不起這些材料。
  • 古代的窗戶都是紙糊的,手指一捅就破,颳風下雨怎麼辦?漲知識了
    其實,古代窗戶上糊的並不都是紙,在紙張出現之前,窗戶上糊的是窗紗,而紙張出現之後,由於紙張物美價廉加上透光性好,所以才會大面積使用。
  • 古代窗戶大多是用紙做的,人們不怕下雨被淋透嗎?看完長見識了
    大家都知道,古代沒有玻璃,所以房子的窗戶都是用紙糊的。大家都知道,紙的硬度很小,容易破裂。那麼在下雨的時候,窗戶會不會被雨淋透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古代的紙窗戶並不怕被雨淋。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 古代沒有玻璃,窗戶上用什麼遮風擋雨呢?
    在享受這溫暖陽光的時候,看著這透明的窗玻璃,我在想現代的我們有玻璃襄在窗戶上為我們擋風擋雨,已經成為了日常必不可少的建築家裝材料了。那麼在古代,人們的窗戶上鑲嵌的是什麼呢?沐浴陽光提到這個,大多數人腦海中的畫面肯定是來自各種古裝劇(此時此刻你是不是在腦補畫面)。
  • 古代窗戶都是紙糊的,一戳就破手指,遇到颳風下雨怎麼辦?
    ——范文瀾(中)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32,閱讀約2分鐘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什麼東西像窗戶紙,一捅就破"。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些事情是簡單地或不言而喻的。這個貼切的比喻也適用於古代人們的生活方式——沒有玻璃的時候,他們用紙來糊窗戶。也許說到這裡,大多數人都會質疑,紙那麼薄,那麼脆,它能起到擋風遮雨的作用嗎?其實,小編也很好奇,什麼樣的紙才能起到玻璃的作用呢?經過多次檢查,終於明白了原因。
  • 古代用紙糊窗戶,為什麼風颳不破,雨打不溼?古人智慧不可小瞧
    但是在古代,卻沒有現在這麼便利的條件,是比較落後的,但是古代人的智慧是不可以小瞧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古人的智慧。我們經常能在電視劇中,看見古代人家裡的窗戶是用紙糊的,看到這裡,肯定有人有疑問,為什麼用紙糊窗戶嗎,是因為窮嗎?
  • 古代窗戶都是紙糊的,為何不怕風吹雨打,先人智慧值得學習
    導言「窗」本作「囪」(「囪」為俗字),即在牆上留個洞,框內的是窗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煙,後加「穴」字頭構成形聲字。《說文》說:「在牆曰牅,在屋曰囪。窗,或從穴。」古時候沒有窗玻璃前,大多數窗裡全是紙糊窗戶,現在的人們在一些古裝片或電視劇中,常常見到主人公隨意拿手一戳,窗戶紙就弄破一個小孔,讓我們難免好奇,這種窗戶怎樣擋風遮雨。
  • 颳風窗戶吹哨響怎麼辦 高層窗戶的安全規定
    眾所周知,現在城市裡的樓盤,大部分都是以高層住宅的形式存在的,住在高層住宅上,人們的視野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但是有一些高層住戶往往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颳大風的時候,家裡面的窗戶老是會有響聲,那麼,颳風窗戶吹哨響怎麼辦?高層窗戶的安全規定有哪些?
  • 帶你看看袁立的豪宅,窗戶都是古代那種紙糊的,裝修太古色古香了
    帶你看看袁立的豪宅,窗戶都是古代那種紙糊的,裝修太古色古香了 袁立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女演員了,最讓人覺得記憶深刻的就是紀曉嵐這部電視劇當中的小月。現在想起來都覺得特別的陽光可愛,如今她也是成功人士,而且豪宅裝修還有古時候那種草堂的風範,看起來內斂又古樸。
  • 古代窗戶紙並不是油紙,輕輕一點就破,為何達官貴人都用它呢
    不少古裝劇中,都有這樣的場景。那些飛簷走壁的江洋大盜,需要事先探聽消息時,先用手指蘸點口水往窗戶上一捅,便可以從外窺探出房間內的細節。因為古時並沒有玻璃,直到明清時節,才有類似玻璃的琉璃。普通人家用的都是窗戶紙,紙遇上水自然是一點就破。然而古代的窗戶紙,並非大家想的那般脆弱。
  • 古代沒有玻璃,古人是如何遮風擋雨的?除了窗戶紙,還有什麼?
    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總會出現這樣一個經典鏡頭,人們為了偷看,都會用舌頭舔下手指,隨後再拿手指戳破窗戶紙,偷偷觀察裡面的動靜。這似乎是古人用來偷窺的一種最佳方式。玻璃工藝傳入中國較晚,因此在觀眾心中留下了一個固有印象:古代的窗戶都是紙糊的。
  • 解決高層窗戶颳風時嗚嗚老響問題 高層窗戶的安全規定
    但是在高層的居住中,大家有時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說有時冬季颳風時,有時窗戶會有嗚嗚響的聲音。今天我們來看一看解決高層窗戶颳風時嗚嗚老響問題,以及高層窗戶的安全規定。對於一些高層住戶來說,這是很實用的知識。
  • 古代窗戶紙那麼脆弱,古人為何還敢糊床上?其實我們都想錯了
    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總會出現這樣一個經典鏡頭,人們為了偷看,都會用舌頭舔下手指,隨後再拿手指戳破窗戶紙,偷偷觀察裡面的動靜。這似乎是古人用來偷窺的一種最佳方式。玻璃工藝傳入中國較晚,因此在觀眾心中留下了一個固有印象:古代的窗戶都是紙糊的。紙張是一種非常脆弱的物品,用它來糊窗戶,既不能保證人們的隱私,遮風擋雨更是一件難事。
  • 常說「捅破窗戶紙」,古代窗戶既如此脆弱,又如何遮風擋雨呢?
    常說「捅破窗戶紙」,古代窗戶既如此脆弱,又如何遮風擋雨呢?在古裝電視劇中,經常能看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畫面,就是劇中人物用手把窗戶紙捅破,觀察屋內的情況。那既然古代的紙窗戶如此的脆弱,為何還會被大範圍的使用呢?而且在天氣不好的時候,它又怎麼能遮風擋雨呢?
  • 東北八大怪之窗戶紙糊在外,你了解嗎?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都有他自己的風俗。東北三省黑、吉、遼曾經是蠻荒之地,人煙稀少。這裡有屬於他自己的地域人文。今天小編就要和大家說一說東北八大怪之一怪——窗戶紙糊在外。這裡邊說窗戶紙為什麼要糊在外?這個怪,跟東北氣候有關,這是一個禦寒的一種方式,東北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使一年四季極致分明。為了禦寒,東北人真是想盡了辦法,外邊比較冷,屋裡比較熱,如果糊在裡邊,裡邊有水氣,會把紙給弄破。
  • 南寧現「比薩斜塔」,附近居民心慌:下雨颳風都跑著過
    南寧驚現「比薩斜塔」,附近居民心慌慌:下雨颳風都跑著過9月18日,不少南寧市民找到記者說,位於南寧市江南區黃茅坪村馬頭坡24-1號附近的一棟居民樓發生了傾斜,遠遠看過去就像「比薩斜塔」一樣。而為了不讓樓房繼續傾斜,還有人在一樓的屋簷下撐起了3根柱子。附近的居民說,這一「奇景」已經存在挺久了。附近居民黃先生:去年7月份左右,這個可能是地基問題吧,地基架得不好,還有一個可能是起得太高,6層,它是拿來出租的吧。附近居民 黃先生:出入都是提心弔膽的啊。特別是下雨。颳風下雨我們都跑得很快的。